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玛曲珍,我初中时期短暂的同学,用20多年的坚守,把理想和追求、青春和梦想倾注在了被称作“莲花圣地”的家乡——西藏墨脱,也把我对青春的记忆一点一滴攒积在岁月的长河中。
初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我转学到林芝地区一所初中时,白玛曲珍是班里唯一的门巴族女孩。她清秀、朴素、腼腆,字写得认真、工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认识她让我第一次听说了墨脱,第一次知道在西藏还有一个叫门巴的民族,也是第一次听到青涩而质朴的梦想——回到家乡教书,让更多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飞翔。我惊讶在她柔弱的身躯里竟藏着如此坚韧的信仰和力量。
初中毕业前,班主任老师好几次做白玛曲珍的工作,劝她上高中、读大学,彻底告别在墨脱艰难的生活。这些建议都被委婉谢绝了,她追随着自己的梦想,以优异成绩考进拉萨师范学校。
听闻
有一天,我在《西藏日报》上看到一则图片新闻,下面有一行文字说明:墨脱优秀门巴族女教师白玛曲珍在为学生上课。此后,我听说:毕业后坚定地回到艰苦闭塞家乡的白玛曲珍,因成绩优异,原本可以留在城市工作。
而曾经的墨脱是一个容易让人望而生畏、继而裹足不前的地方。易发雪崩的多雄拉山,深不可测的悬崖深渊,茫茫丛林和累累人畜白骨,都没有挡住白玛曲珍坚毅回返的脚步和信念,那是用生命之歌书写的厚重青春。
多年后,在一次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我看到代表名单中有位门巴族的白玛曲珍,当时想肯定是她了。正巧有位记者朋友要采访西藏代表团,我特意推荐了她。朋友见了这位白玛曲珍,回电话说挺年轻也挺优秀,但好像不是我说的那人。我从网上找了图片,此白玛曲珍确非彼白玛曲珍,因为重名,我搞错了。但正是这种“错”,使白玛曲珍在我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这是一位安静本分、不图名利的女子。
重逢
再见面的机会来得是那么偶然。2013年,《中国梦·西藏故事》百姓宣讲纪录片筹拍。下乡途中,导演临时要求增加一个人选。情急之中,我想起了白玛曲珍,将我所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告诉了导演。
当时正值暑假,白玛曲珍在校园门外等候。重逢的第一面让我难忘:与年龄不符的沧桑,朴素的装扮,唯有端庄稳重的气质显露出她的职业身份,而她已完全不记得我了。
在拍摄过程中,我走入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在墨脱县和学校,她是公认的从事一线教学最久的好老师,县教育局刚刚向她颁发了特殊贡献奖,还准备推荐她为道德模范。而此前,她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她教过的好几位学生告诉我,她一心扑在孩子们的学习上,对学生视如己出,学生不好好学习,她会心痛和难过。
可她的日子过得却是那样的清贫和艰辛。在前往她家拍摄的路上,泥泞坑洼、遍布石块,简易木板搭建的小阁楼,栏杆嘎吱作响。石头上堆砌的木板厨房里,黑暗、潮湿、破旧,透过板缝射进来的一束光,看到的是被柴火熏得通黑的灶台和几件简易的厨具。那天她特意买了肉,想请剧组在她家吃一顿饭,但没有人舍得吃,怕泪水忍不住往下掉。
采访中要涉及她的家庭,而她深爱的丈夫却因车祸已与她阴阳相隔。这是一位善良的农民,与白玛曲珍的父亲一样,曾经从事过漫长岁月里墨脱最艰辛的背夫职业。
感动
又过了大半年时间,“中国梦·西藏故事”百姓巡回宣讲启动。白玛曲珍被邀请参加宣讲,而我作为工作人员一路同行。
以往短暂的同学时期,我仅仅算是认识了白玛曲珍;这次同行,我才真正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得以深入倾听了解。在曾经还不通汽车,人和物资必须人背畜驮,还要穿越种种险境的条件下,她不仅自己毅然走回墨脱,还让大学毕业的妹妹也回到家乡教书,最后又留下了本能调出山外工作的妹夫,一家人为墨脱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而这是纪录片和宣讲故事中没有的情节。
她总是说:我只是一个普通教师,比我优秀的人太多太多,我比他们幸运,能走这么多的地方,很知足。
宣讲的一路,是被故事和梦想感动的一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人在前行的曲折道路上披荆斩棘,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始终如一地坚守。我的同学白玛曲珍,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奉献者、坚守者。
(责任编辑:张少义)
初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我转学到林芝地区一所初中时,白玛曲珍是班里唯一的门巴族女孩。她清秀、朴素、腼腆,字写得认真、工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认识她让我第一次听说了墨脱,第一次知道在西藏还有一个叫门巴的民族,也是第一次听到青涩而质朴的梦想——回到家乡教书,让更多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飞翔。我惊讶在她柔弱的身躯里竟藏着如此坚韧的信仰和力量。
初中毕业前,班主任老师好几次做白玛曲珍的工作,劝她上高中、读大学,彻底告别在墨脱艰难的生活。这些建议都被委婉谢绝了,她追随着自己的梦想,以优异成绩考进拉萨师范学校。
听闻
有一天,我在《西藏日报》上看到一则图片新闻,下面有一行文字说明:墨脱优秀门巴族女教师白玛曲珍在为学生上课。此后,我听说:毕业后坚定地回到艰苦闭塞家乡的白玛曲珍,因成绩优异,原本可以留在城市工作。
而曾经的墨脱是一个容易让人望而生畏、继而裹足不前的地方。易发雪崩的多雄拉山,深不可测的悬崖深渊,茫茫丛林和累累人畜白骨,都没有挡住白玛曲珍坚毅回返的脚步和信念,那是用生命之歌书写的厚重青春。
多年后,在一次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我看到代表名单中有位门巴族的白玛曲珍,当时想肯定是她了。正巧有位记者朋友要采访西藏代表团,我特意推荐了她。朋友见了这位白玛曲珍,回电话说挺年轻也挺优秀,但好像不是我说的那人。我从网上找了图片,此白玛曲珍确非彼白玛曲珍,因为重名,我搞错了。但正是这种“错”,使白玛曲珍在我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这是一位安静本分、不图名利的女子。
重逢
再见面的机会来得是那么偶然。2013年,《中国梦·西藏故事》百姓宣讲纪录片筹拍。下乡途中,导演临时要求增加一个人选。情急之中,我想起了白玛曲珍,将我所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告诉了导演。
当时正值暑假,白玛曲珍在校园门外等候。重逢的第一面让我难忘:与年龄不符的沧桑,朴素的装扮,唯有端庄稳重的气质显露出她的职业身份,而她已完全不记得我了。
在拍摄过程中,我走入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在墨脱县和学校,她是公认的从事一线教学最久的好老师,县教育局刚刚向她颁发了特殊贡献奖,还准备推荐她为道德模范。而此前,她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她教过的好几位学生告诉我,她一心扑在孩子们的学习上,对学生视如己出,学生不好好学习,她会心痛和难过。
可她的日子过得却是那样的清贫和艰辛。在前往她家拍摄的路上,泥泞坑洼、遍布石块,简易木板搭建的小阁楼,栏杆嘎吱作响。石头上堆砌的木板厨房里,黑暗、潮湿、破旧,透过板缝射进来的一束光,看到的是被柴火熏得通黑的灶台和几件简易的厨具。那天她特意买了肉,想请剧组在她家吃一顿饭,但没有人舍得吃,怕泪水忍不住往下掉。
采访中要涉及她的家庭,而她深爱的丈夫却因车祸已与她阴阳相隔。这是一位善良的农民,与白玛曲珍的父亲一样,曾经从事过漫长岁月里墨脱最艰辛的背夫职业。
感动
又过了大半年时间,“中国梦·西藏故事”百姓巡回宣讲启动。白玛曲珍被邀请参加宣讲,而我作为工作人员一路同行。
以往短暂的同学时期,我仅仅算是认识了白玛曲珍;这次同行,我才真正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得以深入倾听了解。在曾经还不通汽车,人和物资必须人背畜驮,还要穿越种种险境的条件下,她不仅自己毅然走回墨脱,还让大学毕业的妹妹也回到家乡教书,最后又留下了本能调出山外工作的妹夫,一家人为墨脱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而这是纪录片和宣讲故事中没有的情节。
她总是说:我只是一个普通教师,比我优秀的人太多太多,我比他们幸运,能走这么多的地方,很知足。
宣讲的一路,是被故事和梦想感动的一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人在前行的曲折道路上披荆斩棘,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始终如一地坚守。我的同学白玛曲珍,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奉献者、坚守者。
(责任编辑:张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