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创新学习“五步”教学模式,就是“自学质疑→筛选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深化创新”。原则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科特点,充分体现创新学习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其中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关键,教师要与陈旧的“三中心”决裂,树立学生才是课堂主人的思想,同时要认识到模式不是僵死的套子,坚持“以学定教,以学定法,教无定法”的教学原则,始终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目标,把学生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前位。
一、自学质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无要疑。学到此时方是进步。”让学生自学质疑,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选择,去感悟,并提出问题。但由于年龄特征、学科或教材特点的不同,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自学引导和有效的思维点拨,对学生的质疑要充分地肯定,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提问,然后让学生继续学习交流,结合上下文,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理解,尽量让学生在互学、互教、互议中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答案也许不是很正确,而且可能花费的时间更长,但比教师直接告之以标准答案更有价值。
二、问题筛选
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五花八门的甚至是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就要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归纳、综合、筛选出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思维的问题来进行探讨。捕捉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筛选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多思善疑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培养迁移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地得到解决。
三、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学生留有查找资料、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学生带着自己渴求解答的问题去探寻、讨论,加上教师的激励和鼓舞,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被动的接受就会变成主动的探求,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但教师要注意克服易犯的老毛病:为了完成计划赶进度,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教师只抽几个优秀学生来回答问题就草草结束,而让许多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怕打乱课堂秩序,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全体”二字,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不能真正理解;教师作为旁观者,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没有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启发、诱导,没能抓住学生的“盲点”于无疑处生疑。总之,这一步是学生在开放、民主、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驰骋思维、各抒己见、感悟知识、共同探究的一步。
四、反馈归纳
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对于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充分了解其性质、类别,同时要考虑是当堂解决还是课后解决,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解答,是让学生帮助解决还是教师解决以及解决的思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指导方式,调动已学的知识,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把问题分解,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解决疑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解疑。这一步是调动师生积极性将新旧知识串联重新组合揭示主题的过程,教师的水平得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和组合,学生的能力也得以培养和训练。
五、深化创新
在解决了学生的疑难之后,教师或学生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创新学习的点晴之处。由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或让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或是让学生给出新的思路,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作进一步的高度概括,使知识纲领分明,重点突出,帮助学生记忆、综合和掌握知识。教师在总结时,要注意知识的深化,要提出新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再造一个新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使他们在总结中对本堂内容进行即时记忆。
一、自学质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无要疑。学到此时方是进步。”让学生自学质疑,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选择,去感悟,并提出问题。但由于年龄特征、学科或教材特点的不同,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自学引导和有效的思维点拨,对学生的质疑要充分地肯定,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提问,然后让学生继续学习交流,结合上下文,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理解,尽量让学生在互学、互教、互议中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答案也许不是很正确,而且可能花费的时间更长,但比教师直接告之以标准答案更有价值。
二、问题筛选
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五花八门的甚至是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就要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归纳、综合、筛选出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思维的问题来进行探讨。捕捉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筛选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多思善疑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培养迁移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地得到解决。
三、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学生留有查找资料、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学生带着自己渴求解答的问题去探寻、讨论,加上教师的激励和鼓舞,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被动的接受就会变成主动的探求,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但教师要注意克服易犯的老毛病:为了完成计划赶进度,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教师只抽几个优秀学生来回答问题就草草结束,而让许多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怕打乱课堂秩序,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全体”二字,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不能真正理解;教师作为旁观者,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没有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启发、诱导,没能抓住学生的“盲点”于无疑处生疑。总之,这一步是学生在开放、民主、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驰骋思维、各抒己见、感悟知识、共同探究的一步。
四、反馈归纳
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对于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充分了解其性质、类别,同时要考虑是当堂解决还是课后解决,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解答,是让学生帮助解决还是教师解决以及解决的思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指导方式,调动已学的知识,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把问题分解,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解决疑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解疑。这一步是调动师生积极性将新旧知识串联重新组合揭示主题的过程,教师的水平得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和组合,学生的能力也得以培养和训练。
五、深化创新
在解决了学生的疑难之后,教师或学生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创新学习的点晴之处。由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或让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或是让学生给出新的思路,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作进一步的高度概括,使知识纲领分明,重点突出,帮助学生记忆、综合和掌握知识。教师在总结时,要注意知识的深化,要提出新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再造一个新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使他们在总结中对本堂内容进行即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