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影响人力资源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的发展成为支撑和推动人力资源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解决人力资源发展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理清教育与人力资源的关系。本文以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测度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评价体系,以综合评分法的方式对内蒙古地区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进而分析了内蒙古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现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 人力资源 教育 评价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发掘、培育和强化,提高其创造财富能力和价值的活动,人才资源的开发是地区经济开发的基础,是提升竞争力、实现更大发展的源泉,因为没有充足的人才,就不会有发达的经济。内蒙古虽然人力资源总量在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总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实际就业的这部分人力资源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与内蒙古当地的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形式,也是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因此内蒙古地区要进一步挖掘和拓展提升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的教育原理与策略,进而为内蒙古地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最终带动内蒙古经济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测度理论
1.教育在人力资源发展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就是指总人口在经济上可利用的最高人口数量或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其质量为经济活动人口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而在人力资源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力资源的发展。
2.经济水平与教育增量、存量水平因果关系分析
在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发现,经济水平与教育增量水平、教育存量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教育增量水平造成了教育存量水平的高低,教育存量水平直接促进或制约经济发展,经济水平又影响了教育增量水平的高低,这只是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而已。
二、内蒙古力资源与教育发展三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内蒙古经济水平与教育增量、存量水平因果关系,分别设计表征“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能力"、“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贡献"和“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水平”三维指标集,其质量就是经济活动人口文化知识水平,预期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就是未来人力资源的增量。然后根据对内蒙古地区的人口统计对三个维度的指标进行互相对比,并根据这三维中指标的变动状况,分析教育发展水平对人力资源发展的影响,探讨教育发展、人力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找寻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内蒙古人力资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三、内蒙古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比较分析
通过对“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能力"指数、“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贡献"指数和“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水平”指数的计算分析,内蒙古的人力资源总指数为50.55,在全国排到第11位,其中发展水平指数为27.35,在全国排第15位,发展能力指数为20.3,全国排名第11位,经济贡献指数为7.8,在全国排第18位。在计算结果所反映的数据表明,内蒙古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识字率和人均受教年不高两个方面,虽然内蒙古自治区有的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在逐渐提高,但是在某些地区人们的识字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还有通过分析可知内蒙古人力资源教育发展动力明显不足,比较明显的一个因素就是教育经费不足,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人均教育事业费,特别是人均公用经费,远远要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内蒙古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很差,仅从教学仪器达标学校数和危房率来看,内蒙古小学阶段的教学仪器达标学校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致使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总而言之,内蒙古虽然占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人力资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素质普遍不高以及人力资源贡献不足,最终阻碍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促进内蒙古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的建议
1.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积极推进高中教育
基础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内蒙古地区的文盲大多数都集中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要想提高内蒙古整体人力资源的素质,就必须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资,改变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能够获得接受合格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在巩固内蒙古农村义务教育同时,内蒙古自治区还应该在农村积极推进高中教育,提高潜在劳动力的基本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
2.重视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培育
高层次人才,是竞争力的重要标致,对发展创新,对整个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具有引领促进作用,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在普及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使这部分潜在人力资源毕业后成为优秀的人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内蒙古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内蒙古未来产业结构调整脉络,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进一步继续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工业职业教育和服务业职业教育。同时内蒙古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时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办学形式,在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上,应把培养有较高政治、文化和技术素质的新型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在专业设置上,要首先注重办好直接为农、牧、林业服务的专业,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并适当拓宽专业知识面,以适应农(牧)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莹滨.湖北省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
[2]王云翠.内蒙古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17)
[3]春喜.内蒙古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李建霞.湖北省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孙杰远.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生长:西南三地调查研究[J].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
[关键词]:内蒙古 人力资源 教育 评价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发掘、培育和强化,提高其创造财富能力和价值的活动,人才资源的开发是地区经济开发的基础,是提升竞争力、实现更大发展的源泉,因为没有充足的人才,就不会有发达的经济。内蒙古虽然人力资源总量在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总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实际就业的这部分人力资源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与内蒙古当地的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形式,也是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因此内蒙古地区要进一步挖掘和拓展提升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的教育原理与策略,进而为内蒙古地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最终带动内蒙古经济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测度理论
1.教育在人力资源发展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就是指总人口在经济上可利用的最高人口数量或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其质量为经济活动人口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而在人力资源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力资源的发展。
2.经济水平与教育增量、存量水平因果关系分析
在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发现,经济水平与教育增量水平、教育存量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教育增量水平造成了教育存量水平的高低,教育存量水平直接促进或制约经济发展,经济水平又影响了教育增量水平的高低,这只是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而已。
二、内蒙古力资源与教育发展三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内蒙古经济水平与教育增量、存量水平因果关系,分别设计表征“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能力"、“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贡献"和“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水平”三维指标集,其质量就是经济活动人口文化知识水平,预期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就是未来人力资源的增量。然后根据对内蒙古地区的人口统计对三个维度的指标进行互相对比,并根据这三维中指标的变动状况,分析教育发展水平对人力资源发展的影响,探讨教育发展、人力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找寻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内蒙古人力资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三、内蒙古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比较分析
通过对“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能力"指数、“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贡献"指数和“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水平”指数的计算分析,内蒙古的人力资源总指数为50.55,在全国排到第11位,其中发展水平指数为27.35,在全国排第15位,发展能力指数为20.3,全国排名第11位,经济贡献指数为7.8,在全国排第18位。在计算结果所反映的数据表明,内蒙古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识字率和人均受教年不高两个方面,虽然内蒙古自治区有的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在逐渐提高,但是在某些地区人们的识字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还有通过分析可知内蒙古人力资源教育发展动力明显不足,比较明显的一个因素就是教育经费不足,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人均教育事业费,特别是人均公用经费,远远要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内蒙古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很差,仅从教学仪器达标学校数和危房率来看,内蒙古小学阶段的教学仪器达标学校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致使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总而言之,内蒙古虽然占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人力资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素质普遍不高以及人力资源贡献不足,最终阻碍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促进内蒙古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的建议
1.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积极推进高中教育
基础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内蒙古地区的文盲大多数都集中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要想提高内蒙古整体人力资源的素质,就必须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资,改变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能够获得接受合格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在巩固内蒙古农村义务教育同时,内蒙古自治区还应该在农村积极推进高中教育,提高潜在劳动力的基本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
2.重视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培育
高层次人才,是竞争力的重要标致,对发展创新,对整个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具有引领促进作用,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在普及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使这部分潜在人力资源毕业后成为优秀的人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内蒙古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内蒙古未来产业结构调整脉络,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进一步继续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工业职业教育和服务业职业教育。同时内蒙古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时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办学形式,在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上,应把培养有较高政治、文化和技术素质的新型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在专业设置上,要首先注重办好直接为农、牧、林业服务的专业,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并适当拓宽专业知识面,以适应农(牧)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莹滨.湖北省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
[2]王云翠.内蒙古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17)
[3]春喜.内蒙古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李建霞.湖北省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孙杰远.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生长:西南三地调查研究[J].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