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对你来说像老朋友了,熟悉的六点半闹铃,熟悉的教辅推销广告,熟悉的书页间还夹着去年一模考砸时悄悄流下的泪水。埋头在高高的书堆里,玻璃瓶底似的眼镜后,你的眼神是迷惘还是坚毅?当初在亲友的安慰声中,你鼓起勇气再次走进高三教室,可毕竟心里还是有根刺儿,因为年轻的你还没办法明白,在长长的生命里,复读,不是人生的失败,只是人生的选择。
伦敦奥运会已然闭幕,可刘翔的跌倒,埃蒙斯的三蹈覆辙,却像一段梦魇袭击着人性的软肋,责备、惋惜、嘲笑、遗憾……看着刘翔单脚跳至终点,轻吻跨栏,告别赛场,留下坚毅的背影,我流泪了。不是因为心痛,是因为感动。
是的,刘翔让我感动,不是因为雅典奥运会上的12秒91,而是因为北京奥运会退赛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坚强,而是因为背负了“1356”的期待和三角肌疼痛的叩问,他仍微笑着站在伦敦奥运会的起跑线上。
望瘦了容光如许,我对刘翔的处境感同身受,我对他的尊敬好比对偶像的痴迷。是他,在我人生最严峻的时刻,激励我前行。
那年,我高考失败!
十几年学海行舟,我一向顺风顺水,小学考试跳级,中学独占鳌头,花开不败,我将自己未来命运的高度拔到极限,好胜心逼迫我不断追求比别人更高远的幸福。骄傲,是一种姿态,刻在我心里,印在我脸上。爸妈只研究重点大学的报考路线,亲朋笑言等待吃这闺女的状元宴。高三就这样紧赶慢赶过去了,却不想放榜成绩让我一个跟头栽出了老师家长的“如来掌心”,在我年轻的生命里,算是有了件终身遗憾之事。
没辙,我进入了“高三加时赛”——复读。每场加时赛里的选手,of course,都比初赛时牛犊般的自己多了份山大的压力,如刘翔的“1356”,如埃蒙斯的最后一颗子弹。我想起奥运会上的一张特写:刘翔张着嘴,眯着眼,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他太累,孤独的脚踝上牵系着13亿人的压力,跟腱岂能不断?我的内心就犹如飞人26个针眼洞穿的跟腱一样脆弱,经常烦恼作为一个复读生该怎样复习功课,忧虑作为一个落榜者该如何面对亲友团,发愁作为一个失败者应该怎样回应旁人的“另眼相看”。想起彼时的豪言壮语,现在只觉得可笑。什么“有时候上天没有给你你想要的,不是你不配拥有,而是他想给你更好的”,那是傲娇的成功者对苦逼的失败者吹出的风凉话。我开始讨厌别人夸自己学习努力,甚至讨厌爸妈对自己的关心,我只想做我自己。
哎,思虑过多,便成了羁绊。我居然渐渐喜欢上极重的雕花钢笔,希望用重量压住从内心流露至笔尖的浮躁,喜欢封闭自己,误以为这是淡定,这是宁静致远。压力越来越深地将我往下扯,我的模考成绩竟不如去年。
人在脆弱的时候心灵防线最易被击破,也最易寻求到精神寄托,可寻求精神寄托也要讲究技巧和方式,不然容易失了自己的立场。王安忆在《遍地枭雄》里讲了这么一档子事,以小波为例,“小波的力量场巨大,如果自身没有一点内功,自然很容易被小波吸住,脱不出来,这既是件幸福的事,也是一件麻烦的事,幸福在于充当粉丝的乐趣,像自称 ‘王小波门下走狗’的哥们一样;麻烦在于失掉自己,以小波的是非为是非,尤其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你的思考方式更可怕”。庆幸的是,那时我的偶像不只王小波一个,还有另外两个,于丹和俞敏洪。老俞,经历两次“加时赛”才功成名就上北大,想到这个,心里就踏实了许多,重新开始认为“我不是失败者,只是成功来晚了一年而已”;于丹呢,她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三尺讲台上的精英,她是我目标的实践者,一度成为我心中的榜样。榜样们的热量,渐渐化开了我内心冬日的坚冰。那时已经过了春节,又一年的高考近在咫尺,可人只要有了目标,有了引路人,便会充满了前行的力量。于是,我的“破冰之旅”开始了。
那时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市里以至省里的排名,煞费苦心制作了一张各科成绩排名表,还有综合名次走势图!看着自己的成绩呈稳步上升走势,我自己心里非常清楚,虽然我所在的只是一个县级中学,但排到前十名的学生基本算是一本重点院校在握了。对于成绩优秀的复读生而言,成败重在心态。我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名为“论加时赛之持久战”的复读理论研究与实践计划,基本采取平和心态、磨炼毅力为主,学科扬长补短为辅的“战略方针”,积极抵御浮躁孤独等“战略劲敌”。
我当时的复习境况很疯狂,雪地里背英语,越冷我背得越有劲,想想后来高考143的英语成绩,还多亏了那几场雪。另外,我一点也不迷信“数学物理一家亲”的陈腔滥调,当时我数学可以考正数第一,可物理就跟它反着来。为了学习物理,课本我都重抄了两遍,实践证明,笨鸟勤啄食的方法虽然有些效果,但如果能够重新选择,我宁愿将时间花在更容易拉开分数层次的科目上。后来看福尔摩斯,更发现了当时的愚钝,物理讲究的是一个推理过程,病急乱用药,差点误了自己呢!
身份,是叫价的资本,可有时也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羁绊。在这场考验心智的“加时赛”里,先要稳住阵脚才能厚积而薄发。努力,切勿心为形役,任水到渠成乃自然之意!是丰年,是贱秋,终见分晓!
伦敦奥运会已然闭幕,可刘翔的跌倒,埃蒙斯的三蹈覆辙,却像一段梦魇袭击着人性的软肋,责备、惋惜、嘲笑、遗憾……看着刘翔单脚跳至终点,轻吻跨栏,告别赛场,留下坚毅的背影,我流泪了。不是因为心痛,是因为感动。
是的,刘翔让我感动,不是因为雅典奥运会上的12秒91,而是因为北京奥运会退赛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坚强,而是因为背负了“1356”的期待和三角肌疼痛的叩问,他仍微笑着站在伦敦奥运会的起跑线上。
望瘦了容光如许,我对刘翔的处境感同身受,我对他的尊敬好比对偶像的痴迷。是他,在我人生最严峻的时刻,激励我前行。
那年,我高考失败!
十几年学海行舟,我一向顺风顺水,小学考试跳级,中学独占鳌头,花开不败,我将自己未来命运的高度拔到极限,好胜心逼迫我不断追求比别人更高远的幸福。骄傲,是一种姿态,刻在我心里,印在我脸上。爸妈只研究重点大学的报考路线,亲朋笑言等待吃这闺女的状元宴。高三就这样紧赶慢赶过去了,却不想放榜成绩让我一个跟头栽出了老师家长的“如来掌心”,在我年轻的生命里,算是有了件终身遗憾之事。
没辙,我进入了“高三加时赛”——复读。每场加时赛里的选手,of course,都比初赛时牛犊般的自己多了份山大的压力,如刘翔的“1356”,如埃蒙斯的最后一颗子弹。我想起奥运会上的一张特写:刘翔张着嘴,眯着眼,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他太累,孤独的脚踝上牵系着13亿人的压力,跟腱岂能不断?我的内心就犹如飞人26个针眼洞穿的跟腱一样脆弱,经常烦恼作为一个复读生该怎样复习功课,忧虑作为一个落榜者该如何面对亲友团,发愁作为一个失败者应该怎样回应旁人的“另眼相看”。想起彼时的豪言壮语,现在只觉得可笑。什么“有时候上天没有给你你想要的,不是你不配拥有,而是他想给你更好的”,那是傲娇的成功者对苦逼的失败者吹出的风凉话。我开始讨厌别人夸自己学习努力,甚至讨厌爸妈对自己的关心,我只想做我自己。
哎,思虑过多,便成了羁绊。我居然渐渐喜欢上极重的雕花钢笔,希望用重量压住从内心流露至笔尖的浮躁,喜欢封闭自己,误以为这是淡定,这是宁静致远。压力越来越深地将我往下扯,我的模考成绩竟不如去年。
人在脆弱的时候心灵防线最易被击破,也最易寻求到精神寄托,可寻求精神寄托也要讲究技巧和方式,不然容易失了自己的立场。王安忆在《遍地枭雄》里讲了这么一档子事,以小波为例,“小波的力量场巨大,如果自身没有一点内功,自然很容易被小波吸住,脱不出来,这既是件幸福的事,也是一件麻烦的事,幸福在于充当粉丝的乐趣,像自称 ‘王小波门下走狗’的哥们一样;麻烦在于失掉自己,以小波的是非为是非,尤其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你的思考方式更可怕”。庆幸的是,那时我的偶像不只王小波一个,还有另外两个,于丹和俞敏洪。老俞,经历两次“加时赛”才功成名就上北大,想到这个,心里就踏实了许多,重新开始认为“我不是失败者,只是成功来晚了一年而已”;于丹呢,她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三尺讲台上的精英,她是我目标的实践者,一度成为我心中的榜样。榜样们的热量,渐渐化开了我内心冬日的坚冰。那时已经过了春节,又一年的高考近在咫尺,可人只要有了目标,有了引路人,便会充满了前行的力量。于是,我的“破冰之旅”开始了。
那时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市里以至省里的排名,煞费苦心制作了一张各科成绩排名表,还有综合名次走势图!看着自己的成绩呈稳步上升走势,我自己心里非常清楚,虽然我所在的只是一个县级中学,但排到前十名的学生基本算是一本重点院校在握了。对于成绩优秀的复读生而言,成败重在心态。我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名为“论加时赛之持久战”的复读理论研究与实践计划,基本采取平和心态、磨炼毅力为主,学科扬长补短为辅的“战略方针”,积极抵御浮躁孤独等“战略劲敌”。
我当时的复习境况很疯狂,雪地里背英语,越冷我背得越有劲,想想后来高考143的英语成绩,还多亏了那几场雪。另外,我一点也不迷信“数学物理一家亲”的陈腔滥调,当时我数学可以考正数第一,可物理就跟它反着来。为了学习物理,课本我都重抄了两遍,实践证明,笨鸟勤啄食的方法虽然有些效果,但如果能够重新选择,我宁愿将时间花在更容易拉开分数层次的科目上。后来看福尔摩斯,更发现了当时的愚钝,物理讲究的是一个推理过程,病急乱用药,差点误了自己呢!
身份,是叫价的资本,可有时也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羁绊。在这场考验心智的“加时赛”里,先要稳住阵脚才能厚积而薄发。努力,切勿心为形役,任水到渠成乃自然之意!是丰年,是贱秋,终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