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的生物教学必须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1、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2、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能从不同方面找出问题,帮助学生在理解和处理问题时有新颖独到的见解。3、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求异思维,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 观察 激发 发现 求异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57-01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今天的学校教育最为明智的选择。
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的生物教学必须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绝不是有意或无意地扼制、压抑其创新精神。
1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力的源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有哪一例不是源于长时间的观察呢?牛顿由对苹果落地的观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对水沸时壶盖的不停跳动的观察,从而研究发明了蒸汽机;哥白尼通过30多年对日月星辰的精心观察,终于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地动学说”,从而促进了天文学的革命……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细致观察,从而使学生对客观事物有灵敏地反映,能训练流畅、敏捷的思维。而敏锐、活跃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源泉。
我在授课中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录像中了解循环的途径;再通过录像将心脏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这样不但突破了难点,加深了理解,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克隆技术时,给学生讲克隆羊多莉的故事和介绍一些有关克隆的影片,当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时,我适时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克隆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渐被激发出来。
2 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能从不同方面找出问题,帮助学生在理解和处理问题时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艾伯特·爱因斯坦说:“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系统地解决一个问题更为不可缺少。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数学技能或实验技能的问题。”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對学生的新奇念头、别出心裁的做法,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予引导。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她)的重视。要让学生懂得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重要性,敢于谈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要尽量鼓励学生对事物进行新的探索,不要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要尽量让学生大胆的去质疑,而不是打断学生的质疑的思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敢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和精神。
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我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授鸟的飞行时质疑:“鸟为什么能飞,而人类却不能飞呢?”;讲授病毒时质疑:“为什么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的生物体上?”讲授激素调节时提问“为什么有的人年龄已是成人了,但个子只有七、八岁儿童高?”“我们国家提倡全民吃加碘盐,这是为什么?”在学习“消化与吸收”一节时,提问:“我们平时吃的一些药,要装在胶囊中,这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提高,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知道,富有想象力的学者和十足的书呆子之间,富有创造精神的科学家和依样画葫芦庸才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能不能发现问题。
3 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求异思维,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求异思维具有创造性和发明性。我在教学中可以旁证博引,运用求异思维从而解决常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求异兴趣。如:细菌在高温下可以被杀死,能不能在低温下也能被杀死呢?食物可以用煮沸的方法来保存,能不能用冷却的方法来保存呢?人们经过这番思考后都相继找到了答案。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能力等。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开足实验。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这种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 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因此,思维能力是以观察能力为前提的。同时,就生物学科而言,实验操作能力也是诸多能力中最基本的。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尝试将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依此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例如,七年级下册学习“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时,将演示实验“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进而思考解决的办法,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观察,仅凭老师演示很难理解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靠晶状体的变化调节的。还有如学习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种子萌发过程、食品卫生等等都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学生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严密审慎地思考问题,分析情况,否则,学生脑子里装的只是知识本身,而没有自己的质疑和见解,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了。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激发求异思维的闪光。生物实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善于激发和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在潜移默化中诱导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逐渐形成求异创新的能力。
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直接相关。不论是从科学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看,我们都必须加强生物科学教育,尤其是必须加强中学生物科学教育。中学生物科学教育所关注的“生物—社会”问题,小至关系个人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生儿育女,提高生存质量,大至发展经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都有一系列“生物—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调查了解、科学研讨、积极参与,既是普及生命科学知识的新领域,又能更切实全面地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观察 激发 发现 求异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57-01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今天的学校教育最为明智的选择。
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的生物教学必须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绝不是有意或无意地扼制、压抑其创新精神。
1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力的源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有哪一例不是源于长时间的观察呢?牛顿由对苹果落地的观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对水沸时壶盖的不停跳动的观察,从而研究发明了蒸汽机;哥白尼通过30多年对日月星辰的精心观察,终于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地动学说”,从而促进了天文学的革命……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细致观察,从而使学生对客观事物有灵敏地反映,能训练流畅、敏捷的思维。而敏锐、活跃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源泉。
我在授课中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录像中了解循环的途径;再通过录像将心脏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这样不但突破了难点,加深了理解,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克隆技术时,给学生讲克隆羊多莉的故事和介绍一些有关克隆的影片,当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时,我适时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克隆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渐被激发出来。
2 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能从不同方面找出问题,帮助学生在理解和处理问题时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艾伯特·爱因斯坦说:“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系统地解决一个问题更为不可缺少。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数学技能或实验技能的问题。”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對学生的新奇念头、别出心裁的做法,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予引导。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她)的重视。要让学生懂得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重要性,敢于谈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要尽量鼓励学生对事物进行新的探索,不要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要尽量让学生大胆的去质疑,而不是打断学生的质疑的思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敢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和精神。
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我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授鸟的飞行时质疑:“鸟为什么能飞,而人类却不能飞呢?”;讲授病毒时质疑:“为什么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的生物体上?”讲授激素调节时提问“为什么有的人年龄已是成人了,但个子只有七、八岁儿童高?”“我们国家提倡全民吃加碘盐,这是为什么?”在学习“消化与吸收”一节时,提问:“我们平时吃的一些药,要装在胶囊中,这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提高,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知道,富有想象力的学者和十足的书呆子之间,富有创造精神的科学家和依样画葫芦庸才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能不能发现问题。
3 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求异思维,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求异思维具有创造性和发明性。我在教学中可以旁证博引,运用求异思维从而解决常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求异兴趣。如:细菌在高温下可以被杀死,能不能在低温下也能被杀死呢?食物可以用煮沸的方法来保存,能不能用冷却的方法来保存呢?人们经过这番思考后都相继找到了答案。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能力等。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开足实验。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这种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 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因此,思维能力是以观察能力为前提的。同时,就生物学科而言,实验操作能力也是诸多能力中最基本的。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尝试将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依此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例如,七年级下册学习“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时,将演示实验“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进而思考解决的办法,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观察,仅凭老师演示很难理解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靠晶状体的变化调节的。还有如学习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种子萌发过程、食品卫生等等都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学生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严密审慎地思考问题,分析情况,否则,学生脑子里装的只是知识本身,而没有自己的质疑和见解,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了。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激发求异思维的闪光。生物实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善于激发和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在潜移默化中诱导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逐渐形成求异创新的能力。
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直接相关。不论是从科学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看,我们都必须加强生物科学教育,尤其是必须加强中学生物科学教育。中学生物科学教育所关注的“生物—社会”问题,小至关系个人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生儿育女,提高生存质量,大至发展经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都有一系列“生物—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调查了解、科学研讨、积极参与,既是普及生命科学知识的新领域,又能更切实全面地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