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见到陈俨,是参加三年前的一次演讲。他站在讲台上,温和亲切、儒雅得体,他的博学与激情征服了在场的莘莘学子。在北京武警特警学院的大讲堂里,他声情并茂的演讲不时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陈俨时任海军驻西沙水警区政委。此后,从陈俨那里传来的消息似乎都带有西沙群岛那苍茫而微凉的海风气息。
与听闻到的一样,陈俨的演讲是极富名气的,他曾经以《黄河大合唱》等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来给官兵上党课,官兵们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但当天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用一幅幅照片向大家讲述西沙的美,用一个个故事向大家讲述西沙人。他不绕弯、不躲闪,客观、全面地分析西沙守岛官兵的苦与乐、得与失,在座的学员无不深深感动。
他能将一堂高深的政治课讲得激情四溢,如同一场艺术体验;他能把一场平常的表彰会编排得像“奥斯卡颁奖典礼”;他的演讲稿被战士复印寄给亲友;他的声音被战士设为手机铃声。陈俨的演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经典。
很快,陈俨的名字再次大篇幅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这次是由他率领的第五批护航编队奔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这时的陈俨,是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并参照有关国家做法,中国政府于2008年12月26日派出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这是中国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职责。这次,由陈俨少将担任政委的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奔赴亚丁湾。
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于2010年3月4日启航,9月11日返航,历时半年,在与大海相伴相随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伴随护航、应召支援、驱离海盗、解救商船……陈俨和800多名护航官兵一起,一次次直面考验,一次次兵不血刃地化解危机。
有人说,陈俨的人生就是一部传奇,从国防大学到西沙群岛,他驻守海岛多年;从三亚到亚丁湾,他在192个日子里,走过了9.2万海里的蓝色航迹。他与第五批护航编队的官兵们共同书写了中国海军新的历史。
许多人说,陈俨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却说,在护航的日子里,全体官兵更加读懂了祖国,感受到祖国的那份强大和作为中国人的那份自豪。
护航亚丁湾
“我正在亚丁湾茫茫的夜色中航行。侧翼是由我们护卫的商船编队。我突然想到了‘放牧’一词。我们如同牧羊人,把商船们召集齐了就‘赶’着驶向远方。途中要十二分的小心,提防有野狼闯入,更不能让它叼去一只羊。我们还有领头羊,让每路纵队的首船当联络官,每小时通过电台把各路的信息报过来。夜间灯光稀疏,白天列阵威武,很有成就感!亚丁湾天气也很给面子,风平浪静、一路坦途。不过,这天气对海盗而言亦如天助,所谓福祸相依吧。官兵们情绪高昂,水手们尽心尽力,我相信弟兄们会完成这一国之大任的。”
这是陈俨在茫茫亚丁湾上航行时给凤凰卫视资深主持人杨锦麟发去的邮件,此后,杨锦麟为陈俨撰文,对陈俨的谦和厚道及博学才情报以钦敬。
2010年3月4日,陈俨作为政委的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经过40多个小时的连续航行,航经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离开南海后,编队进入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抵达亚丁湾东部海域,接替第四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由陈俨带领舰艇编队800多名将士执行护航任务。陈俨介绍,与之前的护航编队相比,第五批编队执行任务期间,海盗活动范围更广,组织更紧密,犯罪手段更狡猾。他透露,在192天的护航过程中,第五批编队总共为588艘中外商船提供了护航保障。迄今,第五批护航编队保持着中国海军护航时间最长、护航批次和数量最多、不经休整访问国家数量最多等多项纪录。
陈俨表示,执行任务期间,护航编队还通过互访和联合护航等形式,加强了同其他国家海军的交流。此外,护航编队还访问了埃及、意大利、希腊、缅甸、新加坡等国。
截止2010年12月21日,中国海军已圆满完成了3097艘船舶的护航任务。陈俨表示,中国海军履行了维护国际和平的职责,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陈俨说,护航官兵在意大利参观时,感受到了当地市民对中国人的友好和尊重。他说:“过去,人们经常讲,不出国不了解外国,其实在我看来,不出国是不了解中国!”他表示,很多官兵就是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才了解到在当今的世界,中国处于何种地位以及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很多官兵通过与外军交流变得更加自信了。”陈俨说。
“作为一个国际性军种,海军就是要多交流、多出访,走向远洋,走向深蓝,否则你就不能称作海军。”陈俨笑言。
西沙情缘
1999年从国防大学国防经济学博士毕业后,陈俨婉言谢绝了国家机关和军队院校的任职邀请,毅然来到他魂牵梦萦的那片海,从此开始了以大海为家,以海浪为伴的生活。
2004年初,到西沙水警区任政委后,陈俨立下了做官兵“行为楷模、精神伴侣、心灵读本”的目标,坚持把以人为本理念注入政治工作,在政治工作中注入艺术、审美、时尚新元素,积极寻求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体验,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演绎成美的、雅的、充满魅力的艺术,力求让官兵在享受愉悦和美感的同时提升精神品味,倍增教育效果。
西沙有这样一句“兵谚”:西沙的四季永远是绿色的,陈俨的言行永远是动人的!西沙官兵们说,陈俨政委让思想政治工作充满魅力,是他们非常敬重、乐于亲近的人。的确如此,他的政治课创出了品牌,深受官兵欢迎。
陈俨把讲好政治教育课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他的每一堂课都力求做到取材新、思想深、信息量大、生动活泼。官兵们说,听陈政委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他上课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放平视角,尊重战士,做到与听课者平等。他爱把讲台搬到主席台下面,避免居高临下。但他强调,平等不等于没有标准,关键在于教育者的真诚。讲好课是技巧,更是态度,真诚永远大于技巧。
他绝不照本宣科,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废话。课前,他细心研究战士在想什么、爱听什么,然后要做几十万字的案头准备,然后“把讲稿看薄”,到了课上就只是一张卡片,标明观点、层次、关键词。为了保证官兵听课的连惯性,他从不在课堂上喝水。
部队基层的政治教育课,离不开理想、使命、前途、纪律这些内容,怎么才能让人听起来耳目一新呢?他除了力求取材新、思想深、信息量大,还在课中放进了多种元素:艺术、文学、历史、地理、天文等各类知识。旁征博引间,看似即兴发挥,但绝无荒腔走板。他的每一个观点和例子都是精心设计的,为的是把抽象的理论观点变成浅显的故事,使官兵容易接受。
课堂上,他始终用自己的激情和活力感染听众,语言活泼,表情丰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西沙精神》是陈俨的招牌课,他不仅给西沙官兵讲,也给来西沙的军队工作组、地方各界慰问团、中学生夏令营、新闻采访团等各类人群讲,还在全国许多军、地院校讲,听过这一课的人无不为之激动。
他先用多媒体、音乐、自己拍摄的西沙风光图片,引导听众感受西沙的美丽,从美讲到蓝色国土的主权,讲到为了维护主权西沙官兵几十年用热血铸就的西沙精神。他用大量直观、感性的东西给听众以深刻印象,用今天年轻人喜欢的语言方式讲述西沙的时代变迁,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加上适当的点评,使听众被深深打动,他们对西沙官兵生出了深厚情谊,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了思考。整个过程,听众的思绪随讲课内容起伏不定,或哭,或笑,或报以热烈掌声。课后,大家在很长的时间里还被感动着。
陈俨把自己对讲课研究的“真经”汇集成一课《讲好思想政治课的技能》。在他工作过的两个海岛部队反复开讲座,把每一点心得体会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的政治干部们,并组织干部开展讲课比赛。
陈俨所在部队的政治部主任喻文彬说:“跟着陈政委工作,真正体会到了他的一句话:优质高效的政治教育是美的、爽的、高雅的、生动活泼的、趣味盎然的、充满魅力的。”
博士陈俨
陈俨是我国海军目前惟一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政治委员。
在“文革”那个动荡的年代,陈俨未读完小学五年级就辍学,14岁参军到东北参加国防施工建设。他在连里当通讯员,可字写得最差,于是他在沙地里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王羲之、柳公权的字贴。一年以后的家信已使母亲无法相信是出自他手。写字走出了“小学”水平以后,他又把人民大学老师徐禾写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攻读下来,还“满腹经伦”地给团党委上了一次政治经济学辅导课。之后的两年时间里,陈俨利用施工后休息及长途拉练行军的间隙通读了《资本论》。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啃完了初中、高中的课程,考入了河北大学。
大学毕业后陈俨回到野战部队当指导员,之后又调到海军指挥学院执教。当这个“最喜爱的是越野吉普车和小分队穿插”的军人正准备晋升教授时,被国防大学录取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防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他的毕业博士论文《国防经济非均衡研究——对中国国防经济供求关系的制度性考察》,得到了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的高度评价:“陈俨的这篇论文是我近年来见到的最好的博士论文。”博士毕业时,作为军事科学院国防经济动员学术研究组织的成员,国家计委很想请陈俨到该部门搞国防经济动员工作,但陈俨念念不忘参军报国,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军营。
来到西沙,上任之始,陈俨给官兵们讲了一课《在生命之瓶中先放人生的“大石头”》。他给官兵们讲了个小故事:有个经济学家给同学们讲课,先向一个广口大瓶里放进许多大石头,问同学们,瓶子满了吗?大家说满了。他又往瓶中放进一些小石子,填充大石头的缝隙,问放满了吗?大家说满了。专家再往瓶中放进了细沙。同学们恍然大悟,还可以放进水!瓶子灌满水后,专家说出这个试验的精彩结论:那就是放东西的顺序——必须先向瓶中放大石头,才能放进更多的东西。
陈俨说,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把人生资源。但这人生资源就像那瓶子的空间一样,是有限的。只有先放人生的“大石头”,你的收益才会最大!什么是人生的“大石头”呢?这就是人生的主体部分:理想、知识、事业。最后陈俨给大家留了一道题:离开西沙的时候,你想带走什么?仅仅是一身黑皮肤,还是一脑袋新知识?
这一课好似醍醐灌顶。第二天,好多人就开始找课本,制订学习计划,打牌的人骤减。“小学五年级”的博士政委,成为众人眼中闪亮的人生坐标。
陈俨说:“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边际效用递减’,就是说你得到的同类东西越多,你的满足感越低。人要不断地给自己设置新的奋斗目标,人生资源配置的收益才最大。”
用经济学的规律解释人生道理,陈俨总是十分在行。他说:“经济学是人本的,具有普适性,几乎可以解释人类所有的现象。经济学与其说给了我们新的知识,倒不如说是给了我们一种思维方式。”在陈俨看来,经济学不研究个案,而是研究大多数人;政治工作也应立足于研究大多数人的行为,以大多数人的标准为样本制定政策。
与听闻到的一样,陈俨的演讲是极富名气的,他曾经以《黄河大合唱》等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来给官兵上党课,官兵们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但当天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用一幅幅照片向大家讲述西沙的美,用一个个故事向大家讲述西沙人。他不绕弯、不躲闪,客观、全面地分析西沙守岛官兵的苦与乐、得与失,在座的学员无不深深感动。
他能将一堂高深的政治课讲得激情四溢,如同一场艺术体验;他能把一场平常的表彰会编排得像“奥斯卡颁奖典礼”;他的演讲稿被战士复印寄给亲友;他的声音被战士设为手机铃声。陈俨的演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经典。
很快,陈俨的名字再次大篇幅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这次是由他率领的第五批护航编队奔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这时的陈俨,是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并参照有关国家做法,中国政府于2008年12月26日派出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这是中国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职责。这次,由陈俨少将担任政委的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奔赴亚丁湾。
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于2010年3月4日启航,9月11日返航,历时半年,在与大海相伴相随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伴随护航、应召支援、驱离海盗、解救商船……陈俨和800多名护航官兵一起,一次次直面考验,一次次兵不血刃地化解危机。
有人说,陈俨的人生就是一部传奇,从国防大学到西沙群岛,他驻守海岛多年;从三亚到亚丁湾,他在192个日子里,走过了9.2万海里的蓝色航迹。他与第五批护航编队的官兵们共同书写了中国海军新的历史。
许多人说,陈俨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却说,在护航的日子里,全体官兵更加读懂了祖国,感受到祖国的那份强大和作为中国人的那份自豪。
护航亚丁湾
“我正在亚丁湾茫茫的夜色中航行。侧翼是由我们护卫的商船编队。我突然想到了‘放牧’一词。我们如同牧羊人,把商船们召集齐了就‘赶’着驶向远方。途中要十二分的小心,提防有野狼闯入,更不能让它叼去一只羊。我们还有领头羊,让每路纵队的首船当联络官,每小时通过电台把各路的信息报过来。夜间灯光稀疏,白天列阵威武,很有成就感!亚丁湾天气也很给面子,风平浪静、一路坦途。不过,这天气对海盗而言亦如天助,所谓福祸相依吧。官兵们情绪高昂,水手们尽心尽力,我相信弟兄们会完成这一国之大任的。”
这是陈俨在茫茫亚丁湾上航行时给凤凰卫视资深主持人杨锦麟发去的邮件,此后,杨锦麟为陈俨撰文,对陈俨的谦和厚道及博学才情报以钦敬。
2010年3月4日,陈俨作为政委的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经过40多个小时的连续航行,航经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离开南海后,编队进入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抵达亚丁湾东部海域,接替第四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由陈俨带领舰艇编队800多名将士执行护航任务。陈俨介绍,与之前的护航编队相比,第五批编队执行任务期间,海盗活动范围更广,组织更紧密,犯罪手段更狡猾。他透露,在192天的护航过程中,第五批编队总共为588艘中外商船提供了护航保障。迄今,第五批护航编队保持着中国海军护航时间最长、护航批次和数量最多、不经休整访问国家数量最多等多项纪录。
陈俨表示,执行任务期间,护航编队还通过互访和联合护航等形式,加强了同其他国家海军的交流。此外,护航编队还访问了埃及、意大利、希腊、缅甸、新加坡等国。
截止2010年12月21日,中国海军已圆满完成了3097艘船舶的护航任务。陈俨表示,中国海军履行了维护国际和平的职责,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陈俨说,护航官兵在意大利参观时,感受到了当地市民对中国人的友好和尊重。他说:“过去,人们经常讲,不出国不了解外国,其实在我看来,不出国是不了解中国!”他表示,很多官兵就是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才了解到在当今的世界,中国处于何种地位以及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很多官兵通过与外军交流变得更加自信了。”陈俨说。
“作为一个国际性军种,海军就是要多交流、多出访,走向远洋,走向深蓝,否则你就不能称作海军。”陈俨笑言。
西沙情缘
1999年从国防大学国防经济学博士毕业后,陈俨婉言谢绝了国家机关和军队院校的任职邀请,毅然来到他魂牵梦萦的那片海,从此开始了以大海为家,以海浪为伴的生活。
2004年初,到西沙水警区任政委后,陈俨立下了做官兵“行为楷模、精神伴侣、心灵读本”的目标,坚持把以人为本理念注入政治工作,在政治工作中注入艺术、审美、时尚新元素,积极寻求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体验,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演绎成美的、雅的、充满魅力的艺术,力求让官兵在享受愉悦和美感的同时提升精神品味,倍增教育效果。
西沙有这样一句“兵谚”:西沙的四季永远是绿色的,陈俨的言行永远是动人的!西沙官兵们说,陈俨政委让思想政治工作充满魅力,是他们非常敬重、乐于亲近的人。的确如此,他的政治课创出了品牌,深受官兵欢迎。
陈俨把讲好政治教育课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他的每一堂课都力求做到取材新、思想深、信息量大、生动活泼。官兵们说,听陈政委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他上课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放平视角,尊重战士,做到与听课者平等。他爱把讲台搬到主席台下面,避免居高临下。但他强调,平等不等于没有标准,关键在于教育者的真诚。讲好课是技巧,更是态度,真诚永远大于技巧。
他绝不照本宣科,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废话。课前,他细心研究战士在想什么、爱听什么,然后要做几十万字的案头准备,然后“把讲稿看薄”,到了课上就只是一张卡片,标明观点、层次、关键词。为了保证官兵听课的连惯性,他从不在课堂上喝水。
部队基层的政治教育课,离不开理想、使命、前途、纪律这些内容,怎么才能让人听起来耳目一新呢?他除了力求取材新、思想深、信息量大,还在课中放进了多种元素:艺术、文学、历史、地理、天文等各类知识。旁征博引间,看似即兴发挥,但绝无荒腔走板。他的每一个观点和例子都是精心设计的,为的是把抽象的理论观点变成浅显的故事,使官兵容易接受。
课堂上,他始终用自己的激情和活力感染听众,语言活泼,表情丰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西沙精神》是陈俨的招牌课,他不仅给西沙官兵讲,也给来西沙的军队工作组、地方各界慰问团、中学生夏令营、新闻采访团等各类人群讲,还在全国许多军、地院校讲,听过这一课的人无不为之激动。
他先用多媒体、音乐、自己拍摄的西沙风光图片,引导听众感受西沙的美丽,从美讲到蓝色国土的主权,讲到为了维护主权西沙官兵几十年用热血铸就的西沙精神。他用大量直观、感性的东西给听众以深刻印象,用今天年轻人喜欢的语言方式讲述西沙的时代变迁,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加上适当的点评,使听众被深深打动,他们对西沙官兵生出了深厚情谊,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了思考。整个过程,听众的思绪随讲课内容起伏不定,或哭,或笑,或报以热烈掌声。课后,大家在很长的时间里还被感动着。
陈俨把自己对讲课研究的“真经”汇集成一课《讲好思想政治课的技能》。在他工作过的两个海岛部队反复开讲座,把每一点心得体会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的政治干部们,并组织干部开展讲课比赛。
陈俨所在部队的政治部主任喻文彬说:“跟着陈政委工作,真正体会到了他的一句话:优质高效的政治教育是美的、爽的、高雅的、生动活泼的、趣味盎然的、充满魅力的。”
博士陈俨
陈俨是我国海军目前惟一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政治委员。
在“文革”那个动荡的年代,陈俨未读完小学五年级就辍学,14岁参军到东北参加国防施工建设。他在连里当通讯员,可字写得最差,于是他在沙地里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王羲之、柳公权的字贴。一年以后的家信已使母亲无法相信是出自他手。写字走出了“小学”水平以后,他又把人民大学老师徐禾写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攻读下来,还“满腹经伦”地给团党委上了一次政治经济学辅导课。之后的两年时间里,陈俨利用施工后休息及长途拉练行军的间隙通读了《资本论》。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啃完了初中、高中的课程,考入了河北大学。
大学毕业后陈俨回到野战部队当指导员,之后又调到海军指挥学院执教。当这个“最喜爱的是越野吉普车和小分队穿插”的军人正准备晋升教授时,被国防大学录取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防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他的毕业博士论文《国防经济非均衡研究——对中国国防经济供求关系的制度性考察》,得到了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的高度评价:“陈俨的这篇论文是我近年来见到的最好的博士论文。”博士毕业时,作为军事科学院国防经济动员学术研究组织的成员,国家计委很想请陈俨到该部门搞国防经济动员工作,但陈俨念念不忘参军报国,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军营。
来到西沙,上任之始,陈俨给官兵们讲了一课《在生命之瓶中先放人生的“大石头”》。他给官兵们讲了个小故事:有个经济学家给同学们讲课,先向一个广口大瓶里放进许多大石头,问同学们,瓶子满了吗?大家说满了。他又往瓶中放进一些小石子,填充大石头的缝隙,问放满了吗?大家说满了。专家再往瓶中放进了细沙。同学们恍然大悟,还可以放进水!瓶子灌满水后,专家说出这个试验的精彩结论:那就是放东西的顺序——必须先向瓶中放大石头,才能放进更多的东西。
陈俨说,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把人生资源。但这人生资源就像那瓶子的空间一样,是有限的。只有先放人生的“大石头”,你的收益才会最大!什么是人生的“大石头”呢?这就是人生的主体部分:理想、知识、事业。最后陈俨给大家留了一道题:离开西沙的时候,你想带走什么?仅仅是一身黑皮肤,还是一脑袋新知识?
这一课好似醍醐灌顶。第二天,好多人就开始找课本,制订学习计划,打牌的人骤减。“小学五年级”的博士政委,成为众人眼中闪亮的人生坐标。
陈俨说:“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边际效用递减’,就是说你得到的同类东西越多,你的满足感越低。人要不断地给自己设置新的奋斗目标,人生资源配置的收益才最大。”
用经济学的规律解释人生道理,陈俨总是十分在行。他说:“经济学是人本的,具有普适性,几乎可以解释人类所有的现象。经济学与其说给了我们新的知识,倒不如说是给了我们一种思维方式。”在陈俨看来,经济学不研究个案,而是研究大多数人;政治工作也应立足于研究大多数人的行为,以大多数人的标准为样本制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