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在单支架横跨支架术式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中,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动态观察最终对吻技术对分叉区域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36例左主干分叉病变且行单支架横跨术式,所有患者在术前分别从前降支(run1)、回旋支(run2)回拉IVUS,支架释放后从前降支回拉IVUS(run3),最终对吻后分别从前降支(run4)、回旋支(run5)回拉IVUS;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造影资料和IVUS数据.结果:患者年龄(63.8±12.1)岁,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占22.2%.相较于术前IVUS(run2)
【机 构】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浙江 温州 3250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单支架横跨支架术式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中,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动态观察最终对吻技术对分叉区域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36例左主干分叉病变且行单支架横跨术式,所有患者在术前分别从前降支(run1)、回旋支(run2)回拉IVUS,支架释放后从前降支回拉IVUS(run3),最终对吻后分别从前降支(run4)、回旋支(run5)回拉IVUS;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造影资料和IVUS数据.结果:患者年龄(63.8±12.1)岁,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占22.2%.相较于术前IVUS(run2),最终对吻术后的IVUS(run5)发现回旋支开口处管腔面积[(7.30±3.08)mm2vs.(6.37±2.66)mm2,P<0.05]和血管面积[(13.10+3.27)mm2vs.(12.47±2.93)mm2,P=0.012)]均明显减小,而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0±2.02)mm2vs.(6.10±2.09)mm2,P=0.128];回旋支开口处管腔面积变化与血管面积变化相关(r=0.787,P<0.001),而与斑块面积变化不相关(r=0.187,P=0.276).相较于支架释放后IVUS(run3),最终对吻术后的IVUS(run4)发现多边形区域面积[(9.80±2.09)mm2vs.(11.48+2.65)mm2,P<0.05]、左主干远端面积[(9.91±1.73)mm2 vs.(11.85±2.38)mm2,P<0.05]和左主干最小支架内面积[(9.61±1.53)mm2 vs.(11.34±2.33)mm2,P<0.05]均明显增加,支架贴壁不良现象减少(83.3%vs.61.1%,P=0.035),但是伴随支架不对称指数增加,多边形区域[(1.23±0.14 vs.1.33±0.12,P<0.05);左主干远端(1.18±0.09 vs.1.25+0.10,P<0.05);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处(1.17±0.09vs.1.24±0.10,P<0.05).结论:在左主干分叉病变行单支架横跨支架术中,最终对吻后回旋支开口面积明显减小,与嵴移位相关;最终对吻增加左主干及多边形区域支架内面积,减少支架贴壁不良现象,但是会增加支架不对称指数.
其他文献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病因复杂,其中重要原因是子宫内膜容受性(ER)降低.子宫内膜血流是评估ER的重要方面,而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估子宫内膜血流情况的有效方法.较多采用血管化指数(VI)、流动指数(FI)、血管化流动指数(VF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和阻力指数(RI)作为预测临床妊娠结局的超声指标,然而其预测的可靠性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临床上用于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的方法有西地那非、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芬吗通等药物治疗,以及子宫内膜搔刮术和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像学技术在其早期诊断及疾病分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实时弹性成像超声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等新兴超声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MRI仍是目前EC分期的首选成像方式,其中弥散加权核磁可成为动态对比增强MRI有效的替代手段.CT和PET/CT主要用于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评估,新兴PET/MRI在EC局部分期和远处转移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本文就目前用于EC术前评估的传统和新型的影像学成像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综述,并探讨新型成像方法
生长激素(GH)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30余年.目前,许多研究关注GH可否改善体外助孕妊娠结局,在卵巢低反应、胚胎质量差、反复胚胎移植失败以及薄型子宫内膜等人群中的应用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对GH在辅助生殖应用中的作用机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应用剂量及方式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GH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分析致密型乳腺受检者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中的辐射剂量,探讨致密型乳腺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行DBT检查的女性致密型乳腺受检者201例804组图像,每组图像包含DBT断层图和全景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二维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记录每例受检者的摄影体位、乳腺压迫厚度、管电流、管电压、平均腺体剂量(AGD)和表面入射剂量(ESE)、乳腺截面大小和乳腺致密程度.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致密型乳腺在DB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NSRH)和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的远期盆腔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生存结局.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等数据库,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和Stata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1篇,总样本量3102例,其中NSRH组1404例,RH组1698例.NSRH术后患者膀胱、直肠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RH,两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NSRH能维持RH的有效性,并可降低盆腔器官功能障碍的发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Du-buisson术)治疗前(中)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因中(前)POP接受腹腔镜下Dubuisson术式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BMI、产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及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其术前及术后POP-Q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PFIQ-7)的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术后
1 病例简介rn患者,女,42岁,因“下腹痛3年,加重1年”于2017年5月19日收入院.患者曾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有举痛及摇摆痛;宫体前位,如孕2个月大,有压痛;左附件区增厚,有压痛及反跳痛,右附件区增厚,有压痛及反跳痛.妇科B超:子宫前位,大小10. 6cm×7. 8cm×6. 6cm,形态规则;宫体上段右后壁探及大小约4. 6cm×3. 4cm肌核回声,部分外凸;子宫内膜厚约0. 8cm,回声欠均质;IUD移位于宫底前壁肌层;左附件区探及大小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1(PKCβ1)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中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1/2(MEK1/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增殖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因EMs行手术治疗且术中或术后经病理证实为EMs的患者30例,取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分为EMs在位内膜组和EMs异位内膜组;选取同期因良性卵巢肿瘤经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组织中PKCβ1、MEK1/2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收集EMs患者在位内膜10例,分离培养EMs在位内膜间质细胞,根
目的:观察胰岛移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改善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单剂链脲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模型建立12周后进行胰岛移植.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胰岛移植组.于糖尿病模型建立后16周,观察各组大鼠痛敏反应时间,采用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的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坐骨神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观察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
同源重组修复是DNA双链断裂的重要修复方式,其中关键基因功能异常或缺失可导致正常细胞死亡,促使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近年,以乳腺癌易感基因1/2为首的同源重组修复通路相关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研究中备受关注.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联合分子分型诊疗的普及,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缺陷与内膜癌的相关性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同源重组修复方式,总结了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在内膜癌研究中的进展、PARP抑制剂等相关靶向药物在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其临床治疗的应用前景,为今后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