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可西里聆听野性高原的呼唤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青海可可西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面积为3.74万平方公里,西面与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西北部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北部接近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区内和周边均为国家级保护地,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全球陆地面积排名第八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恐怕绝大多数人如我们,对可可西里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于电影或纪录片。在这个世界上荒野景观保存最为完美、最为典型的地区,当裸露的荒原以震撼人心的方式铺排出观者心中的锦绣,便知有些美丽和神秘,是长焦或广角镜头难以企及的。无论是透过车窗玻璃,还是脚踏实地涉足可可西里,天苍野茫扑面而来,冷峻雄奇的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九曲回肠的江河湿地,描绘出人间净土的纯净与朴实。无边无际的广袤和狂野,就像常年不息的大风,又宛若一坛浓烈的青稞酒,是我们在城市里熏陶出来的审美难以消化的。


  可提到可可西里,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无人区”。可可西里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无人区,境内海拔高,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海拔为6860米的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亦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最低海拔为4200米的位于昆侖山南麓红水河横穿博卡雷克拐弯处的豹子峡洪水沟。高海拔使得空气稀薄,来到可可西里,缺氧总如影随行。
  自大约三亿年前的地质年代——石炭纪以来,可可西里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过程,形成了集高山、宽谷、夷平面、冰川、热泉、河流和湖泊等地貌元素为一体的高原高寒地貌,同时还包括了蛇绿混杂岩带、活动断裂带、地震遗迹和火山遗迹等地质元素。
  可可西里地域的地貌类型,不仅有构造差异运动形成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高海拔丘陵、台地和高原等基本地貌,还有受构造控制的火山熔岩地貌。其地质形态可谓独特多样,有高寒地区特有的现代冰川和冰缘冻土,还有最常见的流水地貌和湖成地貌。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和保存完整的高原夷平面,造就了可可西里地区罕见的高原美景。由于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恶劣,区内人迹罕至,因此成为原始生态环境和独特高原自然景观保持最好的地区。
  此外,这一地域地表露出的蛇绿混杂岩、地震断裂带、火山等地质遗迹直观地记录了该区从古特提斯洋闭合到抬升造山的海陆变迁过程。可可西里沉积盆地还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古近—新近纪陆相盆地,其沉积地层是青藏高原整体抬升演化过程和气候变化的直接反应,可以说可可西里地区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处完整记录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并完好保存地质遗迹证据的高原盆地。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其北部边界为昆仑山南缘缝合带,南部为唐古拉山断裂。可可西里大地构造位置属于羌塘地体和东昆仑造山带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楔地区(即大洋板块在海沟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时,上部物质被大陆板块刮下来堆积在海沟底部形成棱形楔状堆积体),可划分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块、古特提斯缝合系)和五个二级构造单元(柴达木盆地、北昆仑岛弧、南昆仑弧沟系、可可西里增生楔、羌塘地体)。可可西里增生楔是该地区的核心区域,其南北两侧分别为指示向南俯冲的西金乌兰缝合带和指示向北俯冲的昆南缝合带,基底为洋壳的增生楔。
  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在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的广大地带积储成泊。这也是突出的地质遗迹之一。可可西里地区最大的湖泊为西金乌兰湖,其次为可可西里湖和卓乃湖。可可西里湖泊以内流湖为主,水源主要来自雪山和冰川融水,少量湖泊为外流湖。湖泊群具有高海拔、大密度、多类型等突出特点。
  可可西里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唐古拉山及零星分布的东岗扎日、马兰山等海拔6000米左右的高山上,区内冰川主要为大陆性现代冰川,形态保存完整。可可西里地区最具代表性大陆冰川是布喀达坂峰冰川。峰区被巨大冰帽覆盖,其南坡高耸陡峭,冰川类型以山谷冰川为主,集冰斗、坡面冰川、冰舌等多种形态冰川。可可西里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唐古拉山、岗扎日、多索岗日和马兰山等现代冰川外围,冰碛物显示更新世以来至少有过3次明显的冰川作用,在位于可可西里腹部的低缓山地也显现有一到两次冰川作用遗迹。


  可可西里是体现世界遗产生物多样性价值的重要载体。正因为这些独特的地质地貌,使得可可西里是具有绝妙自然奇观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重要区域。其湖泊周围的草甸通常是藏羚的集中产羔地。成千上万头藏羚年复一年往返于湖盆产羔地和高寒草原越冬地的迁徙,构成了世界罕有、中国现存唯一的大型哺乳动物长距离迁徙现象。
  生活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上的四种主要有蹄类食草动物均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属法律规定的保护动物。其中藏羚是伴随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演化而成的单属单型特有物种,野牦牛是青藏高原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可可西里的湖盆地区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藏羚集中产羔地。初夏,雌藏羚从阿尔金山、羌塘和该区东部向腹地的湖盆集中迁徙。仅卓乃湖一地,每年就有超过16000只雌藏羚集中产羔。短暂的产羔季节结束后,大部分藏羚沿来路返回,但仍有个体在原地越冬,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冬季居留的藏羚最多可达40000只以上,约占全球藏羚种群的20%~40%,繁殖季节比例则更高。区内生存有8000至15000头野牦牛,占野牦牛全球种群的32%~50%。
  由于海拔地势高,干旱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动物区系组成简单。但是,除猛兽猛禽多单独生存外,有蹄类动物具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可可西里地区哺乳类动物有29种,含5目9科15属;鸟类约54种。濒危珍稀动物种的兽类有13种,其中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即雪豹、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白唇鹿;二级保护动物有8种,即棕熊、猞猁、兔狲、豺、石貂、岩羊、盘羊、藏原羚;珍稀鸟类计有8种,含一级保护动物2种,即金雕、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有6种,即秃鹫、猎隼、大隼、红隼、藏雪鸡、大天鹅等。   这里包含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最显著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涵盖了青藏高原保存最完整的高原夷平面,也是湖泊最密集的区域,其东部还是长江北源集水区,完整体现了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由东南至西北变化的地带性。青藏高原特有的植物成分构成了区内植物的主体。


  寒冷、少雨、辐射强、多大风是可可西里的气候特点。降水在东南部稍丰富,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也主要集中于植物生长季。本地区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等。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类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植物种类虽少,但是种群大、分布广,具有垫状生长型的植物种类多达数十种。
  可可西里由东南到西北主要分布着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冰缘植被、垫状植被、高寒荒漠,高山河谷灌丛等也有分布。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往往与地形部位和基质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分布有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菊科植特。植物分属29科73属。其中菊科1属25种,禾本科10属18种,十字花科9属13种,豆科3属16种。其中最突出的几个属是针茅属、扇穗茅属、篙草属、苔草属、黄茂属、棘豆属和风毛菊属。此外,在东南部高寒草甸有诸如紫花针茅、青藏苔草、小篙草注、扇穗茅、垫状驼绒菜、雪灵芝等植物。另外还有少量苔藓分布,地衣则较普遍存在。
  在可可西里,皑皑白雪之上一闪而过的野生动物,能用它们那无比暖色的皮毛擦出我们内心的融融春意。深吸一口旷野的风,会听到哺育生命的摇篮曲,喷礴而出的是野性的呼唤,而非最后的呐喊。

打响生态保护战


  “除了野生动物,无惧恶劣环境进可可西里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盗猎者,一种是反盗猎者。”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布琼说。
  布琼的话,看似打趣,却道出了正义与邪恶在可可西里较量的残酷。可可西里的宝贵价值早就得到认可,也引来了觑觎者、垂涎者。可可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是矿产资源蕴含丰富的宝藏,也因此成为盗猎盗采者利欲熏心不惜亡命的“屠场”“赌场”,更是一代代可可西里人舍生忘死地进行反盗猎反盗采的“战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车辆驶入可可西里,深深的车辙,仿佛石刻,久久不能消失。利益的驱动是那些嚣张车辆的涡轮增压。受经济利益驱使,陆续有越来越多的“闯入者”,打破了可可西里“无人区”亘古的宁谧,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遭受到贪婪欲望惨无人性的蹂躏:


  受国际藏羚羊绒制品消费和非法贸易的驱使,不法分子组成武装团伙,大肆猎杀藏羚羊等珍贵野生动物,一群群藏羚羊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藏羚羊被视为“高原精灵”“可可西里的骄傲”,鼎盛时期曾有20万只藏羚羊奔跑在可可西里,可到了盗猎最为猖獗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的藏羚羊数量已不足两万只。
  可可西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铅、锌、铁、石英、玉、煤、盐等,金矿资源尤其丰富。在马兰山、巍雪山及布喀达坂峰等地区,非法盗采一度较为严重。马兰山从来都是可可西里腹地的一座不出名的山,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发马兰山金矿揭开序幕,这里就成了淘金者眼中的“聚宝盆”,轰动全国的“格尔木黄金风波”就发生在这里。1989年5月,马兰山出现了罕见暴雪,近万名金农被困金场,在为期一个月的救灾中,尽管动用了直升机空投物资,但仍然有42名金农命丧可可西里。“黄金风波”没能吓住追逐财富的脚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仍有五六万人进入可可西里。乱采滥挖不仅破坏了地下資源,还使得原始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受严重破坏,采金区出现荒漠化。
  可可西里的咸水湖中盛产一种堪称“水黄金”的珍贵盐湖资源——卤虫,这种嗜盐小型甲壳动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卤虫卵是人工养殖对虾等珍稀海产品的上好饵料,商业利润可观。每年的8至10月,大批卤虫捕捞者进入可可西里湖区大肆捕捞,每天多达数千人,高峰时则数以万计,发生了大量涸泽而渔式的违规捕捞行为,比如,用大网在深水区偷捕滥捞,甚至连母虫也一网打尽。过度捕捞直接导致卤虫资源面临枯竭,直接威肋着以卤虫为食的鸟类的生存,使其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挖沙生植物、毁草甸、猎杀野生动物为食,偷捕滥捞的贪婪,造成可可西里湖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植被覆盖率锐减,生态本就脆弱的湖泊奄奄一息。


  1994年,治多县为副书记索南达杰在与武装盗猎分子的斗争中英勇牺牲,成了新中国历史上首位为保护藏羚羊而献出生命的政府官员。索南达杰牺牲的三年之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为生态保护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此后,一代代可可西里人愈发执着地用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守护了脚下这片净土的安宁祥和。就像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所说的,可可西里的今天,是“舍命拼下来的”。
  在真刀真枪对着干的对峙中,不法分子气馁了、败下阵来。加上全球合作严格监管等各种因素,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布琼仍愿可可西里永远保持神秘,他说“人们远远看着、想着就行。”


  盗猎盗采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虽经修复但整体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生态危机始终是悬在可可西里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可可西里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仍面临着草原退化、老鼠成灾、人患重重等生态威胁。比如,受气候变暖因素影响,保护区内部分地区沙化和草场退化现象严重,降水减少,湖泊干涸,导致野生动物的食物资源急剧减少,使其种群数量下降。保护区的高寒草甸区,鼠患成灾,原始生态的草皮遭到高原田鼠和鼠兔咬啮、吞食,导致大面积的草场出现退化直至沙化,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濒危野生动物面临着与鼠争食的困境。此外,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也会对部分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和隐患。特别是近几年来对可可西里的关注方兴未艾,关于可可西里旅游的商业炒作浮出水面,使得雪域净土又有可能成为利润的源泉。可是,过度地破坏性地进行旅游开发,大量游客涌入必然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这是可可西里生态系统难以承受之重……
其他文献
2018年“青年中国行"迎风起航!  中华青年精英项目与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周刊》杂志社秉承着服务青年成长、培养青年人才的使命与愿景,在连续六年合作的基础上,将于2018年共同举办面向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的公益活动——“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本期活动由自主项目和专题项目组成。项目设置自主项目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  3.自主选题、设计方案专题项目  1.
期刊
4月11日上午,以“创意草原·筑梦未来”为主题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发布会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中青旅联科(北京)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承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韩昀祥参会并致辞,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书记、监事长德荣发表讲话。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蔚治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改革发展处处长王亚东,中青旅联
期刊
杖国之年的沈宽,弯腰把一方浑圆饱满的奇石,从一张明式老红木桌下挪了出来。晌午的冬阳,透过阳台的玻璃和房间的门框,挤进了这间卧房。光线直愣愣地落在房间窄窄的过道上、落在石上。石面暗红、一层京灰,北京的灰尘总是不小。石旁原来就有一个小矮凳,沈宽拿湿布坐了过去,擦试石头。  石头一经擦试,红亮了起来。沈宽先生告诉记者:“这块奇石叫长江红,是抗战时期,我爷爷自己从长江边挑捡回来的。一共两块,另一块捐给博物
期刊
中國芯片产业已然走过了产业构造期,目前进入到需要借力与聚力以求强筋壮骨的重要关口。
期刊
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之一,随着申遗工作的展开和深入,我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申遗热”。截止到2018年5月,中国的遗产数已位居世界第二,共有世界遗产5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申遗”工作者的努力,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重心更多倾向于申报,轻视了对申报后遗产地的保护。世
期刊
2014年10月,青海省政府正式决策启动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遗产。2015年5月,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启动自然遗产价值调研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从2015年至2016年,技术团队在青海省世界遗产申报领导小组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支持下,先后八次深入可可西里腹地对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生物和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调研,也在可可西里
期刊
2018年3月21日,春分,珠巴洛河两岸的桃花璀璨绽放,这条从白马雪山脚下汇聚而下的母亲河,自南朝北终汇于金沙江,静怡安详,与桃花相互映衬着,昭示着春天的到來,这是一个信号——滇金丝猴要下山了。  山里的春天总是慢半拍,一场春雨过后,万物开始复苏。大雪下积攒的力量似乎一下就进发了出来,半山的植物开始发芽,似乎是嗅到了春天的味道,大量的猴群即将开始它们的饕餮之旅,对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
期刊
“你若问我轮椅上的青春是怎样的?我会告诉你,轮椅上的青春,总是走走停停,每一处都足以逗留欣赏。”诗的作者是南京姑娘王忆,一个自出生就与轮椅相伴的人。1989年出生的王忆身患小脑偏瘫,她含糊地说每一句话都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无法行走,靠在轮椅上“仗走天涯”。  2018年3月,王忆的第六本新书《爱,无止息》出版。她从2008年开始独立创作,迄今已经完成并出版散文集、诗歌等6部作品,累计约50万字。现在
期刊
5月8日,“健康中国·汤阴北艾道地药材国际高峰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隆重开幕,这是汤阴北艾作为道地珍贵中药材首次亮相于国际视野,也是国内国际艾草研究专家的一届学术盛会。  中國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院长杨金洪、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大诚中医创始人程凯、日本株式会社小林老铺第7代传人小林雅弘、中国中药协会慢病防治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蒲晓
期刊
《缺条船的河》有别于众多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其巧妙的构思,新奇的写法,以陕南20世纪70年代农村为背景,着眼秦巴山区,落笔清油河畔的村庄、沟壑,用几位原生态民歌手的生活为引线,以民间文化遗产为主线,集中反映了镇巴县一带的民间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地域文化,高度赞扬了勞动人民的朴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的高贵品质以及正能量的传递。  郝明森毕业后回到故乡,正缘于他对故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