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青团组织是团结带领青年实现梦想的赛场,也是领奖台,青联是青年精英的家园,也是通往圣殿的门径。这个平台其实也是一座桥梁,向上连接着中直机关团工委、团中央、中直机关青联、全国青联、集团公司、各单位领导班子,向下服务着全集团近1800名40岁以下的青年。可以想象这座桥的宽度、厚度和延展度。这座桥也是我们集团发展和青年成长的重要推手。”这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团委书记、青联主席温存在2014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团干部和青联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上的一段发言。
这段发言不是官话,不是套话,而是温存这些年来最深刻的感受。从2004年大学毕业到中国出版集团工作这10年来,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坚持服务青年成长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坚持首先要有正确的判断,判断正确坚持才有意义;坚持需要勇气;坚持更需要对工作对象的相信和对自己的相信。
最年轻的中直机关青联常委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现有员工近6000人,40岁以下的青年人大概占到30%,这样的人数规模在中直机关是屈指可数的。因为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门人手有限,2009年任集团公司团委书记以来,温存工作更忙了。虽然兼做党组学习秘书、党委宣传、精神文明和集团书画摄影协会的工作都要认真细致完成,工作面很宽,但是共青团和青联工作是他最核心的工作和事业。
2011年,中直机关青联换届改选,温存当选,从此他的身份多了一个标签——中直机关最年轻的青联常委。“说实话,我当时还是挺有压力的,但我是一个倔强的人,选择了我,我就一定要干好。”温存回忆说。
加入青联之后,温存参加了很多活动。
2012年9月,在吴佳松主席的率领下,他随中直机关青年文化参访团到了台湾,在“首届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座谈会”上,温存积极与两岸青年文化学者畅谈中华文字、艺术和文化传承。对于两岸文化交流,温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化认同是两岸青年未来发展的特殊目标要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有其各自的目的性,又是增强两岸青年文化认同的特殊手段。缔结同根同祖同心的“文化共同体”和面向世界、面对未来的“责任共同体”,是坚实两岸青年文化认同的思想要略和现实根基。共同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岸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有助于两岸青年人文心理、思维观念、职业环境等方面的交往合作,取长补短和共利双赢。交流之后,温存现场挥毫“日耕月华”书法一幅,以表达加快两岸交流发展的信心。
在今年香港青年联合会成立22周年之际,温存代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书写了“同心逐梦”一帧,以示庆贺。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认为温存是一个书法业余爱好者。其实,在这个领域,他还真是专家。2000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就读,2010年,完成了在职研究生学习。
“我出生在农村,能考上北师大首届书法本科班真的是有点幸运,全国才招了11名学生,同期考进去的同学都很专业,只有我是‘野路子’。那时候真的疯狂啊,只要有时间就写,真的是太喜欢了。”说起练书法的日子,温存有些兴奋。
走进专业学府,“野路子”的温存在秦永龙教授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下,“规矩”多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写起了真正的书法”。“好的书法就是传统中的经典,是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会被人们记忆和传承。在正确的轨道上,每重复一次都是一次进步,在错误的轨道上循环往复多少次都是错误的,只有在规矩里重复才能成为行家。”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温存一方面勤于练习;另一方面专心研究文字学、书法理论、中国书法史、书法批评史……这使得他在技法和理论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参加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获得了三等奖,从而破格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时年23岁。有书法理论家指出,温存的研究属于书法审美范畴非常具有开拓性的领域。
对于北师大书法专业,启功先生生前一直高度关注,虽然当时年高体弱,但在对青年人的培养上不遗余力,多次到书法专业看望师生,做讲座与学生亲切交流。在与启功先生有限的几次接触中,温存受益匪浅,“写得涂涂改改的‘作品’对观赏者是不敬的”、“文字代表一个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文化,我们得写得正规,写得让人家看见都能认得,这才能沟通我们的文化,沟通我们的思想。我写的,你不认得,那就不是中国的文字,这个事情我觉得很重要”……启功先生这样的教诲让温存时刻牢记并受用终生。
青联中“好书相伴”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良师,温存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本科毕业前,他已经发表了40余篇专业文章,截至目前已经发表80余篇,都是关于书法史论、技法和审美研究的。温存说:“艺术在某个范围内一定要有约束。书法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真正被人们记忆、传承的才是经典。搞艺术的人必须要有谦虚的心态,在学识与人格的修养上要高于常人。”
2004年,一到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工作,同事们知道温存是学书法专业的,极力推荐他在单位办班授艺,看着同事们高涨的热情,他办了一个小班,学生都是单位40岁左右的青年职工,每周两次课。现在想想,或许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投入到青年的工作中了。
“当时的‘学生’各式各样,有领导,也有新员工,有业务部门的,也有司机班的;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几十人,最多的时候接近50人。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切磋交流心得,其乐融融,既增加了修养,也是增长雅趣。我们这个班开办了一年多,直到现在有些人还坚持在写。我觉得这个活动,增加了我跟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更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对我后来做共青团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年后,因为表现突出,温存被调往集团总部,工作性质不变,还是党群工作,但是多了一项新的任务,就是要做共青团工作,这让他对中直机关团工委、中直机关青联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长期以来,中直机关各级团组织一直在开展青年读书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为了响应中直机关团工委、青联开展好书相伴读书活动的号召,当选团委书记之后,温存决定给青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因为我们集团有自己的书店、门市。我想制作一张‘好书相伴’图书优惠卡,就是拿着这个卡到我们集团的书店买书可以打折优惠。给青年人更多读书的机会和实惠。”温存说。
为了做好这个读书优惠卡,温存走访了集团旗下的每一家书店,与每一家书店经理面对面交流,谈折扣、办卡数量、特价书等许多细小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他开始做与卡配套的信息手册。从封面的设计,到每家门店的位置、乘车地图、联系电话、折扣率……他全部亲力亲为。
历时半年,他向中直机关提供了20000张读书优惠卡,用于服务中直机关青年,同时向共建同行单位首都机场集团提供了10000张优惠卡。这项活动得到时任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书记王晓锋的高度评价,也让众多中直机关青年从中受益。
岁更月迭又一春,日夜守常本可循。他山璞玉无人识,弥勒长笑谁不尊?杯酒尽酌愁人泪,青春短矣有寸阴。壮志未安春何在,而今迈步向昆仑。——在中直机关青联四届一次会议后,温存有感而发。
“在中直机关青联的大家庭成长快5年了,对于我个人而言,收获是多方面的。在这里可以向各个领域优秀的委员学习,这是很难得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当代青年应该聚在一起,形成合力,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助推成长,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责任编辑 李菡丹
这段发言不是官话,不是套话,而是温存这些年来最深刻的感受。从2004年大学毕业到中国出版集团工作这10年来,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坚持服务青年成长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坚持首先要有正确的判断,判断正确坚持才有意义;坚持需要勇气;坚持更需要对工作对象的相信和对自己的相信。
最年轻的中直机关青联常委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现有员工近6000人,40岁以下的青年人大概占到30%,这样的人数规模在中直机关是屈指可数的。因为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门人手有限,2009年任集团公司团委书记以来,温存工作更忙了。虽然兼做党组学习秘书、党委宣传、精神文明和集团书画摄影协会的工作都要认真细致完成,工作面很宽,但是共青团和青联工作是他最核心的工作和事业。
2011年,中直机关青联换届改选,温存当选,从此他的身份多了一个标签——中直机关最年轻的青联常委。“说实话,我当时还是挺有压力的,但我是一个倔强的人,选择了我,我就一定要干好。”温存回忆说。
加入青联之后,温存参加了很多活动。
2012年9月,在吴佳松主席的率领下,他随中直机关青年文化参访团到了台湾,在“首届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座谈会”上,温存积极与两岸青年文化学者畅谈中华文字、艺术和文化传承。对于两岸文化交流,温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化认同是两岸青年未来发展的特殊目标要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有其各自的目的性,又是增强两岸青年文化认同的特殊手段。缔结同根同祖同心的“文化共同体”和面向世界、面对未来的“责任共同体”,是坚实两岸青年文化认同的思想要略和现实根基。共同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岸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有助于两岸青年人文心理、思维观念、职业环境等方面的交往合作,取长补短和共利双赢。交流之后,温存现场挥毫“日耕月华”书法一幅,以表达加快两岸交流发展的信心。
在今年香港青年联合会成立22周年之际,温存代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书写了“同心逐梦”一帧,以示庆贺。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认为温存是一个书法业余爱好者。其实,在这个领域,他还真是专家。2000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就读,2010年,完成了在职研究生学习。
“我出生在农村,能考上北师大首届书法本科班真的是有点幸运,全国才招了11名学生,同期考进去的同学都很专业,只有我是‘野路子’。那时候真的疯狂啊,只要有时间就写,真的是太喜欢了。”说起练书法的日子,温存有些兴奋。
走进专业学府,“野路子”的温存在秦永龙教授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下,“规矩”多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写起了真正的书法”。“好的书法就是传统中的经典,是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会被人们记忆和传承。在正确的轨道上,每重复一次都是一次进步,在错误的轨道上循环往复多少次都是错误的,只有在规矩里重复才能成为行家。”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温存一方面勤于练习;另一方面专心研究文字学、书法理论、中国书法史、书法批评史……这使得他在技法和理论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参加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获得了三等奖,从而破格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时年23岁。有书法理论家指出,温存的研究属于书法审美范畴非常具有开拓性的领域。
对于北师大书法专业,启功先生生前一直高度关注,虽然当时年高体弱,但在对青年人的培养上不遗余力,多次到书法专业看望师生,做讲座与学生亲切交流。在与启功先生有限的几次接触中,温存受益匪浅,“写得涂涂改改的‘作品’对观赏者是不敬的”、“文字代表一个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文化,我们得写得正规,写得让人家看见都能认得,这才能沟通我们的文化,沟通我们的思想。我写的,你不认得,那就不是中国的文字,这个事情我觉得很重要”……启功先生这样的教诲让温存时刻牢记并受用终生。
青联中“好书相伴”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良师,温存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本科毕业前,他已经发表了40余篇专业文章,截至目前已经发表80余篇,都是关于书法史论、技法和审美研究的。温存说:“艺术在某个范围内一定要有约束。书法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真正被人们记忆、传承的才是经典。搞艺术的人必须要有谦虚的心态,在学识与人格的修养上要高于常人。”
2004年,一到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工作,同事们知道温存是学书法专业的,极力推荐他在单位办班授艺,看着同事们高涨的热情,他办了一个小班,学生都是单位40岁左右的青年职工,每周两次课。现在想想,或许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投入到青年的工作中了。
“当时的‘学生’各式各样,有领导,也有新员工,有业务部门的,也有司机班的;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几十人,最多的时候接近50人。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切磋交流心得,其乐融融,既增加了修养,也是增长雅趣。我们这个班开办了一年多,直到现在有些人还坚持在写。我觉得这个活动,增加了我跟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更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对我后来做共青团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年后,因为表现突出,温存被调往集团总部,工作性质不变,还是党群工作,但是多了一项新的任务,就是要做共青团工作,这让他对中直机关团工委、中直机关青联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长期以来,中直机关各级团组织一直在开展青年读书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为了响应中直机关团工委、青联开展好书相伴读书活动的号召,当选团委书记之后,温存决定给青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因为我们集团有自己的书店、门市。我想制作一张‘好书相伴’图书优惠卡,就是拿着这个卡到我们集团的书店买书可以打折优惠。给青年人更多读书的机会和实惠。”温存说。
为了做好这个读书优惠卡,温存走访了集团旗下的每一家书店,与每一家书店经理面对面交流,谈折扣、办卡数量、特价书等许多细小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他开始做与卡配套的信息手册。从封面的设计,到每家门店的位置、乘车地图、联系电话、折扣率……他全部亲力亲为。
历时半年,他向中直机关提供了20000张读书优惠卡,用于服务中直机关青年,同时向共建同行单位首都机场集团提供了10000张优惠卡。这项活动得到时任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书记王晓锋的高度评价,也让众多中直机关青年从中受益。
岁更月迭又一春,日夜守常本可循。他山璞玉无人识,弥勒长笑谁不尊?杯酒尽酌愁人泪,青春短矣有寸阴。壮志未安春何在,而今迈步向昆仑。——在中直机关青联四届一次会议后,温存有感而发。
“在中直机关青联的大家庭成长快5年了,对于我个人而言,收获是多方面的。在这里可以向各个领域优秀的委员学习,这是很难得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当代青年应该聚在一起,形成合力,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助推成长,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责任编辑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