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诞生于1998年,至今刚好二十周年。这二十年里,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行业诞生初期,公募基金公司全部为国有资本全资控股,2001年后,外资伴随着中国加入WTO而逐步进入公募基金行业,在2013年新基金法诞生之后,民营资本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到行业中来。这种股权结构的变更,既与二十年来的行业监管政策变化有关,也与资管行业的行业特点息息相关。站在公募基金行业诞生二十周年的时点,笔者认为,未来的公募基金行业将呈现国资控股与民资控股两极共同发展的局面,行业进入到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成熟发展阶段,这也将是国内资管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表现之一。
关键词:公募基金;股权结构变更;国有资本;民营资本
一、 公募基金行业现状
1. 公募基金定义。根据1997年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与其他资产管理业态相比,基金最大的优势是我国《基金法》赋予了基金财产的独立性地位,信托法律关系落实到产品运作各个层面,权属关系清晰,运作规范透明,是投资者权益保护最为充分的大众理财行业”。而公募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一种,是指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非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与非公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处于更严格的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
2. 国内公募基金公司诞生及现状。根据1997年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我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国泰基金诞生于1998年,随后3年内,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等10家公募基金公司先后成立,经过20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0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76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13家,保险资管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2.70万亿元。
伴随着管理规模从零到十几万亿的增长,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主要关注于公募基金公司20年来的股权结构变更情况,并对其可能的原因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二、 公募基金公司发展历程
国内公募基金公司是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诞生的,根据不同时期的股权结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 诞生初期(1998年~2002年):国有独资时代。根据1997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第一条需要满足的就是:主要发起人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暂行办法》在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初期,对于行业股权结构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而由于诞生初期严格的监管,能够申请成立公募基金公司股东几乎全部为国资背景。事实上,前19家成立的基金公司,成立初期的股东全部为国有资本股东。国资100%控股这一现象第一次被打破,发生在行业第20家公募基金公司——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身上。金鹰基金成立于2002年12月25日,广州证券和广州药业作为国有股东方分别持有其40%和20%的股份,而刘永好的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和美的电器作为民营资本,分别持有20%的股份,从此拉开了公募基金公司合资经营的序幕。
2. 发展中期(2002年~2008年):中外合资时代。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伴随着入世,中国政府在金融行业提出了新的开放政策,其中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规定允许外资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权,持股比例不超过33%。这一政策吸引了众多国外金融集团的注意,经过数轮沟通,2002年12月27日,招商基金作为国内第一只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正式成立。招商证券联合三家央企财务公司——中远财务、中国华能财务和中国电力财务共同持有招商基金70%的股份,而荷兰国际集团作为第一家参股中国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企业,持有30%的股份,成为招商基金的第二大股东。以此为标志,开启了中外合资成立基金公司的时代。
根据Wind数据,从全国第21家公募基金招商基金开始,至2008年第60家公募基金民生加银基金为止,这40家公募基金中,成立时有外资背景的高达25家,占比高达62.5%。
在这一发展阶段,最为耀眼的一批合资基金公司当属后来在行业内鼎鼎大名的一个派系——银行系公募基金。银行系公募基金从2003年开始正式步入历史舞台,2003年中国银行和美林投资成立中银基金,2005年工商银行和瑞士信贷成立工银瑞信基金,同一年交通银行与施罗德投资成立交银施罗德基金,建设银行与信安金融成立建信基金,2008年农业银行与东方汇理资产成立农银汇理基金,至此,五大国有银行纷纷成立了自己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除此之外,银行系公募基金还包括2007年浦发银行与法国安盛投资成立的浦银安盛基金,2008年民生银行与加拿大皇家银行成立的民生加银基金等共计15家基金公司。从数量上看银行系公募基金占公募行业的1/8左右,而其管理规模接近全行业管理总规模的1/4。其中工銀瑞信、中银基金和建信基金更是一度同时位列全国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排行榜前十名,银行系公募基金已经成为公募基金行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 发展后期(2010至今):民营崛起时代。2009年没有任何一家公募基金成立,经过一年短暂的休整,公募基金行业开始迎来了民营资本大肆进场的时代。自2010年至今,成立的6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创始股东中包括民营资本的多达37家,而在此之前成立的6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初始股东中包含民营资本的仅仅11家。尤其在2016年至2018年这三年中,甚至诞生了13家完全由民营资本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这与20年前基金行业诞生初期,前19家公募基金公司完全由国有资本持股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阶段,更加具有特色的是,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人股东,2016年4月,汇安基金更是以全自然人股东的股权结构申请成立,这被认为是公募基金行业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三、 公募基金公司股权变更
根据wind数据,笔者统计了自1998年至今,全部120家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更情况,发现如下特点。
1. 对于单个基金公司而言,民营资本在单一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总体处于增长趋势。根据Wind数据统计的12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
(1)民营资本参股公司数量增长:1998年民营资本没有参股任何公募基金公司,2018年民营资本参股60家公募基金公司,占公募基金公司数量的50%。
(2)新引进民营股东的公司数量:在基金公司成立时,初始股东中包括民营资本的公司共计48家,而截至2018年,民营资本参股的公司共计60家,其中有13家公司新引进了民营股东。
(3)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变化:截至2018年9月,与公司成立时相比,民营资本持股比例降低的仅有6家,而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增加的则有31家之多。
2.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而言,民营资本参股比例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统计1998年至2018年这20年间,国有资本、外资、以及民营资本的平均持股比例,统计结果如下:1998年成立了6家公募基金公司,全部为国有全资控股,国资持股比例为100%;而十年后,2008年国资、外资和民资的平均持股比例分别为71%、22%和7%;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据分别为58%、13%和29%。可以发现,国有资本持股比例在20年间处于缓慢减少趋势;而外资持股比例先增后减,在2010年左右达到历史峰值,随后缓慢下滑;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在前15年间增长较为缓慢,而自2014年开始,发生了迅猛增长。
四、 股权变更原因分析
之所以公募基金公司股权结构会出现上述变化,笔者认为,既有金融行业政策变化的原因,也与金融行业本身的特点息息相关。
1. 宏观层面。
(1)跟随政策发展。从时间节点来讲,国内公募基金公司诞生至今的20年,恰好是中国逐步对外开放的20年,也是金融行业逐步改革的20年。
1997年11月14日国务院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998年首家公募基金公司诞生,此时的公募基金公司,是国家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的一次试水,面向大众的公募基金在诞生之初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因此初期的公募基金公司全部为国有独资,也正是这种谨慎的表现。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开放金融行业的国际要求也与日俱增,2002年6月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开启了外资参股国内公募基金公司的序幕。三年后,2005年2月20日,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从此银行系基金公司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合资的公募基金公司都诞生在随后几年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民营资金随着监管层面对基金公司股东性质的放松,也逐渐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
2013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行业内也称为新基金法)正式实施,“《基金法》在发行条件、投资范围、基金管理等方面为基金公司大幅“松绑”,整个行业发展面临从未有过的机遇。但新《基金法》及其随后的配套政策也降低了公募基金市场准入门槛,基金公司在公募业务领域的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同时新基金法允许基金管理人通过专业人士持股等方式成立公募基金公司。此后陆续出现了泓德、汇安、鹏扬、博道、东方阿尔法等一批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并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至此,民间资本得到了绝佳的机会参与到公募基金公司的成立与发展中。
由此可见,公募基金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伴随着不同时期的监管政策发生的。
(2)跟随市场成长。自公募基金公司诞生后,中国股市经历了2007年超级大牛市,2009年反弹牛市和2015年大牛市三次财富暴涨的机会,在这三次中,中国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加,尤其在2006年~2007年的超级牛市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到2007年底,基金持股占股市的份额从2003年底不到10%到2007年的超过30%,成为股市中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而对于收取固定管理费的公募基金而言,规模的增长就基本等同于利润的增长。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开始认识到公募基金公司的赚钱效应,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募基金牌照每年发放的数量都相当有限,因此拿不到新公募基金牌照的民营资本开始转为谋求参与到目前发展较为缓慢的老公募基金公司中,以期获取下一轮牛市带来的超额利润。这种参与是民营资本持股比例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 经营层面。
(1)行业特点。公募基金公司属于资产管理行业,通过为外部资金提供投资服务并收取管理费的方式获取利润,同时《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公募基金公司注册资本仅需不低于一亿元,然而其可以管理的资金规模理论上并没有上限。这些特点表明了公募基金公司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而非资本密集型行业。这就导致了国有资本资金充足这一特点在公募基金公司这一行业中并不具有显著的优势,而民营资本的灵活性则更好的契合了公募基金公司的特性。
(2)发展環境。相比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公募基金公司所处的资管行业并不存在明显的上下游行业,也就意味着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更多需要依靠自身优秀的管理能力与历史业绩,而对行业内相关人脉及资源的需求并不强烈,因而不会出现传统制造行业中,国企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因而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环境相对更加公平,这也导致了公募基金行业中民营资本的占比逐步增加。
(3)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灵活。由于公募基金公司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本,因而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相比于国有资本控制下的基金公司,民营资本控股的基金公司在人才激励、薪酬体系建设以及股权激励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人才的高流动性本来就是金融行业的显著特点,“据统计,截至2016年中,全行业基金经理岗位变动高达108次,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仅3.2年”,因此在强大的激励机制作用下,民营系的公募基金公司对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五、 展望及建议
1. 未来发展。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及分析,笔者认为,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民营资本持股比例进一步提高。根据Wind数据统计,民营资本参股公募基金公司的数量以及平均持股比例,在过去20年间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尤其是2013年新基金法实施之后,更是以每年5家~8家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国内金融行业进一步放开的趋势,笔者认为,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公募基金行业中,民营资本的持股比例会进一步得到提高,与国有资本持股比例逐渐形成动态平衡,而在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外资不会主动退出,但伴随着民营资本的增加,外资持股比例有可能发生被动下降。
(2)行业竞争加剧。公募基金公司诞生20年以来,没有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出现倒闭破产的情况,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行业仍然存在行业红利,能拿到牌照就意味着可以活下去,但未来伴随着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公募基金行业,公募基金公司的牌照优势将逐步减少,未来的公募基金行业将更多的比拼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历史业绩,长期业绩较差的公司将很难在行业中生存,同时随着行业的愈加成熟,利润较好的公司将会有更多的资本吸引优秀的投资人才,从而形成强者愈强的局面。当行业红利逐步消失之后,公募基金行业才将迎来自己真正成熟的发展阶段。
(3)形成分类局面。银行系、保险系等大机构背景的基金公司仍将存在,首先由于这些公司本身可以作为股东资产配置的一个工具,同时国家层面的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低风险高规模资金账户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仍然会主要选择具有国家背景的公募基金公司作为管理人,因此此类公募基金公司在行业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民营资本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将作为另一类型的公司,经历了优胜劣汰之后,存活者将以其管理的灵活性及优秀的业绩表现获得越来越多的民众及机构的认可,从而成长为与上述大机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遥相呼应的另一极。而既没有强大股东背景也没有灵活激励机制的其他类公募基金公司将很可能因缺乏竞争力而面临股东更迭的情况。
2. 行业建议。公募基金行业在诞生以来的20年中,在股权结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对原有模式的挑战,也是对飞速变化的市场的适应。因此,面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应顺应市场的变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引进新的公司为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与变化,同时加强对已经获得牌照的基金公司的监管力度,通过市场和监管两重手段,不断淘汰无法适应市场以及无法符合监管要求的公司,以求在公募基金行业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成熟机制,促进公募基金行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平.“大资管时代”我国基金公司的挑战与转型[J].当代经济管理,2016,(4):74-79.
[2] 巴曙松,刘少杰,杨倞,等.2014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新常态下的大资管轉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苏薪茗.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转型[J].金融市场,2017,(6):80-82.
[4] 江向阳.大资管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探析[J].清华金融评论,2016,(9):23-25.
作者简介:焦文雅(1990-),女,汉族,黑龙江省绥化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
收稿日期:2018-12-08。
关键词:公募基金;股权结构变更;国有资本;民营资本
一、 公募基金行业现状
1. 公募基金定义。根据1997年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与其他资产管理业态相比,基金最大的优势是我国《基金法》赋予了基金财产的独立性地位,信托法律关系落实到产品运作各个层面,权属关系清晰,运作规范透明,是投资者权益保护最为充分的大众理财行业”。而公募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一种,是指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非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与非公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处于更严格的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
2. 国内公募基金公司诞生及现状。根据1997年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我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国泰基金诞生于1998年,随后3年内,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等10家公募基金公司先后成立,经过20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0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76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13家,保险资管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2.70万亿元。
伴随着管理规模从零到十几万亿的增长,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主要关注于公募基金公司20年来的股权结构变更情况,并对其可能的原因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二、 公募基金公司发展历程
国内公募基金公司是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诞生的,根据不同时期的股权结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 诞生初期(1998年~2002年):国有独资时代。根据1997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第一条需要满足的就是:主要发起人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暂行办法》在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初期,对于行业股权结构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而由于诞生初期严格的监管,能够申请成立公募基金公司股东几乎全部为国资背景。事实上,前19家成立的基金公司,成立初期的股东全部为国有资本股东。国资100%控股这一现象第一次被打破,发生在行业第20家公募基金公司——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身上。金鹰基金成立于2002年12月25日,广州证券和广州药业作为国有股东方分别持有其40%和20%的股份,而刘永好的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和美的电器作为民营资本,分别持有20%的股份,从此拉开了公募基金公司合资经营的序幕。
2. 发展中期(2002年~2008年):中外合资时代。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伴随着入世,中国政府在金融行业提出了新的开放政策,其中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规定允许外资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权,持股比例不超过33%。这一政策吸引了众多国外金融集团的注意,经过数轮沟通,2002年12月27日,招商基金作为国内第一只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正式成立。招商证券联合三家央企财务公司——中远财务、中国华能财务和中国电力财务共同持有招商基金70%的股份,而荷兰国际集团作为第一家参股中国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企业,持有30%的股份,成为招商基金的第二大股东。以此为标志,开启了中外合资成立基金公司的时代。
根据Wind数据,从全国第21家公募基金招商基金开始,至2008年第60家公募基金民生加银基金为止,这40家公募基金中,成立时有外资背景的高达25家,占比高达62.5%。
在这一发展阶段,最为耀眼的一批合资基金公司当属后来在行业内鼎鼎大名的一个派系——银行系公募基金。银行系公募基金从2003年开始正式步入历史舞台,2003年中国银行和美林投资成立中银基金,2005年工商银行和瑞士信贷成立工银瑞信基金,同一年交通银行与施罗德投资成立交银施罗德基金,建设银行与信安金融成立建信基金,2008年农业银行与东方汇理资产成立农银汇理基金,至此,五大国有银行纷纷成立了自己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除此之外,银行系公募基金还包括2007年浦发银行与法国安盛投资成立的浦银安盛基金,2008年民生银行与加拿大皇家银行成立的民生加银基金等共计15家基金公司。从数量上看银行系公募基金占公募行业的1/8左右,而其管理规模接近全行业管理总规模的1/4。其中工銀瑞信、中银基金和建信基金更是一度同时位列全国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排行榜前十名,银行系公募基金已经成为公募基金行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 发展后期(2010至今):民营崛起时代。2009年没有任何一家公募基金成立,经过一年短暂的休整,公募基金行业开始迎来了民营资本大肆进场的时代。自2010年至今,成立的6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创始股东中包括民营资本的多达37家,而在此之前成立的6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初始股东中包含民营资本的仅仅11家。尤其在2016年至2018年这三年中,甚至诞生了13家完全由民营资本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这与20年前基金行业诞生初期,前19家公募基金公司完全由国有资本持股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阶段,更加具有特色的是,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人股东,2016年4月,汇安基金更是以全自然人股东的股权结构申请成立,这被认为是公募基金行业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三、 公募基金公司股权变更
根据wind数据,笔者统计了自1998年至今,全部120家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更情况,发现如下特点。
1. 对于单个基金公司而言,民营资本在单一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总体处于增长趋势。根据Wind数据统计的12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
(1)民营资本参股公司数量增长:1998年民营资本没有参股任何公募基金公司,2018年民营资本参股60家公募基金公司,占公募基金公司数量的50%。
(2)新引进民营股东的公司数量:在基金公司成立时,初始股东中包括民营资本的公司共计48家,而截至2018年,民营资本参股的公司共计60家,其中有13家公司新引进了民营股东。
(3)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变化:截至2018年9月,与公司成立时相比,民营资本持股比例降低的仅有6家,而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增加的则有31家之多。
2.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而言,民营资本参股比例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统计1998年至2018年这20年间,国有资本、外资、以及民营资本的平均持股比例,统计结果如下:1998年成立了6家公募基金公司,全部为国有全资控股,国资持股比例为100%;而十年后,2008年国资、外资和民资的平均持股比例分别为71%、22%和7%;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据分别为58%、13%和29%。可以发现,国有资本持股比例在20年间处于缓慢减少趋势;而外资持股比例先增后减,在2010年左右达到历史峰值,随后缓慢下滑;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在前15年间增长较为缓慢,而自2014年开始,发生了迅猛增长。
四、 股权变更原因分析
之所以公募基金公司股权结构会出现上述变化,笔者认为,既有金融行业政策变化的原因,也与金融行业本身的特点息息相关。
1. 宏观层面。
(1)跟随政策发展。从时间节点来讲,国内公募基金公司诞生至今的20年,恰好是中国逐步对外开放的20年,也是金融行业逐步改革的20年。
1997年11月14日国务院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998年首家公募基金公司诞生,此时的公募基金公司,是国家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的一次试水,面向大众的公募基金在诞生之初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因此初期的公募基金公司全部为国有独资,也正是这种谨慎的表现。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开放金融行业的国际要求也与日俱增,2002年6月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开启了外资参股国内公募基金公司的序幕。三年后,2005年2月20日,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从此银行系基金公司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合资的公募基金公司都诞生在随后几年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民营资金随着监管层面对基金公司股东性质的放松,也逐渐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
2013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行业内也称为新基金法)正式实施,“《基金法》在发行条件、投资范围、基金管理等方面为基金公司大幅“松绑”,整个行业发展面临从未有过的机遇。但新《基金法》及其随后的配套政策也降低了公募基金市场准入门槛,基金公司在公募业务领域的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同时新基金法允许基金管理人通过专业人士持股等方式成立公募基金公司。此后陆续出现了泓德、汇安、鹏扬、博道、东方阿尔法等一批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并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至此,民间资本得到了绝佳的机会参与到公募基金公司的成立与发展中。
由此可见,公募基金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伴随着不同时期的监管政策发生的。
(2)跟随市场成长。自公募基金公司诞生后,中国股市经历了2007年超级大牛市,2009年反弹牛市和2015年大牛市三次财富暴涨的机会,在这三次中,中国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加,尤其在2006年~2007年的超级牛市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到2007年底,基金持股占股市的份额从2003年底不到10%到2007年的超过30%,成为股市中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而对于收取固定管理费的公募基金而言,规模的增长就基本等同于利润的增长。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开始认识到公募基金公司的赚钱效应,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募基金牌照每年发放的数量都相当有限,因此拿不到新公募基金牌照的民营资本开始转为谋求参与到目前发展较为缓慢的老公募基金公司中,以期获取下一轮牛市带来的超额利润。这种参与是民营资本持股比例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 经营层面。
(1)行业特点。公募基金公司属于资产管理行业,通过为外部资金提供投资服务并收取管理费的方式获取利润,同时《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公募基金公司注册资本仅需不低于一亿元,然而其可以管理的资金规模理论上并没有上限。这些特点表明了公募基金公司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而非资本密集型行业。这就导致了国有资本资金充足这一特点在公募基金公司这一行业中并不具有显著的优势,而民营资本的灵活性则更好的契合了公募基金公司的特性。
(2)发展環境。相比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公募基金公司所处的资管行业并不存在明显的上下游行业,也就意味着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更多需要依靠自身优秀的管理能力与历史业绩,而对行业内相关人脉及资源的需求并不强烈,因而不会出现传统制造行业中,国企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因而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环境相对更加公平,这也导致了公募基金行业中民营资本的占比逐步增加。
(3)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灵活。由于公募基金公司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本,因而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相比于国有资本控制下的基金公司,民营资本控股的基金公司在人才激励、薪酬体系建设以及股权激励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人才的高流动性本来就是金融行业的显著特点,“据统计,截至2016年中,全行业基金经理岗位变动高达108次,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仅3.2年”,因此在强大的激励机制作用下,民营系的公募基金公司对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五、 展望及建议
1. 未来发展。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及分析,笔者认为,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民营资本持股比例进一步提高。根据Wind数据统计,民营资本参股公募基金公司的数量以及平均持股比例,在过去20年间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尤其是2013年新基金法实施之后,更是以每年5家~8家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国内金融行业进一步放开的趋势,笔者认为,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公募基金行业中,民营资本的持股比例会进一步得到提高,与国有资本持股比例逐渐形成动态平衡,而在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外资不会主动退出,但伴随着民营资本的增加,外资持股比例有可能发生被动下降。
(2)行业竞争加剧。公募基金公司诞生20年以来,没有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出现倒闭破产的情况,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行业仍然存在行业红利,能拿到牌照就意味着可以活下去,但未来伴随着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公募基金行业,公募基金公司的牌照优势将逐步减少,未来的公募基金行业将更多的比拼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历史业绩,长期业绩较差的公司将很难在行业中生存,同时随着行业的愈加成熟,利润较好的公司将会有更多的资本吸引优秀的投资人才,从而形成强者愈强的局面。当行业红利逐步消失之后,公募基金行业才将迎来自己真正成熟的发展阶段。
(3)形成分类局面。银行系、保险系等大机构背景的基金公司仍将存在,首先由于这些公司本身可以作为股东资产配置的一个工具,同时国家层面的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低风险高规模资金账户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仍然会主要选择具有国家背景的公募基金公司作为管理人,因此此类公募基金公司在行业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民营资本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将作为另一类型的公司,经历了优胜劣汰之后,存活者将以其管理的灵活性及优秀的业绩表现获得越来越多的民众及机构的认可,从而成长为与上述大机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遥相呼应的另一极。而既没有强大股东背景也没有灵活激励机制的其他类公募基金公司将很可能因缺乏竞争力而面临股东更迭的情况。
2. 行业建议。公募基金行业在诞生以来的20年中,在股权结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对原有模式的挑战,也是对飞速变化的市场的适应。因此,面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应顺应市场的变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引进新的公司为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与变化,同时加强对已经获得牌照的基金公司的监管力度,通过市场和监管两重手段,不断淘汰无法适应市场以及无法符合监管要求的公司,以求在公募基金行业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成熟机制,促进公募基金行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平.“大资管时代”我国基金公司的挑战与转型[J].当代经济管理,2016,(4):74-79.
[2] 巴曙松,刘少杰,杨倞,等.2014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新常态下的大资管轉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苏薪茗.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转型[J].金融市场,2017,(6):80-82.
[4] 江向阳.大资管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探析[J].清华金融评论,2016,(9):23-25.
作者简介:焦文雅(1990-),女,汉族,黑龙江省绥化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
收稿日期:201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