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数学教学问题,要对投入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一方面,需要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和各种想法等情感因素。例如,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不好的人对其他学科也很难学会,这些情感因素与具体数学内容的学习,并无直接关系,但学生产生的情感因素能够直接影响数学学习。因此,在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有必要研究学生的情感因素。
一、情感因素的成分
新课程背景下,情感因素涉及三大类,即信念、态度和情绪,并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
1.信念
信念也称为观念,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总体看法,在一个较长阶段影响着他们的活动行为,左右着他们的长期定向。就数学学习而言,它涉及三个方面:
(1)关于数学的信念。数学是什么,数学是否就是一大堆定理和法则,数学有没有用,与日常生活有没有联系。
(2)关于数学学习的信念。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习数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应当通过什么途径学习数学,是不是依靠记忆和模仿就可以了,学习数学是否只能老老实实地推导,不可以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方法。
(3)关于自己的信念。自己是否适合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究竟是因为自己没有天资,或是能力不强,还是因为不够努力,以及关于自信心,自我分析,自我鼓励等等。
2.态度
态度是有适当稳定性的对数学及数学学习的感觉和取向或倾向。学习数学,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即是态度。
3.情绪
情绪是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短期的具体的反应。例如,学习过程中,如解题、考试时的兴奋或焦虑情绪。
二、情感问题的形成过程
学生的情感问题,是在他们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麻烦时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情感又存在着紧密联系。一开始表现为短期的情绪反应,不良情绪的重复出现将使之渐渐凝聚,最终转变为个人的信念。信念相对来说较稳定,形成之后不太容易改变,能反过来长期地影响学习态度和情绪,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我们尤其应注意到,他们的情感问题通常是在实际学习活动中被潜移默化影响的。尽管教师可以从哲学、人生观方面对学生作指导,但学生可能更相信自己的经验。最重要的起因是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现实比说教效果更显著。这就提醒教师要做到防微杜渐,从日常教学做起,从点滴着手,注意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态度和信念,并防止不良情绪的形成与发展,事后的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三、情感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情感有怎样的表现?对数学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有不少问题是较明确的。例如,有学习兴趣并不一定就能学好数学,但没有兴趣就一定会影响到学习行为及效果,也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信念,态度,情绪,各包含了自己的具体内容,下面就这三种情感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作一些具体的讨论。
不少学生确实认为,老师给的题目肯定有解,做数学题目总是要列出运算式子进行计算;解应用题每个条件必须全部用到,并有唯一的解答,等等。又如,学生觉得数学不过是一大堆公式和法则,只要能用就可以了,他就不太会去作逐步的深层次的理解。要是把数学学习看成只是模仿加记忆,是快速反应套公式,就很少会去想一想公式,法则背后的数学思想。这样,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信念还会影响到学习态度和情绪,学生没有适当的数学学习的动机,缺乏动力,将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打一定的折扣。如果认为数学的法则都是人为的规定,看不到什么实际应用价值,他就有可能把数学当作无意义的符号游戏,也就可能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来。而一个年轻人要是在数学学习中缺少正确的自我意识,譬如,自信心不强,不能恰当的分析、评价自己进步或落后的原因,或是认为自己不适宜学数学,缺乏自我激励和管理意识,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他们今后在数学课业上的努力,甚至一生的发展。
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或消极态度,与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更紧密一些,与他们的学习效果相关,但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紧密的依赖关系,数学学习的态度不是一个笼统的因素,它和学习的课程内容有关系。例如对几何、代数、三角、统计等等,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至于不良的情绪反应,如学生遇到考试就出现焦虑症状,这就会直接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引起不良后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念,情感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因素的左右,然而,目前在评价教学状况时,往往仅限于评价教学行为和结果的好坏,几乎没有明确的标准和从容的机会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成功与偏差,这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张集职业中学)
一、情感因素的成分
新课程背景下,情感因素涉及三大类,即信念、态度和情绪,并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
1.信念
信念也称为观念,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总体看法,在一个较长阶段影响着他们的活动行为,左右着他们的长期定向。就数学学习而言,它涉及三个方面:
(1)关于数学的信念。数学是什么,数学是否就是一大堆定理和法则,数学有没有用,与日常生活有没有联系。
(2)关于数学学习的信念。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习数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应当通过什么途径学习数学,是不是依靠记忆和模仿就可以了,学习数学是否只能老老实实地推导,不可以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方法。
(3)关于自己的信念。自己是否适合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究竟是因为自己没有天资,或是能力不强,还是因为不够努力,以及关于自信心,自我分析,自我鼓励等等。
2.态度
态度是有适当稳定性的对数学及数学学习的感觉和取向或倾向。学习数学,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即是态度。
3.情绪
情绪是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短期的具体的反应。例如,学习过程中,如解题、考试时的兴奋或焦虑情绪。
二、情感问题的形成过程
学生的情感问题,是在他们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麻烦时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情感又存在着紧密联系。一开始表现为短期的情绪反应,不良情绪的重复出现将使之渐渐凝聚,最终转变为个人的信念。信念相对来说较稳定,形成之后不太容易改变,能反过来长期地影响学习态度和情绪,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我们尤其应注意到,他们的情感问题通常是在实际学习活动中被潜移默化影响的。尽管教师可以从哲学、人生观方面对学生作指导,但学生可能更相信自己的经验。最重要的起因是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现实比说教效果更显著。这就提醒教师要做到防微杜渐,从日常教学做起,从点滴着手,注意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态度和信念,并防止不良情绪的形成与发展,事后的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三、情感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情感有怎样的表现?对数学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有不少问题是较明确的。例如,有学习兴趣并不一定就能学好数学,但没有兴趣就一定会影响到学习行为及效果,也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信念,态度,情绪,各包含了自己的具体内容,下面就这三种情感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作一些具体的讨论。
不少学生确实认为,老师给的题目肯定有解,做数学题目总是要列出运算式子进行计算;解应用题每个条件必须全部用到,并有唯一的解答,等等。又如,学生觉得数学不过是一大堆公式和法则,只要能用就可以了,他就不太会去作逐步的深层次的理解。要是把数学学习看成只是模仿加记忆,是快速反应套公式,就很少会去想一想公式,法则背后的数学思想。这样,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信念还会影响到学习态度和情绪,学生没有适当的数学学习的动机,缺乏动力,将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打一定的折扣。如果认为数学的法则都是人为的规定,看不到什么实际应用价值,他就有可能把数学当作无意义的符号游戏,也就可能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来。而一个年轻人要是在数学学习中缺少正确的自我意识,譬如,自信心不强,不能恰当的分析、评价自己进步或落后的原因,或是认为自己不适宜学数学,缺乏自我激励和管理意识,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他们今后在数学课业上的努力,甚至一生的发展。
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或消极态度,与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更紧密一些,与他们的学习效果相关,但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紧密的依赖关系,数学学习的态度不是一个笼统的因素,它和学习的课程内容有关系。例如对几何、代数、三角、统计等等,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至于不良的情绪反应,如学生遇到考试就出现焦虑症状,这就会直接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引起不良后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念,情感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因素的左右,然而,目前在评价教学状况时,往往仅限于评价教学行为和结果的好坏,几乎没有明确的标准和从容的机会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成功与偏差,这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张集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