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具雄心的计划。
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是谋划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期终答卷”。而这份“答卷”的影响,将远远超出未来五年。
聚焦突出问题与明显短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全世界最高产的“蛋糕房”。因此,中国的几乎所有公众都从中分得了比以前更多的“蛋糕”。但对于一个将把超过欧洲和北美总人口数的庞大群体带入小康社会的大党来说,过往的成绩,并不足以令其止步于此。
此次全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提到,在就建议稿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大家普遍希望,通过制定建议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特别是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提出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他所说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包括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
最高领导人的宣示表明,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将来,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对人民的承诺、对历史的承诺,正是聚焦于此发力。
发展与共享的辩证
调整利益不能只以静态的观点、在既有利益格局下进行,更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增量利益,在做大社会财富总量的同时分配好。2014年,中国的人均GDP为7485美元,在全世界排名不过90名左右。发展依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因此,《建议》强调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中,第一个便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如习近平所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不过,正如穷人求温饱,而富人求品质一样,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将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新常态下,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日渐乏力,转向创新驱动已是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成果分享水平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建议》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使之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同时,还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从供给看,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对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看,对扩大消费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的指南针
习近平强调,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一方面,从国际形势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是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从国内形势看,中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在这样的战略机遇期下,对于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执政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两大基本课题而言,建议稿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无疑有着指南针意义。
这一发展理念的总结,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既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又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