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占有重要地位,一些园林专业设计人员用美学的标准把园林看作是纯粹的视觉范围内的事情, 忽略了声音这一重要设计要素。本文对园林中的声景观形式、作用及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园林;声景形式;设计
Abstract: the sound king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ome garden is a professional design team of the garden with aesthetic standards as purely visual range of things, ignore the voice of this important design el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acoustic landscape form, function and design method a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
Keywords: garden; Acoustic landscape form;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园林景观中的声景设计,简单地说,是指在一个具体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中,把各种声音景观相关理论作为“可操作的概念”来灵活运用。根据现场的场地特征和游人对此场地的行为心理需求,来规划设计出适合场地现实的声音环境。
一、解读园林中的声景观设计
(1)声音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
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对项目要求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同时,我们应对场地和其环境有個透彻的理解——不光理解场地边界以内的具体地区,而且包括整个场地及场地外的周边环境。我们不但要用眼去观察,还要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深刻体验这块特定景观区域的独特品质。我们在场地内所能听到的一切声音也都是场地的一部分,需要作为设计因素来综合考虑。
(2) 园林中的声景观形式
①自然声音 园林景观中自然的声音主要有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等;有动物叫声,如鸟兽、昆虫等;有植物的声音,如树叶被风吹的沙沙声,还有潺潺的溪水声等等。
②人的活动声 包括人与人交流的声音,人在展开活动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如:生活声、历史文化民俗声、运动声等等。
③人为制造的声音 包括一切以电子或人工的手段发出的声音。如:叫卖声、电子音乐背景、广播声、交通噪声等。
(3) 园林中声景观的作用
①营造良好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的营造和追求观赏游览中的风景体验,现代园林也不例外。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能赋予空间无穷的想象力,并唤起人们的内在情感。因而,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游览价值的园林景观,不仅是一种空间的艺术创造,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通过具体场地空间及其景物的处理,使空间景观获得一定的寓意和情趣的过程,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因此空间景物的设置应先设立其意,注重“贵在意境”的原则。而在意境创造中,由听觉器官对线索的感知而唤起表象的回忆(记忆中客 观事物的形象谓之表象),是利用声音信息创造意境的手段。比如在西湖,就有“柳浪闻莺”、“南屏晚钟”等声音景点。另外,古诗中还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这些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提供的许多富有魅力的自然声源带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静默的古城因为有了天籁之声而生动,这也正是我们园林工作者所着力营造的意境。
②拉近使用者与设计者之间的距离
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用设计的有效手段来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是设计对人们的最大的影响。在园林设计作品中,通过声音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达设计师的情感,而园林的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听觉的感受去领会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这无疑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当然,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要做 到这一点,设计师应当把园林作品当作“人”来看待,当作人类的朋友,设计师要学会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和考虑,在心理上谋合人们的共同的期望。在具体实践中可根据人们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环境来设计不同类型的声音。
③满足盲人获得景观体验的需求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环境设施需要适应各种类型人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但目前的很多无障碍设计都集中关注在视觉上不影响残疾人的有效使用,却忽略了眼盲者的需求,而对于这类人群,耳朵往往是他们最敏感的器官。因此,如何创造良好的声音景观,使盲人也能充分的体会园林休憩空间的景观乐趣,将成为我们园林工作者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这也能更好的体现一种社会人文关怀。
二、各种类型的声景设计
城市园林空间中声景的解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于声音的物理特征、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其社会、历史、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其与听者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应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为进一步的声音景观设计提 供依据。具体设计中可采用正(在原有的声景观中设计添加新的声要素)、负(去除在声景观中与环境不协调的,不必要的、不被希望听到的声音要素)、零(即按原状保护和保存,对该声景观不做任何更改和变动)的方法来对园林景观进行声音应用。在声景的组成中获得较高评价的要素,应作为声景设计的重点。首先,应该尽可能地保全和培育丰富的自然声要素。作为水声、虫声和鸟声发源地的水系空间,以及树林、草地、灌木丛等植物带的设计和布局等都是声环境设计的重点。如果能把声景的设计融入到视觉景观设计中,或者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声音的因素是最理想的。例如,在规划用地阶段,就应该结合视觉景观的设计,充分考虑用地的自然环境的保全和再生,保护和设计丰富多样的水系、植物系,以便能吸引各种鸟类和昆虫类的栖息,以提供多种鸟鸣和虫叫声。同时,植物系的存在,也可带来令人愉悦的树叶沙沙作响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正设计。同时,对于好感度和协调度评价较低的要素,应尽量地加以除去或限制,即声景的负设计。公园周边的交通声,可以利用植物带、地形起伏的高度差等的设计来掩蔽,将发声体改造成不发声体,或是利用声学方法减弱噪声,比如利用吸声材料、结构来吸收噪声;利用隔声材料或隔音罩将声源与人体阻断开来;利用消声器来减少空气对噪声的传播。对于背景音乐和信息播送,应探讨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有确实必需播放的信息,也应该充分考虑其音质音量、播放时间、频度、内容、以及扬声器的空间设置等要素。
三、园林中声景观设计实践
城市公园是典型的城市园林绿地,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景观构成也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以下以某公园为例,对声景观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公园中各种声音组成,提出了声景观在公园中应用的方法,以期对其他形式的园林绿地起到借鉴和推广作用。
(1)项目总体概况
公园总长1280m,宽度为45~92m,总面积9.1万m2,是城市滨水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关键性廊道。公园将同时承载作为生态服务的关键节点和作为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活动场地的双重意义(图1)。
图1公园现状图
(2)项目中存在的声景现状
根据我们的多次现场调查,发现公园场地中现有的声景类型主要有自然声(鸟叫声、蝉叫声、蟋蟀声),公园南北两侧道路的交通噪声,东边正在建设中的小区的施工声等等。
(3)声景观设计原则
通过场地声音及游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以下聲景观设计基本原则。(1)保护场地中多样的自然声音:尽可能的保护场地中现有的自然形态,利用农田、鱼塘、珍珠塘、藕塘等乡土元素,营造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声、草丛中的蟋蟀声、水杉林中的鸟、蝉及其他小动物的叫声。(2)营造丰富的声音空间体验:因地制宜的结合堤坝、坡地、农田、水系、现有建筑等创造具有多层次的立体公园空间,结合空间的功能,营造丰富的声音空间体验。(3)创造互动、自然的声环境:在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形态的前提下,使用人性的现代设计理念营造不同的适合各年龄层次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活动场所、不同的声景感受有机的结合到景观之中,并将诸暨民俗文化声音融入其中,使人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体验到足下的文化,增强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中,我们以护坡、农田为骨架,水系为血脉,以诸暨乡土人文景观为灵魂,从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出发,融入先进的声景观设计手段,用现代人性的设计手法,生动叙述了一个自然与人的故事。
(4)声景观设计
公园景观设计共分为入口广场区、休闲垂钓区、户外活动区、乡土景观区、互动游戏区、露天舞台区、湿地茶室区共7个景观功能区。基于全面、积极、主动的声景观设计理念,把场地中现有的声音及未来需要营造 的声音景观与场地的其他要素一起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确保设计不局限于去除不利的声要素,还积极地加入主动设计的成分,从而创造一种更加全面的景观设计理念。
①正设计
本设计把获得较高评价的自然声、生活声等要素作为声音景观的设计重点,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历史资源,进行声景观的正设计。
a.自然声设计:本研究把自然景观规划成休闲垂钓区、乡土景观区和湿地茶室区三个主要部分。这些自然景观可以为公园声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自然声源。本设计在休闲垂钓区域规划了面积为4700多平方水体,场地内的流水声、各种水生植物的树叶声、蛙类和鸟类、昆虫类等动物的呜叫声均是公园中自然声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乡土景观区中包括了保护林、风景林、疏林等的规划。种类繁多、层次结构丰富的植被不仅带来风声树声,而且还可以诱致鸟虫和小动物的呜叫声。而湿地茶室区则是各种呜叫昆虫的栖息地。为市民带来了倾听大自然声音的极好机会。b.文化历史声设计:在对于公园文化景观的设计中,主要着眼于历史文化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基本集中在露天舞台区。历史文化景观主要是基于唐诗古文中的意境而设计的各种园林建筑等景观要素和小品,带来晨钟暮鼓和小桥流水声,体现江南水乡风情。而民俗文化景观则主要有欣赏越剧唱腔的、临水而建的圆形舞台广场。穿过矩形芦苇丛,至河道另一湾,利用落差,形成弧形绿阶看台,并设踏面,木平台则伸出水面,围以景观廊,喜爱越剧的诸暨人们可以在此找到一方属于他们的空间,安静而不失观众,看台高出地面2.5米处,将台阶按弧形凌空架出,下用钢构支撑,可至对岸公路。如图2。
图2欣赏越剧的圆形舞台广场
c.运动声设计:在互动游戏区中规划了依坡而建的极限广场和U型槽,轮滑或滑板的青少年爱好者可以在这里切磋技艺,而游人则可以在这凌空而架的桥上欣赏精彩的表演,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油然而生。桥底的沙地是孩子们活动的天堂。点缀菖蒲,芦苇,以形成多个亚空间,同时设置坐凳、躺椅,以供陪同孩子的成人休憩、交流。进行这些运动项目时所引发的各种人声,可为声景观乃至景观整体带来丰富的层次感、活动感和现实感(图3、图4)。
d.生活声设计:在户外活动区、湿地茶室区中开辟了供人们休息、饮茶、娱乐、聊天等设施,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声要素。⑤人工声设计:在湿地茶室区、乡土景观区中,引入人工智能声音,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流水声,加深这两个地块的自然感觉。
图3互动游戏区平面图 图4互动游戏区内轮滑意象图
②负设计
a.交通声隔离:景观中应除去或减少引起人们不快或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的声要素,即进行负设计。由于人口广场区正处于公路的交叉口,相对交通噪声比较大,因此,设计中利用道路的三米高落差,与堤坝护坡内的四米高的相对标高,在堤坝一侧沿护坡砌成六个绿色台阶,而在公路侧,根据道路斜率用渐变形成六个梯田形式的平台,两侧则种植混合密林,有效的遮挡两侧的噪声。形成一个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个个序列的内向空间,把游人逐渐从交通噪声中带人到宁静的公园空间。b.信息广播及背景音乐规划:在整个声景观设计中,除了互动游戏区以外,本设计项目中不安排扬声器的信息广播和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减少人工声的不快感和不和谐感。
四、结束语
园林声景观设计不仅要去除不利的声要素,还应积极地加入主动设计的成分,为此应该充分制造游人与自然声接触的机会,尽可能地保全和培育丰富的自然声要素,对于好感度和协调度评价较低的要素,应尽量加以除去或限制。
作者简介:孟琳琳(1984-),女, 安徽省砀山县,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现从事于景观设计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园林;声景形式;设计
Abstract: the sound king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ome garden is a professional design team of the garden with aesthetic standards as purely visual range of things, ignore the voice of this important design el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acoustic landscape form, function and design method a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
Keywords: garden; Acoustic landscape form;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园林景观中的声景设计,简单地说,是指在一个具体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中,把各种声音景观相关理论作为“可操作的概念”来灵活运用。根据现场的场地特征和游人对此场地的行为心理需求,来规划设计出适合场地现实的声音环境。
一、解读园林中的声景观设计
(1)声音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
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对项目要求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同时,我们应对场地和其环境有個透彻的理解——不光理解场地边界以内的具体地区,而且包括整个场地及场地外的周边环境。我们不但要用眼去观察,还要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深刻体验这块特定景观区域的独特品质。我们在场地内所能听到的一切声音也都是场地的一部分,需要作为设计因素来综合考虑。
(2) 园林中的声景观形式
①自然声音 园林景观中自然的声音主要有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等;有动物叫声,如鸟兽、昆虫等;有植物的声音,如树叶被风吹的沙沙声,还有潺潺的溪水声等等。
②人的活动声 包括人与人交流的声音,人在展开活动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如:生活声、历史文化民俗声、运动声等等。
③人为制造的声音 包括一切以电子或人工的手段发出的声音。如:叫卖声、电子音乐背景、广播声、交通噪声等。
(3) 园林中声景观的作用
①营造良好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的营造和追求观赏游览中的风景体验,现代园林也不例外。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能赋予空间无穷的想象力,并唤起人们的内在情感。因而,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游览价值的园林景观,不仅是一种空间的艺术创造,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通过具体场地空间及其景物的处理,使空间景观获得一定的寓意和情趣的过程,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因此空间景物的设置应先设立其意,注重“贵在意境”的原则。而在意境创造中,由听觉器官对线索的感知而唤起表象的回忆(记忆中客 观事物的形象谓之表象),是利用声音信息创造意境的手段。比如在西湖,就有“柳浪闻莺”、“南屏晚钟”等声音景点。另外,古诗中还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这些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提供的许多富有魅力的自然声源带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静默的古城因为有了天籁之声而生动,这也正是我们园林工作者所着力营造的意境。
②拉近使用者与设计者之间的距离
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用设计的有效手段来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是设计对人们的最大的影响。在园林设计作品中,通过声音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达设计师的情感,而园林的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听觉的感受去领会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这无疑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当然,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要做 到这一点,设计师应当把园林作品当作“人”来看待,当作人类的朋友,设计师要学会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和考虑,在心理上谋合人们的共同的期望。在具体实践中可根据人们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环境来设计不同类型的声音。
③满足盲人获得景观体验的需求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环境设施需要适应各种类型人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但目前的很多无障碍设计都集中关注在视觉上不影响残疾人的有效使用,却忽略了眼盲者的需求,而对于这类人群,耳朵往往是他们最敏感的器官。因此,如何创造良好的声音景观,使盲人也能充分的体会园林休憩空间的景观乐趣,将成为我们园林工作者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这也能更好的体现一种社会人文关怀。
二、各种类型的声景设计
城市园林空间中声景的解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于声音的物理特征、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其社会、历史、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其与听者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应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为进一步的声音景观设计提 供依据。具体设计中可采用正(在原有的声景观中设计添加新的声要素)、负(去除在声景观中与环境不协调的,不必要的、不被希望听到的声音要素)、零(即按原状保护和保存,对该声景观不做任何更改和变动)的方法来对园林景观进行声音应用。在声景的组成中获得较高评价的要素,应作为声景设计的重点。首先,应该尽可能地保全和培育丰富的自然声要素。作为水声、虫声和鸟声发源地的水系空间,以及树林、草地、灌木丛等植物带的设计和布局等都是声环境设计的重点。如果能把声景的设计融入到视觉景观设计中,或者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声音的因素是最理想的。例如,在规划用地阶段,就应该结合视觉景观的设计,充分考虑用地的自然环境的保全和再生,保护和设计丰富多样的水系、植物系,以便能吸引各种鸟类和昆虫类的栖息,以提供多种鸟鸣和虫叫声。同时,植物系的存在,也可带来令人愉悦的树叶沙沙作响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正设计。同时,对于好感度和协调度评价较低的要素,应尽量地加以除去或限制,即声景的负设计。公园周边的交通声,可以利用植物带、地形起伏的高度差等的设计来掩蔽,将发声体改造成不发声体,或是利用声学方法减弱噪声,比如利用吸声材料、结构来吸收噪声;利用隔声材料或隔音罩将声源与人体阻断开来;利用消声器来减少空气对噪声的传播。对于背景音乐和信息播送,应探讨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有确实必需播放的信息,也应该充分考虑其音质音量、播放时间、频度、内容、以及扬声器的空间设置等要素。
三、园林中声景观设计实践
城市公园是典型的城市园林绿地,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景观构成也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以下以某公园为例,对声景观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公园中各种声音组成,提出了声景观在公园中应用的方法,以期对其他形式的园林绿地起到借鉴和推广作用。
(1)项目总体概况
公园总长1280m,宽度为45~92m,总面积9.1万m2,是城市滨水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关键性廊道。公园将同时承载作为生态服务的关键节点和作为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活动场地的双重意义(图1)。
图1公园现状图
(2)项目中存在的声景现状
根据我们的多次现场调查,发现公园场地中现有的声景类型主要有自然声(鸟叫声、蝉叫声、蟋蟀声),公园南北两侧道路的交通噪声,东边正在建设中的小区的施工声等等。
(3)声景观设计原则
通过场地声音及游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以下聲景观设计基本原则。(1)保护场地中多样的自然声音:尽可能的保护场地中现有的自然形态,利用农田、鱼塘、珍珠塘、藕塘等乡土元素,营造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声、草丛中的蟋蟀声、水杉林中的鸟、蝉及其他小动物的叫声。(2)营造丰富的声音空间体验:因地制宜的结合堤坝、坡地、农田、水系、现有建筑等创造具有多层次的立体公园空间,结合空间的功能,营造丰富的声音空间体验。(3)创造互动、自然的声环境:在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形态的前提下,使用人性的现代设计理念营造不同的适合各年龄层次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活动场所、不同的声景感受有机的结合到景观之中,并将诸暨民俗文化声音融入其中,使人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体验到足下的文化,增强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中,我们以护坡、农田为骨架,水系为血脉,以诸暨乡土人文景观为灵魂,从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出发,融入先进的声景观设计手段,用现代人性的设计手法,生动叙述了一个自然与人的故事。
(4)声景观设计
公园景观设计共分为入口广场区、休闲垂钓区、户外活动区、乡土景观区、互动游戏区、露天舞台区、湿地茶室区共7个景观功能区。基于全面、积极、主动的声景观设计理念,把场地中现有的声音及未来需要营造 的声音景观与场地的其他要素一起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确保设计不局限于去除不利的声要素,还积极地加入主动设计的成分,从而创造一种更加全面的景观设计理念。
①正设计
本设计把获得较高评价的自然声、生活声等要素作为声音景观的设计重点,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历史资源,进行声景观的正设计。
a.自然声设计:本研究把自然景观规划成休闲垂钓区、乡土景观区和湿地茶室区三个主要部分。这些自然景观可以为公园声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自然声源。本设计在休闲垂钓区域规划了面积为4700多平方水体,场地内的流水声、各种水生植物的树叶声、蛙类和鸟类、昆虫类等动物的呜叫声均是公园中自然声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乡土景观区中包括了保护林、风景林、疏林等的规划。种类繁多、层次结构丰富的植被不仅带来风声树声,而且还可以诱致鸟虫和小动物的呜叫声。而湿地茶室区则是各种呜叫昆虫的栖息地。为市民带来了倾听大自然声音的极好机会。b.文化历史声设计:在对于公园文化景观的设计中,主要着眼于历史文化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基本集中在露天舞台区。历史文化景观主要是基于唐诗古文中的意境而设计的各种园林建筑等景观要素和小品,带来晨钟暮鼓和小桥流水声,体现江南水乡风情。而民俗文化景观则主要有欣赏越剧唱腔的、临水而建的圆形舞台广场。穿过矩形芦苇丛,至河道另一湾,利用落差,形成弧形绿阶看台,并设踏面,木平台则伸出水面,围以景观廊,喜爱越剧的诸暨人们可以在此找到一方属于他们的空间,安静而不失观众,看台高出地面2.5米处,将台阶按弧形凌空架出,下用钢构支撑,可至对岸公路。如图2。
图2欣赏越剧的圆形舞台广场
c.运动声设计:在互动游戏区中规划了依坡而建的极限广场和U型槽,轮滑或滑板的青少年爱好者可以在这里切磋技艺,而游人则可以在这凌空而架的桥上欣赏精彩的表演,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油然而生。桥底的沙地是孩子们活动的天堂。点缀菖蒲,芦苇,以形成多个亚空间,同时设置坐凳、躺椅,以供陪同孩子的成人休憩、交流。进行这些运动项目时所引发的各种人声,可为声景观乃至景观整体带来丰富的层次感、活动感和现实感(图3、图4)。
d.生活声设计:在户外活动区、湿地茶室区中开辟了供人们休息、饮茶、娱乐、聊天等设施,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声要素。⑤人工声设计:在湿地茶室区、乡土景观区中,引入人工智能声音,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流水声,加深这两个地块的自然感觉。
图3互动游戏区平面图 图4互动游戏区内轮滑意象图
②负设计
a.交通声隔离:景观中应除去或减少引起人们不快或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的声要素,即进行负设计。由于人口广场区正处于公路的交叉口,相对交通噪声比较大,因此,设计中利用道路的三米高落差,与堤坝护坡内的四米高的相对标高,在堤坝一侧沿护坡砌成六个绿色台阶,而在公路侧,根据道路斜率用渐变形成六个梯田形式的平台,两侧则种植混合密林,有效的遮挡两侧的噪声。形成一个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个个序列的内向空间,把游人逐渐从交通噪声中带人到宁静的公园空间。b.信息广播及背景音乐规划:在整个声景观设计中,除了互动游戏区以外,本设计项目中不安排扬声器的信息广播和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减少人工声的不快感和不和谐感。
四、结束语
园林声景观设计不仅要去除不利的声要素,还应积极地加入主动设计的成分,为此应该充分制造游人与自然声接触的机会,尽可能地保全和培育丰富的自然声要素,对于好感度和协调度评价较低的要素,应尽量加以除去或限制。
作者简介:孟琳琳(1984-),女, 安徽省砀山县,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现从事于景观设计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