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额信贷(Microfinance),从国际流行观点看,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其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的含义:第一,为大量低收入(包括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第二,保证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额信贷机构在政府信贷项目陷入困境,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几近关闭的情况下为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信贷带来了新的曙光。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是其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额信贷本身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小额信贷在发展上始终未能取得长足进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片面重视小额信贷扶贫效益而忽略小额信贷组织可持续发展。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是指小额信贷机构可以不依赖外界优惠资金等条件而独立生存并发展壮大,它的本质含义是指在没有或剔除所有补贴的前提下,机构的经营收入能够覆盖成本。小额言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利率、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
一、利率
对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利率的衡量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运作可持续性利率,即机构创造收入能维持其运作的利率;其二是经济可持续性利率,这取决于小额信贷机构是否有资助性投入来维持运作。如表1所示,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注册的开展时间最长的项目为例,利用可持续化指标来衡量小额信贷项目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小额信贷机构运作成本比较高,坏账率非常高,使得总成本过高,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采取的贷款利率比实际高出很多,而现实中小额信贷机构采取的7%的利率带来的利息收入去承担资金成本、直接经济损失、投入中的大量人财物力、包括宣传、交通、工本、人工等大量的间接费用支出,是非常艰难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
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政府对贷款利率实行严格的管制,对小额信贷项目的贷款利率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灵活性,但上下浮动的范围仍然受到限制。对于民间的小额信贷机构,央行规定其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的2,3倍之间浮动,央行特批的6个省区试点地区可以在基准利率4倍内浮动,其余的都只能按照商业贷款的基本利率计算。第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扶贫是一种经济行为,应该考虑成本和效益。而更多的人却把扶贫看作慈善活动,为了帮助贫困人口,应该提供低息贷款甚至是无偿援助,而国内其他大部分项目也并未把经济的持续性作为其主要或首选目标。
二、风险控制
风险发生的直接结果是降低信贷资产的质量,导致坏账,侵蚀机构的信贷资金,严重影响可持续性发展。而小额信贷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小额信贷政策效应风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户把其当成是政府部门的扶贫款项,往往欠债逃债,缺乏还款积极性。另外,国家没有及时对农村信用社任何的资金扶持政策,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和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农业生产与农村内需的政策功能根本无法体现,小额信贷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工具不能有效及时地执行。第二,小额信贷经营风险。其中包括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信用环境差,农民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管理水平低,而小额信贷具有面广额小,量大的特点,管理部门难以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控制,缺乏风险的补偿措施,而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决定了其生产经营受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就容易产生以上各类风险。
考察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风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不良贷款率。表2提供了2000~2007年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余额及其不良贷款率。尽管近年来由于监管的加强,不良贷款余额呈递减趋势,但总体的不良贷款规模还是很大的。因此必须提高小额信贷的操作管理水平,增强风险补偿机制,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三、成本控制
成本因素也制约着我国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小额信贷机构绩效评价爱体系,认为营业费用率低于10%,小额信贷机构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平均资产,这里平均资产指小额信贷的贷款规模)。而绝大多数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的这一比率均高于10%,较高的成本率使得项目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难以持续。目前小额信贷贷款规模小,交易成本高,运作低效率。这些都要求小额信贷机构必须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完善的财务制度机有助于机构对过去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同时有助于增进外界对机构的了解,增加机构的客户;另外,也对机构形成一定的压力,督促机构不断改善自身制度建设。
基于以上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促进小额信贷的发展: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完善农村融资结构
第一,要完善金融供给制度,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等项目资金的供给,使支农资金在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下及时到位。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资技术装备的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第二,拓展资金供给项目,开办新型贷款品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促进农村科研项目的发展。通过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鲜血液的供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第三,农信社自身要加大吸收组织农村闲散资金的工作力度,提高吸收存款的能力,建立区域性的农村信用社资金融通网络,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立全国性的资金市场。第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合理安排农村金融机构布局,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
(二)坚持商业化运行方向,加快实现利率市场化
应坚持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商业化小额信贷的发展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则的要求,尽量消除社会上对小额信贷社会公益性的认识误区,强调小额信贷的有偿性,增强贷款使用者的责任性。政府在小额信贷发展中应发挥一定作用,但政府行为必须服务于小额信贷机构的自主发展。为提高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自主性,在可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赋予小额信贷服务机构相应的定价权,由贷款提供机构和贷款使用者根据平等谈判确定相应的贷款价格。此时政府的职能突出体现在监督和培育市场,并运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则的宏观经济手段引导资金的流动。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农村小额信贷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在农村地区建立构造多层次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充分利用各层次金融机构的现有资源优势,构建完善的农村小额信贷服务体系;同时在当前农村信贷市场比较利益低下、多数金融机构不愿进入、原有金融机构还在退出的情况下,政府应在完善农村金融法规建设和农村金融市场监督手段基础上,通过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相应激励机制等措施,有效促进更多金融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建立繁荣、规范的农村金融市场。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是其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额信贷本身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小额信贷在发展上始终未能取得长足进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片面重视小额信贷扶贫效益而忽略小额信贷组织可持续发展。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是指小额信贷机构可以不依赖外界优惠资金等条件而独立生存并发展壮大,它的本质含义是指在没有或剔除所有补贴的前提下,机构的经营收入能够覆盖成本。小额言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利率、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
一、利率
对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利率的衡量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运作可持续性利率,即机构创造收入能维持其运作的利率;其二是经济可持续性利率,这取决于小额信贷机构是否有资助性投入来维持运作。如表1所示,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注册的开展时间最长的项目为例,利用可持续化指标来衡量小额信贷项目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小额信贷机构运作成本比较高,坏账率非常高,使得总成本过高,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采取的贷款利率比实际高出很多,而现实中小额信贷机构采取的7%的利率带来的利息收入去承担资金成本、直接经济损失、投入中的大量人财物力、包括宣传、交通、工本、人工等大量的间接费用支出,是非常艰难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
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政府对贷款利率实行严格的管制,对小额信贷项目的贷款利率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灵活性,但上下浮动的范围仍然受到限制。对于民间的小额信贷机构,央行规定其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的2,3倍之间浮动,央行特批的6个省区试点地区可以在基准利率4倍内浮动,其余的都只能按照商业贷款的基本利率计算。第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扶贫是一种经济行为,应该考虑成本和效益。而更多的人却把扶贫看作慈善活动,为了帮助贫困人口,应该提供低息贷款甚至是无偿援助,而国内其他大部分项目也并未把经济的持续性作为其主要或首选目标。
二、风险控制
风险发生的直接结果是降低信贷资产的质量,导致坏账,侵蚀机构的信贷资金,严重影响可持续性发展。而小额信贷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小额信贷政策效应风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户把其当成是政府部门的扶贫款项,往往欠债逃债,缺乏还款积极性。另外,国家没有及时对农村信用社任何的资金扶持政策,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和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农业生产与农村内需的政策功能根本无法体现,小额信贷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工具不能有效及时地执行。第二,小额信贷经营风险。其中包括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信用环境差,农民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管理水平低,而小额信贷具有面广额小,量大的特点,管理部门难以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控制,缺乏风险的补偿措施,而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决定了其生产经营受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就容易产生以上各类风险。
考察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风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不良贷款率。表2提供了2000~2007年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余额及其不良贷款率。尽管近年来由于监管的加强,不良贷款余额呈递减趋势,但总体的不良贷款规模还是很大的。因此必须提高小额信贷的操作管理水平,增强风险补偿机制,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三、成本控制
成本因素也制约着我国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小额信贷机构绩效评价爱体系,认为营业费用率低于10%,小额信贷机构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平均资产,这里平均资产指小额信贷的贷款规模)。而绝大多数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的这一比率均高于10%,较高的成本率使得项目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难以持续。目前小额信贷贷款规模小,交易成本高,运作低效率。这些都要求小额信贷机构必须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完善的财务制度机有助于机构对过去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同时有助于增进外界对机构的了解,增加机构的客户;另外,也对机构形成一定的压力,督促机构不断改善自身制度建设。
基于以上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促进小额信贷的发展: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完善农村融资结构
第一,要完善金融供给制度,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等项目资金的供给,使支农资金在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下及时到位。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资技术装备的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第二,拓展资金供给项目,开办新型贷款品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促进农村科研项目的发展。通过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鲜血液的供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第三,农信社自身要加大吸收组织农村闲散资金的工作力度,提高吸收存款的能力,建立区域性的农村信用社资金融通网络,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立全国性的资金市场。第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合理安排农村金融机构布局,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
(二)坚持商业化运行方向,加快实现利率市场化
应坚持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商业化小额信贷的发展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则的要求,尽量消除社会上对小额信贷社会公益性的认识误区,强调小额信贷的有偿性,增强贷款使用者的责任性。政府在小额信贷发展中应发挥一定作用,但政府行为必须服务于小额信贷机构的自主发展。为提高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自主性,在可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赋予小额信贷服务机构相应的定价权,由贷款提供机构和贷款使用者根据平等谈判确定相应的贷款价格。此时政府的职能突出体现在监督和培育市场,并运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则的宏观经济手段引导资金的流动。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农村小额信贷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在农村地区建立构造多层次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充分利用各层次金融机构的现有资源优势,构建完善的农村小额信贷服务体系;同时在当前农村信贷市场比较利益低下、多数金融机构不愿进入、原有金融机构还在退出的情况下,政府应在完善农村金融法规建设和农村金融市场监督手段基础上,通过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相应激励机制等措施,有效促进更多金融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建立繁荣、规范的农村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