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和世界的:鲍元恺先生的音乐创作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y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鲍教授的音乐是中国的,或者说是中国人的。但是也是来自乡村的,民间的,这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不管作曲家来自哪个国家,他的创作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等著名大师们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鲍教授也不例外,他的音乐的民族性是很强烈的。
  [关键词] 鲍元恺 《炎黄风情》 民族性 国际性 传统 现代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39
  
  (译者注:此文是根据1993年在俄亥俄大学艺术学院欢迎鲍元恺教授访问美国的大会上斯图华特院长所做的讲演稿整理而成。后来此稿发表在美国学术杂志《音乐学研究》上,去年我从旧书中发现我当时的记录稿和杂志上的文章,现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诸位老师,学生,女士们,先生们:
  刚才我们很高兴地聆听了鲍元恺教授精彩的学术报告,而且昨天下午鲍教授给俄亥俄大学比较艺术学校和音乐学院的师生讲课,特别讨论了作曲的和声、复调等技巧问题;沃特曼教授对我讲,听到一位来自中国的音乐教授讲和声、复调等作曲理论和技巧是非常难得的。我也同意。我今天仅就鲍教授的音乐的民族性谈一下我的见解。
  在我谈论前,让我们欣赏一下鲍教授所创作的音乐《炎黄风情》中的《对花》,(请张爱华老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曲子的文化背景和内容——张爱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比较艺术研究专家)很好听,(下面有的学生叫喊:再听一遍!)
  对,看来大家听懂了,是的,这个曲子是有一些美国民歌的风格,欢快,节奏感很强,特别是打击乐的运用。张老师说这是一支表达青年男女恋人调笑,嬉戏的乐曲。
  好,下面让我们再欣赏一个不同的曲子《走西口》,(也请张老师介绍一下文化背景和内容)你们看,有几位女士流泪了,这说明这支曲子的感染力量,这是和《对花》截然不同的歌曲,我想到上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开拓西部的历史,大家记得当时也流传这样的民间乐曲,
  丈夫要跨马出征,妻女们送别亲人时所唱的曲子也是这样忧伤、深情和念念不舍,我们不妨也听一下。(放了一段18世纪的西部乡村歌曲《送别》)这是一个黑人民歌,也同样是一首宗教音乐。
  大家对比一下,不难看出,这两首乐曲都来自民间音乐,因此具有强烈的民族性,(nationality)我们以country music 即乡村音乐来规定这样音乐的类型。请大家注意country 这个词,就具有民族,国家的含义。
  鲍教授的音乐是中国的,或者说是中国人的。(即中华民族的——谢谢张老师的补充)但是也是来自乡村的,民间的,这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不管作曲家来自哪个国家,他的创作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等著名大师们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鲍教授也不例外,他的音乐的民族性是很强烈的。我和鲍教授是好朋友,顺便说一下他的弟弟也是我校的学生,是沃特曼博士的弟子,也是音乐爱好者,批评家。我们在一起聊天时都谈到了音乐的民族性问题。鲍教授曾经和我、沃特曼教授讨论了匈牙利的作曲家巴托克的音乐创作,我们都认识到巴托克音乐的伟大就在于他的民族性。昨天,鲍教授和沃特曼教授一起为音乐学院的学生讲课,谈的是作曲的和声和复调理论与实践,大家听得十分高兴,这两位来自东西方的著名音乐教师、音乐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都谈到了巴托克,勋伯格和比较音乐的研究。
  我尝试比较了鲍教授和巴托克的音乐理念、创作和作品的相同或相通之处,就是这两个人,都是自己民族音乐的热恋者。当初巴托克在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时,积极从事研究和收集真正的匈牙利民间音乐,同时研究斯拉夫的民族音乐,鲍教授也有同样经历。鲍教授当年在中国的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正好在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被批评和囚禁期间,仍然坚持研究巴托克和中国民间音乐。他的弟弟告诉我,当鲍教授被解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钢琴前,坐下来弹琴——弹《白毛女》的主弦,而且著名钢琴家刘诗昆也是如此。正因为鲍教授和刘大师有着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如此强烈的爱,如此伟大的爱,他们如今才能够成为名扬国际的伟大的中国音乐家。经过多年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潜心和深入的研究,使得鲍教授能够创作出像《炎黄风情》这样伟大的作品。
  我的夫人昨天把鲍教授的《炎黄风情》同巴托克所创作的《小宇宙》进行了比较。大家知道巴托克的《小宇宙》是一套钢琴曲集,一共是153支乐曲,是巴托克把所收集到的,乃至流传民间长久的民歌谱写成为钢琴曲。鲍教授的《炎黄风情》也是一个套曲,是他根据自己收集的十多首流传长久的民歌谱写的大型管弦乐套曲。我们时常听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国际的;这未免有些老生常谈,但的确是真理。下面让我们再听一段《小河淌水 》,非常动听。(请张老师再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再不妨听一下巴托克的《小宇宙》中的第113 首《保加利亚节奏》。大家听出他们两人对于民间音乐节奏变化的理解和把握是一致的。他们两人一个东方人,一个西方人,一个生于十九世纪,一个是当代人,但对于音乐理解乃至音乐创作的思想理念竟然如此一样,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即音乐的国际性和世界性。就音乐创作来讲,鲍元恺先生也同巴托克是一致的,鲍教授的《炎黄风情》中除了大家熟识的24等节拍,还有独特的复拍子,比如《对花》等。昨天鲍教授讲课时谈到了勋伯格的音乐理论对他的影响,沃特曼教授长期研究勋伯格,对此十分赏识。他对我说,鲍教授是他知道的对于勋伯格有如此研究和理解的中国音乐家。
  说到勋伯格,我不由得要批评我们的同学,很多同学对于勋伯格和无调式音乐和十二音体系缺乏认识,可昨天我们两位教授都称赞了勋伯格的音乐对于现代音乐的贡献。勋伯格,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等是现代音乐和当代音乐的奠基人和先锋。
  昨天有一位同学提到鲍教授的音乐中的东方的或中国式的五声音阶的问题,您问得好,起码说明您还知道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但您错误地提出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加上西方传统的七声音阶就等于勋伯格的十二音系统。5 7 = 12. 您太天真了,也太缺乏严肃了。让沃特曼教授简单说明一下(邀请沃特曼教授简单讲了一下勋伯格的十二音系理论。)您们看看,这位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比较音乐的权威说得多么好。鲍教授的理念的权威性,就在于他在吸取传统时,又不断地攫取现代理念,而且开拓了一个新天地——我认为起码对于我们来讲。把传统与现代自由地结合,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地进行开拓,而且把东方与西方相结合而创作自己的音乐,这就是鲍教授的奥秘。
  从音乐风格来看,鲍教授既保持由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等著名大音乐家的浪漫主义风格,又有着现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有的学生说从《小河淌水》里面听到了德彪西的东西,谢谢您,您有个好耳朵。不错,里面是有德彪西的色彩。我听到鲍教授的弟弟鲍玉珩告诉我,鲍元恺很喜欢德彪西的音乐,还潜心研究过,他曾经就德彪西和印象派音乐写了一篇很长的论文,不幸的是也正是因为这篇论文,鲍教授被批评是西方现代派音乐的代言人和反动音乐家——因为姚文元先生不喜欢德彪西。(其实,他根本不懂音乐-鲍元恺教授说。)
  下面是回答问题。
  提问:请问鲍教授的音乐是否能够代表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趋势呢?
  鲍元恺:不敢说;我只是进行个人创作和探索。中国目前有好多优秀的音乐家比如谭盾,叶小刚——我和小刚的父亲叶纯之教授是哈皮朋友,他是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所以将来有机会让叶老师谈谈,而且中国音乐是多种多样的百花齐放,谁也代表不了什么大趋势。我记得巴托克和勋伯格都说过不是什么趋势。
  提问:您的《炎黄风情》是一组管弦乐套曲,我对于每只乐曲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关系搞不清。
  鲍元恺:我当时是一时激情,想要尝试一下如何用西方的管弦乐套曲形式来演奏中国的民间乐曲,内在联系还是有的,表现的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即喜怒哀乐,虽然如您所说是一个套曲,但我会在将来写出大型的交响乐作品的。
  (热烈鼓掌)
  提问:我是学习作曲的,昨天听了您的课,对于您演示的关于和声和复调时所展示的那个表格很感兴趣,您是否能够借给我,我也上过沃特曼教授的课,对于勋伯格的和声和复调理解有些困难,沃特曼教授给我们留的作业就是十二音系统的练习,看了您的演示后,感到有帮助。
  鲍元恺:我在当初学习作曲时,也对于和声学和复调的练习感到困惑,但只要您多练习,就会进步的。那个图表是个简单说明,代替不了练习,可以借给你。
  提问:我来自台湾,我的邻座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我们都是学习音乐的,我们很高兴听到您的讲课和音乐,对于我们来讲,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也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只想说,谢谢您!
  鲍元恺:实在应该说谢谢俄亥俄大学,谢谢斯图华特院长,沃特曼博士和您们大家。我完全同意大家的观点,音乐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国际的,让我们好好欣赏缪斯奉献给我们的美好的音乐!记住,要热爱生活,热爱人类!
  
  作者简介
  詹姆斯
其他文献
乐谱是作曲家赐予音乐爱好者的“精神食粮”,对于拥有敏锐识谱能力的人来说。看到的不仅仅是音符,他们能通过一条捷径,犀利地理解作曲家所表达的“音乐秘密”,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解释,而通往这条捷径之路就是熟练地掌握乐谱中出现的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起源于通俗拉丁语(LatinoVoLgare),开始阶段只限于口头语言,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地位不断上升,并逐渐用于书面表达。意大利语共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中五个
[摘要]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给动画制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动画制作的领域延伸到影视特效、游戏、广告、教育、娱乐等多个方面。也进而推动着数字软件的发展和不断革新。当代应用于动画制作的软件更是纷繁复杂,像Flash、Animo、Retas、3ds Max、Maya、Premier、AE等等。通过对3ds Max这个数字软件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历史及现状的总结,探究数字软件在动画制作中可使用的
【摘要】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揭示了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狼狈处境。剧本中对希望的“等待”成为叙述的中心,本文分析了在剧本中设计的独特的叙述设计、叙述结构和非理性叙述。  【关键词】 《等待戈多》叙述结构,分析    两幕剧《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师,闻名世界的法国荒诞派戏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的成名作,该剧深刻反映了人类生存困境,充分揭示了
数字技术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电影本体问题的关注,“后电影”的提出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有学者认为,现代电影并没有死亡,而是在数字技术框架中,于内部生发出新的变化[1]。另一个问题随之被提出,“后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转变?  在科幻类型电影的范畴中,或许能够更清晰地说明这个问题,但目前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科幻片的文本内容与后人类思潮之间的关系上,认为“二者的相辅相生既提升培育了电影创作,又反过来
摘要 主持人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的高度融合即构成完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外在形象是主持人形象美的必备条件;内在形象是主持人形象美的决定条件。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受节目类型的制约。  关键词 节目 主持人 形象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公共形象”。它是观众对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综合评价,是由参与节目创作的全体人员共同创造、由节目主持人出面完成的
摘要 媒体功能的变迁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巨大历史变革。在这个变革中,媒体人的内在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电影《求求你表扬我》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向。从媒体功能的变迁,媒体人的内在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渐行渐远的孤独身影。  关键词 《求求你表扬我》媒体功能的变迁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退隐    我国的报纸长期以来都曾经是文化意识形态发挥宣传和教化功能的重要舞台。80年
这些具有“西洋范儿”的黑白作品,出自华人之手。画质细腻,影调纯净,充盈着世界为之停滞的空灵,让我们看到了超越单纯记录的提炼。  拍摄者用心灵和精湛的技术为我们剥离了现实景象的繁复,仅以黑、白、灰的完美协调,造就了纯净的安大略湖。  段岳衡,这组作品的拍摄者,多年前移居加拿大,拍摄安大略湖达数年之久。其间,经典的浸润、技术的探索、心灵的转换,让我们有幸在今天看到了洗尽铅华、透射着拍摄者心灵印迹的安大
[摘要] 美国影像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一现象,就必须寻根溯源,考证支撑其发展的哲学思潮。实用主义,这与电影电视几乎同时代兴盛起来的哲学理念是美国影像艺术和产业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 美国 影像 跨文化传播 实用主义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11    关于美的界定古往今来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们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总体
[摘要] 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诠释的纽带。一首好的影视音乐作品,对整个影片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艺术领域,造型艺术是通过视觉展现形象,具有直观性;而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也恰恰因为其较画面而言的抽象性,反而能对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进行阐释。  [关键词] 影视 音乐 造型    影视艺术兼具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特性,它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它在画面
摘要 我国民间美术虽经千年岁月却依然如儿童般稚嫩,如孩童般的“平面”构图,不受空间甚至时空束缚的组合、透视,以及鲜明强烈的色彩,出于主观观念而产生的那些并不符合自然中真实的形象,却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真实性,只有这看似“幼稚”的形象才能反映民众最朴实的希望、心灵的真实。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幼稚 承载 真实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乡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但在欣赏了众多民间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