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终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及意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及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新课标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课程目标要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进行。
(一) 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到学生中去,用学生信任、充满激情的对话和语言,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体验这种学习中的成功。用充满激情、充满鼓励的评价,让孩子们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逐渐地喜爱上数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 (二)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若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不但能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什么?学生兴趣大增,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有人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还有人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我立即表扬他们观察仔细,其他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我也要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要画圆了,我还是不先讲画法,而是让学生先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观察,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三)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
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根据他们的思维能力特点,凭借实物、模型、操作和语言的直观,在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现象进行具体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是抓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一些深浅适度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类比等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优化练习的设计。针对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是善于运用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语文的阅读不同,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和准确性,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注重数学语言的“翻译”。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肢体语言、举例子、列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要尽可能地将数学语言翻译得形象、生动,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总结思想,在数学语言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归纳的技巧和方法,将思维方法教学溶于数学语言教学之中。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从,敢于提出质疑,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打破框框,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要鼓励学生“敢想”,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问题,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及意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及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新课标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课程目标要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进行。
(一) 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到学生中去,用学生信任、充满激情的对话和语言,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体验这种学习中的成功。用充满激情、充满鼓励的评价,让孩子们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逐渐地喜爱上数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 (二)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若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不但能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什么?学生兴趣大增,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有人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还有人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我立即表扬他们观察仔细,其他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我也要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要画圆了,我还是不先讲画法,而是让学生先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观察,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三)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
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根据他们的思维能力特点,凭借实物、模型、操作和语言的直观,在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现象进行具体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是抓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一些深浅适度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类比等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优化练习的设计。针对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是善于运用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语文的阅读不同,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和准确性,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注重数学语言的“翻译”。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肢体语言、举例子、列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要尽可能地将数学语言翻译得形象、生动,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总结思想,在数学语言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归纳的技巧和方法,将思维方法教学溶于数学语言教学之中。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从,敢于提出质疑,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打破框框,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要鼓励学生“敢想”,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问题,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