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 鉴别取舍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ig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备课授课应以钻研、吃透教材为主,酌情参阅教参资料,不能以啃教参代替研读教材。使用各种教案学案等教参资料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慎重取舍,因材施教,要仔细鉴别正误,去伪存真。教师使用教材教参,意在博采众长,探索进取,从而自成风格,不能为其所囿而毫无建树。
  【关键词】教材;教参;鉴别;取舍
  
  笔者工作20余年来使用过若干套初高中教材,购买了不少教参书,多年工作实践证明,教材和教参资料使我获益匪浅,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曾碰到过不少棘手的问题。这里谨谈谈我对使用教材、教参资料的点滴感受。
  
  一、慎重取舍,因材施教
  
  教参毕竟是教参,它只能作为教学参考而不应是教学依承的唯一标准和尺度。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由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以及优秀教师共同编写的师生教学用书,它凝聚着编写者的心血和智慧,承担着师生赖此为范本教与学的重任。教师备课授课应以教材为蓝本,了解其知识构建、体例编排、内容序列,潜心钻研、吃透教材,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走进作者,走进课文,对每篇课文、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做好宏观、微观调控,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和训练系列,在此基础上适当参阅各种教学参考资料,以吸收营养,增广知识,开阔眼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大语文观。切忌不可丢开教材,一头扎进教参,用钻研教参来代替读懂教材,更不能毫无主见,对教参不加取舍,细大不捐地全部收受,面面俱到最终是面面不到。
  
  二、鉴别正误,去伪存真
  
  首先是教材中存在着一定的疏忽错误。例如初中课文《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一句,从语法角度讲,“停顿”是不能和趋向动词“起来”搭配的,该句应改“起来”为“下来”才合符事理。又如人教社高中第三册课文《长亭送别》“马儿迍迍的行”中的“迍”,2005年的教材注音为“tún”,2007年教材却又注为“zhūn”,如此前后矛盾。类似例子,在教材中绝非仅见。
  再来看看教参资料。各种教学参考资料为教师备课节省了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对推进素质教育功不可没,但其中的瑕疵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高中语文第四册《滕王阁序》的写作缘由、背景,人教社教师用书袭用传统的《唐摭言》中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字,虽脍炙人口,但却不符合史实。据有关专家考证是:上元二年九月,王勃途次洪州,恰逢都督阎公拟送宇文新州南下,于重阳节设宴滕王阁,阎公特邀故交后辈王勃代拟“临别赠言”,王勃不负所托欣然命笔。所谓孟学士“宿构”文稿等,皆小说家言耳。专家认为,像《滕王阁序》那样讲究词藻、对仗、声律、用事的“体备法严”的四六体骈文,才如王勃,也并非倚马可待一蹴而就,必是阎公先行邀作,王勃反复推敲,方有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传世美文。
  此外,对于一些疑难点,教材教参注释不一致,或者二者注释避难就易,所注人人皆懂,不懂的又不作注;又如较难的课后思考题的解答,教参注明见“鉴赏说明”,而“鉴赏说明”里边却根本归纳不出所需答案等等。
  以上事例虽系个别,但并非绝无仅有,它警示每个语文教师,使用教材和教参资料时,万万不能毫无见地地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教师必须不断探索进取,广闻博览;只有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教学中才能明辨是非,去伪存真,避免信口雌黄,准确传授知识。
其他文献
在法国2019年12月5日开始的反对退休制度改革的罢工潮中,教师参与这轮社会运动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法国国民教育部数据显示,小学教师参与罢工率为51.15%,中学教师参与率为42.32%。在此次退休制度改革中,教师群体受影响较大:他们的退休金将不根据退休前6个月工资计算,而是以整个工作经历中的平均工资为基础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对教师群体损害较大,因此教师群体反应非常激烈。  不过,在详细的退休改革方案
近日,发表在机构Sannam S4的报告《2019年出国留学:印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溢价?》(Studying abroad in 2019: An Employability Premium for Indian Graduates?)研究结果表明,在英国接受教育的印度毕业生回国找工作时,面临着来自印度雇主的“矛盾心理”。该研究报告是对2014年调查的更新,该调查涵盖了600多名在25个国家留学的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对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产生了诸多影响。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创始人、终身教授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和该中心主任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于2020年4月4 日在大学世界新闻网上发表题为《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前景:最贫困地区最暗淡》(Post Pandemic Outlook for HE is Bl
据美国联邦教育部官网2020年4月9日消息,联邦教育部长贝齐·德沃斯(Betsy DeVos)宣布将立即向高校发放60多亿美元的直接应急资金,为生活和教育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大学生提供资助。这笔资金来自《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CARES Act)授权的“高等教育应急救济基金”(Higher
据悉,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FCO)首次发布名为《21世纪的外交》(Diplomacy in the 21st Century)的外交培训网络课程,以便任何公众成员都能学习外交艺术。  该免费在线入门课程由英国外交部与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合作开发,将于英国在线学习平台“未来学习”(FutureLearn)上免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官网2018年6月28日消息,2018年6月28-29日,由葡萄牙和经合组织举办的2018年“數字世界技能”(Skills for a Digital World)峰会在葡萄牙波尔图召开。葡萄牙教育部长提阿戈·布兰多·罗德里格斯(Tiago Brandao Rodrigues)指出:“数字技能是横向的、无形的,具有与阅读、表达、感受和思考同样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工
据欧盟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网站报道,2016年11月28-29日欧盟职业培训发展中心会议在希腊塞萨洛尼基举行,讨论如何使学习更有效。与会人员一直认为,对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的确认,对欧洲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欧盟职业培训发展中心主任詹姆斯·卡列加(James Calleja)强调:“对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确认,将减少劳动
【摘要】戏剧教学,先找戏眼。《哀江南》的戏眼在“哀”,“哀情”需用读者之情去把握、体味。苏昆生的故国情、兴亡情等交织而成的悲歌,需用要我们在对历史、戏曲熟知的基础上,去辨析、诵读,体会蕴藉其中深广的哀思及理情情怀。  【关键词】孔尚任;《哀江南》;情;理性魅力    一、文本解读    文章有文眼,诗词有诗眼,戏曲也应有戏眼。《哀江南》之眼就在于“哀”,这一“哀”字中,应该蕴涵了多重美学意蕴。老赞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18年1月2日报道,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学生人数连续5年减少,过去5年共减少了4万多人。  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指出,学生人数减少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马来西亚面临生育率下降及人口老化的问题。不仅华文小学,马来文小学、淡米尔文小学、马来西亚高级学校文凭(STPM)和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大学预科班全都有学生或考生人数下滑的趋势。此外,生活宽裕的家庭希望孩子可以接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语文教师要发挥师爱的魅力,吸引学生乐学语文。  学生能否对一门课程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任课的老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去:“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或“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高一学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