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人们举行各种热闹的活动,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供奉“兔儿爷”
中秋节,北京曾有用兔儿爷祭月的习俗。
兔儿爷用黄泥制成,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造型各异,有身披铠甲的威武将军,有身着长袍、满腹经纶的大臣……色彩鲜艳,生动传神,让人目不暇接。
农历八月十五,家家都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供奉兔儿爷,感谢他给人间带来吉祥和幸福。
金黄的圆月挂上天空,兔儿爷端坐在庭院的案几上,向月宫里的玉兔传递人们的情意。
祭月后,兔儿爷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偶,给大家带来许许多多的乐趣。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里,不但展出了一系列的泥制兔儿爷,还有纸制的兔儿爷呢。
“堆宝塔”
江西婺源地区,每逢中秋节,有“堆宝塔”的传统习俗。
这一天,孩子们用砖和瓦,一层一层堆出一座小宝塔,宝塔中间是空的,由下到上,逐渐缩小。塔砌好后,用彩色的布料等物品装饰起来。塔前放一张小桌,上面放置水果、月饼等食物。
晚上,月光皎洁,孩子们在塔里、塔外点起灯烛,坐在月光里赏月、聊天、玩游戏,欢快的笑声远远飘荡开来。
观潮
浙江的钱塘江观潮,是中秋一大盛事。
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潮来时,江面波涛汹涌,非常壮观。大文豪苏东坡在观潮后写下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中秋节前后,是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机。
钱塘江中,有一座沙洲,潮水在这里被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绕过沙洲,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东潮和南潮相碰的瞬间,激起高高的水柱,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
除了“交叉潮”,钱塘江潮还有“一线潮”“回头潮”等壮观景象。
“树中秋”
中秋节,广州有一个有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也称“竖中秋”。
每逢中秋节,各户人家要用竹条扎出各种各样的灯,有鸟兽灯、鱼虫灯、字灯等等。到了晚上,在灯内点上蜡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子系在竹竿上。再将竹竿插在平台、屋顶,或系在大树上。
银色的月光里,满城灯火璀璨。人们三三两两,赏灯聊天,热闹极了。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人们过中秋时最精彩、最富有传统特色的节目。
从农历八月十四日晚上开始,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有些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上,插满了长寿香。
夜晚,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和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这项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有时多达三万多人。
中秋舞火龙,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齐心协力,想了很多办法,终于将它降伏。没想到,被逮捕的蟒蛇不翼而飞。没过几天,大坑发生瘟疫。这时,月神给村民托梦,说只要在中秋节舞动火龙,便可驱除灾难。村民一试,果然及时制止了瘟疫蔓延。
从此,舞火龙的习俗就流传至今。
放火灯
山西的安福农村,中秋节晚上有放火灯的习俗。
火灯,又叫“孔明灯”,用篾丝或细铁丝扎出架子,糊上较薄的白纸,灯顶为锥形,灯身为圆柱形,灯的底部放置吸了油的草、纸等作为燃料。点燃火灯,燃料产生的热气,立即把灯送上高空。
抬头望去,清亮的月光里,灯光像星星一样明亮。
拜月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的风俗。
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敌人,赢得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光芒,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们清早就上山打猎,姑娘、媳妇们到池塘里抓鱼,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舂糯米,做糕饼。做好后,挑四个糯米圆饼分别放在四个桌角,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
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升起,点燃冷香,全家便开始拜月,对空鸣放火药枪,表达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拜月后,全家老小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
快乐发言: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中秋节的风俗各有特色,如苗族的“跳月”活动,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等。很多习俗里,还藏着美妙的民间传说。请大家了解家乡的风俗民情,讲述动听的民间故事。
供奉“兔儿爷”
中秋节,北京曾有用兔儿爷祭月的习俗。
兔儿爷用黄泥制成,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造型各异,有身披铠甲的威武将军,有身着长袍、满腹经纶的大臣……色彩鲜艳,生动传神,让人目不暇接。
农历八月十五,家家都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供奉兔儿爷,感谢他给人间带来吉祥和幸福。
金黄的圆月挂上天空,兔儿爷端坐在庭院的案几上,向月宫里的玉兔传递人们的情意。
祭月后,兔儿爷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偶,给大家带来许许多多的乐趣。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里,不但展出了一系列的泥制兔儿爷,还有纸制的兔儿爷呢。
“堆宝塔”
江西婺源地区,每逢中秋节,有“堆宝塔”的传统习俗。
这一天,孩子们用砖和瓦,一层一层堆出一座小宝塔,宝塔中间是空的,由下到上,逐渐缩小。塔砌好后,用彩色的布料等物品装饰起来。塔前放一张小桌,上面放置水果、月饼等食物。
晚上,月光皎洁,孩子们在塔里、塔外点起灯烛,坐在月光里赏月、聊天、玩游戏,欢快的笑声远远飘荡开来。
观潮
浙江的钱塘江观潮,是中秋一大盛事。
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潮来时,江面波涛汹涌,非常壮观。大文豪苏东坡在观潮后写下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中秋节前后,是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机。
钱塘江中,有一座沙洲,潮水在这里被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绕过沙洲,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东潮和南潮相碰的瞬间,激起高高的水柱,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
除了“交叉潮”,钱塘江潮还有“一线潮”“回头潮”等壮观景象。
“树中秋”
中秋节,广州有一个有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也称“竖中秋”。
每逢中秋节,各户人家要用竹条扎出各种各样的灯,有鸟兽灯、鱼虫灯、字灯等等。到了晚上,在灯内点上蜡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子系在竹竿上。再将竹竿插在平台、屋顶,或系在大树上。
银色的月光里,满城灯火璀璨。人们三三两两,赏灯聊天,热闹极了。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人们过中秋时最精彩、最富有传统特色的节目。
从农历八月十四日晚上开始,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有些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上,插满了长寿香。
夜晚,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和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这项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有时多达三万多人。
中秋舞火龙,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齐心协力,想了很多办法,终于将它降伏。没想到,被逮捕的蟒蛇不翼而飞。没过几天,大坑发生瘟疫。这时,月神给村民托梦,说只要在中秋节舞动火龙,便可驱除灾难。村民一试,果然及时制止了瘟疫蔓延。
从此,舞火龙的习俗就流传至今。
放火灯
山西的安福农村,中秋节晚上有放火灯的习俗。
火灯,又叫“孔明灯”,用篾丝或细铁丝扎出架子,糊上较薄的白纸,灯顶为锥形,灯身为圆柱形,灯的底部放置吸了油的草、纸等作为燃料。点燃火灯,燃料产生的热气,立即把灯送上高空。
抬头望去,清亮的月光里,灯光像星星一样明亮。
拜月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的风俗。
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敌人,赢得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光芒,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们清早就上山打猎,姑娘、媳妇们到池塘里抓鱼,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舂糯米,做糕饼。做好后,挑四个糯米圆饼分别放在四个桌角,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
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升起,点燃冷香,全家便开始拜月,对空鸣放火药枪,表达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拜月后,全家老小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
快乐发言: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中秋节的风俗各有特色,如苗族的“跳月”活动,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等。很多习俗里,还藏着美妙的民间传说。请大家了解家乡的风俗民情,讲述动听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