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们在探究留守学生教育方法时,发现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爱”。 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爱”字上下工夫,在“情”字上花力气,在“心”字上做文章,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真情付出
1.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掌握留守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实验学校填写了留守学生统计表、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发放了调查问卷,召开了部分留守学生和教师座谈会。通过上述调查摸底,对留守学生的父母情况、委托监护人情况及学习、心理、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了比较真实、全面的了解。
2.个案追踪,体现动态管理。
我们设计了个案追踪表,落实好负责人,把帮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方法、效果记录下来。材料具体、丰富、详尽,尽量体现动态管理过程。每个追踪学生都建立了“留守学生成长档案”,将该生的点滴进步记录在案。
3. 适时家访,畅通沟通渠道。
学校建立了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提高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督促委托监护人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老师的家访记录非常详细,如发现孩子伙食比较差,要求委托监护人给孩子多补充营养;天冷了,提醒委托监护人给孩子多穿点衣服;孩子没来学校,或在学校有异常表现,教师及时与委托监护人联系,共同教育孩子。
4.组织培训,提升委托监护人素质。
委托监护人大多是老人,文化素质低,教育方法欠妥。定期召开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加强对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5.心理疏导,培养健全人格。
如采取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设立“知心话信箱”、进行个别谈心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和心理障碍,消除其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困扰。谈心要求做到多了解、多肯定、多支持、多鼓励,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6.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⑴学校开展了以“爱岗敬业,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如: “我为学校添光彩,文明守纪从我做起”的演讲比赛、模拟法庭审判、远离不良网吧等活动,让他们融入学校这个温暖的大集体,并从中受到教育。
⑵专门针对留守学生,学校开展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给妈妈(爸爸)的一封信》《XXX(委托监护人),我想对您说》征文比赛,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写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思想动态,言行情绪,及时与他们沟通,增进理解,融洽关系;开展了 “爸爸妈妈不在家”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活动,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品格;开展了评选和谐家庭、德育标兵、学习标兵、家务能手、阳光少年(儿童)等活动,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二、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各种力量,形成合力
1.广泛宣传,大造舆论。我们向全社会宣传留守学生的生存现状,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关爱留守学生。课题组第一阶段结束后,举行了成果汇报会,邀请了人大、政协、组织部、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参加会议,把留守学生的生存现状作了汇报。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
2.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县委组织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共產党员中开展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成立了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县、乡、村、组四级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各乡镇党委要求镇党代表至少联系一名留守儿童,每年至少走访不少于6次。
3. 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一是建立留守学生关爱基金。县里已筹集到资金近6万元。二是利用关爱女孩行动、“阳光工程”和“春蕾计划”等活动,帮助留守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三是配合工商、公安、文化、卫生等部门,对“三室两厅”进行清理整顿,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四是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 随着留守学生的逐年增加,寄宿生逐渐增多,近几年来,教育局多方筹集资金,新建了10幢学生公寓(宿舍),为 留守学生集中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寄宿留守学生加强管理,安排专职人员抓好寄宿生的晚间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
三、 创建多种帮扶模式,注重实效
1.指派骨干教师、党员结对帮扶。他们有经验,有爱心,有责任心。为了使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制度,要求“代理家长”真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使留守学生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2.重点推行党员“代理家长制”。这是由组织部精心组织的。由党员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成对,担当他们的临时爸爸或临时妈妈,到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以党员教师、村组党员干部、驻村镇干部、包村党员干部为主要成员的“代理爸爸”、“代理妈妈”临时监护人队伍。
3.由学校和相关单位联系实施 “关注留守儿童手拉手”工程。如附属小学与县检察院一起实施了“关注留守儿童手拉手”工程。通过各方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格局。
一个人的爱心,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却能改变一个留守儿童一生的命运。千千万万颗爱心,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昌县盱江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祝维宁
一、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真情付出
1.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掌握留守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实验学校填写了留守学生统计表、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发放了调查问卷,召开了部分留守学生和教师座谈会。通过上述调查摸底,对留守学生的父母情况、委托监护人情况及学习、心理、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了比较真实、全面的了解。
2.个案追踪,体现动态管理。
我们设计了个案追踪表,落实好负责人,把帮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方法、效果记录下来。材料具体、丰富、详尽,尽量体现动态管理过程。每个追踪学生都建立了“留守学生成长档案”,将该生的点滴进步记录在案。
3. 适时家访,畅通沟通渠道。
学校建立了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提高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督促委托监护人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老师的家访记录非常详细,如发现孩子伙食比较差,要求委托监护人给孩子多补充营养;天冷了,提醒委托监护人给孩子多穿点衣服;孩子没来学校,或在学校有异常表现,教师及时与委托监护人联系,共同教育孩子。
4.组织培训,提升委托监护人素质。
委托监护人大多是老人,文化素质低,教育方法欠妥。定期召开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加强对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5.心理疏导,培养健全人格。
如采取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设立“知心话信箱”、进行个别谈心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和心理障碍,消除其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困扰。谈心要求做到多了解、多肯定、多支持、多鼓励,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6.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⑴学校开展了以“爱岗敬业,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如: “我为学校添光彩,文明守纪从我做起”的演讲比赛、模拟法庭审判、远离不良网吧等活动,让他们融入学校这个温暖的大集体,并从中受到教育。
⑵专门针对留守学生,学校开展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给妈妈(爸爸)的一封信》《XXX(委托监护人),我想对您说》征文比赛,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写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思想动态,言行情绪,及时与他们沟通,增进理解,融洽关系;开展了 “爸爸妈妈不在家”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活动,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品格;开展了评选和谐家庭、德育标兵、学习标兵、家务能手、阳光少年(儿童)等活动,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二、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各种力量,形成合力
1.广泛宣传,大造舆论。我们向全社会宣传留守学生的生存现状,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关爱留守学生。课题组第一阶段结束后,举行了成果汇报会,邀请了人大、政协、组织部、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参加会议,把留守学生的生存现状作了汇报。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
2.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县委组织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共產党员中开展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成立了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县、乡、村、组四级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各乡镇党委要求镇党代表至少联系一名留守儿童,每年至少走访不少于6次。
3. 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一是建立留守学生关爱基金。县里已筹集到资金近6万元。二是利用关爱女孩行动、“阳光工程”和“春蕾计划”等活动,帮助留守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三是配合工商、公安、文化、卫生等部门,对“三室两厅”进行清理整顿,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四是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 随着留守学生的逐年增加,寄宿生逐渐增多,近几年来,教育局多方筹集资金,新建了10幢学生公寓(宿舍),为 留守学生集中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寄宿留守学生加强管理,安排专职人员抓好寄宿生的晚间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
三、 创建多种帮扶模式,注重实效
1.指派骨干教师、党员结对帮扶。他们有经验,有爱心,有责任心。为了使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制度,要求“代理家长”真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使留守学生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2.重点推行党员“代理家长制”。这是由组织部精心组织的。由党员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成对,担当他们的临时爸爸或临时妈妈,到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以党员教师、村组党员干部、驻村镇干部、包村党员干部为主要成员的“代理爸爸”、“代理妈妈”临时监护人队伍。
3.由学校和相关单位联系实施 “关注留守儿童手拉手”工程。如附属小学与县检察院一起实施了“关注留守儿童手拉手”工程。通过各方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格局。
一个人的爱心,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却能改变一个留守儿童一生的命运。千千万万颗爱心,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昌县盱江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祝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