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然一下停了电,便找来一只旧碗,用油浸了一支破棉线,为自己做了一只简易的油灯。我继续在灯下读书。读的是海伦•凯勒。“在所有的感官之中,我相信视觉定然是最使人快乐的。”这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最后一句。
在油灯下合上书。我望着眼前那昏黄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往事。
小时候我在那个叫余庄的乡下,也才五六岁的样子。那是高邮湖畔的一个普通村庄,一个多雨的村庄。围在土墙下的蓑草像一条短裙,我家的那三间顶上盖了一半草一半瓦的土屋,经常给雨淋个透湿。屋后的竹园也是湿透的,那碧绿的竹叶上雨珠滚动,轻轻一摇,湿了一身。黄昏临近,家里便点起油灯,那时油灯是家里的贵重物品,孩子打了灯罩,是要挨扫帚把子的。擦灯罩是父亲的事。他把一张发黄的报纸撕碎,揉软,卷在粗而短的中指上,探入罩里,一层一层地转着擦。他小心得像个女人。这是暴躁的父亲最为温和的时候。他往灯罩里不停地哈气,一遍一遍地擦拭,直到灯罩通体透亮,才轻轻捏住扣到油灯上。屋里忽然一下亮堂起来,仿佛谁拍了一下手。
我在父亲的昏黄油灯下认字,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在乡下,家里有人去世的时候,外面就要高高地挑上汽灯,潮湿的院子里人影晃动。乡下办丧事,其实是个小小的聚会。白天迎来送往,人声嘈杂。比如村里有一家,80岁的老母亲过世了,嫁在四乡八镇的女儿都要赶回来。远远地来了一个,没进门就嚎着哭了起来,之后滚在地上。姑嫂们劝着,先来的姊妹们再陪着抹一会儿泪。大姊已60上下,眼角哭得红红的。哭过了,七八个姊妹团团坐下——她们老得也大同小异,只有大姊和小妹有些微差别。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几个老人,小声说些母亲死前的事情。虽是姊妹,也是嫁得东一个西一个,各家有各家的事,也有自己的儿女,因此并不多见面。问问子女的情况,都叫着孩子的乳名,一副温暖的样子。晚上,点上和我们家差不多一样的油灯,睡在东屋或西屋铺了稻草的地上,七八个人三床大被,互相拥着,再小声说话。
我奶奶去世的时候,除有以上的情景,还在院子里搭了灵棚。我那七八个姑姑,脸都干瘪得只有拳头大小,她们的手都因常年劳动而严重变形。我严厉的父亲,虽是她们中的老小,因为当了干部,在姊妹中再也不是小弟,而上升为权威的象征。弟弟并不能给她们财富,但弟弟的威望,成了她们在村庄中的支撑。那场丧事因为有县委书记的到来而振奋人心,所有的人脸上既庄严又兴奋。晚上在大门外还扎了“库”(一种由篾子和纸扎的类似房子的东西),烧“库”的时候,人们要在一堆燃着的稻草上跨过。我们小孩子,跨过来跨过去,因为兴奋过了头,匆忙中我碰碎了一个灯罩,父亲咬牙过来揍我。父亲愤怒的样子,使我恐惧无比,也使我对乡下油灯下的日子,更加刻骨铭心。
我中学时爱上了文学。我曾把一张旧课桌藏在蚊帐后面,将一盏台灯用报纸糊了,做成油灯的样子,只让那昏黄如豆的光,印在书上。整个屋子是黑暗的,我的灵魂却在那一束昏黄的灯光下舞蹈。
从此我便也知道,同灵魂说话,是要悄声的。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路子与你聊】
作者对于油灯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在油灯下合上书。我望着眼前那昏黄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往事。
小时候我在那个叫余庄的乡下,也才五六岁的样子。那是高邮湖畔的一个普通村庄,一个多雨的村庄。围在土墙下的蓑草像一条短裙,我家的那三间顶上盖了一半草一半瓦的土屋,经常给雨淋个透湿。屋后的竹园也是湿透的,那碧绿的竹叶上雨珠滚动,轻轻一摇,湿了一身。黄昏临近,家里便点起油灯,那时油灯是家里的贵重物品,孩子打了灯罩,是要挨扫帚把子的。擦灯罩是父亲的事。他把一张发黄的报纸撕碎,揉软,卷在粗而短的中指上,探入罩里,一层一层地转着擦。他小心得像个女人。这是暴躁的父亲最为温和的时候。他往灯罩里不停地哈气,一遍一遍地擦拭,直到灯罩通体透亮,才轻轻捏住扣到油灯上。屋里忽然一下亮堂起来,仿佛谁拍了一下手。
我在父亲的昏黄油灯下认字,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在乡下,家里有人去世的时候,外面就要高高地挑上汽灯,潮湿的院子里人影晃动。乡下办丧事,其实是个小小的聚会。白天迎来送往,人声嘈杂。比如村里有一家,80岁的老母亲过世了,嫁在四乡八镇的女儿都要赶回来。远远地来了一个,没进门就嚎着哭了起来,之后滚在地上。姑嫂们劝着,先来的姊妹们再陪着抹一会儿泪。大姊已60上下,眼角哭得红红的。哭过了,七八个姊妹团团坐下——她们老得也大同小异,只有大姊和小妹有些微差别。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几个老人,小声说些母亲死前的事情。虽是姊妹,也是嫁得东一个西一个,各家有各家的事,也有自己的儿女,因此并不多见面。问问子女的情况,都叫着孩子的乳名,一副温暖的样子。晚上,点上和我们家差不多一样的油灯,睡在东屋或西屋铺了稻草的地上,七八个人三床大被,互相拥着,再小声说话。
我奶奶去世的时候,除有以上的情景,还在院子里搭了灵棚。我那七八个姑姑,脸都干瘪得只有拳头大小,她们的手都因常年劳动而严重变形。我严厉的父亲,虽是她们中的老小,因为当了干部,在姊妹中再也不是小弟,而上升为权威的象征。弟弟并不能给她们财富,但弟弟的威望,成了她们在村庄中的支撑。那场丧事因为有县委书记的到来而振奋人心,所有的人脸上既庄严又兴奋。晚上在大门外还扎了“库”(一种由篾子和纸扎的类似房子的东西),烧“库”的时候,人们要在一堆燃着的稻草上跨过。我们小孩子,跨过来跨过去,因为兴奋过了头,匆忙中我碰碎了一个灯罩,父亲咬牙过来揍我。父亲愤怒的样子,使我恐惧无比,也使我对乡下油灯下的日子,更加刻骨铭心。
我中学时爱上了文学。我曾把一张旧课桌藏在蚊帐后面,将一盏台灯用报纸糊了,做成油灯的样子,只让那昏黄如豆的光,印在书上。整个屋子是黑暗的,我的灵魂却在那一束昏黄的灯光下舞蹈。
从此我便也知道,同灵魂说话,是要悄声的。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路子与你聊】
作者对于油灯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