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夏季,海上要禁渔,喜欢海鲜的朋友到浙江象山、温岭、台州、玉环,还有山东、辽宁海边转一转,一些贝类小海鲜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某年,我在台州海边一家餐馆,店主拿出一盘像海龟脚一样的东西,大厨说这是海佛手, 又称“鹅颈藤壶”“观音掌”。鹅颈藤壶味道鲜美,据说西班牙、葡萄牙人最喜欢吃。有人称鹅颈藤壶是“海洋里的火腿、来自地狱的海鲜”, 它生活在海流交换较为频繁的岛屿礁石缝隙里, 从前没有看见上海人吃过这玩意儿。海佛手可以清水汆汤鲜吃,清水里放点盐、黄酒、姜末,放入海佛手烧开,撒一把葱花, 鲜口,味道绝佳。还有一种用重盐腌制,吃的时候把甲壳质爪状壳后面的粗糙管子拨开来,好像田螺肉一样,吃它里面一点点肌肉,咸鲜味美。一盘鲜汤海佛手上桌,众老饕一尝,大声叫好,须臾,盘子朝天。
旧时上海小菜场里被人扔掉的海星,现在也成了美食。海星壳坚硬,要用刀、锤子打开, 取出雌性海星的幼卵子食用。可做海星蒸蛋: 几只海星蒸熟取出子,打两枚鸡蛋,加些冷水、香油、盐、味精,搅匀后隔水蒸,海星子会沉在蛋羹底部,蒸到上层凝固后用小勺再次打散, 让未熟蛋液浮到上层再蒸,海星子会比较均匀地裹在蛋羹里,趁热吃,其鲜无比。还可直接蒸熟:买来海星洗净,沿角剪开,取出黄绿色的子装盘,用白醋加芥末稀释,调味后吃,爽口解腻。需要提醒的是,海星吃多了会头晕, 易过敏的人不能吃。另外,有的海星有毒,海岸边捡到的海星不能随意食用。
海胆卵味咸,性平。我在济州岛吃过一碗香滑软糯的海胆粥,感觉舒适极了;吃海胆饭则要细嚼慢咽,海胆黄、鱼子酱淡淡的来自海洋鲜咸滋润的真味在齿舌间涌动。在济州岛鱼市场,当地人选海胆有诀窍,高手讲,鲜活海
胆的刺是会动的,动的幅度越大,说明越鲜活。卖海胆的商贩会预备一把小螺丝刀,用其尖端轻触海胆的嘴,鲜活的海胆受到刺激后,嘴会迅速收缩。
启东“葛家大院”餐厅葛老板在朋友圈晒出一筐活的海葵,滑溜溜的在蠕动,呈青黄色,头部像菊花。海葵栖息在滩涂下,吞食泥沙中的营养物质,全身是泥沙,故又名“沙蒜”。葛老板说沙蒜加蛤蜊和平菇炖汤,味道奇鲜。1985 年在温州,朋友请我吃沙蒜,大厨把肥肉煸至吐油卷曲,下姜片略煸,倒入料酒、水,加入切开的沙蒜,煨烂,入口咸鲜,别具风味。从前沙蒜与黄鱼、墨鱼、海蜇等一样,每千克不过三四角钱,现在沙蒜摇身一变成瓯菜一绝,加入名贵海产的行列。初夏是采收沙蒜的旺季。当海水退潮后,有人挖掘生长在滩涂下尺余深的沙蒜。现在上海不少餐厅都能吃到台州菜“沙蒜烧豆面”,一尝,灵光的,那鲜香绵稠的滋味大概只有河鲀汤可以与它相提并论。
沙蚕,又称“海蜈蚣”,干制后,煮汤色白如牛奶,味鲜美,油炸后酥松香脆,是下酒佳肴。泉州、厦门名菜土笋冻的主料便是沙蚕,将其熬成糊,冷却凝固后,配上酱油、北醋、甜酱、辣酱、芥辣、蒜蓉、海蜇、香菜、酸白萝卜丝、辣椒丝等, 入口滑溜爽口。
海石花草长在海里,有清肺降火之功效。用海石花草制成的“琼脂”,通称“洋粉”或“洋菜”。
上海人夏天会自制水晶地栗糕、什锦水果地栗糕、杨梅水晶冻等。杨梅水晶冻:将冰糖杨梅汁与琼脂混合,慢火煲滚,搅匀,迅速倒入容器,冷却后放入冰箱,冰镇后即成,夏日食之透心凉。凉拌海石花草:海石花草洗净,沸水里焯一下捞起,加糖、醋、鸡精、姜末、麻油、青红椒丝,嚼之,爽脆可口。
潮水退去赶海去,海边贝类真多,有扁玉螺、单齿螺、海波螺、小香螺、青蛤、牡蛎、泥蚶、泥螺、鸟蛤、玄蛤、沙蛤、白蚬子等。玉螺在沙上爬行常留下一条清晰的痕迹,退潮后采集者可以跟踪这行“印迹”找到它。单齿螺,舟山内外侧岛屿沿岸均有发现,海波螺像蜗牛一样,煮或炒着吃,味道鲜。南方海滩可以抓到大青蟹、梭子蟹、花蟹、石头蟹,运气好的话,还能抓到大龙虾、沙鱼、海鳗、石斑鱼什么的。
美食老饕陳卫平说:“白蚬子是东港地区黄海滩涂上盛产的贝类,因壳白而得名,钻在泥沙里,一翻可以找出一窝。经常赶海的人会在石缝中常见单齿螺,栖息在石头上、石缝中,黑压压一片,一剥一大把,就像剥葵花籽一样,挑出大的煮熟,十分鲜美,也可以用辣椒腌制。有人把它当零食消遣,做下酒小菜很有滋味。烟台的海边,小贩包着头巾售卖香辣海波螺,叫‘古氏滩栖螺’。啤酒盖上钻一个小眼,把长螺尾部塞进小眼里轻轻一别,掰掉尾部的尖尖,再轻轻吮吸,肉就出来了。黄蚬子,壳型与文蛤类似,肉肥厚鲜美,煮熟后去壳留肉,用汤开卤,最后加入蛤肉,浇在过水的手擀面之上,这就是胶东地区著名的肥蛤打卤面了。”
响螺,大型贝类,又名“大吹螺”或“海螺”,体型较长,圆胖而厚重。响螺的吃法主要有白炒响螺、鲍鱼汁炒响螺、明炉烧螺等。深海大响螺可媲美鲍鱼,在海里要好几年才能长成一个1.5 千克重的成品。俗话说:“鲍参翅肚易得,而响螺不易得。”我帮上海大厨强哥兄刻方姓名印,他回请我到酒家吃白灼螺片,并说:“这是潮汕最贵的菜,螺片如何烹制得弹牙爽口,当有窍门,响螺的外壳敲破取肉后,要先将螺头、螺尾的外皮和硬韧部分切去,然后用滚刀法将整只螺肉片成相连的厚片。灼汤要采用上汤,以免螺的甜味走失,灼好后还要及时淋上滚烫的鸡油,封住水分使肉质更加嫩滑,吃白灼螺片要搭配虾酱和酱油芥末。”我在澳门吃过“橄榄螺头汤”,店家将响螺头用来炖汤,汤味鲜香滑润。
山东有一种蝉虾,长得像知了,又名“海知了”“海节流”“海节令”,是山东日照近海的特产,肉质能与龙虾媲美,香港人称他为“雷公虾”,近年来价格更有接近龙虾之势。蝉虾经煎炒后,入口香脆无比。
宁波人喜欢吃海瓜子,因其形状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学名“ 梅蛤”,也称“ 虹彩明樱蛤”“扁蛤”。在“两广”地区,海瓜子叫“蚬”,威海人把它叫“锥儿”,潮汕地区叫“大头蚬”。古人《咏海瓜子》句,“冰盘推出碎玻璃,半杂青葱半带泥。莫笑老婆牙齿轮,梅花片片磕瓠犀。”炒海瓜子时锅中加少量食油,猛火热炒,放葱末、姜片、盐或酱油,海瓜子薄壳弹开即熟,肉细嫩,味极鲜。
夏日里上海人喜欢吃蛏子,浙江沿海蛏子多,蛏肉可以拌凉,油爆蛏舌,脆嫩甘滑,蛏子汆汤,清鲜润喉。《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 “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捉蛏子的渔民说,在海滩上看到两个小孔,若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便知泥下有蛏子。
某年,我在台州海边一家餐馆,店主拿出一盘像海龟脚一样的东西,大厨说这是海佛手, 又称“鹅颈藤壶”“观音掌”。鹅颈藤壶味道鲜美,据说西班牙、葡萄牙人最喜欢吃。有人称鹅颈藤壶是“海洋里的火腿、来自地狱的海鲜”, 它生活在海流交换较为频繁的岛屿礁石缝隙里, 从前没有看见上海人吃过这玩意儿。海佛手可以清水汆汤鲜吃,清水里放点盐、黄酒、姜末,放入海佛手烧开,撒一把葱花, 鲜口,味道绝佳。还有一种用重盐腌制,吃的时候把甲壳质爪状壳后面的粗糙管子拨开来,好像田螺肉一样,吃它里面一点点肌肉,咸鲜味美。一盘鲜汤海佛手上桌,众老饕一尝,大声叫好,须臾,盘子朝天。
旧时上海小菜场里被人扔掉的海星,现在也成了美食。海星壳坚硬,要用刀、锤子打开, 取出雌性海星的幼卵子食用。可做海星蒸蛋: 几只海星蒸熟取出子,打两枚鸡蛋,加些冷水、香油、盐、味精,搅匀后隔水蒸,海星子会沉在蛋羹底部,蒸到上层凝固后用小勺再次打散, 让未熟蛋液浮到上层再蒸,海星子会比较均匀地裹在蛋羹里,趁热吃,其鲜无比。还可直接蒸熟:买来海星洗净,沿角剪开,取出黄绿色的子装盘,用白醋加芥末稀释,调味后吃,爽口解腻。需要提醒的是,海星吃多了会头晕, 易过敏的人不能吃。另外,有的海星有毒,海岸边捡到的海星不能随意食用。
海胆卵味咸,性平。我在济州岛吃过一碗香滑软糯的海胆粥,感觉舒适极了;吃海胆饭则要细嚼慢咽,海胆黄、鱼子酱淡淡的来自海洋鲜咸滋润的真味在齿舌间涌动。在济州岛鱼市场,当地人选海胆有诀窍,高手讲,鲜活海
胆的刺是会动的,动的幅度越大,说明越鲜活。卖海胆的商贩会预备一把小螺丝刀,用其尖端轻触海胆的嘴,鲜活的海胆受到刺激后,嘴会迅速收缩。
启东“葛家大院”餐厅葛老板在朋友圈晒出一筐活的海葵,滑溜溜的在蠕动,呈青黄色,头部像菊花。海葵栖息在滩涂下,吞食泥沙中的营养物质,全身是泥沙,故又名“沙蒜”。葛老板说沙蒜加蛤蜊和平菇炖汤,味道奇鲜。1985 年在温州,朋友请我吃沙蒜,大厨把肥肉煸至吐油卷曲,下姜片略煸,倒入料酒、水,加入切开的沙蒜,煨烂,入口咸鲜,别具风味。从前沙蒜与黄鱼、墨鱼、海蜇等一样,每千克不过三四角钱,现在沙蒜摇身一变成瓯菜一绝,加入名贵海产的行列。初夏是采收沙蒜的旺季。当海水退潮后,有人挖掘生长在滩涂下尺余深的沙蒜。现在上海不少餐厅都能吃到台州菜“沙蒜烧豆面”,一尝,灵光的,那鲜香绵稠的滋味大概只有河鲀汤可以与它相提并论。
沙蚕,又称“海蜈蚣”,干制后,煮汤色白如牛奶,味鲜美,油炸后酥松香脆,是下酒佳肴。泉州、厦门名菜土笋冻的主料便是沙蚕,将其熬成糊,冷却凝固后,配上酱油、北醋、甜酱、辣酱、芥辣、蒜蓉、海蜇、香菜、酸白萝卜丝、辣椒丝等, 入口滑溜爽口。
海石花草长在海里,有清肺降火之功效。用海石花草制成的“琼脂”,通称“洋粉”或“洋菜”。
上海人夏天会自制水晶地栗糕、什锦水果地栗糕、杨梅水晶冻等。杨梅水晶冻:将冰糖杨梅汁与琼脂混合,慢火煲滚,搅匀,迅速倒入容器,冷却后放入冰箱,冰镇后即成,夏日食之透心凉。凉拌海石花草:海石花草洗净,沸水里焯一下捞起,加糖、醋、鸡精、姜末、麻油、青红椒丝,嚼之,爽脆可口。
潮水退去赶海去,海边贝类真多,有扁玉螺、单齿螺、海波螺、小香螺、青蛤、牡蛎、泥蚶、泥螺、鸟蛤、玄蛤、沙蛤、白蚬子等。玉螺在沙上爬行常留下一条清晰的痕迹,退潮后采集者可以跟踪这行“印迹”找到它。单齿螺,舟山内外侧岛屿沿岸均有发现,海波螺像蜗牛一样,煮或炒着吃,味道鲜。南方海滩可以抓到大青蟹、梭子蟹、花蟹、石头蟹,运气好的话,还能抓到大龙虾、沙鱼、海鳗、石斑鱼什么的。
美食老饕陳卫平说:“白蚬子是东港地区黄海滩涂上盛产的贝类,因壳白而得名,钻在泥沙里,一翻可以找出一窝。经常赶海的人会在石缝中常见单齿螺,栖息在石头上、石缝中,黑压压一片,一剥一大把,就像剥葵花籽一样,挑出大的煮熟,十分鲜美,也可以用辣椒腌制。有人把它当零食消遣,做下酒小菜很有滋味。烟台的海边,小贩包着头巾售卖香辣海波螺,叫‘古氏滩栖螺’。啤酒盖上钻一个小眼,把长螺尾部塞进小眼里轻轻一别,掰掉尾部的尖尖,再轻轻吮吸,肉就出来了。黄蚬子,壳型与文蛤类似,肉肥厚鲜美,煮熟后去壳留肉,用汤开卤,最后加入蛤肉,浇在过水的手擀面之上,这就是胶东地区著名的肥蛤打卤面了。”
响螺,大型贝类,又名“大吹螺”或“海螺”,体型较长,圆胖而厚重。响螺的吃法主要有白炒响螺、鲍鱼汁炒响螺、明炉烧螺等。深海大响螺可媲美鲍鱼,在海里要好几年才能长成一个1.5 千克重的成品。俗话说:“鲍参翅肚易得,而响螺不易得。”我帮上海大厨强哥兄刻方姓名印,他回请我到酒家吃白灼螺片,并说:“这是潮汕最贵的菜,螺片如何烹制得弹牙爽口,当有窍门,响螺的外壳敲破取肉后,要先将螺头、螺尾的外皮和硬韧部分切去,然后用滚刀法将整只螺肉片成相连的厚片。灼汤要采用上汤,以免螺的甜味走失,灼好后还要及时淋上滚烫的鸡油,封住水分使肉质更加嫩滑,吃白灼螺片要搭配虾酱和酱油芥末。”我在澳门吃过“橄榄螺头汤”,店家将响螺头用来炖汤,汤味鲜香滑润。
山东有一种蝉虾,长得像知了,又名“海知了”“海节流”“海节令”,是山东日照近海的特产,肉质能与龙虾媲美,香港人称他为“雷公虾”,近年来价格更有接近龙虾之势。蝉虾经煎炒后,入口香脆无比。
宁波人喜欢吃海瓜子,因其形状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学名“ 梅蛤”,也称“ 虹彩明樱蛤”“扁蛤”。在“两广”地区,海瓜子叫“蚬”,威海人把它叫“锥儿”,潮汕地区叫“大头蚬”。古人《咏海瓜子》句,“冰盘推出碎玻璃,半杂青葱半带泥。莫笑老婆牙齿轮,梅花片片磕瓠犀。”炒海瓜子时锅中加少量食油,猛火热炒,放葱末、姜片、盐或酱油,海瓜子薄壳弹开即熟,肉细嫩,味极鲜。
夏日里上海人喜欢吃蛏子,浙江沿海蛏子多,蛏肉可以拌凉,油爆蛏舌,脆嫩甘滑,蛏子汆汤,清鲜润喉。《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 “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捉蛏子的渔民说,在海滩上看到两个小孔,若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便知泥下有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