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友协代表团访问秘鲁和巴拿马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10日至14日,应秘鲁中国文化协会和巴拿马中国友好协会邀请,全国友协谢元副会长率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秘鲁和巴拿马。访问期间,谢元副会长会见了各界友好人士,并为巴中友协主席奥伊登·奥尔特加-杜兰颁发“中拉友谊奖章”。
  一、以秘鲁华裔血缘为纽带,再续新老朋友传统情谊
  2016年是新中国与秘鲁建交45周年,我会在京举办了庆祝招待会。习近平主席2016年11月对秘鲁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利马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秘鲁是我们的传统友好国家,华裔血统秘鲁人约占秘人口10%,许多秘鲁民众认为两国血脉相连。秘中文协何莲香秘书长、爱德华多·杨·莫塔主席及利马大区主席尼尔森-崔、前驻华大使陈路等都是华人后代。
  谢元副会长会见了秘鲁前副总统阿尔米兰特·路易斯·詹彼得里、秘鲁國会议员及国会秘中友好小组主席奈莉·夸德罗斯等以及尼尔森·崔主席、陈路大使等我会的老朋友,探讨如何更好促进两国民间外交各领域工作,继续以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家关系发展。
  代表团与秘中文协、秘中商会举行了工作会谈。何莲香秘书长、杨·莫塔主席、罗贝托·巴斯克斯副主席等老朋友一致感谢我会长期以来的支持。双方就加强各组织在两国民俗文化、青年交流和地方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共识。华裔主席罗兆雄发起成立的秘中友谊基金会组织了招待会,两国各界近80人出席。期间,秘驻华大使卡普纳伊专门从北京致电,向代表团访秘表示欢迎。受陈路大使邀请,代表团还应邀赴土生华人俱乐部,观摩了秘华裔自治团体的换届选举。
  回京后,秘驻华大使卡普纳伊旋即发出邀请,谢元副会长赴大使官邸,与大使探讨如何与驻华使馆一道,落实各项合作意向,比如在国内共同巡回举办秘鲁美食文化推广活动等。
  目前,秘鲁一些友华组织主要领导人年事已高,德高望重的何莲香女士已九十高龄,杨·莫塔主席年逾七十,但他们仍在持续发挥影响力,且对我会保有深厚感情。如杨·莫塔,其与秘前总统藤森为故友,坚持每月探访狱中藤森,据了解,他是总统候选人藤森庆子的驻华大使可能人选。多数领导人均有培育组织接班人和新领导层的意向。我会将给予协助,利用好老一辈友華人士的影响力,研究支持双方中青年交流项目,为传统友谊的承继做好铺垫工作。
  二、以巴中友协周年庆典为契机,做未建交国友好工作
  对拉美地区未建交国工作是全国友协民间外交重点方向之一。巴拿马是该区域重要国家,拓宽后的巴拿马运河在西半球占有更加重大的战略地位。
  巴中友协成立于2001年,由政府高官、企业家和律师等巴精英人士组成。在我会多年的扶助下,表现积极,成为拉美成员规格较高、开展活动较活跃的对华友好组织。奥尔特加是巴中友协创始主席,曾任巴劳动部部长、外交部部长、国会议员,现任巴最高法院大法官。他多年来坚定友华,是巴中友协的核心人物。
  2016年是巴中友协成立15周年,奥十分重视庆祝活动。为表彰奥为两国人民友谊的巩固与发展所作的贡献,我会决定向其授予“中拉友谊奖章”。12月13日晚,巴中友协在巴拿马城举办大规模庆祝活动,谢元副会长发表致词,祝贺巴中友协成立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郑重向奥尔特加主席颁发“中拉友谊奖章”证书及奖牌。这是我会首次向未建交国巴拿马的友好人士授予该荣誉称号。
  出席活动的巴拿马前总统阿里斯蒂德·罗约、前总统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等前政要主动与谢元副会长交流,充分赞赏我会向奥授奖的决定,高度肯定我会主导的中巴民间友好活动,明确表态支持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巴各界人士纷纷向奥表示祝贺,我国驻巴代表王卫华、拉美和加勒比对华友好联合会主席埃里克·贝克等约200人出席了活动。
  巴中友协规格高,渠道广,人脉资源厚实。2014年,巴中友协前任主席何塞·多明戈·阿里亚斯因参加巴总统大选辞任,在焦灼选战中以较小劣势遗憾败选,现仍为巴民主变革党主要领导人。在其2011年、2014年两度访华期间,李小林会长和谢元副会长分别会见了他。此次访问期间,巴中友协特意安排参观了巴拿马运河新船闸控制中心,这是巴拿马运河拓宽工程开通至今首批中国大陆参观者。此次访问进一步密切了我会与巴中友协的合作关系。
  此外,谢元副会长拜会了巴拿马省省长皮诺·平托。平托省长应我会邀请,出席了11月在重庆举办的首届中拉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和2016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作为拉美主要嘉宾参加了与李源潮副主席的会见。巴拿马省是巴人口和经济第一大省,平托省长重视发展与中国地方关系,感谢我会的邀请,特意将参加重庆会议的合影挂在办公室醒目处。谢元副会长表示,我会鼓励和支持中国地方省市与包括巴拿马省在内的巴地方省市开展交流,促进两国地方在文化、经贸等方面的民间友好合作。
其他文献
2017年3月27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周恩来总理回顾纪念展》在日本京都市开幕。  此展重点展示在拍摄大型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过程中及此后收集珍藏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题词、书画、摄影珍品和珍贵历史资料。其中包括中曾根康弘、西哈努克、基辛格等国际政要以及当年参与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廖承志、赵朴初、孙平化、林丽韫、冈崎嘉平太、池田大作等中日人士的題词和图片;关
期刊
4月15日,第三屆“北京国际友好林”植树活动在昌平区TBD科技运动公园举行。来自斯里兰卡、澳大利亚、俄罗斯等36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外国专家、留学生等400多人共同为北京添绿。  参加活动的外国友人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斯里兰卡驻华使馆公使莎妮·卡鲁纳若特尼说,这个植树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能为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提供一个友好交流的平台,还能通过植树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此活动已成為北京市全民义务
期刊
魏璐诗与我相识于1996年。魏璐诗时年88。  那年5月10日傍晚,全国对外友协礼堂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向韩素音颁发“人民友好使者”称号的仪式即将在这里举行。  有一位上年纪的外国女士坐在我前面,她身穿桔黄色外衣,满头银丝烫成波浪形,嘴唇抹成鲜红色,映衬出白皙、光滑的皮肤。她的身体有些发福,手里拄着一根拐杖。  我叫了一声“老奶奶”,她转过脸来开始同我用流利的中文交谈。我问她:“您叫什么名字?”她接
期刊
今年适逢中以建交25周年,为进一步巩固中以友好合作关系,在3月1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前夕,经以色列驻华使馆推荐和我会邀请,以色列青年大使学院院长、原以色列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伊扎克·艾拉丹率青年大使代表团一行38人于2017年3月8日至16日访华。此团是以色列青年大使项目首次访华,经过我会悉心安排,代表团在为期9天的行程中走访了中国著名高校和学术机构,并与北京和天津市重点中学师生座谈,参观了中
期刊
4月20日至21日,以“放飛希望,放飞梦想”为主题的“2017年北京国际风筝节暨京津冀风筝交流活动”在北京园博园举行。来自美、俄、英、德等国家的24支国外风筝代表队和港澳台地区的6支代表队,以及10支国内代表队的国外风筝大师与国内非遗传人和风筝爱好者共同切磋交流。活动期间,在京工作学习的外国使节、外国专家、留学生200余人受邀到现场观摩,在风筝大师的指导下亲手参与风筝制作和放飞。  北京国际风筝节
期刊
3月10日,沈阳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在和平二校举办了中日儿童友好画展颁奖典礼,来自日本的民间友好组织碧波会会长鹤由香里女士为获奖同学颁奖。  碧波会是日本民间友好组织,多年来致力于发展中日友好事业,参与中国国家教育希望工程建设,共计协助建设16所学校的校舍。參与云南省“绿化和平计划”共植树32万余棵。为加强东亚地區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流,碧波会自2003年开始举办以“向世界传递和平
期刊
2017年3月19日至27日,来自成都的4名优秀青年顺利完成了在友城澳大利亚珀斯的实习计划。该活动是两姐妹城市在成果丰硕的学生互访项目基础上的又一创新尝试,主要面向成都18—27岁青年,每年选拔4名优胜者前往澳大利亚珀斯进行短期实习体验。今年首次赴澳的4名大學生获得了澳方量身定制的9天职场实习机会,近距离感受友城魅力,切身体验了不一样的职场文化,既收获了友谊,拓展了國际视野,丰富了人生经历,也成为
期刊
近年来,中国海外撤侨的行动展现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典型的如2011年利比亚动乱中,中国政府动用了民航、空军、海军在12天里顺利撤侨3万8千多人;去年新西兰地震,中国使馆包租直升飞机第一时间撤走中国游客。祖国的强大令国人无限自豪。  然而,20年前,我们的撤侨却没有这样的实力保障,处处举步维艰。  1997年3月15日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驻阿尔巴尼亚使馆工作的我经历了一次特殊的撤侨任务
期刊
我常想,中国扬州与法国奥尔良,这两座浪漫之城的相遇,正如同宋词里最美丽的句子:“金珠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为遇见你伏笔  扬州,中国东部名城。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和“中国月亮城”的美誉,是中国著名的浪漫之城。“春风十里扬州路”道不尽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浪漫气质;奥尔良,法国中部城市,位于巴黎西南、卢瓦尔河畔。历史悠久的十八世纪古堡和当地盛产的奥尔良玫瑰,衬托出一城掩不住的浪漫
期刊
2016年12月20日我撰写的回忆我担任欧洲理事会部长委员会主席期间经历的文章广受关注。因此,为纪念马中建交45周年,我写下这篇文章。  能为加强马中两国关系贡献绵薄之力,让我十分欣慰。  1969年,我还是马耳他总工会所属报纸的一名议会记者。一天我正坐在记者席,时任反对党领导人多姆·明托夫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他略带严厉的声音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问我:“听说你对俄国很感兴趣?”  当时的西欧对于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