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编晋剧《王家大院》由治理家风阐明了“成由勤俭败由奢”之理,也由“家国一体”的叙事彰显了“家国一理”的思想。同时,本剧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刚柔并济、虚实相生、张弛有度的审美光芒,也焕发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创作活力。
由晋中市演艺有限公司、晋中市晋剧和民间艺术研究院联袂推出的新编晋剧《王家大院》近期于国家大剧院亮相。该剧以晋商文化的重要遗存、民居建筑的艺术瑰宝——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为叙事空间,讲述了清末光绪年间户部郎中王崇仁回乡省亲目睹子弟纨绔而重塑家风,面临国家危难而毁家纾难的感人故事。该剧由治理家风阐明了“成由勤俭败由奢”之理,也由“家国一体”的叙事彰显了“家国一理”的思想。这些题旨层面的内容经由富含古韵的艺术形式承载,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刚柔并济、虚实相生、张弛有度的审美光芒,也焕发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创作活力。
其一,《王家大院》折射出刚柔并济之美。《易传》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与阳、刚与柔,只可偏胜,不可偏废。一方面,这种阴阳相生、刚柔并济之美体现为主人公王崇仁极富特色的声腔刻画。王崇仁这一角色由国家一级演员王珍如女扮男装饰演。王珍如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得主,具有独特的浑厚声腔特点与深厚的晋剧表演底蕴。剧中男性角色众多,在诸多雄浑有力的男声之中,女扮男装的王崇仁声腔高亢明亮,音色一鸣惊人、脱颖而出,对比之中代表了一家之主整肃家风的正气凌然。同时,这一声线明亮而不失厚重,与王崇仁敦厚、威严的手眼身法步相契合,也与全剧郑重、肃穆的风格底色相协调,这正是在声线设计中的一次成功的创新之举。另一方面,王崇仁形象严守家风的刚性美与怜惜亲人的柔性美相得益彰。剧中,王崇仁之三弟王崇礼受诱吸毒,辱没家风,王崇仁震怒之下请出族长,搬出祖训,亮出家法,但当族长坚持将王崇礼施以笞刑、逐出家门时,王崇仁又动了恻隐之心。王崇仁在情与法的“二律背反”中既体现了重振家风的魄力与刚毅,也表达了兄弟情深的细腻与柔情,从而打破了传统戏曲“脸谱化”“扁平化”的人物塑造,形成了有血有肉、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
其二,《王家大院》映衬出虚实相生之美。中国古典美学讲求“气韵生动”,所谓“气”者,不仅代表具体的物象,也代表物象之外的虚空。失去虚空,便谈不上“气韵生动”,晋剧作为中国古典艺术之精华,其生命力正在于虚实互动之间产生的“气韵”之美。在《王家大院》中,这种有无相生、虚实互置一方面表现为以实代虚。剧中,“开锁礼”作为全剧的引子,不仅展现了晋中的乡风乡俗,也隐喻着晋商之家真正走向成熟的步履维艰,“扁担”这一意象不仅指向了责任与担当,而且也发出了挑担者如何平衡扁担两端的情与法、家与国之叩问。“比豆腐”的设计不仅是引出王崇礼败坏门风的重要情节点,而且可以看作是王家大院与自己的“对话”,胡耀宗今日的落魄是否便是王家人明日的结局,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自我审视。该剧以实代虚还体现为多媒体舞美设计。传统戏曲讲求“一桌两椅”,舞美写意,以虚代实,属于“冷媒介”传播。该剧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多媒体舞美呈现出晋中的自然风光与王家大院的原貌,令观众迅速进入规定情境,感受晋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这是与视听时代“热媒介”传播的對接,是一种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王家大院》也秉持了戏曲的以虚代实的传统精髓。比如,王家族长王尚古出场时,演员配合着身后的晋中山水,在平坦的舞台上以秧歌舞步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秧歌动作展现了上坡下坡的颠簸与山路跋涉的辛劳。又如,当王崇礼遭受鞭笞时,演员的几个转身、几个跟斗,辅之以密集紧张的锣鼓点,以节奏化、虚拟化、舞蹈化的动作获得了现场观众的满堂彩。在话剧与影视等视听艺术中,往往回避直接表现类似鞭笞等内容,而在戏曲舞台上,这些以虚代实的处置反而凸显出戏曲独有的写意魅力。
其三,《王家大院》流露出张弛有度之美。中国古典美学把艺术作品的意蕴划分为“声情”与“辞情”,并认为“声情”(音韵)胜者宜歌,“辞情”(文辞)胜者宜诵。话剧和影视欣赏主要在于辞情(故事情节),戏曲欣赏则主要在于声情(唱念做打)。然而,《王家大院》则既注重了对“声情”的表现,也强化了对“辞情”的探索。一方面,叙事节奏合理。在“开锁礼”一片花团锦簇的氛围中,扁担遗失,骤起波澜,氛围倏然由弛而张,此时不速之客前来示警,悬念丛生,再以中国古典叙事“草蛇灰线”之法渐渐明晰了王崇礼吸毒真相,叙事张弛有度。崇礼戒毒事件刚刚尘埃落定,观众紧张的情绪得以舒缓。然而,刚解家忧,忽闻国难,八国联军入侵京城,王崇仁领旨为国家军队筹措钱粮,此时王家生意上票号挤兑、经营亏损,家族内矛盾骤生,面临分家。观众刚刚得以舒缓的心绪再次紧张起来,节奏缓急有度。另一方面,场面设计有度。从开场王崇礼回乡到其子“开锁礼”,到胡耀宗“比豆腐”,到崇仁审崇礼,到王尚古赶路,再到全族惩戒崇礼,相临场次的人数多寡交替呈现。众人之势形成的厚重感带来审美神经的紧张,与展现个体细腻心理活动的情感舒展形成了一张一弛、张弛有度的审美效果。这种效果也体现于舞美场景之中。在惩治王崇礼的这场戏中,仰拍录制的天宇之下,王家老族长王尚古端坐于舞台中央的高台之上,众人在台阶之下肃立,舞台高度的对称感呈现出一种崇高威严、不可撼动的肃穆。接下来是苍茫的夜色中,负伤禁闭的王崇礼怅然若失,其妻深夜探视,心生悲悯之情。上场戏紧张的氛围在本场戏中经由凄清的月夜场景得以暂时的舒缓。
概言之,《王家大院》在继承晋剧悠久传统的同时,也通过编、导、演、服、化、道、摄、录、美等一系列创作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将晋商文化中的尚检立德、守诚践诺、修身报国之理念审美化地得以呈现,既传承了中国古典美学之精粹,也发展了晋腔之韵与晋风之美。
由晋中市演艺有限公司、晋中市晋剧和民间艺术研究院联袂推出的新编晋剧《王家大院》近期于国家大剧院亮相。该剧以晋商文化的重要遗存、民居建筑的艺术瑰宝——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为叙事空间,讲述了清末光绪年间户部郎中王崇仁回乡省亲目睹子弟纨绔而重塑家风,面临国家危难而毁家纾难的感人故事。该剧由治理家风阐明了“成由勤俭败由奢”之理,也由“家国一体”的叙事彰显了“家国一理”的思想。这些题旨层面的内容经由富含古韵的艺术形式承载,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刚柔并济、虚实相生、张弛有度的审美光芒,也焕发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创作活力。
其一,《王家大院》折射出刚柔并济之美。《易传》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与阳、刚与柔,只可偏胜,不可偏废。一方面,这种阴阳相生、刚柔并济之美体现为主人公王崇仁极富特色的声腔刻画。王崇仁这一角色由国家一级演员王珍如女扮男装饰演。王珍如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得主,具有独特的浑厚声腔特点与深厚的晋剧表演底蕴。剧中男性角色众多,在诸多雄浑有力的男声之中,女扮男装的王崇仁声腔高亢明亮,音色一鸣惊人、脱颖而出,对比之中代表了一家之主整肃家风的正气凌然。同时,这一声线明亮而不失厚重,与王崇仁敦厚、威严的手眼身法步相契合,也与全剧郑重、肃穆的风格底色相协调,这正是在声线设计中的一次成功的创新之举。另一方面,王崇仁形象严守家风的刚性美与怜惜亲人的柔性美相得益彰。剧中,王崇仁之三弟王崇礼受诱吸毒,辱没家风,王崇仁震怒之下请出族长,搬出祖训,亮出家法,但当族长坚持将王崇礼施以笞刑、逐出家门时,王崇仁又动了恻隐之心。王崇仁在情与法的“二律背反”中既体现了重振家风的魄力与刚毅,也表达了兄弟情深的细腻与柔情,从而打破了传统戏曲“脸谱化”“扁平化”的人物塑造,形成了有血有肉、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
其二,《王家大院》映衬出虚实相生之美。中国古典美学讲求“气韵生动”,所谓“气”者,不仅代表具体的物象,也代表物象之外的虚空。失去虚空,便谈不上“气韵生动”,晋剧作为中国古典艺术之精华,其生命力正在于虚实互动之间产生的“气韵”之美。在《王家大院》中,这种有无相生、虚实互置一方面表现为以实代虚。剧中,“开锁礼”作为全剧的引子,不仅展现了晋中的乡风乡俗,也隐喻着晋商之家真正走向成熟的步履维艰,“扁担”这一意象不仅指向了责任与担当,而且也发出了挑担者如何平衡扁担两端的情与法、家与国之叩问。“比豆腐”的设计不仅是引出王崇礼败坏门风的重要情节点,而且可以看作是王家大院与自己的“对话”,胡耀宗今日的落魄是否便是王家人明日的结局,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自我审视。该剧以实代虚还体现为多媒体舞美设计。传统戏曲讲求“一桌两椅”,舞美写意,以虚代实,属于“冷媒介”传播。该剧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多媒体舞美呈现出晋中的自然风光与王家大院的原貌,令观众迅速进入规定情境,感受晋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这是与视听时代“热媒介”传播的對接,是一种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王家大院》也秉持了戏曲的以虚代实的传统精髓。比如,王家族长王尚古出场时,演员配合着身后的晋中山水,在平坦的舞台上以秧歌舞步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秧歌动作展现了上坡下坡的颠簸与山路跋涉的辛劳。又如,当王崇礼遭受鞭笞时,演员的几个转身、几个跟斗,辅之以密集紧张的锣鼓点,以节奏化、虚拟化、舞蹈化的动作获得了现场观众的满堂彩。在话剧与影视等视听艺术中,往往回避直接表现类似鞭笞等内容,而在戏曲舞台上,这些以虚代实的处置反而凸显出戏曲独有的写意魅力。
其三,《王家大院》流露出张弛有度之美。中国古典美学把艺术作品的意蕴划分为“声情”与“辞情”,并认为“声情”(音韵)胜者宜歌,“辞情”(文辞)胜者宜诵。话剧和影视欣赏主要在于辞情(故事情节),戏曲欣赏则主要在于声情(唱念做打)。然而,《王家大院》则既注重了对“声情”的表现,也强化了对“辞情”的探索。一方面,叙事节奏合理。在“开锁礼”一片花团锦簇的氛围中,扁担遗失,骤起波澜,氛围倏然由弛而张,此时不速之客前来示警,悬念丛生,再以中国古典叙事“草蛇灰线”之法渐渐明晰了王崇礼吸毒真相,叙事张弛有度。崇礼戒毒事件刚刚尘埃落定,观众紧张的情绪得以舒缓。然而,刚解家忧,忽闻国难,八国联军入侵京城,王崇仁领旨为国家军队筹措钱粮,此时王家生意上票号挤兑、经营亏损,家族内矛盾骤生,面临分家。观众刚刚得以舒缓的心绪再次紧张起来,节奏缓急有度。另一方面,场面设计有度。从开场王崇礼回乡到其子“开锁礼”,到胡耀宗“比豆腐”,到崇仁审崇礼,到王尚古赶路,再到全族惩戒崇礼,相临场次的人数多寡交替呈现。众人之势形成的厚重感带来审美神经的紧张,与展现个体细腻心理活动的情感舒展形成了一张一弛、张弛有度的审美效果。这种效果也体现于舞美场景之中。在惩治王崇礼的这场戏中,仰拍录制的天宇之下,王家老族长王尚古端坐于舞台中央的高台之上,众人在台阶之下肃立,舞台高度的对称感呈现出一种崇高威严、不可撼动的肃穆。接下来是苍茫的夜色中,负伤禁闭的王崇礼怅然若失,其妻深夜探视,心生悲悯之情。上场戏紧张的氛围在本场戏中经由凄清的月夜场景得以暂时的舒缓。
概言之,《王家大院》在继承晋剧悠久传统的同时,也通过编、导、演、服、化、道、摄、录、美等一系列创作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将晋商文化中的尚检立德、守诚践诺、修身报国之理念审美化地得以呈现,既传承了中国古典美学之精粹,也发展了晋腔之韵与晋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