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地方高校实现了转型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转型发展中,也折射出一些地方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以滇西边境国门高校为探讨研究对象,以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为切入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以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门高校;实验实训室;应用型;建设管理;滇西边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275-02
实验实训室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高校实验实训室的育人功能日益突显。但就目前来看,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特别是分布在滇西边境地区的国门高校,由于地域、经济等综合原因,实验实训室育人功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学研究,成为影响学校健康发展的短板[2]。
云南省共有89所高校,其中分布在滇西边境国门地区的高校有10所,这10所高校不仅扎根在滇西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边疆民族复兴、团结、进步、富强重任的时代新人,也承载着一带一路沿线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的培养。
可见,加强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边疆团结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1 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以来,滇西边境国门高校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作为发展目标,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和精力,实验实训室的规模发展速度提升,但在建设和管理上仍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存有差距[3]。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是摆在滇西边境国门高校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1.1 设备数量不足,技术参数落后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实验实训室的规模发展较快,几乎覆盖了整个学科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发展呈现“大”“广”“全”的喜人表征。实际上,在“大”“广”“全”的表征之下,却表现出“大而不实”“广而不强”“全而不精”的现象。据调查,由于基础薄弱,部分高校许多实验实训室的育人功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的高校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实训配套措施始于20世纪80—90年代,处于淘汰状态;有的仪器设备技术参数落后,厂家已停止生产,所需的耗材(如药品)也无法购买到,这部分陈旧设备在高校实验实训设备总值中占据较大存量,从整体上降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4]。可见,设备数量不足、设备技术参数落后已成为制约部分滇西国门高校科研成果培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障碍。
1.2 缺乏发展理念,设备叠加投入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搭建培养学生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平台,滇西很多国门高校建立了以二级学院(或系)为独立申报单位、以专业为依托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实训室的机制。但调查结果显示,独立申报、独立管理、独立使用的发展模式缺乏全局理念[5],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信息的对称性,使设备功能叠加,造成了资源浪费,极大地“瓜分”了学校整体有限的投入资金,降低了有限资金使用的高效利用率。
1.3 利用率不高,育人功能低下
以二级学院(系)作为独立单位建设和管理实验实训室主体,使全校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加之囿于“自我坚守”“唯我所有”“私有财产”传统“所有制”的思想存在,闭塞了资源共享平台通道,降低了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另外,从各学院(系)独自开展的实验实训教学来看,也存在实验项目较少、内容落后、类型单一现象,如整个实验实训教学,学生完全按照授课教师设计好的实验实训任务、实验实训步骤、實验实训方法去操作,无需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完全依附于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停留在操作性和验证性阶段上,限制了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育人功能不足。
1.4 重视程度欠缺,主体地位不明显
由于地缘结构、历史积淀等客观原因的存在[6],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较为落后,与其他地区高校相比亦相差悬殊。特别是随着国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及自身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高校把有限的资金大部分用在建设学生宿舍、食堂、体育设施、图书馆、校园改造、环境绿化等项目上,没有能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实训室建设上来,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发展处于边缘化。同时,部分高校片面地存在“教学第一本位”“实验实训室建设可延后建设”等重理论、轻实验思想,使实验实训室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学校在其他方面投资相比杯水车薪,甚至连保证实验实训室正常运转都难以实现。因此,上层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才是实验实训室健康有序发展的源头活水。
1.5 制度不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水平低下
部分滇西边境应用型国门高校在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中,虽然建立了较为详细的设备与耗材使用、突发事件防控等制度,也做到了挂墙明示,但应用起来可操作性不强。体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室的规章制度按照学校总体要求整体照搬,千篇一律,粗枝大叶,不合理、不细化,与国务院颁发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制定的规章制度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对实验实训室教学任务的监督和制约,仪器、设备、物品管理水平处于低端管理阶段。同时,实验实训室缺乏绿色管理理念,理、工、农类实验实训室,废弃物品后处理及应急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安全管理存在盲区和漏洞,风险隐患大。 1.6 管理人员水平不一,工作缺乏科学性
实验实训室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原因,首先,实验实训室工作被认为是一种辅助工作,是一种职称低、学历低、教学和科研边缘外人员的工作岗位。其次,由于编制少、教学任务重、职称评聘受限、工作环境差、待遇较低、外出交流学习机会偏少等原因,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工作松散、责任心不强等现象,对实验实训室的卫生和过程管理缺乏连续性,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重视程度不够,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及时等。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岗位几乎无人主动去承担,有的二级学院(系)只能采取轮岗的方式,规定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先承担1年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待下一名新来教师来替换,有的新教师所学专业属于非本专业,对有些仪器使用和维护不清楚,看不懂仪器设备说明书;个别二级学院(系)甚至规定谁有时间谁来管等混乱局面;为了缓解管理人员的不足,有些高校采取招聘编外人员来管理实验实训室的办法,但由于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教师队伍不稳定,成效不够明显。部分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低端管理水平阶段。
2 优化措施
衡量一所高校服务社会能力高低的主要观测点是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主要通过实验实训室教学来实现。为了极大地发挥实验实训室育人功能,现提出如下优化措施。
2.1 更新理念,突出育人主体地位
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大多数起步晚、底子薄,与省内外同类高校相比实验实训条件差距较大。作为高校的决策层一定要高瞻远瞩,充分发挥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地域和区位优势,正确定位,精准对焦,扎根滇西边境办大学,克服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统筹推进以学科建设为主体的实验实训室规模的发展,制定完善运行机制,调动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实验实训室管理和运行的良性循环[7]。
2.2 统筹发展,提高实验实训室利用率
根据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发展定位,统筹发展,打破传统“所有制”思想,破除“自我发展”壁垒,建立实验实训室开放和资源共享激励和考核机制,实行共享的归口管理部门(如高校实验实训与职业技能管理服务中心等),科学统筹,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室资源优势,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在实验实训室目的、内容、时间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自由发展的平台,促进实验实训室的开发和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实验实训室利用率。
2.3 科学管理,提升实验实训室管理水平
滇西边境各国门高校要结合国家、教育部和教育主管等部门关于实验实训管理规定,打破学校传统单一的实验实训室管理方法和手段,强化实验实训室规章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实验实训教学的新体系。以学科为单位的实验实训室要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教材,学校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考核考察;加强与省内外应用型高校沟通,利用云南省应用型联盟高校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实验实训室管理经验与交流合作水平;建立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保障实验实训室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维护、耗材、共享等环节的正常运作;建立绿色管理和风险防控理念,促进实验实训室规模发展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和谐;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实验实训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模式,加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力度;拨付实验实训室管理专项经费,奖励先进,激发管理教师内在潜能,提高实验实训室管理水平。
2.4 多措并举,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制定出台鼓励政策,稳定实验实训室教师队伍,实现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8-10]。滇西边境应用型国门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验实训室教师队伍现状,积极制定出台诸如岗位评聘、绩效工资、评优、科研申报、业务能力拓展、教学工作量的核算等方面的积极政策,鼓励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实训室岗位工作。同时,要考虑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年龄梯度、知识水平和学缘结构,加强考核及进出机制,促进实验实训室人员队伍建设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3 结语
滇西边境地区国门高校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和建设工作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既有其他地区高校发展的普通性,也有滇西边境独特地域的特殊性。滇西边境各国门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树立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在发展战略、制度、管理、资金保障上,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凸显实验实训室的主体育人地位,促使实验实训室管理和建设工作朝着科学化、规划化、制度化方向健康有序的發展[11-12]。
4 参考文献
[1] 左苏霞.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189-190.
[2] 代培红,曲延英,李月,等.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 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教学刊,2018(6):138-140.
[3] 何素丽,王苏颖.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248-250.
[4] 李银霞.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4):263-264.
[5] 盛道鹏,陈兰花.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和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5(4):112-113.
[6] 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7] 牟志平,汪涛.引入先进管理理念 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401-403.
[8] 谢秋丽,章韵.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 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13-14.
[9] 王炳富,信玉峰.浅析高校实验实训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3):97-99.
[10] 陈加烙.数字化高校实验实训室的管理与维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6):228-229.
[11] 李亚.高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4):56-57.
[12] 周福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13] 吴春静.高校数字化实验实例管理模式探讨[J].智富时代,2018(5):23.
关键词 国门高校;实验实训室;应用型;建设管理;滇西边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275-02
实验实训室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高校实验实训室的育人功能日益突显。但就目前来看,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特别是分布在滇西边境地区的国门高校,由于地域、经济等综合原因,实验实训室育人功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学研究,成为影响学校健康发展的短板[2]。
云南省共有89所高校,其中分布在滇西边境国门地区的高校有10所,这10所高校不仅扎根在滇西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边疆民族复兴、团结、进步、富强重任的时代新人,也承载着一带一路沿线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的培养。
可见,加强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边疆团结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1 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以来,滇西边境国门高校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作为发展目标,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和精力,实验实训室的规模发展速度提升,但在建设和管理上仍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存有差距[3]。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是摆在滇西边境国门高校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1.1 设备数量不足,技术参数落后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实验实训室的规模发展较快,几乎覆盖了整个学科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发展呈现“大”“广”“全”的喜人表征。实际上,在“大”“广”“全”的表征之下,却表现出“大而不实”“广而不强”“全而不精”的现象。据调查,由于基础薄弱,部分高校许多实验实训室的育人功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的高校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实训配套措施始于20世纪80—90年代,处于淘汰状态;有的仪器设备技术参数落后,厂家已停止生产,所需的耗材(如药品)也无法购买到,这部分陈旧设备在高校实验实训设备总值中占据较大存量,从整体上降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4]。可见,设备数量不足、设备技术参数落后已成为制约部分滇西国门高校科研成果培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障碍。
1.2 缺乏发展理念,设备叠加投入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搭建培养学生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平台,滇西很多国门高校建立了以二级学院(或系)为独立申报单位、以专业为依托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实训室的机制。但调查结果显示,独立申报、独立管理、独立使用的发展模式缺乏全局理念[5],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信息的对称性,使设备功能叠加,造成了资源浪费,极大地“瓜分”了学校整体有限的投入资金,降低了有限资金使用的高效利用率。
1.3 利用率不高,育人功能低下
以二级学院(系)作为独立单位建设和管理实验实训室主体,使全校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加之囿于“自我坚守”“唯我所有”“私有财产”传统“所有制”的思想存在,闭塞了资源共享平台通道,降低了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另外,从各学院(系)独自开展的实验实训教学来看,也存在实验项目较少、内容落后、类型单一现象,如整个实验实训教学,学生完全按照授课教师设计好的实验实训任务、实验实训步骤、實验实训方法去操作,无需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完全依附于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停留在操作性和验证性阶段上,限制了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育人功能不足。
1.4 重视程度欠缺,主体地位不明显
由于地缘结构、历史积淀等客观原因的存在[6],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较为落后,与其他地区高校相比亦相差悬殊。特别是随着国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及自身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高校把有限的资金大部分用在建设学生宿舍、食堂、体育设施、图书馆、校园改造、环境绿化等项目上,没有能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实训室建设上来,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发展处于边缘化。同时,部分高校片面地存在“教学第一本位”“实验实训室建设可延后建设”等重理论、轻实验思想,使实验实训室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学校在其他方面投资相比杯水车薪,甚至连保证实验实训室正常运转都难以实现。因此,上层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才是实验实训室健康有序发展的源头活水。
1.5 制度不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水平低下
部分滇西边境应用型国门高校在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中,虽然建立了较为详细的设备与耗材使用、突发事件防控等制度,也做到了挂墙明示,但应用起来可操作性不强。体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室的规章制度按照学校总体要求整体照搬,千篇一律,粗枝大叶,不合理、不细化,与国务院颁发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制定的规章制度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对实验实训室教学任务的监督和制约,仪器、设备、物品管理水平处于低端管理阶段。同时,实验实训室缺乏绿色管理理念,理、工、农类实验实训室,废弃物品后处理及应急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安全管理存在盲区和漏洞,风险隐患大。 1.6 管理人员水平不一,工作缺乏科学性
实验实训室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原因,首先,实验实训室工作被认为是一种辅助工作,是一种职称低、学历低、教学和科研边缘外人员的工作岗位。其次,由于编制少、教学任务重、职称评聘受限、工作环境差、待遇较低、外出交流学习机会偏少等原因,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工作松散、责任心不强等现象,对实验实训室的卫生和过程管理缺乏连续性,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重视程度不够,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及时等。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岗位几乎无人主动去承担,有的二级学院(系)只能采取轮岗的方式,规定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先承担1年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待下一名新来教师来替换,有的新教师所学专业属于非本专业,对有些仪器使用和维护不清楚,看不懂仪器设备说明书;个别二级学院(系)甚至规定谁有时间谁来管等混乱局面;为了缓解管理人员的不足,有些高校采取招聘编外人员来管理实验实训室的办法,但由于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教师队伍不稳定,成效不够明显。部分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低端管理水平阶段。
2 优化措施
衡量一所高校服务社会能力高低的主要观测点是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主要通过实验实训室教学来实现。为了极大地发挥实验实训室育人功能,现提出如下优化措施。
2.1 更新理念,突出育人主体地位
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大多数起步晚、底子薄,与省内外同类高校相比实验实训条件差距较大。作为高校的决策层一定要高瞻远瞩,充分发挥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地域和区位优势,正确定位,精准对焦,扎根滇西边境办大学,克服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统筹推进以学科建设为主体的实验实训室规模的发展,制定完善运行机制,调动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实验实训室管理和运行的良性循环[7]。
2.2 统筹发展,提高实验实训室利用率
根据滇西边境国门高校发展定位,统筹发展,打破传统“所有制”思想,破除“自我发展”壁垒,建立实验实训室开放和资源共享激励和考核机制,实行共享的归口管理部门(如高校实验实训与职业技能管理服务中心等),科学统筹,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室资源优势,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在实验实训室目的、内容、时间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自由发展的平台,促进实验实训室的开发和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实验实训室利用率。
2.3 科学管理,提升实验实训室管理水平
滇西边境各国门高校要结合国家、教育部和教育主管等部门关于实验实训管理规定,打破学校传统单一的实验实训室管理方法和手段,强化实验实训室规章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实验实训教学的新体系。以学科为单位的实验实训室要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教材,学校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考核考察;加强与省内外应用型高校沟通,利用云南省应用型联盟高校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实验实训室管理经验与交流合作水平;建立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保障实验实训室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维护、耗材、共享等环节的正常运作;建立绿色管理和风险防控理念,促进实验实训室规模发展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和谐;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实验实训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模式,加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力度;拨付实验实训室管理专项经费,奖励先进,激发管理教师内在潜能,提高实验实训室管理水平。
2.4 多措并举,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制定出台鼓励政策,稳定实验实训室教师队伍,实现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8-10]。滇西边境应用型国门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验实训室教师队伍现状,积极制定出台诸如岗位评聘、绩效工资、评优、科研申报、业务能力拓展、教学工作量的核算等方面的积极政策,鼓励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实训室岗位工作。同时,要考虑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年龄梯度、知识水平和学缘结构,加强考核及进出机制,促进实验实训室人员队伍建设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3 结语
滇西边境地区国门高校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和建设工作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既有其他地区高校发展的普通性,也有滇西边境独特地域的特殊性。滇西边境各国门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树立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在发展战略、制度、管理、资金保障上,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凸显实验实训室的主体育人地位,促使实验实训室管理和建设工作朝着科学化、规划化、制度化方向健康有序的發展[11-12]。
4 参考文献
[1] 左苏霞.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189-190.
[2] 代培红,曲延英,李月,等.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 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教学刊,2018(6):138-140.
[3] 何素丽,王苏颖.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248-250.
[4] 李银霞.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4):263-264.
[5] 盛道鹏,陈兰花.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和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5(4):112-113.
[6] 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7] 牟志平,汪涛.引入先进管理理念 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401-403.
[8] 谢秋丽,章韵.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 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13-14.
[9] 王炳富,信玉峰.浅析高校实验实训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3):97-99.
[10] 陈加烙.数字化高校实验实训室的管理与维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6):228-229.
[11] 李亚.高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4):56-57.
[12] 周福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13] 吴春静.高校数字化实验实例管理模式探讨[J].智富时代,201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