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1.制度环境。(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价格、利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将得到加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对于市场主体的约束性增强。(2)政府将更多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经济管理职能也主要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相适应,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宏观经济稳定、调节收入分配以及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随着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政府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2.政策环境。(1)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交通运输发展必须保持适当的超前性,才能避免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瓶颈制约。自2004年初以来,国家分别对铁路、公路、水运三大主要运输方式未来发展做出规划,因此,从国家产业政策层面看,交通运输业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而得到优先发展。(2)交通运输业一直在进行以放松政府管制和市场化为主要取向的改革,公路、水运和航空业的进入壁垒大大降低,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均得到很大提高。变通运输业基本上属于允许和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类型。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民营资本进入交通运输业的步伐也在加快,铁路建设引入民营资本以及民营航空公司的成立,预示着交通运输业将拥有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分析
1.外部约束。(1)行政体制分割。行政体制分割及其产生的地方政府对经济的不合理干预,对中国交通运输一体化构成约束。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存在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和浪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不能实现有效衔接,交通运输网络的整体效率低;地方保护主义所形成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封锁阻碍了全国统一运输市场的培育,运输市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难以形成。(2)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中国地区之间发展的绝对差跑还有继续扩大的势头,这将直接影响到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公路、水运、民航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地方财力的大小,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上的区域差距。
2.内部约束。(1)交通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目前,中国交通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弊端,比如交通管理体制部门分割、铁路仍然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铁路运输价格仍存在严格政府管制等。管理体制的缺陷是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配置低效率、铁路融资渠道单一、发展缓慢的根源所在。(2)政府作用存在缺位和越位现象。政府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政府作用的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缺位表现为:政府在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方面缺乏相应的战略、政策和技术标准,政府未能很好地履行交通公共产品的提供责任,公路运输市场方面,政府对运力和运输价格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各种类型的运输企业在市场准入和竞争环境上还存在着不公平性等等。政府作用的越位表现为:对铁路运输业仍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政府对交通运输的行政干预过多等等。
三、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1.公路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近20多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公路运输能力大大提高,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相比,公路运输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公路货运中大宗货物、初级产品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对运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
2.智能运输系统是未来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使人、车、路及环境密切配合、和谐统一,使汽车运行智能化,从而建立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公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智能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系统工程等高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运输信息管理、运输工具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均将产生巨大的飞跃,从而大幅度提高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
3.公路运输将与现代物流日益融合。公路运输加速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不仅是为了面对现有的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和我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一些大型公路运输企业的物流意识迅速增加,一些嵌进的企业已开始从单纯的客货运公司发展成为能够提供多种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公司。
4.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公路客运发展的方向。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通达能力、运行条件改善的小环境,都对公路客运发展方向提出了战略性转变的要求。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成为现阶段中国公路客运发展战略的主要取向。在这种趋势下现有公路客运经营主体“多、小、散、弱补”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公路客运企业应以“安全、快捷、舒适”为基本要求,提高营运质量,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之路。
5.货运将向快速、长途重载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公路基础设施和车辆的不断改进,中长距离公路运输需求增加,公路货运向快速、长途、重载方向发展。大吨位、重型专用运输车因高速安全、单位运输成本低而成为我国未来公路运输车辆的主力。专用车产品向重型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厢式运输车、罐式运输车、半挂汽车列车、集装箱专用运输车、鲜活、冷藏等专用运输车辆将围绕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确保运输安全大目标发展。
1.制度环境。(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价格、利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将得到加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对于市场主体的约束性增强。(2)政府将更多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经济管理职能也主要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相适应,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宏观经济稳定、调节收入分配以及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随着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政府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2.政策环境。(1)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交通运输发展必须保持适当的超前性,才能避免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瓶颈制约。自2004年初以来,国家分别对铁路、公路、水运三大主要运输方式未来发展做出规划,因此,从国家产业政策层面看,交通运输业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而得到优先发展。(2)交通运输业一直在进行以放松政府管制和市场化为主要取向的改革,公路、水运和航空业的进入壁垒大大降低,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均得到很大提高。变通运输业基本上属于允许和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类型。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民营资本进入交通运输业的步伐也在加快,铁路建设引入民营资本以及民营航空公司的成立,预示着交通运输业将拥有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分析
1.外部约束。(1)行政体制分割。行政体制分割及其产生的地方政府对经济的不合理干预,对中国交通运输一体化构成约束。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存在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和浪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不能实现有效衔接,交通运输网络的整体效率低;地方保护主义所形成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封锁阻碍了全国统一运输市场的培育,运输市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难以形成。(2)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中国地区之间发展的绝对差跑还有继续扩大的势头,这将直接影响到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公路、水运、民航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地方财力的大小,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上的区域差距。
2.内部约束。(1)交通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目前,中国交通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弊端,比如交通管理体制部门分割、铁路仍然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铁路运输价格仍存在严格政府管制等。管理体制的缺陷是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配置低效率、铁路融资渠道单一、发展缓慢的根源所在。(2)政府作用存在缺位和越位现象。政府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政府作用的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缺位表现为:政府在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方面缺乏相应的战略、政策和技术标准,政府未能很好地履行交通公共产品的提供责任,公路运输市场方面,政府对运力和运输价格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各种类型的运输企业在市场准入和竞争环境上还存在着不公平性等等。政府作用的越位表现为:对铁路运输业仍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政府对交通运输的行政干预过多等等。
三、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1.公路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近20多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公路运输能力大大提高,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相比,公路运输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公路货运中大宗货物、初级产品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对运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
2.智能运输系统是未来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使人、车、路及环境密切配合、和谐统一,使汽车运行智能化,从而建立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公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智能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系统工程等高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运输信息管理、运输工具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均将产生巨大的飞跃,从而大幅度提高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
3.公路运输将与现代物流日益融合。公路运输加速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不仅是为了面对现有的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和我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一些大型公路运输企业的物流意识迅速增加,一些嵌进的企业已开始从单纯的客货运公司发展成为能够提供多种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公司。
4.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公路客运发展的方向。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通达能力、运行条件改善的小环境,都对公路客运发展方向提出了战略性转变的要求。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成为现阶段中国公路客运发展战略的主要取向。在这种趋势下现有公路客运经营主体“多、小、散、弱补”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公路客运企业应以“安全、快捷、舒适”为基本要求,提高营运质量,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之路。
5.货运将向快速、长途重载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公路基础设施和车辆的不断改进,中长距离公路运输需求增加,公路货运向快速、长途、重载方向发展。大吨位、重型专用运输车因高速安全、单位运输成本低而成为我国未来公路运输车辆的主力。专用车产品向重型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厢式运输车、罐式运输车、半挂汽车列车、集装箱专用运输车、鲜活、冷藏等专用运输车辆将围绕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确保运输安全大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