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巩固课堂教学、检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般而言,农村家庭教育较薄弱,家庭作业数量偏多,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农村孩子家庭作业质量也较差。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外作业,让农村孩子享受家庭作业的快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外作业 设计 语文能力
笔者曾就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结果显示,32名学生中,对课外作业感兴趣的学生占50.1%,比较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占49.9%。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课外作业设计亟须改革,学生的作业兴趣亟待点燃。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课外作业。如果我们能设计出层次高、针对性强、趣味性强的课外作业,就会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出有效的课外作业呢?
第一,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虽然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书本知识是有限的,但留给他们的探究空间却是无限的。为此,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些征询性的课外作业,好让他们多询问别人,以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如,学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可让学生问一问同学、家长,或上网查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植物?这种植物的特性是什么?如果在某个特定场合你看到了这种植物,你还能够认识吗?你能够把你所了解的信息简要写下来并在同学们中间自主交流吗?这样设计,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学会一些实用知识后,教师就要指导他们动手操作,积极实践,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比如,在学了《集市和超市》后,可让学生学写购物计划和购物清单,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初步适应当前社会生存的能力。
第三,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短”,我们不要以为听了某某专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自信地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好。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提高作业要求,让他们做—些积累词句、拓展阅读、动手实践的课外作业,这样既能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解决了他们“吃不饱”的问题;对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字词句或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作业,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篇一律,众口一词,是解决不了他们遇到的问题的。
第四,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作为基本出发点。在这方面,可让学生通过讲一讲、说一说的形式,将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同时注意虚心倾听别人说话,并进行适当交流,以此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如学了《用心灵去倾听》这一课,老师可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同学讲讲这个故事,后来的情况怎么样了呢?适当发挥想象,听听别人的想象同自己的有没有不同,也可搜集其他的感人故事,说给家人或邻居家的小朋友听;学了《陶罐和铁罐》一课,可让学生写一写不一样的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姑且就叫《陶罐和铁罐新传》等。
第五,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本,自主进行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如学了《葡萄沟》,可让学生阅读自学课文《五彩池》和《日月潭的传说》,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下来,多读几遍,并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品读感悟;学了《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写自己的感想与体会;也可自己读一读一些课外读物,如《不可思议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彻子)、《告诉世界,我能行》(成长面对的50个问题)等读物,以此扩大阅读范围,培养阅读兴趣。
第六,课外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布置学生做一些收集资料的课外作业,让他们看一看电视、听一听新闻,有目的地搜集信息资料,把要点写下来,展示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和幻想,可捕捉课文中能拓展延伸、突出主题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会观察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自然,写好观察日记。
总之,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实用有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外作业 设计 语文能力
笔者曾就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结果显示,32名学生中,对课外作业感兴趣的学生占50.1%,比较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占49.9%。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课外作业设计亟须改革,学生的作业兴趣亟待点燃。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课外作业。如果我们能设计出层次高、针对性强、趣味性强的课外作业,就会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出有效的课外作业呢?
第一,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虽然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书本知识是有限的,但留给他们的探究空间却是无限的。为此,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些征询性的课外作业,好让他们多询问别人,以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如,学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可让学生问一问同学、家长,或上网查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植物?这种植物的特性是什么?如果在某个特定场合你看到了这种植物,你还能够认识吗?你能够把你所了解的信息简要写下来并在同学们中间自主交流吗?这样设计,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学会一些实用知识后,教师就要指导他们动手操作,积极实践,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比如,在学了《集市和超市》后,可让学生学写购物计划和购物清单,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初步适应当前社会生存的能力。
第三,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短”,我们不要以为听了某某专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自信地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好。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提高作业要求,让他们做—些积累词句、拓展阅读、动手实践的课外作业,这样既能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解决了他们“吃不饱”的问题;对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字词句或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作业,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篇一律,众口一词,是解决不了他们遇到的问题的。
第四,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作为基本出发点。在这方面,可让学生通过讲一讲、说一说的形式,将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同时注意虚心倾听别人说话,并进行适当交流,以此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如学了《用心灵去倾听》这一课,老师可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同学讲讲这个故事,后来的情况怎么样了呢?适当发挥想象,听听别人的想象同自己的有没有不同,也可搜集其他的感人故事,说给家人或邻居家的小朋友听;学了《陶罐和铁罐》一课,可让学生写一写不一样的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姑且就叫《陶罐和铁罐新传》等。
第五,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本,自主进行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如学了《葡萄沟》,可让学生阅读自学课文《五彩池》和《日月潭的传说》,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下来,多读几遍,并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品读感悟;学了《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写自己的感想与体会;也可自己读一读一些课外读物,如《不可思议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彻子)、《告诉世界,我能行》(成长面对的50个问题)等读物,以此扩大阅读范围,培养阅读兴趣。
第六,课外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布置学生做一些收集资料的课外作业,让他们看一看电视、听一听新闻,有目的地搜集信息资料,把要点写下来,展示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和幻想,可捕捉课文中能拓展延伸、突出主题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会观察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自然,写好观察日记。
总之,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实用有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