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小说《空中骑兵》刻画了悲剧性的冲突,描绘了真实的人性,塑造了静穆的形象,语言具有崇高而素朴的特征,是美国文学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具有很高的成就。但这篇小说在国内学界没有获得应有重视。因此本文对《空中骑兵》进行再评估。
【关键词】空中骑兵成就再评估
(一)
《空中骑兵》是美国短篇小说作家安布鲁斯,比尔斯的短篇小说杰作。故事讲述的是美国内战期间弗吉尼亚州一家富裕的种植园主的儿子卡特德鲁斯参加北方联邦军队,父亲后来则参加了南方邦联军队。儿子随部队在家乡与父亲遭遇。儿子为了确保自己部队的安全,射杀父亲的马,父亲连人带马摔落在悬崖之下。
这一短篇小说既刻画了伟大的冲突,又描绘了真实的人性,既符合古典悲剧理想,又符合近现代审美情趣。并且与情节和思想相应的是素朴而崇高的语言,塑造静穆而伟大的形象,既能激起意味悠长的悲剧性审美感受,又能带来酣畅淋漓的震撼性心理愉悦,因此可以说是美国文学园地里优秀的短篇悲剧作品。笔者认为,该小说在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领域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其地位应该重新评估。
(二)
这篇小说讲述了美国内战开始以后南方一个年轻人的选择和父亲对此的态度。一天早上,卡特德鲁斯从餐桌上站起来。轻声但郑重地说:“父亲,一个联邦连队已经抵达格拉福顿。我要去参军。”卡特对于这场内战的态度和立场非常明确和坚定地表达出来了。当时的弗吉尼亚州是一个蓄奴州,和主张工商贸易的北方各州处于利益敌对状态。卡特的父母非常富有。因此卡特决定效力联邦军队,就是对弗吉尼亚州自己家乡的背叛。父亲抬头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说道:“去吧,先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履行你的职责。”父亲让儿子不要打扰自己的母亲,母亲已经活不了几周了。接下来的一幕颇有悲壮色彩:卡特向父亲鞠躬,父亲非常庄重地还了一个礼。对于父亲来说,儿子背叛了南方,就要离开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妻子也快要去世了。还有什么能对一个父亲造成更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支持儿子离开自己参加北方军队,忠于自己的理想和职责,哪怕是和自己对立,还有什么样的胸怀能更博大?对儿子卡特来说,在母亲快要去世时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去参加将要剥夺种植园利益的北方军队,还有什么样的选择能更艰难?
道德的伟大总是含有理性即克制、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小我服从大我(群体)等等内涵。是理性压倒本能冲动、压倒自我情感和一己之利的高尚表现,故总是含有悲剧性。它首先含有一种小我受压抑的感觉,最终又在小我服从大我(群体)、并化为无私大我(即小我自感成为了群体的代表)之后的彻底自由感中,获得一种解脱感和自觉道德高尚的神圣感受。这就是崇高感。而崇高常常意味着选择和牺牲,是在为了所爱的壮美理想而选择的放弃与牺牲中显现的。因此崇高美内含着悲剧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卡特的选择和父亲的回应不都是伟大的选择和牺牲,不都辉映着崇高的悲剧性光彩么?
卡特参加北方军队以后,因为勤勉,勇敢,忠于职守,颇得上司和战友的好感。再加上部队现在是在他家乡作战,他熟悉地形,因此受命在一个极其险要的前哨放哨值勤。正是在这个前哨他遭遇了人生最富悲剧性的选择。他的潜伏值勤地点是弗吉尼亚州山区的一个悬崖边上。身旁是万丈深渊,北方部队五个步兵连在山下森林中隐蔽休整。部队所处位置非常危险,一旦被敌人发现,必然全军覆没。因此。卡特作为哨兵,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
在他放哨过程中,他发现一个敌方侦察兵。他完全知道局势的严重性,知道自己必须杀死侦察兵。就在他准备开枪的时候,他发现这个侦察兵正是他父亲。他震惊了,犹豫了,他下定决心,端抢瞄准,又犹豫了,希望父亲没有看到悬崖下自己的部队,而只是在观赏风景。但是。他往山崖下看去,发现由于上司的疏忽,自己的部队居然正在开阔地带给战马饮水!这一幕从许多山顶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父亲也肯定已经看到。自己的部队已经暴露。他没有退路,无法幻想了。他耳边响起父亲的告诫:“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忠于自己的职责。”他不再犹豫不决,瞄准父亲的马开枪,父亲连人带马落下悬崖。他为了保全自己的部队,选择了父亲的死亡。
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小说主人公父子都有受到各自信仰支持伟大的精神力量。因此,一方面有父子亲情,一方面有国家理想,二者出现对立与冲突时,选择便有悲剧性:选择父亲的生,便是出卖自己的理想,儿子的精神与人格便会矮化,也违背了父亲的教诲,侮辱了父亲的伟岸人格:选择父亲的死,成就国家理想,也才能为父亲的伟大人格作最好的注解。从这个意义上讲,父亲必须死。这一幕难道不是具有古希腊悲剧的遗韵么?
(三)
小说不仅描述了一种伟大的悲剧性的冲突与选择导致的悲剧命运,还刻画了与悲剧人物崇高人格交相辉映的静穆崇高的形象,尤其是父亲的形象,显示了小说高超的形象塑造艺术。卡特在放哨过程中,发现敌方的侦察兵,但开始并不知道这侦察兵,就是他父亲。因为他过于疲惫,昏睡过去,一觉醒来。在理性还没有支配大脑时,他的第一感受是“强烈的审美愉悦。”孤峰突出,壁立千仞,父亲高头大马,立于悬崖之上,笔直威武,一动不动,如同大理石神像,显示出一种静静的力量。这一景象难道不是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么?事实上,这审美愉悦如此强烈,以至于卡特居然进入幻觉状态,好像战争已经结束,自己正在欣赏一件崇高的艺术杰作,而忘记了自己是在战争年代,在潜伏放哨,负责大队人马的安全。
崇高又称壮美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不仅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还表现在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实践主体能动性方面的崇高,表现为人格与行为中的强大威力。在这篇小说中,卡特的父亲难道不是因为有崇高的人格与心灵,而外化出静穆崇高的形象么?这样的形象难道不能冲开审美主体的理性闸门,感受酣畅淋漓的震撼吗?
(四)
这篇小说中的父子对话以及故事结尾处卡特与中士的对话也非常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显示作者的语言造诣。古典美学认为,崇高伟岸的人,语言都具有素朴的特征,并能以沉默显示力量。最经典的例证是《论崇高》__文对荷马史诗英雄阿雅克斯的分析。在竞争中,阿雅克斯输给奥德修斯,沉默不语。对此,《论崇高》写道:“一个毫无装饰的,简单素朴的崇高思想,即使没有明说出来,也每每会单凭它那崇高的力量而使人叹服的:例如……阿雅克斯的沉默就比他能说的任何话更为伟大。”
同样,卡特准备投奔北方联邦军队,只是 简单地说,父亲,联邦军队来了,我要去参军。并没有长篇大论,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向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定时,也不是不知道母亲已来日不多,但对母亲的事他一字不提。为什么?选择意味着牺牲,对于自己的理想和决定,任何解释都会显得多余。简单的话语更能凸显崇高。对卡特的决定,父亲没有质问和拦阻,既没有拿自己的家族利益压儿子,也没有拿儿子母亲的病压儿子。父亲只是说,去吧,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忠于你的职责。父亲的心胸宽广,尊重并支持儿子投身反对自己的事业中去,因此他对儿子也没有说太多的话。父子间此后的沉默难道不比他们所说的更多话更能打动人么?
另一场对话发生在卡特将父亲所骑的马连同父亲射下悬崖以后。卡特的上司,一位中士兵匍匐上来,问是不是卡特开的枪。卡特回答说是。中士问向什么开的枪。卡特答是向马开枪。中士糊涂了,命令卡特说马上是否有人。卡特说是。中士问是谁。卡特答:我父亲。中士不发一言。慢慢站起来走了。这场对话非常简洁,没有任何多余。值得回味的是中士得知卡特射马而不是射入的真相以后,什么也没有说。是啊,一个士兵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把自己的父亲打下悬崖,这个士兵的内心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冲突和痛苦,他这时所能说的任何话语不都是多余的吗?他不选择离去。还能干什么?
(五)
这篇小说还有一个卓越的艺术成就,那就是,它除了叙述伟大的冲突和艰难的抉择,还描述了真实的人性。小说主人公卡特无论有多么崇高伟大的人格,仍然是一个人,而且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或弱点以后,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真实性。这是小说在审美方面的巨大成就。莱辛在《拉奥孔》一文中,提出了“有人气的英雄”这一审美概念,认为荷马史诗对英雄人物刻画的成功之处在于。“每逢涉及痛苦和屈辱的情感时,荷马的英雄们却总是忠实于一般人性的。在行动上他们是超凡的人,在情感上他们是真正的人。”这一审美概念能很好地解释卡特的真实人性的一面,证明小说所能达到的成就。
小说一开始,就展现了一个潜伏放哨居然睡着了的士兵形象。还睡得这么沉,要不是子弹盒随着他的呼吸有节奏地轻微运动。谁都会以为他是个死人。他就是卡特。如果上司发现他值勤居然睡着了,肯定是死罪难逃。他的责任可不小,山下有自己五个连队在休息,地形险恶,要是被敌人发现,必定全军覆灭。担子这么重。他居然还睡着了。对此。作者善意地调侃了一句,毕竟,疲惫比决心更有力量。
卡特醒来发现勒马悬崖,巍峨不动的形象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震撼力,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是在战场上。这表明卡特不是一个被战争扭曲心灵或萎缩灵魂的狂人,他还有感受壮美的能力。他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应该做的是将这一艺术杰作实乃敌人侦察兵打下山崖。就在这时,他发现这侦察兵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他脸色苍白,四肢颤抖,步枪落在地上。没过多久,他又心明眼亮,明白自己的职责,持枪伏击父亲:不!他又犹豫了:也许父亲什么都没有发现,也许父亲只是在观赏风景。他想找到放父亲一马的最后希望,望山下自己的队伍看去。大队人马居然在开阔地带给马饮水,让山上看得一清二楚!卡特没有选择了。笔者认为,卡特开枪之前的反复犹豫远比比直接开枪更能打动人,因为他的犹豫表明他并不是被战争狂人,以灭亲为快,以杀父自诩。
卡特只有开枪。但他选择的不是射向父亲,而是父亲所骑的马。为什么?小说没有说。但能够理解,尽管父亲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部队隐蔽之处,自己要保证队伍的安全,要遵循父亲的教诲,忠于自己的职责,就必须让父亲死:但卡特和父亲毕竟是父子,卡特向马开枪,父亲同样要摔下山崖而死,但这样卡特毕竟没有直接向父亲开枪。这是小说令人回味的地方。卡特为了大义,杀死了父亲,但他选择的父亲死亡方式却为自己留下了作为人的一点情感空间。
卡特开枪惊动了上司。一个中士上山讯问卡特时,发现卡特的脸如纸一般苍白,回答自己的问题以后便将脸转一边去,不再言语。显然,卡特还没有从悲痛中回转过来。父亲支持了卡特对抗自己的事业,自己将父亲射落悬崖的悲痛与父亲在自己的心中的形象成正比例。此刻的卡特,岂能不悲?唯有卡特的悲伤,方能彰显卡特真实的人性。
可见,卡特值勤时入睡,醒来欣赏作为艺术品的敌人,向父亲开枪前的犹豫,开枪射战马而不是父亲,开枪后的悲痛,都表明卡特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而不是空洞的脸谱式人物。这样的人物,做出的悲剧性抉择,才更有震撼力。
(六)
文章上述部分讨论了小说描述的悲剧性冲突,人物形象的崇高,悲剧语言的素朴,以及该小说在人物的真实性方面的成功。笔者认为,正是这篇作品在上述方面的成就,让小说在美国文学殿堂中应该获享不朽的盛誉。这就接近本文的最终目的了。笔者认为,《空中骑兵》这篇小说的成就与它在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地位是不符的,是一块被研究者遗忘的瑰宝。
笔者查阅了万方数据库,发现没有一篇期刊论文对该小说有任何讨论:以该小说的篇幅。要想有学位论文对其进行研究,就更不可能了。笔者又遍阅了我国美国文学主要教材和美国文学辞典,如常耀信[4],吴伟仁[5],李公昭[6][7],虞建华[8]等人的教材和辞典,均没有发现对该小说的介绍,也没有收录该小说。笔者认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现在,美国文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重视和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空中骑兵》这篇小说在我国不再应该继续是被人遗忘的瑰宝。当然,该小说的艺术成就究竟有多高,在美国文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定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如果本文能唤起人们对《空中骑兵》的进一步关注,笔者也就知足了。
【关键词】空中骑兵成就再评估
(一)
《空中骑兵》是美国短篇小说作家安布鲁斯,比尔斯的短篇小说杰作。故事讲述的是美国内战期间弗吉尼亚州一家富裕的种植园主的儿子卡特德鲁斯参加北方联邦军队,父亲后来则参加了南方邦联军队。儿子随部队在家乡与父亲遭遇。儿子为了确保自己部队的安全,射杀父亲的马,父亲连人带马摔落在悬崖之下。
这一短篇小说既刻画了伟大的冲突,又描绘了真实的人性,既符合古典悲剧理想,又符合近现代审美情趣。并且与情节和思想相应的是素朴而崇高的语言,塑造静穆而伟大的形象,既能激起意味悠长的悲剧性审美感受,又能带来酣畅淋漓的震撼性心理愉悦,因此可以说是美国文学园地里优秀的短篇悲剧作品。笔者认为,该小说在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领域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其地位应该重新评估。
(二)
这篇小说讲述了美国内战开始以后南方一个年轻人的选择和父亲对此的态度。一天早上,卡特德鲁斯从餐桌上站起来。轻声但郑重地说:“父亲,一个联邦连队已经抵达格拉福顿。我要去参军。”卡特对于这场内战的态度和立场非常明确和坚定地表达出来了。当时的弗吉尼亚州是一个蓄奴州,和主张工商贸易的北方各州处于利益敌对状态。卡特的父母非常富有。因此卡特决定效力联邦军队,就是对弗吉尼亚州自己家乡的背叛。父亲抬头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说道:“去吧,先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履行你的职责。”父亲让儿子不要打扰自己的母亲,母亲已经活不了几周了。接下来的一幕颇有悲壮色彩:卡特向父亲鞠躬,父亲非常庄重地还了一个礼。对于父亲来说,儿子背叛了南方,就要离开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妻子也快要去世了。还有什么能对一个父亲造成更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支持儿子离开自己参加北方军队,忠于自己的理想和职责,哪怕是和自己对立,还有什么样的胸怀能更博大?对儿子卡特来说,在母亲快要去世时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去参加将要剥夺种植园利益的北方军队,还有什么样的选择能更艰难?
道德的伟大总是含有理性即克制、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小我服从大我(群体)等等内涵。是理性压倒本能冲动、压倒自我情感和一己之利的高尚表现,故总是含有悲剧性。它首先含有一种小我受压抑的感觉,最终又在小我服从大我(群体)、并化为无私大我(即小我自感成为了群体的代表)之后的彻底自由感中,获得一种解脱感和自觉道德高尚的神圣感受。这就是崇高感。而崇高常常意味着选择和牺牲,是在为了所爱的壮美理想而选择的放弃与牺牲中显现的。因此崇高美内含着悲剧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卡特的选择和父亲的回应不都是伟大的选择和牺牲,不都辉映着崇高的悲剧性光彩么?
卡特参加北方军队以后,因为勤勉,勇敢,忠于职守,颇得上司和战友的好感。再加上部队现在是在他家乡作战,他熟悉地形,因此受命在一个极其险要的前哨放哨值勤。正是在这个前哨他遭遇了人生最富悲剧性的选择。他的潜伏值勤地点是弗吉尼亚州山区的一个悬崖边上。身旁是万丈深渊,北方部队五个步兵连在山下森林中隐蔽休整。部队所处位置非常危险,一旦被敌人发现,必然全军覆没。因此。卡特作为哨兵,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
在他放哨过程中,他发现一个敌方侦察兵。他完全知道局势的严重性,知道自己必须杀死侦察兵。就在他准备开枪的时候,他发现这个侦察兵正是他父亲。他震惊了,犹豫了,他下定决心,端抢瞄准,又犹豫了,希望父亲没有看到悬崖下自己的部队,而只是在观赏风景。但是。他往山崖下看去,发现由于上司的疏忽,自己的部队居然正在开阔地带给战马饮水!这一幕从许多山顶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父亲也肯定已经看到。自己的部队已经暴露。他没有退路,无法幻想了。他耳边响起父亲的告诫:“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忠于自己的职责。”他不再犹豫不决,瞄准父亲的马开枪,父亲连人带马落下悬崖。他为了保全自己的部队,选择了父亲的死亡。
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小说主人公父子都有受到各自信仰支持伟大的精神力量。因此,一方面有父子亲情,一方面有国家理想,二者出现对立与冲突时,选择便有悲剧性:选择父亲的生,便是出卖自己的理想,儿子的精神与人格便会矮化,也违背了父亲的教诲,侮辱了父亲的伟岸人格:选择父亲的死,成就国家理想,也才能为父亲的伟大人格作最好的注解。从这个意义上讲,父亲必须死。这一幕难道不是具有古希腊悲剧的遗韵么?
(三)
小说不仅描述了一种伟大的悲剧性的冲突与选择导致的悲剧命运,还刻画了与悲剧人物崇高人格交相辉映的静穆崇高的形象,尤其是父亲的形象,显示了小说高超的形象塑造艺术。卡特在放哨过程中,发现敌方的侦察兵,但开始并不知道这侦察兵,就是他父亲。因为他过于疲惫,昏睡过去,一觉醒来。在理性还没有支配大脑时,他的第一感受是“强烈的审美愉悦。”孤峰突出,壁立千仞,父亲高头大马,立于悬崖之上,笔直威武,一动不动,如同大理石神像,显示出一种静静的力量。这一景象难道不是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么?事实上,这审美愉悦如此强烈,以至于卡特居然进入幻觉状态,好像战争已经结束,自己正在欣赏一件崇高的艺术杰作,而忘记了自己是在战争年代,在潜伏放哨,负责大队人马的安全。
崇高又称壮美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不仅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还表现在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实践主体能动性方面的崇高,表现为人格与行为中的强大威力。在这篇小说中,卡特的父亲难道不是因为有崇高的人格与心灵,而外化出静穆崇高的形象么?这样的形象难道不能冲开审美主体的理性闸门,感受酣畅淋漓的震撼吗?
(四)
这篇小说中的父子对话以及故事结尾处卡特与中士的对话也非常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显示作者的语言造诣。古典美学认为,崇高伟岸的人,语言都具有素朴的特征,并能以沉默显示力量。最经典的例证是《论崇高》__文对荷马史诗英雄阿雅克斯的分析。在竞争中,阿雅克斯输给奥德修斯,沉默不语。对此,《论崇高》写道:“一个毫无装饰的,简单素朴的崇高思想,即使没有明说出来,也每每会单凭它那崇高的力量而使人叹服的:例如……阿雅克斯的沉默就比他能说的任何话更为伟大。”
同样,卡特准备投奔北方联邦军队,只是 简单地说,父亲,联邦军队来了,我要去参军。并没有长篇大论,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向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定时,也不是不知道母亲已来日不多,但对母亲的事他一字不提。为什么?选择意味着牺牲,对于自己的理想和决定,任何解释都会显得多余。简单的话语更能凸显崇高。对卡特的决定,父亲没有质问和拦阻,既没有拿自己的家族利益压儿子,也没有拿儿子母亲的病压儿子。父亲只是说,去吧,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忠于你的职责。父亲的心胸宽广,尊重并支持儿子投身反对自己的事业中去,因此他对儿子也没有说太多的话。父子间此后的沉默难道不比他们所说的更多话更能打动人么?
另一场对话发生在卡特将父亲所骑的马连同父亲射下悬崖以后。卡特的上司,一位中士兵匍匐上来,问是不是卡特开的枪。卡特回答说是。中士问向什么开的枪。卡特答是向马开枪。中士糊涂了,命令卡特说马上是否有人。卡特说是。中士问是谁。卡特答:我父亲。中士不发一言。慢慢站起来走了。这场对话非常简洁,没有任何多余。值得回味的是中士得知卡特射马而不是射入的真相以后,什么也没有说。是啊,一个士兵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把自己的父亲打下悬崖,这个士兵的内心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冲突和痛苦,他这时所能说的任何话语不都是多余的吗?他不选择离去。还能干什么?
(五)
这篇小说还有一个卓越的艺术成就,那就是,它除了叙述伟大的冲突和艰难的抉择,还描述了真实的人性。小说主人公卡特无论有多么崇高伟大的人格,仍然是一个人,而且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或弱点以后,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真实性。这是小说在审美方面的巨大成就。莱辛在《拉奥孔》一文中,提出了“有人气的英雄”这一审美概念,认为荷马史诗对英雄人物刻画的成功之处在于。“每逢涉及痛苦和屈辱的情感时,荷马的英雄们却总是忠实于一般人性的。在行动上他们是超凡的人,在情感上他们是真正的人。”这一审美概念能很好地解释卡特的真实人性的一面,证明小说所能达到的成就。
小说一开始,就展现了一个潜伏放哨居然睡着了的士兵形象。还睡得这么沉,要不是子弹盒随着他的呼吸有节奏地轻微运动。谁都会以为他是个死人。他就是卡特。如果上司发现他值勤居然睡着了,肯定是死罪难逃。他的责任可不小,山下有自己五个连队在休息,地形险恶,要是被敌人发现,必定全军覆灭。担子这么重。他居然还睡着了。对此。作者善意地调侃了一句,毕竟,疲惫比决心更有力量。
卡特醒来发现勒马悬崖,巍峨不动的形象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震撼力,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是在战场上。这表明卡特不是一个被战争扭曲心灵或萎缩灵魂的狂人,他还有感受壮美的能力。他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应该做的是将这一艺术杰作实乃敌人侦察兵打下山崖。就在这时,他发现这侦察兵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他脸色苍白,四肢颤抖,步枪落在地上。没过多久,他又心明眼亮,明白自己的职责,持枪伏击父亲:不!他又犹豫了:也许父亲什么都没有发现,也许父亲只是在观赏风景。他想找到放父亲一马的最后希望,望山下自己的队伍看去。大队人马居然在开阔地带给马饮水,让山上看得一清二楚!卡特没有选择了。笔者认为,卡特开枪之前的反复犹豫远比比直接开枪更能打动人,因为他的犹豫表明他并不是被战争狂人,以灭亲为快,以杀父自诩。
卡特只有开枪。但他选择的不是射向父亲,而是父亲所骑的马。为什么?小说没有说。但能够理解,尽管父亲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部队隐蔽之处,自己要保证队伍的安全,要遵循父亲的教诲,忠于自己的职责,就必须让父亲死:但卡特和父亲毕竟是父子,卡特向马开枪,父亲同样要摔下山崖而死,但这样卡特毕竟没有直接向父亲开枪。这是小说令人回味的地方。卡特为了大义,杀死了父亲,但他选择的父亲死亡方式却为自己留下了作为人的一点情感空间。
卡特开枪惊动了上司。一个中士上山讯问卡特时,发现卡特的脸如纸一般苍白,回答自己的问题以后便将脸转一边去,不再言语。显然,卡特还没有从悲痛中回转过来。父亲支持了卡特对抗自己的事业,自己将父亲射落悬崖的悲痛与父亲在自己的心中的形象成正比例。此刻的卡特,岂能不悲?唯有卡特的悲伤,方能彰显卡特真实的人性。
可见,卡特值勤时入睡,醒来欣赏作为艺术品的敌人,向父亲开枪前的犹豫,开枪射战马而不是父亲,开枪后的悲痛,都表明卡特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而不是空洞的脸谱式人物。这样的人物,做出的悲剧性抉择,才更有震撼力。
(六)
文章上述部分讨论了小说描述的悲剧性冲突,人物形象的崇高,悲剧语言的素朴,以及该小说在人物的真实性方面的成功。笔者认为,正是这篇作品在上述方面的成就,让小说在美国文学殿堂中应该获享不朽的盛誉。这就接近本文的最终目的了。笔者认为,《空中骑兵》这篇小说的成就与它在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地位是不符的,是一块被研究者遗忘的瑰宝。
笔者查阅了万方数据库,发现没有一篇期刊论文对该小说有任何讨论:以该小说的篇幅。要想有学位论文对其进行研究,就更不可能了。笔者又遍阅了我国美国文学主要教材和美国文学辞典,如常耀信[4],吴伟仁[5],李公昭[6][7],虞建华[8]等人的教材和辞典,均没有发现对该小说的介绍,也没有收录该小说。笔者认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现在,美国文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重视和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空中骑兵》这篇小说在我国不再应该继续是被人遗忘的瑰宝。当然,该小说的艺术成就究竟有多高,在美国文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定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如果本文能唤起人们对《空中骑兵》的进一步关注,笔者也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