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救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按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治疗前、治疗后的心理辅导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半年后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经过对比半年后随访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患者的HAMD抑郁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肢体功能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持续性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影响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22-01
目前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但是往往忽视了术后的护理工作对该病的影响[1]。而股骨粗隆间骨折人群以老年人居多,若术后护理不当导致肢体功能受损,则会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提高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手段时,也应相应地提高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水平,以保障治疗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2]。以下是本院根据108例临床观察资料总结的相关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自2011年至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人,男37人,女21人,年龄55-72岁,Ⅰ型骨折15人,Ⅱ型骨折21人,Ⅲ型骨折22人;对照组50人,男35人,女15人,年龄为58-70岁,Ⅰ型骨折13人,Ⅱ型骨折19人,Ⅲ型骨折18人。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治疗前、治疗后的心理辅导与院内院外的持续性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与指导;对照组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经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且多数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症。
1.2治疗方法。根据所有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术前均接受了降压、降糖等纠正治疗,待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方式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行髋关节置换术或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等,术后均给予抗菌消炎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
1.3临床疗效测评标准。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Harris对髋关节的各项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按级分为优、良、中、差,采用HAMD抑郁评分表对患者的情绪指标进行评定[1]。
1.4统计学方法。观察结果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X2及t检验分析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5护理方法。
1.5.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仅行骨科常规护理,术后观察患者各项指标是否正常,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骨科常规护理外,还需进行功能锻炼的持续性护理(分为院内、院外),心理帮助的持续性护理,鼓励家庭及社会对老年人的康复保持理解与支持,促进早日康复,具体方法如下。
1.5.2住院期间心理及功能康复训练的持续性护理。
(1)适当的心理辅导:绝大多数老年人会担心自身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康复情况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会存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具体表现为焦虑、忧郁、紧张不安等,根据我院患者入院前所做的HAMD评分中可以看出患者均存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可能地满足,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真实想法,鼓励患者并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方案及术后注意事项,对待患者的态度与语气一定要温和有礼。同时还要与患者的家属做好沟通,使其了解术后的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护理知识,对病人多给予包容与关爱。由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家属的护理工作很繁重,与病人家属做好沟通协调有助于双方护理工作的开展,使患者消除负面情绪,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康复训练。
(2)院内功能康复训练的持续性护理:患者术后12小时开始接受基础的功能恢复锻炼,按患者深呼吸,吹气球等;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轻敲患者背部,提醒患者排除痰液,防止发生感染及压疮;指导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患肢踝关节、足趾被动屈伸练习,让患者收紧臀部,髋部轻轻上台,行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每次15分钟,每天4次。术后第二周开始进行练习双拐站立,加强踝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运动,从被动屈伸到主动屈伸运动,具体如下:①患者将踝关节背伸跖曲,蹬床尾及下床活动。②让患者平躺轻轻屈膝,每次15分钟,每天5次,让患者多做抬腿练习,次数可随患者程度加减。③让患者以仰卧位将患肢伸直,主动进行下肢屈伸运动,每日2-3次,程度为患者无疼痛感、疲劳感为宜[2]。术后第三周,让患者练习扶拐行走,每次5分钟,次数时间以患者无疼痛感和疲劳感为宜,每天行走2-3次,每分钟内不超过20步为宜。术后一个月为骨痂基本形成期,此时可让患者练习扶拐半负重行走,由屈膝屈髋90度双拐行走到单拐行走,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患肢逐步负重,直至患肢单腿站立情况下能承担全身重量,3个月后根据患者的X光片反应骨痂生长情况考虑是否弃拐。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均在衰退,对手术的承受能力下降,术后合并并发症的几率上升,骨科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而术后的康复工作能否有效的开展有赖于是否具有有效的护理干预体系,本次临床观察的结果表明,对骨科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术后进行深呼吸、叩背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避免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是避免长期压卧造成压疮;而分时定量的髋部、膝部、踝部及下肢肌肉拉伸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3],但是功能训练的强度是逐步加升的,任何疾病的康复期均要避免一蹴而就的想法,以防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康复期还要定时采集患者X光片分析骨痂及骨折线的情况。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可减少由于精神高度紧张造成的肌肉收缩,造成骨折移位等不利于治疗的因素。
综上所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人采取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肢体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梁秋霞.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7
[2]王丽.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2-63
[3]鄢丽,范小金,杨春梅,等.循证护理在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12):64-66
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救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按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治疗前、治疗后的心理辅导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半年后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经过对比半年后随访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患者的HAMD抑郁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肢体功能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持续性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影响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22-01
目前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但是往往忽视了术后的护理工作对该病的影响[1]。而股骨粗隆间骨折人群以老年人居多,若术后护理不当导致肢体功能受损,则会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提高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手段时,也应相应地提高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水平,以保障治疗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2]。以下是本院根据108例临床观察资料总结的相关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自2011年至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人,男37人,女21人,年龄55-72岁,Ⅰ型骨折15人,Ⅱ型骨折21人,Ⅲ型骨折22人;对照组50人,男35人,女15人,年龄为58-70岁,Ⅰ型骨折13人,Ⅱ型骨折19人,Ⅲ型骨折18人。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治疗前、治疗后的心理辅导与院内院外的持续性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与指导;对照组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经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且多数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症。
1.2治疗方法。根据所有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术前均接受了降压、降糖等纠正治疗,待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方式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行髋关节置换术或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等,术后均给予抗菌消炎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
1.3临床疗效测评标准。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Harris对髋关节的各项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按级分为优、良、中、差,采用HAMD抑郁评分表对患者的情绪指标进行评定[1]。
1.4统计学方法。观察结果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X2及t检验分析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5护理方法。
1.5.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仅行骨科常规护理,术后观察患者各项指标是否正常,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骨科常规护理外,还需进行功能锻炼的持续性护理(分为院内、院外),心理帮助的持续性护理,鼓励家庭及社会对老年人的康复保持理解与支持,促进早日康复,具体方法如下。
1.5.2住院期间心理及功能康复训练的持续性护理。
(1)适当的心理辅导:绝大多数老年人会担心自身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康复情况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会存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具体表现为焦虑、忧郁、紧张不安等,根据我院患者入院前所做的HAMD评分中可以看出患者均存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可能地满足,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真实想法,鼓励患者并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方案及术后注意事项,对待患者的态度与语气一定要温和有礼。同时还要与患者的家属做好沟通,使其了解术后的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护理知识,对病人多给予包容与关爱。由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家属的护理工作很繁重,与病人家属做好沟通协调有助于双方护理工作的开展,使患者消除负面情绪,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康复训练。
(2)院内功能康复训练的持续性护理:患者术后12小时开始接受基础的功能恢复锻炼,按患者深呼吸,吹气球等;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轻敲患者背部,提醒患者排除痰液,防止发生感染及压疮;指导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患肢踝关节、足趾被动屈伸练习,让患者收紧臀部,髋部轻轻上台,行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每次15分钟,每天4次。术后第二周开始进行练习双拐站立,加强踝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运动,从被动屈伸到主动屈伸运动,具体如下:①患者将踝关节背伸跖曲,蹬床尾及下床活动。②让患者平躺轻轻屈膝,每次15分钟,每天5次,让患者多做抬腿练习,次数可随患者程度加减。③让患者以仰卧位将患肢伸直,主动进行下肢屈伸运动,每日2-3次,程度为患者无疼痛感、疲劳感为宜[2]。术后第三周,让患者练习扶拐行走,每次5分钟,次数时间以患者无疼痛感和疲劳感为宜,每天行走2-3次,每分钟内不超过20步为宜。术后一个月为骨痂基本形成期,此时可让患者练习扶拐半负重行走,由屈膝屈髋90度双拐行走到单拐行走,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患肢逐步负重,直至患肢单腿站立情况下能承担全身重量,3个月后根据患者的X光片反应骨痂生长情况考虑是否弃拐。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均在衰退,对手术的承受能力下降,术后合并并发症的几率上升,骨科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而术后的康复工作能否有效的开展有赖于是否具有有效的护理干预体系,本次临床观察的结果表明,对骨科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术后进行深呼吸、叩背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避免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是避免长期压卧造成压疮;而分时定量的髋部、膝部、踝部及下肢肌肉拉伸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3],但是功能训练的强度是逐步加升的,任何疾病的康复期均要避免一蹴而就的想法,以防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康复期还要定时采集患者X光片分析骨痂及骨折线的情况。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可减少由于精神高度紧张造成的肌肉收缩,造成骨折移位等不利于治疗的因素。
综上所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人采取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肢体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梁秋霞.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7
[2]王丽.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2-63
[3]鄢丽,范小金,杨春梅,等.循证护理在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