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动态变化视角下的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

来源 :国际城市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遗产村落规划的主流理念是“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但实践中往往与村民的发展诉求产生矛盾.如何营造让村民持续居住的活态遗产村落是当前的实践难点.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从文化景观视角梳理了遗产村落“作为日常场所”和“作为文化遗产”的差别,指出遗产村落是动态变化的活态遗产;基于国际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以及对日本街区保护型社区营造案例的实际考察,提出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笔者认为过于泛化的静态保护方式在长效上有损于遗产村落的真实性与人地关系,指出:(1)遗产村落的保护目标应转变为维护人地关系;(2)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主体应转变为本土社区;(3)遗产村落的形态意象应转变为演化的乡土风格;(4)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手段应转变为动态反馈的多次局部设计优化.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活态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其他文献
水资源和绿化一直是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决定新加坡环境品质和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缺乏天然水资源的新加坡在独立之初面临着饮用水供应不足、卫生条件差和
期刊
本文全面梳理新加坡“白地”规划的实施背景与制度,并以具体项目为例全面展示白地规划通过土地预留、混合利用、用途转换和土地溢价让利激发地区发展活力和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作用。国内对新加坡白地规划管理的经验引介已久,也已有一定的本土化实践,但真正实现精细化的白地规划极少,其主要原因是中新城市因发展阶段不同而存在应用机制差异,主要体现在规划体系、土地经济和开发经验等方面。在中国迈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空间精细化治理的规划阶段后,上述应用机制差异逐步缩小,关键地段进一步应用白地规划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应满足法定规划严
当前“差异加剧”的城市化语境下,空间正义日益成为城市规划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但理论世界与规划实践对这一概念的诠释存在分歧。本文认为,分歧的本质在于现有空间正义理论研究中的“集体潜意识”对现实世界中空间正义复杂性的判断较为片面,亟须探求实践性空间正义理论,以更好地引导面向空间正义的规划实践。在回顾正义及空间正义理论哲学演进的基础上,本文归纳了空间正义理论的三个共性要素,即情境、福利层次和系统,并从中剥离出“基本福利”概念作为实践性空间正义的核心。本文提出实现空间正义的规划应当是基本福利的空间再分配
居住迁移是解析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分异的重要微观领域,对住房、教育、交通等公共设施的空间配置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对2000年以来相关英文文献的梳理,对居住迁移的研究视角、动因以及结果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与评述,并对未来中国居住迁移研究提出展望。研究发现:(1)居住迁移的研究视角正经历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生命历程为主要视角;(2)微观、中观和宏观因素对迁居均有重要影响,但针对宏观背景对个人迁居决策的影响以及群体差异,尚未建立系统认识与机制理解;(3)迁居后果转向关注个人主观能动性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以及迁
该文研究了不同掺量的塔底灰和活化剂对新型复合矿物掺合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现代测试技术,对新型复合矿物掺合料的水化机理进行了研究。以PO 42.5级的水泥、矿粉、钢渣、粉煤灰作为胶凝材料的基本组分,加入不同比例的塔底灰或活化剂作为激发剂,通过测试胶凝材料的物理性能来探讨塔底灰和活化剂对复合矿物掺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塔底灰加入最佳比例为6%时,胶凝材料7 d抗压强度为34 MPa;活化剂加入最佳比例为2.0%,胶凝材料28 d抗压强度为53.1 MPa。将塔
在旧城的更新重建中,通过地块重划调整地块格局和土地产权结构,能够对建成空间形态产生重要影响。柏林的历史城市形态在二战及战后重建过程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其中地块格局和土地产权结构都产生了显著改变。1980年代以来,柏林内城的"批判性重建"充分认识到地块划分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地块重划策略成功推动了历史城市空间的修补。本文以此为例,在梳理该计划的缘起和整体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批判性重建背景下地块重划策略的目标、内涵、典型策略和土地制度的支撑,最后思考批判性重建及其地块重划策略对中国历史城市保护的借鉴意义。
刚架拱桥细部构造复杂,对其病害检查及技术状况评定难度大,检查过程风险高。结合厥水二桥检查刚架拱桥上部结构,评定其技术状况。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维修加固建议。
采用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组成设计方案,测试了集料空隙率(A)、水泥用量(C)、水灰比(W)及聚灰比(P)在不同水平下试样的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及弯曲韧性。通过对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因素指标分析,得出其组成设计与性能指标之间的关联。综合分析得出,当集料空隙率为25%、水泥用量为340 kg/m3、水灰比为0.50、聚灰比为15%时,聚合物改性多孔混凝土综合性能最好,达到路用要求。
使用马来酸酐和乙二醇单乙醚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一种酯化中间单体,把酯化中间单体接枝到聚羧酸减水剂主链上,在反应温度为60℃条件下合成具有减缩功能的聚羧酸减水剂。实验结果表明酯化中间单体的最佳用量为大单体的12.5%。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降低工程造价、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诸多优点,是当前道路养护工程的重点研究方向。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应用现状,对当前不同温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进行梳理,阐述了不同温拌再生技术机理,最后总结了当前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所面临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