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中低年级学生进行诗歌鉴赏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汉赋、楚辞元曲、唐诗宋词……如大海般浩瀚,如繁星般闪烁。她像一个蕴含丰厚的宝库,里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灿烂辉煌的文化,有历久弥新的魅力,有灵动多变的技法。引导学生去学习、去鉴赏,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品格,滋润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鉴于此,我们现行使用的新教材就十分注重对古代诗歌的选编。以沪版新教材为例,预备班初一两个年级收入的古诗词(包括每周一诗)就达一百首,可见新教材对古代诗歌的重视。
  但从另一方面讲,诗歌语言凝练,意蕴深厚,诗人所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遥远,诗中所反映的或豪迈雄壮,或忧时伤世的思想情感,与我们的中学生有了语言的隔阂和思想的差异。特别是预备班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十二三岁的年龄,即所谓少年期,已经开始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但形象思维还处于主导地位。生活经验少,人生感悟更谈不上。尤其这个年代的孩子,生活无忧,父母呵护,喜欢接受一些快餐式的文化,如动漫、游戏之类,让他们静下心来去学习凝练典雅的古典诗歌,确实难度不小,更不要说诗歌鉴赏了。但是诗歌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对他们的陶冶和潜移默化作用又有其他文学作品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新教材课程总目标的第二章第五节“理解把握古诗词”中,又明确要求:把握古诗词的形象;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培养审美情趣。当然这一总的目标是对初中生的总要求。预备班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知识上和心理上都属于过渡期,诗歌鉴赏也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特征以及接受能力的大小,由浅入深,逐步达成目标,切不可操之过急,生硬灌输。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选准突破口,找好路径,引学生充满好奇地走入诗歌殿堂,领略诗歌胜景。
  一、根据初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心读诗
  诗歌最明显的特点是讲求韵律,特别是古典诗歌音乐性极强,讲求平仄押韵、声调节奏。古人相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于漪老师在《面面观》中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的记忆力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是呈相反状态的。明末清初的学者陆世仪说得更透彻:“凡人有记性,有悟性,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即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这些研究表明,预备班初一的学生正值十二三岁,是一个人记忆储存的最佳期。所以我们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要求一定要每诗必读,每读必背。哪怕有些东西一时不能讲深讲透,也要让他们先读先背。随着日后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阅历的丰富,慢慢会有所领悟。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印证了这一点,他说他小时候背的许多诗句不全懂,“七十多年来,在人生旅程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那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论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
  那么,怎样引导初中低年级学生读诗呢?在教学中我一般分三步走。以教预备班上学期第十一课杜甫的《望岳》为例。
  第一步:引导学生读顺畅。这一步以学生自读为主,并且鼓励他们查字典扫清朗读障碍。让学生做到朱熹所说的“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并且鼓励他们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准。有了竞争,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快速查字典,认真试读,觉得读顺畅了,就可以举手。当然这个过程不一定一步到位,比如第一个学生起来读就把“齐鲁青未了”的“了”读成“le”,读完之后马上有同学纠正,应该读“liǎo”,并且说因为在这里有“青色不断”的意思,我肯定并表扬了他。在纠音纠字的过程中,学生也初步理解了诗歌。第二步:正确断句,读准重音,初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可让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评,在学生七嘴八舌踊跃指正并说明理由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感情及内容。还是读《望岳》,第一个学生先起来读,语气比较平淡。读完后马上就有学生评论:从文中插图和我的理解看,杜甫当时是登高望远,应该是视野开阔,情绪高昂,语调要高亢一些。另一个学生又补充:我查过资料,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那时他也就二十多岁,正值青春年少,所以读的时候应该表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每一个学生评论完,我会加一句:按照你的理解读读看。然后是再评论再读。反复几次,逐渐完善,诗意诗情基本上呈现出来了,然后老师范读,再让学生在体味中朗读。第三步:是老师讲解之后,学生在理解了诗歌的背景、诗歌的情感、诗歌的内涵之后的读。要求学生语速适中,顿挫有致,情感饱满,可以在正确表达诗意诗情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为了激励学生,这一步我经常是当场抽取学生学号,进行一个颇为热烈的朗读比赛。学生积极参与,反复朗读,读诗的热情特别高涨。努力做到“若读得熟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这三步下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基本上能做到“其义自见”了。
  二、根据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占了优势,但并不像高中生那样用系统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思维,而是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他们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毕竟还不强。在这一过程中切不能急于求成,把学生无法理解的东西强加给他们,这正如吃饭,如果常常让人吃半生半熟的“夹生饭”,久而久之会伤及胃口,而一旦伤了胃口,以后给他再美味再营养丰富的食物他也拒绝享用了。“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由浅入深,就像吃水煮玉米一样,一层一层剥去外面的皮,然后慢慢显出一粒粒嫩而饱满的玉米粒。如在教预备年级下册第四课杜牧的《江南春》时,我就设计了几个层面的问题。第一问:请同学们找一找诗中出现了哪些物象,或者说哪些事物。把“物象”说成“事物”一下子好懂了许多,同时鼓励学生,哪怕你就只能找出一个物象,也要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觉得难懂的诗一下子变简单了,所以举手十分踊跃。我先让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回答,因为我想他们可能找不全,但毕竟能找出其中一二,因为他们选择的余地比后面回答的同学要大,这对他们学诗的热情是极好的鼓励。第一个同学找出了“莺”“水村”“山郭”“酒旗”“寺庙”,这个同学回答时,周围的同学也不断地点头,或者叹气,但两眼却激动得发光,好像是说:还有还有,我来说!这个同学回答完毕,果真还有一片手举着,我又叫了一个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他补充道:还有“绿树”“红花”,从题目看,还有“千里江南”。我笑着夸赞他:说得好!他的热情更高。接着我又提出第二问:看看诗中这些物象的特点,以及诗人要借这些物象表达什么感情呢?通过讨论,最后集中意见:“千里”写出江南的广阔,黄莺在歌唱,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显得江南春景美丽多彩;村庄傍水,城郭依山,酒旗在风中招展,人们生活悠闲快乐。“南朝四百八十寺”掩映在烟雨之中,更显出一种朦胧迷离的美。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神往。尽管对这首诗的解释还有一种“讽刺说”,其一我也觉得后一种解释有些盲目拔高的味道,其二对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讲得过于复杂,怕浇冷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在教学中我就避开不谈。在此基础上我才推出了第三问:这些物象无一不表现着诗人的情感,加了感情的物象应该叫什么呢?至此才水到渠成地告诉学生何谓意象。意象即诗中的形象,但不限于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指诗中所写的景和物,它们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是诗人抒情言志的凭借,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结合体。本来“意象”是诗歌的规范术语,但直接讲给学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引导学生在“物象”的基础上理解“意象”就容易多了,一下子拉近了与诗歌的距离。
  三、根据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抓住初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幻想等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地联想和想象,用语言准确描写“诗中之画”
  对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最简单的方法是出示几幅图画,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如在讲《宿建德江》时,我展示了一幅画,画面上有江、有树、有人、有船,很美的一幅画,结果一出示就有同学看出了破绽,他说:还应该有月亮,因为诗中说“江清月近人”;我又出示第二幅画,这幅画除以上的景色,又加了月亮。又有学生提出异议:画面太晴朗了,因为诗中说:“泊烟渚”而且是“日暮”,画面应该有雾蒙蒙的感觉。两幅画出示完毕,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而且诗中的文字也立了起来,成了有形有色的画面。有时,我会抓住诗歌中触发想象的物象,抓住诗中含义深刻的关键词语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方延展,展示比诗句更为广阔的画面。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根据初中低年级学生经验型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比如春游时的经历,想想自己坐在草地上听小鸟啾啾的感受;在蓝天白云下放风筝的畅快等,用语言来描绘平静的水面、低垂的春云、倒影中的孤山、绿荫下的白沙堤,再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通过想象和联想展现西湖美妙的湖光山色。这样讲下来,诗中的文字渐渐形成了一幅幅画面,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优美的意境,更增强了他们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育应该是充满诗意的教育,古代诗歌教学则在其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切实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寻求可行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应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和离心技术,制造了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并分析了其制造原理,测试了其性能.复合钢管陶瓷层硬度高、耐磨性好,但孔隙率高、韧性低.在铝热剂中加入SiO2,可
【正】 今年3月18日是巴黎公社革命112周年。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马克思在世时给予公社革命很高的评价,但也指出公社受着“革命的遗老”和“空喊家”的束缚,“是一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对柴油机气阀烧损的影响,总结了如何减少气阀烧损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从而使柴油机在最佳状态下运转.
摘 要:本文根据语文课文阅读实践教学经验,从教材、学情、阅读教法三个层面设想和从学法辅导的“初读”“识写”“细读”和“品读”四个层次来落实语文阅读的教学培养目标,从而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教学设想;学法辅导;实践教学分析  本文对多年来小学阅读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着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三册第七单元其中的一首诗歌《青松》为例进行实践课程阅读教学的设想和分析。  一、
针对目前国内工业废料含有价金属的现状,提出新的分类方式,并按其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旨在探索一条较好地处理和回收工业废料的途径.
综合治疗颈椎病135例钟志勋张立梅颈椎综合征(简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的中老年人。我院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矿泉浴、牵引、按
通过对企业集团内涵及特征的再认识,对中国企业集团发展历程和特色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加快企业集团发展值得关注的九个问题和几点建议.
建筑物的基础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定性,基础方案的选型对建筑物的造价影响较大.就建筑物常见的几种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保证质量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对桩
<正> 计算机在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始于70年代中期。至今为止,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未形成规模,特别是疗养护理工作中开发使用计算机软件,远远落后于医院,系统软件未
脊椎肿瘤五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曲世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造成腰背痛及下肢疼痛的主要疾病,临床上常见。由脊椎或椎管内肿瘤所致的腰腿疼痛临床上也不容忽视[1][2]。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