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
如今,2011年画卷过半。针对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出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工资收入增长方面的政策,近日,记者专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副主任岳颖。岳颖畅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此节选部分内容,以飧读者。
最低工资标准
1《民生周刊》: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未来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逐步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您觉得能否实现?为什么?
岳颖: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所有指标在努力的前提下都将能够实现,这些指标是对社会的承诺,也是未来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考核目标,需要确保如期完成。
据统计,2010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37417元,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比例约28%;私营单位平均工资20759元,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比例约5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是指最低工资标准占“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例,既不是指最低工资标准占 “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例,也不是指最低工资标准占“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比例,而是一个综合指标,即“最低工资标准占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的比例。
去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在22.8%,今年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8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为22%。因此,经过努力,在“十二五”期间是有望实现“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目标的。
2《民生周刊》:您如何看待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岳颖: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有两年的时间没有调,所以去年的增幅比较高。今年还会有很多省市要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今年将是继去年之后的又一个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年。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报酬,特别是提高收入群体的待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和实践证明,政府通过最低工资制度对工资水平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低收入阶层的工资。
3《民生周刊》:对大多数人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固然好,但是,新一轮“加薪潮”也引发社会各界对加薪推高CPI的担忧。如果物价上涨得不到有效控制,贫富之间的距离还是会越拉越大,这怎么办?
岳颖: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CPI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涨。去年以来,我国物价一路走高,今年又大幅攀升,上半年达到了5.4%。如果工资收入增长不能超过物价增长,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将会下降。今年年初,全国各地掀起“加薪潮”。但是,新一轮“加薪潮”也引发社会各界对加薪推高CPI的担忧。基于目前通胀压力,工资增长的实际效果也备受争议。一些专家担心,如果各地工资收入上调幅度超过CPI,会使我国陷入物价上涨导致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再促使物价上涨的螺旋式上升。据了解,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陷入物价工资的螺旋式上升,最终导致恶性通胀。
因此,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工资增长和调整应以GDP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等为充分必要条件,同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同样,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也应根据经济发展、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物价上涨等情况来决定。工资增长不宜直接与物价挂钩。与CPI直接挂钩硬性推动工资上涨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成本推动型通胀,推高CPI。
涨工资背后探因
4《民生周刊》:据报道,今年以来,众多互联网公司都有不同幅度加薪。比如,腾讯今年曾两度提薪;新浪5月份进行了提薪,幅度在14%左右;搜狐今年春节后全员提薪10%左右。6月27日,网易门户事业部以内部邮件告知全体1200余位员工:因房价与物价上涨,将对60%的员工予以涨薪,综合幅度约25%。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论称,目前中国互联网公司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很迫切,切实提高人才待遇是公司留住人才、强化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有人担心,如果收入提高过快的话,企业的成本也会提高过快,加薪潮可能撼动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您怎么看待这种加薪?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到了转型期?工资水平上涨,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
岳颖:今年以来,面对高企的房价与持续走高的物价水平,腾讯、华为等众多科技公司陆续宣布加薪,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让国内科技公司引发新一轮加薪潮。企业加薪一般有以下几种理由:一是市场行为,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不同企业的竞争中,企业通过薪酬优势更好地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二是物价因素,CPI近年来持续增长,企业以加薪的方式保障人们购买力不下降;三是受国家的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推动经济转型。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不是高工资所导致的生产成本过高、震撼中国世界工厂的问题,而是工资落后于GDP增速所引发的内需不振的问题。低工资状态下的廉价劳动力,虽然可降低生产成本,但是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却让我国难以走出粗放式发展的局限。
目前绝大多数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过小,导致居民消费能力的不足,引致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出口和投资增长。因此,收入分配本身有双重含义,既是百姓关注的最大的民心工程,也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针对这轮中国企业加薪潮,全球发出更多的是赞同的声音,认为中国农民工若有更多工资进账,将会带动中国的消费能力,从而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这是一个分水岭。涨薪潮注定要改变这个国家的经济。”较高的工资对中国也是重要的,这可以推动国内消费,使中国经济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因此,合理加薪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调整。
但是,从整体上看,工资的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企业及行业特性不同,企业或行业的用工成本会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统一要求。总体上,工资如何增长,增长多少,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发展状况等。
如何合理涨工资
5《民生周刊》:究竟该怎样做,才能确保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健全?
岳颖: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指职工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及其他有关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协调、合理、持续增长的制度化运行方式。其中,既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平均工资的合理增长,还包括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职工工资实际购买力的提高。工资正常增长的依据主要是经济效益提高、社会平均工资变动等因素,同时考虑物价因素。只有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才能更好更合理地让广大劳动者共享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这里面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实现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企业平均工资增长。要积极稳妥地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完善集体协商机制,以企业集体协商为主体,以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为补充,努力提高集体协商的实效性。加强集体协商代表培训,提高协商能力。
6《民生周刊》:您认为,“十二五”期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如何合理调整,才能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岳颖:目前,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高,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已成共识。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确定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提低、扩中、调高”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取向。
“提低”就是增收减负,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扩中”总的思路也是“减负增收”,即减轻中等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建立正常的收入增长机制;“调高”是指打破垄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于高收入群体,则要区分收入来源加以调节。对于市场充分竞争形成的合理高收入,要加以保护,要保障技术成果在收入分配中的应得份额;对于不合理的高收入,则要加大调控力度,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7《民生周刊》:国外政府如何进行工资宏观调控?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岳颖: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国家经常采用的一种实行宏观调控、缓和阶级矛盾、处理劳动关系的方法,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确定工资增长上限和下限。
政府主要通过采取非行政的方式对集体谈判进行干预,并对公共部门的工资增长保持不同程度的直接控制权力。发达国家政府部门一般不參加集体谈判,但为了考虑通货膨胀、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等,会间接地参与到集体谈判。
在集体谈判中,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工资的干预程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和公共部门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发达国家私营企业是主体,所以集体谈判对工资的影响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一般做法:(1)实行最低工资制度;(2)强行干预集体谈判,限制工资增长;(3)建立常设的工资管理委员会,进行工资管理和调整,每年根据经济的增长情况,提出工资增长建议;(4)单独实行物价补偿制度,保证职工的实际生活。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阎瑾
如今,2011年画卷过半。针对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出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工资收入增长方面的政策,近日,记者专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副主任岳颖。岳颖畅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此节选部分内容,以飧读者。
最低工资标准
1《民生周刊》: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未来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逐步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您觉得能否实现?为什么?
岳颖: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所有指标在努力的前提下都将能够实现,这些指标是对社会的承诺,也是未来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考核目标,需要确保如期完成。
据统计,2010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37417元,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比例约28%;私营单位平均工资20759元,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比例约5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是指最低工资标准占“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例,既不是指最低工资标准占 “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例,也不是指最低工资标准占“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比例,而是一个综合指标,即“最低工资标准占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的比例。
去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在22.8%,今年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8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为22%。因此,经过努力,在“十二五”期间是有望实现“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目标的。
2《民生周刊》:您如何看待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岳颖: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有两年的时间没有调,所以去年的增幅比较高。今年还会有很多省市要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今年将是继去年之后的又一个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年。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报酬,特别是提高收入群体的待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和实践证明,政府通过最低工资制度对工资水平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低收入阶层的工资。
3《民生周刊》:对大多数人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固然好,但是,新一轮“加薪潮”也引发社会各界对加薪推高CPI的担忧。如果物价上涨得不到有效控制,贫富之间的距离还是会越拉越大,这怎么办?
岳颖: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CPI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涨。去年以来,我国物价一路走高,今年又大幅攀升,上半年达到了5.4%。如果工资收入增长不能超过物价增长,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将会下降。今年年初,全国各地掀起“加薪潮”。但是,新一轮“加薪潮”也引发社会各界对加薪推高CPI的担忧。基于目前通胀压力,工资增长的实际效果也备受争议。一些专家担心,如果各地工资收入上调幅度超过CPI,会使我国陷入物价上涨导致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再促使物价上涨的螺旋式上升。据了解,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陷入物价工资的螺旋式上升,最终导致恶性通胀。
因此,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工资增长和调整应以GDP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等为充分必要条件,同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同样,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也应根据经济发展、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物价上涨等情况来决定。工资增长不宜直接与物价挂钩。与CPI直接挂钩硬性推动工资上涨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成本推动型通胀,推高CPI。
涨工资背后探因
4《民生周刊》:据报道,今年以来,众多互联网公司都有不同幅度加薪。比如,腾讯今年曾两度提薪;新浪5月份进行了提薪,幅度在14%左右;搜狐今年春节后全员提薪10%左右。6月27日,网易门户事业部以内部邮件告知全体1200余位员工:因房价与物价上涨,将对60%的员工予以涨薪,综合幅度约25%。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论称,目前中国互联网公司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很迫切,切实提高人才待遇是公司留住人才、强化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有人担心,如果收入提高过快的话,企业的成本也会提高过快,加薪潮可能撼动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您怎么看待这种加薪?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到了转型期?工资水平上涨,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
岳颖:今年以来,面对高企的房价与持续走高的物价水平,腾讯、华为等众多科技公司陆续宣布加薪,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让国内科技公司引发新一轮加薪潮。企业加薪一般有以下几种理由:一是市场行为,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不同企业的竞争中,企业通过薪酬优势更好地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二是物价因素,CPI近年来持续增长,企业以加薪的方式保障人们购买力不下降;三是受国家的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推动经济转型。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不是高工资所导致的生产成本过高、震撼中国世界工厂的问题,而是工资落后于GDP增速所引发的内需不振的问题。低工资状态下的廉价劳动力,虽然可降低生产成本,但是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却让我国难以走出粗放式发展的局限。
目前绝大多数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过小,导致居民消费能力的不足,引致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出口和投资增长。因此,收入分配本身有双重含义,既是百姓关注的最大的民心工程,也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针对这轮中国企业加薪潮,全球发出更多的是赞同的声音,认为中国农民工若有更多工资进账,将会带动中国的消费能力,从而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这是一个分水岭。涨薪潮注定要改变这个国家的经济。”较高的工资对中国也是重要的,这可以推动国内消费,使中国经济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因此,合理加薪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调整。
但是,从整体上看,工资的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企业及行业特性不同,企业或行业的用工成本会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统一要求。总体上,工资如何增长,增长多少,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发展状况等。
如何合理涨工资
5《民生周刊》:究竟该怎样做,才能确保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健全?
岳颖: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指职工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及其他有关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协调、合理、持续增长的制度化运行方式。其中,既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平均工资的合理增长,还包括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职工工资实际购买力的提高。工资正常增长的依据主要是经济效益提高、社会平均工资变动等因素,同时考虑物价因素。只有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才能更好更合理地让广大劳动者共享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这里面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实现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企业平均工资增长。要积极稳妥地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完善集体协商机制,以企业集体协商为主体,以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为补充,努力提高集体协商的实效性。加强集体协商代表培训,提高协商能力。
6《民生周刊》:您认为,“十二五”期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如何合理调整,才能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岳颖:目前,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高,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已成共识。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确定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提低、扩中、调高”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取向。
“提低”就是增收减负,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扩中”总的思路也是“减负增收”,即减轻中等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建立正常的收入增长机制;“调高”是指打破垄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于高收入群体,则要区分收入来源加以调节。对于市场充分竞争形成的合理高收入,要加以保护,要保障技术成果在收入分配中的应得份额;对于不合理的高收入,则要加大调控力度,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7《民生周刊》:国外政府如何进行工资宏观调控?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岳颖: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国家经常采用的一种实行宏观调控、缓和阶级矛盾、处理劳动关系的方法,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确定工资增长上限和下限。
政府主要通过采取非行政的方式对集体谈判进行干预,并对公共部门的工资增长保持不同程度的直接控制权力。发达国家政府部门一般不參加集体谈判,但为了考虑通货膨胀、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等,会间接地参与到集体谈判。
在集体谈判中,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工资的干预程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和公共部门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发达国家私营企业是主体,所以集体谈判对工资的影响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一般做法:(1)实行最低工资制度;(2)强行干预集体谈判,限制工资增长;(3)建立常设的工资管理委员会,进行工资管理和调整,每年根据经济的增长情况,提出工资增长建议;(4)单独实行物价补偿制度,保证职工的实际生活。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