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挑战,如何高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己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探索;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课堂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高中数学课堂中最普遍的师生互动方式,也是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指能有效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课堂提问是主要的课堂交流活动之一,也是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掌握一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感悟,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多方面、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将会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生趣,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1.1从类比猜想中创设情境
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经说:"我珍视类比胜过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几何学里它是最不容忽视的。"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重视类比猜想,用类比猜想来武装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时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等比数列可以类似得到吗?
高中数学学习中可以用到类比创设提问的地方非常多,仔细观察这些地方,合理创设提问,让学生的知识在巩固中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应变能力。
1.2提问的趣味性与发散性考虑
从目前我国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教授数学知识,应当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对问题的发散性进行综合考虑,增加问题的深度。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一方面从常规思维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生的自身创造力充分发挥,有利于增加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进一步的增加创造能力。
2.把握提问的时机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孔子的话,充分说明了提问时机的重要性。选取最佳提问时机,教师既要敏于捕捉,善于把握、发现,也要教师善于引导,善于创设。
课堂提问可以在一节课的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
2.1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机
一节课教学刚开始时,尤其是教师讲授新知识的新授课,学生的情绪往往处于平和、期待的状态,学生的兴奋点还没有激发出来,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快速进人本节课的教学情境中,适应新的知识,我们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通过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例如《算法初步》教学中,可以这样问学生:"假如你的朋友不会发送电子邮件,你能教会他吗?"热爱计算机的学生马上感兴趣了,学生若能有条理地把操作步骤说出来,就能明白算法的含义了。
2.2研究探讨新知识时学生尚未完全明确的时机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对于新授内容大部分学生很难迅速理解、准确把握。此时教师就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提问,让本来很难理解的知识细化、分层,让学生逐步接受。
例如《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中由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规律得到周期函数和周期的定义时,·由于该定义的抽象性较强,学生很难把握本质。这时就可以提问:"一个周期函数的周期有多少个?周期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点?周期函数的图像具有什么特征?"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周期函数的含义。
2.3学生研究的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机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切人点,课堂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出现阻碍,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以问题方式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的研究目标不明,说明教师的提问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或者学生的知识储备暂时无法回答,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的点拨,但提问的方式、内容不能太直接,以点到为止比较合适。
例如《对数函数》中讲评例题"比较log75与log67的大小"。由于前两题都是同底的两对数的大小关系,突然碰到底数和真数都不同的两对数的比较,大部分同学都一片茫然。这时可以发出提醒性提问:"两个对数底数和真数都不同,那我们能不能估算它们的值呢?"给学生指明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画图、找中间量"1",问题能迎刃而解。
3.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
马卡连柯说:"教育学是最辨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的一种常见手段和基本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因材而异、因人而异,在提问的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的几种常见方式方法主要有:
3.1直问式
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即"问在此而意在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可以直接做出回答,而不必拐弯抹角。如: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多少?公差是多少?
3.2创造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我们能不能把条件"AUB=A"改为"AUB=B"呢?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结果吗?
4.结束语
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因此需不断提升对教师的要求,既要把握尺度,又要有创新成分,在提问中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发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立足教学目标,适度适时地提出问题,且难度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感受,设定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层层引导,让学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样基础才能打好,提问的效率才能提升。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提问效率,教师的提问不仅要科学、合理,也要切合实际,这样学生才更愿意去解答,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赢赢.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J].读书文摘,2014,05:194.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探索;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课堂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高中数学课堂中最普遍的师生互动方式,也是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指能有效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课堂提问是主要的课堂交流活动之一,也是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掌握一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感悟,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多方面、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将会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生趣,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1.1从类比猜想中创设情境
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经说:"我珍视类比胜过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几何学里它是最不容忽视的。"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重视类比猜想,用类比猜想来武装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时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等比数列可以类似得到吗?
高中数学学习中可以用到类比创设提问的地方非常多,仔细观察这些地方,合理创设提问,让学生的知识在巩固中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应变能力。
1.2提问的趣味性与发散性考虑
从目前我国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教授数学知识,应当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对问题的发散性进行综合考虑,增加问题的深度。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一方面从常规思维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生的自身创造力充分发挥,有利于增加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进一步的增加创造能力。
2.把握提问的时机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孔子的话,充分说明了提问时机的重要性。选取最佳提问时机,教师既要敏于捕捉,善于把握、发现,也要教师善于引导,善于创设。
课堂提问可以在一节课的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
2.1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机
一节课教学刚开始时,尤其是教师讲授新知识的新授课,学生的情绪往往处于平和、期待的状态,学生的兴奋点还没有激发出来,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快速进人本节课的教学情境中,适应新的知识,我们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通过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例如《算法初步》教学中,可以这样问学生:"假如你的朋友不会发送电子邮件,你能教会他吗?"热爱计算机的学生马上感兴趣了,学生若能有条理地把操作步骤说出来,就能明白算法的含义了。
2.2研究探讨新知识时学生尚未完全明确的时机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对于新授内容大部分学生很难迅速理解、准确把握。此时教师就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提问,让本来很难理解的知识细化、分层,让学生逐步接受。
例如《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中由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规律得到周期函数和周期的定义时,·由于该定义的抽象性较强,学生很难把握本质。这时就可以提问:"一个周期函数的周期有多少个?周期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点?周期函数的图像具有什么特征?"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周期函数的含义。
2.3学生研究的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机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切人点,课堂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出现阻碍,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以问题方式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的研究目标不明,说明教师的提问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或者学生的知识储备暂时无法回答,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的点拨,但提问的方式、内容不能太直接,以点到为止比较合适。
例如《对数函数》中讲评例题"比较log75与log67的大小"。由于前两题都是同底的两对数的大小关系,突然碰到底数和真数都不同的两对数的比较,大部分同学都一片茫然。这时可以发出提醒性提问:"两个对数底数和真数都不同,那我们能不能估算它们的值呢?"给学生指明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画图、找中间量"1",问题能迎刃而解。
3.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
马卡连柯说:"教育学是最辨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的一种常见手段和基本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因材而异、因人而异,在提问的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的几种常见方式方法主要有:
3.1直问式
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即"问在此而意在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可以直接做出回答,而不必拐弯抹角。如: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多少?公差是多少?
3.2创造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我们能不能把条件"AUB=A"改为"AUB=B"呢?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结果吗?
4.结束语
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因此需不断提升对教师的要求,既要把握尺度,又要有创新成分,在提问中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发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立足教学目标,适度适时地提出问题,且难度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感受,设定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层层引导,让学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样基础才能打好,提问的效率才能提升。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提问效率,教师的提问不仅要科学、合理,也要切合实际,这样学生才更愿意去解答,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赢赢.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J].读书文摘,2014,0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