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鸟类缺乏膀胱,而且几乎没有直肠,所以你根本无法让一只鸟“大宜东北角,小宜僧堂后”。鸟粪其实是粪与尿的混合体。一般说来,某地堆积的鸟粪,也是鸟儿对此地欣赏程度的“投票”。
鸟类独特的排泄系统最终会把机体消化蛋白质剩下的含氮废物转变成尿酸,而不是我们哺乳动物的尿素,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水分。我们看到鸟粪上白色的部分,就是鸟高度浓缩的尿液。尿酸的pH为3.89,虽然酸性较弱,不过足以对金属结构产生腐蚀。
另外,鸟粪中还含有不少铵盐,干燥后会形成坚硬的小盐粒。当这些盐粒被雨水或者雪水溶解后,便发生某种电化学反应,其结果是让金属结构腐蚀生锈。如此反复,持续时间长了,经常遭到鸟类粪便“侵袭”的金属结构或混凝土部件慢慢就会变得日益脆弱和不堪重负了。
造成美国明尼苏达州首府跨河大桥垮塌的原因有不少,比如整天川流不息的巨大交通流量、丢失的各类关键螺栓以及老化生锈的金属结构等等。不过,还有一个因素同样不能忽视,那就是在大桥体内栖息的鸽子和它们日积月累的大量排泄物。从20多年前开始,这座倒塌大桥内部生活着大量鸽子。它们除了到处安家外,还在桥梁的关键部位留下无数粪便。随着时间的推移,鸽子们的这些生活“作品”,最终成为本次垮塌事件的“帮凶”。
一坨小小的鸟粪,引发了一场大灾难。如此说来,研究动物粪便竟是件关乎人命的大事。
对于现代城市人,粪便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也有数量极少的一群人,他们以此为乐,他们被称为“粪便学家”。事实上,粪便学的确是一门非常严谨而且十分有趣的学问。通过对粪便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比如:动物的种类、数量、活动地域、食物成分、健康状况,以及被捕食物种的样品。想象一下,仅仅是低头四处搜寻老虎粪,然后加以研究分析,就可以如同跟猛兽生活在一起一样得到老虎活动的许多信息。这听上去似乎十分“古典”。
更为罕见的一类人是“粪石学家”。虽然动物的粪便很难形成化石,但是仍然有个别幸运的“便便”得到了“永存”。目前古生物学家已经找到了不少鱼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粪便化石。通过对这些粪便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早已灭绝的生物的食谱是怎样的。粪化石学家告诉我们,要判断一块粪化石是否属于恐龙的“杰作”,一个是要看粪化石是不是跟恐龙骨骼化石同时出现;再一个就是要看粪化石的个头,比如在印度发现过一块白垩纪地层中的粪便化石,长度超过29厘米,显然只有大块头才能办“大事”。
其实,“业余”爱好者完全可以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这可以让你在郊游时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当你在野外有所发现,第一要检查它的新鲜程度,一般来说如果“苍白干燥”说明年头已久;反之,甚至尚有余温,那你要抬头看看,“作者”可能就在不远处看着你呢。然后要注意的是气味,如果比较“冲”,说明“作者”是个生活优越的肉食者;那些素食主义者的“作品”往往没有什么气味,或者按照某些粪便学家所说的“气味清新”。
接下来是颜色,这个比较复杂,如果是灰不溜秋的,说明“作者”食相粗鄙,连毛带肉一起吞下,多半是鳄鱼或者大蜥蜴;如果是棕色的,“作者”一定是吃素的,甚至喜欢啃木头;如果是银光闪闪的,多半是没消化干净的鱼鳞,一般是水獭干的;如果乌黑,就一定是高蛋白饮食的结果……
有一种情况你要特别注意,如果你听见一堆体积庞大的“作品”里传出来经典的手机铃声,赶紧跑吧,你肯定误闯“侏罗纪公园”了!
编辑/梁宇清
鸟类独特的排泄系统最终会把机体消化蛋白质剩下的含氮废物转变成尿酸,而不是我们哺乳动物的尿素,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水分。我们看到鸟粪上白色的部分,就是鸟高度浓缩的尿液。尿酸的pH为3.89,虽然酸性较弱,不过足以对金属结构产生腐蚀。
另外,鸟粪中还含有不少铵盐,干燥后会形成坚硬的小盐粒。当这些盐粒被雨水或者雪水溶解后,便发生某种电化学反应,其结果是让金属结构腐蚀生锈。如此反复,持续时间长了,经常遭到鸟类粪便“侵袭”的金属结构或混凝土部件慢慢就会变得日益脆弱和不堪重负了。
造成美国明尼苏达州首府跨河大桥垮塌的原因有不少,比如整天川流不息的巨大交通流量、丢失的各类关键螺栓以及老化生锈的金属结构等等。不过,还有一个因素同样不能忽视,那就是在大桥体内栖息的鸽子和它们日积月累的大量排泄物。从20多年前开始,这座倒塌大桥内部生活着大量鸽子。它们除了到处安家外,还在桥梁的关键部位留下无数粪便。随着时间的推移,鸽子们的这些生活“作品”,最终成为本次垮塌事件的“帮凶”。
一坨小小的鸟粪,引发了一场大灾难。如此说来,研究动物粪便竟是件关乎人命的大事。
对于现代城市人,粪便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也有数量极少的一群人,他们以此为乐,他们被称为“粪便学家”。事实上,粪便学的确是一门非常严谨而且十分有趣的学问。通过对粪便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比如:动物的种类、数量、活动地域、食物成分、健康状况,以及被捕食物种的样品。想象一下,仅仅是低头四处搜寻老虎粪,然后加以研究分析,就可以如同跟猛兽生活在一起一样得到老虎活动的许多信息。这听上去似乎十分“古典”。
更为罕见的一类人是“粪石学家”。虽然动物的粪便很难形成化石,但是仍然有个别幸运的“便便”得到了“永存”。目前古生物学家已经找到了不少鱼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粪便化石。通过对这些粪便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早已灭绝的生物的食谱是怎样的。粪化石学家告诉我们,要判断一块粪化石是否属于恐龙的“杰作”,一个是要看粪化石是不是跟恐龙骨骼化石同时出现;再一个就是要看粪化石的个头,比如在印度发现过一块白垩纪地层中的粪便化石,长度超过29厘米,显然只有大块头才能办“大事”。
其实,“业余”爱好者完全可以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这可以让你在郊游时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当你在野外有所发现,第一要检查它的新鲜程度,一般来说如果“苍白干燥”说明年头已久;反之,甚至尚有余温,那你要抬头看看,“作者”可能就在不远处看着你呢。然后要注意的是气味,如果比较“冲”,说明“作者”是个生活优越的肉食者;那些素食主义者的“作品”往往没有什么气味,或者按照某些粪便学家所说的“气味清新”。
接下来是颜色,这个比较复杂,如果是灰不溜秋的,说明“作者”食相粗鄙,连毛带肉一起吞下,多半是鳄鱼或者大蜥蜴;如果是棕色的,“作者”一定是吃素的,甚至喜欢啃木头;如果是银光闪闪的,多半是没消化干净的鱼鳞,一般是水獭干的;如果乌黑,就一定是高蛋白饮食的结果……
有一种情况你要特别注意,如果你听见一堆体积庞大的“作品”里传出来经典的手机铃声,赶紧跑吧,你肯定误闯“侏罗纪公园”了!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