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职的课改经过了十几年的实践,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要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主体,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从高职教育课程的形式、设置以及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如何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已经成为教育行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最近几年,高职教育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如何进行高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当前国情下的走向等问题上一直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学习。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发现了外国一些先进的高职教育模式,让我们认识到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在高职教育模式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如何做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就成了完善高职教育模式的重中之重,想做好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改革,首先必须要确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针对的最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本;在课程内容上作多样性的变化,要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统一的目的;还要充分考虑到专业建设的特征、生产与教学结合的特色;在适合中国国情的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高职院校课程合理、有效的改革。
一、在确保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院校课改目标的同时掌握以市场为导向的必然性
近几年高职教育中探讨最多的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两个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在教育开始阶段就已经存在,并且一直是一对矛盾体,只是在高职教育的问题上更加尖锐的凸显出来。从当前的高职教育模式来看,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都是以社会为本,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争取学生就业的最大优势,这样固然没有错误,但是以社会为本的课程体系培养出人才后所造成的问题很多人都作过细致的分析和深刻的讨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靠人的进步与发展来推动的,学校的教育只有让学生能够谋求更大的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进行课改的同时我们要先明确以学生为本的目标。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职业教育又是一种所谓的就业教育,是为一些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劳动力,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依靠的教育体制。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与具体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进行课改的同时即不能忽视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又不能置市场需求于不顾,只有有效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让高职教育的课改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当前国情下的高职教育课改
十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造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把我国传统的课程模式与从国外借鉴来的实践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当前国情发展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内容太过于强调系统性而忽视了实用性和针对性,没有从本科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脱离出来,课程的设置层次过于清晰,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必修课。并且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堂的老师教、学生学,从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师生互动。教材的理论性特别强,实用性特别差,严重缺乏教育特色,即不能达到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又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国情下市场的需求。现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给各个院校很大的自由性,各个院校在对某个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时要更加重视课程的实用性、衔接性。在课程建设上要更加重视对市场发展的适应性,每一个专业课程的建設都要经过严格的市场调查、企业调查,只有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不与就业市场的要求脱节,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更大的遵循社会导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引导的课程开发模式
从2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录用的工作人员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高职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我国的教育一直在提倡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育学生如何去学习,后者尤其重要。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其本身固有的教育特点来整合课程的内容,重点研究各个专家部门提出的“职业实践活动导向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情景教学”、“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获得和谐、有效、切合实际的教育要求,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就我国目前国情来看,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一些院校在某些专业上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求学生独立的完成一些教学计划等,这也是我们进行课改的一大难题,针对于这一情况,我们也多次到国外学习,通过对德国、美国、加拿大等众多国家的高职课程进行研究,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我们当前国情下的高职教育难题,拿来主义不可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才能找到适合我国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学校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课程体系的建设改革与教学内容的构建是高职教学改革里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到职业的定向性而且还要顾及到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培养,适应性、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创造本校本院的小环境的高职教育同时来带动和影响我国大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助理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机械数控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瞿葆奎.课程与教材(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12-120.
[2]马捷,高职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北京成人教育,2001,1
[3]刘惠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八大问题与对策.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4, (5).
[4]余本祜主编.产业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叶春生主编.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最近几年,高职教育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如何进行高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当前国情下的走向等问题上一直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学习。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发现了外国一些先进的高职教育模式,让我们认识到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在高职教育模式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如何做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就成了完善高职教育模式的重中之重,想做好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改革,首先必须要确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针对的最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本;在课程内容上作多样性的变化,要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统一的目的;还要充分考虑到专业建设的特征、生产与教学结合的特色;在适合中国国情的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高职院校课程合理、有效的改革。
一、在确保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院校课改目标的同时掌握以市场为导向的必然性
近几年高职教育中探讨最多的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两个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在教育开始阶段就已经存在,并且一直是一对矛盾体,只是在高职教育的问题上更加尖锐的凸显出来。从当前的高职教育模式来看,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都是以社会为本,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争取学生就业的最大优势,这样固然没有错误,但是以社会为本的课程体系培养出人才后所造成的问题很多人都作过细致的分析和深刻的讨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靠人的进步与发展来推动的,学校的教育只有让学生能够谋求更大的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进行课改的同时我们要先明确以学生为本的目标。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职业教育又是一种所谓的就业教育,是为一些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劳动力,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依靠的教育体制。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与具体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进行课改的同时即不能忽视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又不能置市场需求于不顾,只有有效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让高职教育的课改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当前国情下的高职教育课改
十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造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把我国传统的课程模式与从国外借鉴来的实践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当前国情发展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内容太过于强调系统性而忽视了实用性和针对性,没有从本科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脱离出来,课程的设置层次过于清晰,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必修课。并且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堂的老师教、学生学,从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师生互动。教材的理论性特别强,实用性特别差,严重缺乏教育特色,即不能达到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又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国情下市场的需求。现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给各个院校很大的自由性,各个院校在对某个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时要更加重视课程的实用性、衔接性。在课程建设上要更加重视对市场发展的适应性,每一个专业课程的建設都要经过严格的市场调查、企业调查,只有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不与就业市场的要求脱节,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更大的遵循社会导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引导的课程开发模式
从2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录用的工作人员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高职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我国的教育一直在提倡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育学生如何去学习,后者尤其重要。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其本身固有的教育特点来整合课程的内容,重点研究各个专家部门提出的“职业实践活动导向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情景教学”、“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获得和谐、有效、切合实际的教育要求,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就我国目前国情来看,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一些院校在某些专业上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求学生独立的完成一些教学计划等,这也是我们进行课改的一大难题,针对于这一情况,我们也多次到国外学习,通过对德国、美国、加拿大等众多国家的高职课程进行研究,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我们当前国情下的高职教育难题,拿来主义不可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才能找到适合我国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学校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课程体系的建设改革与教学内容的构建是高职教学改革里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到职业的定向性而且还要顾及到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培养,适应性、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创造本校本院的小环境的高职教育同时来带动和影响我国大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助理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机械数控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瞿葆奎.课程与教材(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12-120.
[2]马捷,高职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北京成人教育,2001,1
[3]刘惠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八大问题与对策.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4, (5).
[4]余本祜主编.产业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叶春生主编.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