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余载薪火旺 新凤又胜老凤声——中国京剧的译介研究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0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宝,要让世界了解、接受和欣赏,离不开京剧译介以及相关的翻译研究。文章通过梳理中国京剧的译介历史,提出了中国京剧译介的多元多维之途——既包括英语京剧的改良实验,也包括传统字幕译配和配音戏曲,还包括综合性的文本翻译。作者借助西方戏剧翻译理论中的"可表演性"原则,重点分析和探讨了英语京剧的特点、优势以及局限性。就戏曲的译介效果而论,英语京剧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总之,政府引导、商业运作加上学界关注,国内积极"译出",配合国外主动"译入",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流光溢彩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才有可能最全面、最生动、最直观、最真切地展现在国外观众和读者面前。
其他文献
黑格尔所谓“艺术终结”是“体系”之内的艺术的“终结”,并不是“体系”之外的艺术的“终结”,更不是艺术的死亡。在黑格尔那里,“体系”之内的艺术(即他所谓“象征艺术、古典艺
《石涛画语录》十八章布局以及对《周易》辞章的确切引用与“太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一画论”承载着太极“本体论”的美学思想,体现了易学太极为一的宇宙发生论和天
"意象"作为中国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范畴,贯穿于整个文学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并具有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交融、数字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意象"不仅具有自己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