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着摇篮的手。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犹如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将持续孩子的一生。
钱学森之母:
让儿子忠诚于祖国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三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章兰娟在钱学森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
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赴美学习,他渴望用知识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临行时,家人特意为他买了《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论语》及《纲鉴易知录》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母亲嘱咐他:“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
在美国的日子里,钱学森学习起来游刃有余。虽然美国方面为钱学森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祖国。远在国内的母亲每次在给他写信时,都提醒他早日回国。钱学森始终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头。多年后,钱学森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丁玲之母:
尊重女儿的选择
丁玲的母亲蒋胜眉,在常德女子师范和长沙稻田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了两年书后,回到常德女子小学担任学监。刚毅、自强的蒋胜眉对女儿从不娇宠溺爱。她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亲自教女儿读《古文观止》《论语》《孟子》等。在母亲的影响下,丁玲从小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1918年夏,14岁的丁玲以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暑假中,母亲送她到桃源县报考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那时,学校要学生缴纳保证金,母亲没钱,留下一枚金戒指,托女管理员变卖。那位女管理员将戒指卖了后,把交保证金余下的两元多钱交给丁玲时说:“你妈妈生活很艰苦,这钱可不能乱花。”丁玲拿着钱,想着这些年来母女俩的艰苦生活,眼圈红了。
学期快结束时,五四运动爆发了。同学们上街游行,丁玲也投入到队伍中,还带头把发辫剪了。暑假回到家,丁玲高兴地向母亲讲述学校的各种新鲜事。母亲看到女儿在思想上、功课上都有进步,非常欣慰。
暑假过后,丁玲向母亲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转学到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去。这所女子中学是湖南有名的学校,向警予、蔡畅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母亲始终信任并支持女儿,只是这所学校是私立的,要学费、膳宿费、书籍纸张费,这在母亲微薄的薪金中自然是笔不小的支出,但是她考虑到女儿的前途,仍然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并亲自送女儿去长沙。
老舍之母:
把吃亏视作当然
老舍的母亲是一位旧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勤劳持家,自立自强。老舍热情、好客,待人真挚、诚恳,这些性格与母亲的影响有关。
老舍母亲会给婴儿“洗三”,老舍的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会给孩子们剃头,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谁家有事要帮忙,她总是跑在最前头。
老舍的姑母常在家闹脾气,是家中的阎王。直到老舍入了中学,她才死去,可是老舍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为平服别人这样说道。
老舍感叹: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姑母去世时,老舍的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让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了他。
老舍说:“母亲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和事,都以平和的态度,把吃亏视作当然。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都可将就,但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抛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张勇摘自《母亲的影响力》,经济日报出版社)
钱学森之母:
让儿子忠诚于祖国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三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章兰娟在钱学森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
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赴美学习,他渴望用知识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临行时,家人特意为他买了《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论语》及《纲鉴易知录》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母亲嘱咐他:“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
在美国的日子里,钱学森学习起来游刃有余。虽然美国方面为钱学森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祖国。远在国内的母亲每次在给他写信时,都提醒他早日回国。钱学森始终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头。多年后,钱学森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丁玲之母:
尊重女儿的选择
丁玲的母亲蒋胜眉,在常德女子师范和长沙稻田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了两年书后,回到常德女子小学担任学监。刚毅、自强的蒋胜眉对女儿从不娇宠溺爱。她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亲自教女儿读《古文观止》《论语》《孟子》等。在母亲的影响下,丁玲从小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1918年夏,14岁的丁玲以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暑假中,母亲送她到桃源县报考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那时,学校要学生缴纳保证金,母亲没钱,留下一枚金戒指,托女管理员变卖。那位女管理员将戒指卖了后,把交保证金余下的两元多钱交给丁玲时说:“你妈妈生活很艰苦,这钱可不能乱花。”丁玲拿着钱,想着这些年来母女俩的艰苦生活,眼圈红了。
学期快结束时,五四运动爆发了。同学们上街游行,丁玲也投入到队伍中,还带头把发辫剪了。暑假回到家,丁玲高兴地向母亲讲述学校的各种新鲜事。母亲看到女儿在思想上、功课上都有进步,非常欣慰。
暑假过后,丁玲向母亲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转学到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去。这所女子中学是湖南有名的学校,向警予、蔡畅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母亲始终信任并支持女儿,只是这所学校是私立的,要学费、膳宿费、书籍纸张费,这在母亲微薄的薪金中自然是笔不小的支出,但是她考虑到女儿的前途,仍然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并亲自送女儿去长沙。
老舍之母:
把吃亏视作当然
老舍的母亲是一位旧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勤劳持家,自立自强。老舍热情、好客,待人真挚、诚恳,这些性格与母亲的影响有关。
老舍母亲会给婴儿“洗三”,老舍的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会给孩子们剃头,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谁家有事要帮忙,她总是跑在最前头。
老舍的姑母常在家闹脾气,是家中的阎王。直到老舍入了中学,她才死去,可是老舍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为平服别人这样说道。
老舍感叹: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姑母去世时,老舍的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让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了他。
老舍说:“母亲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和事,都以平和的态度,把吃亏视作当然。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都可将就,但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抛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张勇摘自《母亲的影响力》,经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