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学发展的趋势来看,在未来教学中微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微课堂主要是根据新课标和实际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教学视频为媒介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下面该文章主要探讨了微课堂这种教学形式的基本理论,并在跟初中英语课堂中引入微课堂进行教学的实践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导入设计和呈现设计以及情景设计、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设计战略。
【关键词】微课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设计策略
“微课程”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在课堂中导入教学视频,并在课堂中展开教学设计和练习测验、教师点评和学生反馈等等教学相关的环节,这些所有环节通过特有的关系结构创建了一个主题鲜明的“生态环境”。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应用“微课程”指的就是依据实际教学需求,通过英语教学视频来反映出教室在实际教学阶段就某一知识点充分进行教和学。课型不一致相应的要求也就不同,下面笔者主要以本校为例,针对于把“微课程”充分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一、微课程的感念和特征
1.微课程的概念。在未来的学习中,微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将会发展的越来越普遍与广泛。从字面上来看,微学习主要由“微”和“学习”两方面组成。首先“微”指的就是微小,这跟学生学习习惯也比较相似,一点点的学,循序渐进。而要想把微学习发展起来比不可少的载体就是微课程。微课程通过构建主义法,是一种把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做为学习目的的教学内容,它主要指的是通过教学视频来把教师在教学阶段中就某一知识点进行一系列的教跟学活动,是一种资源再整合。
初中英语微课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用在初中英语阶段课堂教学的视频文件,该种微课程内容通常针对于极为具体化的问题,其关注重点都是那些小知识、小故事、小场景,主体鲜明,逐层分析。大多数微课程都是由PPT幻灯片的形式演变的,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声音、画面、文字和音乐等。为充分符合教学内容和需要,通常情况下其整体时间都是几分钟,最短的是一分钟,初中生在柔和音乐下来阅读文字,通过画面来思考问题,能够有效的吸取英语知识。
2.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主要特征就是具体且小巧、精致。具体主要指的是通常是通过一个小故事、一段实验过程等呈现出来的额;小巧指的是其播放时间不长,储存量不大,传输时间快,这跟现阶段网络化完全相适应;精致主要指的是微课程一般都是把重点放在了某一指定内容上,有很高的集中度。跟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程完全异于任何以往一种教学形式,它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听过感官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微课程不受时间的约束,实施起来极为灵活,从内容上看微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形式上看它富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学习中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加强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设计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程”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微课程选材极为重要。要通过微课堂尽可能的把微问题体现出来,可是微问题并不意味着不重要,其指的是那些虽小但更有意义的问题。在选材时不仅要注意是否满足学生开拓性思维的发展特征,同时还要注意有一定的深度。在构筑微课程时,我们还要使用系统化的思维凡是来规范问题,最好是可以以点带面,注重微课程的实际效果。在设计策略时,笔者认为最好尊从下面方式来加以设计:
1.导入设计。把微课程当成是每单元话题学习的背景知识,在音乐的带动下演示给学生看,仅在课前花费几分钟就可完全调动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当学习以traveling为主题的英语课文时,我们发现其中的听力跟阅读都跟法国旅游有关。这时教师就可以把法国景点和美食购物等汇聚在一起做成一个微课程,在正式上课之前把此微课程导入其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好奇心去正式学习本章节知识。另外,微课程里一些简介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认识那些之前没有学习过的英文单词,利于他们顺利完成阅读任务。
2.呈现设计。我们可以将这种设计分成下面几类:首先是阅读课,对于以讲故事为主的课文来说,比如《senses》,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导盲犬勇于从火灾中顺利救出盲人主人的故事,对此我们就可把该故事设计成微电影,通过微电影的形式把故事情节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该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种把文字转变成微电影的形式供学生欣赏,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其次是写作课,例如以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为题进行英语写作,如果单纯告诉学生去写作,学生会受到词汇量的限制,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微课程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图列举出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去观看和欣赏,增强他们的迅速记忆能力。第三就是语法课,当讲解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语法时,由于他们在小学阶段都有接触过,所以再次讲解会让他们感受到疲惫和枯燥,這时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广泛运用语法知识的场景,编导成微电影向学生播放,之后再恰当的指导学生对其中出现的语法进行总结,必要时还可让他们模仿视频中的对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四就是词汇课,在课上教师可将目标词汇分成不同的几个组,每组词汇数量保持在5个左右,并围绕组里的单词来撰写话题,通过微课程话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观看的时候就会加深他们对单词的理解力。
3.场景设计。以口语课为例,在学习education visits这一单元时,经过学习课本,学生都会对该单元话题有一个大概的掌握,这时教师就可以把一些游学照片找出来做成微课程,不用过多语言去描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争先恐后的提出问题,活跃起课堂氛围。当完成这一活动以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独立设计游学计划,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所掌握的词汇和句子都超过了课本中的内容,且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4.总结概括。首先是总结语法知识。在所有语法中总会有部分语法所涉及的内容过于广泛,学生在掌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假如我们把微课程跟思维导图充分应用在一起,就会发现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就是整理学习策略。听力任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为主,意在培养学生从中吸取到主要信息的能力。当结束一段听力以后,教师可以把微课程应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再重新温习一遍,回顾学生的思维过程,把隐性思维转变成显性的图像。
5.指导学习策略。对于中考考试中的看图说话类题目,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来指导学生学习。例如在英语测试里,单项选择题所占份额最大,所以是否规范化的填答题卡最为关键,这时教师就可相应设计或者是借用相关的微课程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轻快的音乐,简单搞笑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策略指导,让学生从中深刻掌握到怎样正确填涂答题卡。
6.开拓课程。微课程还能有效挖掘学生潜能,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选修课程中。在选修课里,教师可让学生以个人或者是小组的形式来翻阅相关材料,亲自制作微课程,积极挖掘他们的潜在学习能力跟团队配合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创新,在未来学习阶段,全面应用微课程进行初中课堂的英语教学将会变得越来越广泛。一方面这种教学形式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这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身为一名英语教师要不断设计创新应用“微课堂”的具体策略,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哲.依托初中英语网络教材的教学设计策略-教育部课题“初中英语网络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在黑龙江省组织实施[J].英语教师,2015,(04).
[2]祖瑞,曹薇.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生态课堂教学设计-以省级特级教师的一节初中英语示范课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6).
[3]窦旭萍.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农村初中英语和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与布置[J].学周刊,2015,(29).
【关键词】微课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设计策略
“微课程”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在课堂中导入教学视频,并在课堂中展开教学设计和练习测验、教师点评和学生反馈等等教学相关的环节,这些所有环节通过特有的关系结构创建了一个主题鲜明的“生态环境”。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应用“微课程”指的就是依据实际教学需求,通过英语教学视频来反映出教室在实际教学阶段就某一知识点充分进行教和学。课型不一致相应的要求也就不同,下面笔者主要以本校为例,针对于把“微课程”充分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一、微课程的感念和特征
1.微课程的概念。在未来的学习中,微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将会发展的越来越普遍与广泛。从字面上来看,微学习主要由“微”和“学习”两方面组成。首先“微”指的就是微小,这跟学生学习习惯也比较相似,一点点的学,循序渐进。而要想把微学习发展起来比不可少的载体就是微课程。微课程通过构建主义法,是一种把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做为学习目的的教学内容,它主要指的是通过教学视频来把教师在教学阶段中就某一知识点进行一系列的教跟学活动,是一种资源再整合。
初中英语微课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用在初中英语阶段课堂教学的视频文件,该种微课程内容通常针对于极为具体化的问题,其关注重点都是那些小知识、小故事、小场景,主体鲜明,逐层分析。大多数微课程都是由PPT幻灯片的形式演变的,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声音、画面、文字和音乐等。为充分符合教学内容和需要,通常情况下其整体时间都是几分钟,最短的是一分钟,初中生在柔和音乐下来阅读文字,通过画面来思考问题,能够有效的吸取英语知识。
2.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主要特征就是具体且小巧、精致。具体主要指的是通常是通过一个小故事、一段实验过程等呈现出来的额;小巧指的是其播放时间不长,储存量不大,传输时间快,这跟现阶段网络化完全相适应;精致主要指的是微课程一般都是把重点放在了某一指定内容上,有很高的集中度。跟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程完全异于任何以往一种教学形式,它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听过感官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微课程不受时间的约束,实施起来极为灵活,从内容上看微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形式上看它富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学习中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加强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设计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程”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微课程选材极为重要。要通过微课堂尽可能的把微问题体现出来,可是微问题并不意味着不重要,其指的是那些虽小但更有意义的问题。在选材时不仅要注意是否满足学生开拓性思维的发展特征,同时还要注意有一定的深度。在构筑微课程时,我们还要使用系统化的思维凡是来规范问题,最好是可以以点带面,注重微课程的实际效果。在设计策略时,笔者认为最好尊从下面方式来加以设计:
1.导入设计。把微课程当成是每单元话题学习的背景知识,在音乐的带动下演示给学生看,仅在课前花费几分钟就可完全调动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当学习以traveling为主题的英语课文时,我们发现其中的听力跟阅读都跟法国旅游有关。这时教师就可以把法国景点和美食购物等汇聚在一起做成一个微课程,在正式上课之前把此微课程导入其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好奇心去正式学习本章节知识。另外,微课程里一些简介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认识那些之前没有学习过的英文单词,利于他们顺利完成阅读任务。
2.呈现设计。我们可以将这种设计分成下面几类:首先是阅读课,对于以讲故事为主的课文来说,比如《senses》,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导盲犬勇于从火灾中顺利救出盲人主人的故事,对此我们就可把该故事设计成微电影,通过微电影的形式把故事情节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该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种把文字转变成微电影的形式供学生欣赏,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其次是写作课,例如以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为题进行英语写作,如果单纯告诉学生去写作,学生会受到词汇量的限制,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微课程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图列举出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去观看和欣赏,增强他们的迅速记忆能力。第三就是语法课,当讲解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语法时,由于他们在小学阶段都有接触过,所以再次讲解会让他们感受到疲惫和枯燥,這时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广泛运用语法知识的场景,编导成微电影向学生播放,之后再恰当的指导学生对其中出现的语法进行总结,必要时还可让他们模仿视频中的对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四就是词汇课,在课上教师可将目标词汇分成不同的几个组,每组词汇数量保持在5个左右,并围绕组里的单词来撰写话题,通过微课程话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观看的时候就会加深他们对单词的理解力。
3.场景设计。以口语课为例,在学习education visits这一单元时,经过学习课本,学生都会对该单元话题有一个大概的掌握,这时教师就可以把一些游学照片找出来做成微课程,不用过多语言去描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争先恐后的提出问题,活跃起课堂氛围。当完成这一活动以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独立设计游学计划,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所掌握的词汇和句子都超过了课本中的内容,且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4.总结概括。首先是总结语法知识。在所有语法中总会有部分语法所涉及的内容过于广泛,学生在掌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假如我们把微课程跟思维导图充分应用在一起,就会发现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就是整理学习策略。听力任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为主,意在培养学生从中吸取到主要信息的能力。当结束一段听力以后,教师可以把微课程应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再重新温习一遍,回顾学生的思维过程,把隐性思维转变成显性的图像。
5.指导学习策略。对于中考考试中的看图说话类题目,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来指导学生学习。例如在英语测试里,单项选择题所占份额最大,所以是否规范化的填答题卡最为关键,这时教师就可相应设计或者是借用相关的微课程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轻快的音乐,简单搞笑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策略指导,让学生从中深刻掌握到怎样正确填涂答题卡。
6.开拓课程。微课程还能有效挖掘学生潜能,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选修课程中。在选修课里,教师可让学生以个人或者是小组的形式来翻阅相关材料,亲自制作微课程,积极挖掘他们的潜在学习能力跟团队配合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创新,在未来学习阶段,全面应用微课程进行初中课堂的英语教学将会变得越来越广泛。一方面这种教学形式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这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身为一名英语教师要不断设计创新应用“微课堂”的具体策略,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哲.依托初中英语网络教材的教学设计策略-教育部课题“初中英语网络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在黑龙江省组织实施[J].英语教师,2015,(04).
[2]祖瑞,曹薇.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生态课堂教学设计-以省级特级教师的一节初中英语示范课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6).
[3]窦旭萍.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农村初中英语和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与布置[J].学周刊,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