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虽然中考不考生物理论知识,但生物实验操作一直是中考必考内容。由此可见,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多年的初三实验辅导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学生在生物实验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实验目的和用具用途不明确
   尽管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但是他们很少有机会做实验。由于这个原因,虽然他们在初一和初二时已学过理论知识,但对具体实验操作还是相当陌生的。面队实验台上的仪器,他们不是不敢动手,就是乱抓一气。而我们又是集中做实验,中考实验试题中的所有生物实验题都放在一起做,实验台上的仪器是相当的多,而具体到每一个实验用到的仪器又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和用具。否则目的不明确,实验仪器的作用不清楚,在实验中做错了也不知道。有时,虽能完实验成,但实验效果、实验质量也不好。
   例如,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认识菜豆种子的结构。要用到的用具有浸软的菜豆种子、单面刀片、镊子、培养皿、解剖针等。其中的单面刀片可用来在种皮上划一个小口也可不用,镊子可用来夹取种子或剥去种皮,解剖针可用来指出胚的各部分结构。有的同学拿起单面刀片就乱切一气,切菜豆、番茄、洋葱,然后在培养皿里用解剖针或镊子一拌,用牙签扎着就可以吃了,让人啼笑皆非,这样做的学生不在少数。多数学生是拿着单面刀片就去切菜豆種子,不知道放置单面刀片可以用来划菜豆种子的种皮。由此可见,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和用具用途是多么重要。
   二、实验操作步骤不规范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首先要求学生熟练、规范地掌握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和工具。实验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亲自做一下规定的实验内容,掌握实验的全过程,对实验的全过程作出合理的安排。
   例如,在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要求教师在演示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就拿取镜和安放来说,笔者一边讲道:“一手托住镜座一手握住镜臂”,一边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跟着笔者进行实验。这样,容易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补充,“左右手可以互换,但不能单手取镜,防止显微镜倾斜以致目镜掉下来。”对光时要注意不能扳物镜或用高倍物镜对光,观察时要坚持用一眼向目镜内看,另一眼睁开等。强调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玻片被压碎;压片夹要压住玻片的两端,防止玻片在观察过程中掉下来。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规范完成实验操作,这样一次次积累,学生操作能力便会逐步形成。
   三、观察具有盲目性
   生物学的每一个实验,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这些目的要求应给学生讲清楚,减少实验的盲目性,保证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象上。
   比如,观察临时装片时,有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摆弄显微镜,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而忽略了重点观察目标。又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在有些实验中出现一些错觉,把非观察对象当作观察对象,这都会影响观察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避免这些干扰,看到所需要观察的事物。例如,在多个需要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初次做实验的学生往往会把显微镜上的脏物、装片上的气泡当作观察对象,这都是错觉的干扰,应予及时纠正。
   四、实验过程中易犯习惯性错误
   经过多次实验后,学生不再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但是习惯性错误总不能避免。例如,在用到装片的实验中,拿装片的方法是易犯的习惯性错误,拿装片时应拿装片的两侧,而不应拿两面。从第一次做实验就一直强调拿装片的方法,而在好长一段时间内,许多学生还会犯类似的错误。他们认为拿装片的两面手与装片的接触面积大,不容易掉下来。这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手拿装片的两面有可能碰到装片上的标本,或是磨损装片上的标签。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一般都能做到不再拿装片的两面。
   在擦载玻片时,有学生习惯性地来回擦。这时,可以给学生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擦玻璃桌面时,一个方向擦就比来回擦要干净。学生一下就能记住。切玉米种子和番茄时,学生习惯性地在桌面上切,老师只用一句问话就能解决问题,“在家切菜时,你能直接在桌子上切吗?”学生笑着拿起了小木板。在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初三的学生普遍力气比较大,习惯性地一只手就把显微镜给拿过来了。老师要讲明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显微镜倾斜以致出现意外。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教师应在学生第一次做错时,就加以纠正,避免多次出现错误而难以改正。
   在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积累总结实践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每一个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学会规范的操作,少犯错误,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定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其他文献
在有菌和无菌酸性体系下,对磁黄铁矿电化学氧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磁黄铁矿被氧化过程中伴随元素S的生成,覆盖于电极表面,使电极表面发生钝化;随着电位的升高,元素S被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固尔苏(curosurf)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NRDS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内注入固尔苏
研究还原剂用量、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对高铁铝土矿组分选择性富集以及刚玉晶体长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气氛中赤铁矿被还原为单质铁后富集于金属相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用于许多领域,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教师应该顺应时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针灸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的奇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参照组40
据磁铁精矿在空气及氮气气氛中预热的质晕损失计算新生Fe2O3,质量分数,研究预热温度、预热时问对新生Fe203质景分数的影响和新生Fe203质量分数对磁铁精矿预热球凹j抗压强度及转
采用熔渣脱氧实验、动力学分析和实验渣熔体结构分析,对熔体结构对钢包渣脱氧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始A1203的质量分数和碱度(二元碱度,w(CaO)/w(Si02))对熔渣初始脱氧速
只有符合受教育者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注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把握教育契机,提高教学实效。现谈谈几种心理效应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首因效应”,进行概念及法则的教学  首因效应是由第一印象产生的作用。它是指首次感知的材料能在感知者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且不易改变。  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所输出的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中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它综合运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艺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社会、经济、环境等内
采用化学分析,XRD,SEM和EDS等方法研究Na2O在产物中的分布及赋存状态,分析影响碱耗的因素和机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工艺条件,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从Na2CO3晶体的结构和能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