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19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底恶性肿瘤发病率低、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表现常不特异。治疗方案因病理类型、部位、分期等不同而迥异,且治疗过程中常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更好地了解颅底恶性肿瘤将有助于其规范化治疗。

其他文献
盆腔脏器切除术是照射野内复发宫颈癌的首选治疗,但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并丧失盆腔脏器结构和功能。三维近距离治疗及立体定向体部放疗应用于照射野内复发宫颈癌再次放疗,提供了与盆腔脏器切除术相似的疗效、可接受的毒性反应以及保留脏器功能的机会。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在实体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经标准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实体肿瘤来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许多过继免疫治疗策略已经在临床前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在临床推广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如何确保抗肿瘤免疫效应物可以大量扩增并能在体内长时间停留,如何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以及确保应用安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仍亟待解决。
目的通过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研究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可能性,以建立一个描绘和选择N0、N1期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范围的适形放疗标准。方法检索万方、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以MRI为主要或者唯一影像学诊断方式的鼻咽癌临床试验,提取数据,采用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963篇原始文献中,纳入21篇临床试验,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区域为咽后淋巴结(67%)
目前放疗是鼻咽癌首选治疗手段且疗效令人满意,但仍有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出现复发,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有一定困难。近年来主要通过现代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等对复发鼻咽癌患者进行挽救治疗,临床效果得到认同。
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研究对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FOLFIRI方案化疗致迟发性腹泻的关系。方法选取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201例,在FOLFIRI方案化疗前抽取外周血进行UGT1A1*28基因检测,观察并记录出现迟发性腹泻的情况。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致3级以上迟发性腹泻的关系。结果201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中UGT1A1*28纯合野生型TA6/6占77.11%(155/201),突变
混合型小细胞肺癌是小细胞肺癌的特殊病理亚型,其发病率和诊断率均较低,但近年来有显著增加趋势。其临床特点与单纯型小细胞肺癌相似,但病变相对局限。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但化疗有效率相对较低。其预后与小细胞肺癌相仿,预后因素主要有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临床分期、混合成分、肿瘤位置和大小、手术切缘等。放疗能改善局部晚期、淋巴结阳性或术后淋巴结转移较多患者的生存。
蛋白激酶B(Akt)是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一个中间信号分子,其异常活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此为靶点的药物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临床试验研究证明,针对Akt为靶点的多种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有关Akt抑制剂和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有关。研究证实白血病细胞表达CD44,它通过参与细胞黏附、增殖、迁移、浸润等行为促进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体外试验表明,以CD44为靶点的治疗能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细胞毒性。因此,针对CD44抗癌药物的设计有望用于白血病的临床治疗。
期刊
放疗已经成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在体外精确放疗技术治疗期间,器官运动、摆位误差、解剖学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实际接受剂量与初始计划不一致,从而造成靶区剂量不足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过多。自适应放疗(ART)可根据治疗过程中所得到的位置、体积、剂量等参数的反馈信息,利用图像引导及个体化建模等方法对后续治疗计划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从而在提高局部控制率的同时降低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