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Cour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鲁迅后人周海婴、周令飞2009年初在全国范围内“’海选”’讲授鲁迅课文颇具心得的中学教师。他们认为,目前的中小学课堂长期“误读”鲁迅,“孩子们不喜欢鲁迅,问题出在老师不会点拨。”这里的“误读”,笔者认为当是特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知和评价,其主要表现为随心所欲、牵强附会,对艺术作品进行非艺术视角的歪曲,以一己之偏见对待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化和文学作品。
  在新课程背景下,多元化解读、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正成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新意迭出、充满活力,而仔细回味,许多细节却经不起推敲,更有一些见解实属误读。教学《愚公移山》,学生质疑愚公移山缺乏环保意识;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学生认为“父亲”爬月台违反了交通规则;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认为鲁提辖惹是生非、知法犯法、草菅人命;教学鲁迅的《阿Q正传》,学生则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积极意义,是乐观主义的一种体现……这些看似令人耳目一新的认识,实质上是不顾文本的整体意义,毫无依据地曲解文本意义,甚至指向了意义的反面。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价值取向,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趋真、趋美呢?
  
  一、帮助学生知人论世,搭建走出误区的台阶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人阅历、文化素养与阅读文本所需要的理想读者之间有着较大的距离,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还很难建立起对话的平台,这时的“误读”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过于肤浅,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地帮助学生知人论世,了解文学作品的相关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教学节选章节的文本还可指导学生通读原著,这样帮助他们减少“误读”,将之引向理想读者对文本的权威阐释。正如阅读专家所言:“我们也许永远无法抵达它(文本)意义的尽头,但我们却可以指向那个意义,然后引领学生接近那个意义。”
  例如,《女神》是高中指定课外阅读的名著之一,但由于时代的阻隔,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其中的《天狗》写道:“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学生读后只体会到狂躁、烦
  乱、焦灼的感觉,甚至不少人掩嘴而笑。这与我们的阅读目标是南辕北辙的。这时,首先应向学生提供“五四运动”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大致了解“五四”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女神》是在“五四运动”高潮期发表的。其次,还应该向学生提供诗人个性特征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郭沫若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天才、灵感和他对知觉的追崇。对时代和诗人的认知,能让学生拨开历史的迷雾,走近诗人,感受五四时期张扬个性,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时代强音。学生也在历史的现场感中,真正融入文本,获得阅读中的认同感和阅读后的成就感。
  再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如果我们能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通读原著《水浒传》,让学生对原著中作者精心塑造的除强扶弱、劫富济贫、忠肝义胆的鲁智深形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他们就不会在鲁提辖是否是“英雄”、是否“知法犯法”上纠缠不清而将阅读教学引入歧途了。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设置走出误区的扶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的指导跟上了,后面的阅读效果也就能事半功倍。因此在开展阅读之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运用恰当的方法阅读,显得非常必要。
  第一,指导学生分清阅读文本与生活的关系,不能拘泥于生活的真实。阅读文本来源于生活,但又不等同于生活,它以艺术的方式理解生活。有人曾为此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文本就是一个哈哈镜长廊,还犹如一扇厚厚的彩色玻璃窗,我们透过文本看到的事物实际上已经被哈哈镜变形了,或者已经投上了玻璃窗彩色的影子。所以,解读文本当然不能拿生活的模子或科学的标准去套。就如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读了杜甫诗《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后,指责杜甫诗中的古柏“无乃太细长乎”,因为他计算出四十围“乃径八尺”,他以精确的科学数据来解诗,使诗变得索然无味,也使解读陷入误区。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此种情况并不少见:读到《荷塘月色》中“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时,就一定要研究一下夏天的晚上是否真的有蝉声;读到《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就笑言:“人怎能长出这样长的头发?”;读到《念奴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IL-2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IL-2表达的影响及TGF-β1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分为实验
<正>~~
期刊
杜濬生活贫困,而以气节、才能自负,言行狂傲。他与龚鼎孳、吴伟业、周亮工等私交甚深,否定他们仕清的行为而肯定他们仕清后对社会的贡献,这比较客观。其论诗继承、修正了竟陵、公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它与日常生活中的摄影(照相)有以下不同:(1)摄影环境:“频闪摄影”只能在暗室中进行,普通的摄影(照相)多在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2)相机设置:“频闪摄影”照相机的位置是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快门是常开的,但由于在暗室里没有光照射运动物体时,底片并不感光.普通摄影的相机是可以移动的,快门只在瞬间打开.(3)光源:“频闪摄影”的光源是周期闪光的,即“
隔院忽闻浓郁香,透窗方见淡黄妆。一身清气风传递,不必枝桠尽出墙。
目的:研究环孢霉素A(CsA)对体外培养的球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测定CsA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和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球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1,10,100,50
期刊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动运时受到洛伦兹力的大小为f=qvBsinα,α为v与B的夹角.当v∥B时f=0;当v⊥B时f=qvB,由左手定则可知其方向时刻与粒子的速度垂直.当不考虑洛伦兹力以外的其他力时,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可能运动为:  (1)当v∥B时,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  (2)当v⊥B时,粒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3)当v与B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粒子做螺旋线运动.  其中带电粒子
李肖聃《湘学略》列举湖湘流寓诸贤,独遗王昌龄,殊难索解。王昌龄所享“诗家夫子”、“诗天子”之名或出朋辈谑称,以其过谀,致使选家往往不重王昌龄;又兼不护细行;“七绝圣手”说亦
社会角色、身世遭际等因素对写作个性的形成具有深刻意义,这些因素往往先于写作阶段而存在,可称为“前写作个性”;姜夔与柳永“前写作个性”极其相似而词风及“词人格”却迥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