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该观点明确指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字: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40-01
学生作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教师应该改变以往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和思维习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和舞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怎样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经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和探索的内在动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主动去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置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数学课是一门纯理论知识的课程,一旦设计不当就会造成“满堂灌”的机械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消极,学生很少进行独立思考,师生之间互动较少,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设置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传授技能技巧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生学习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生学会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会砖研教材,学会如何在教材中学习知识,教会小学生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让低年级学生去观察教材中的直观图片并从观察中学会操作和练习。对高年级小朋友而言,可让他们在预习和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总结知识经验,得出数学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从表象中去理解概念和规律,深化学生对于具体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重视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设置疑问和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探究中不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智力的提升。
(三)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形式思维过渡的时期,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物品的理解较为容易,而对抽象物品的理解却较为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去做,通过学生有意识的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转一转、折一折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具体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不断深化感性认识,通过具体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例如,在进行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通过展示图形模型,并让学生走上讲台观察、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于各图形特征的认识,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踊跃发言,有利于小学生课后在自觉完成课后作业、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其自控能力较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和散漫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认真观察,用心去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辨别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抓住其中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去记住数学公式,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三)仔细阅读、准确计算。
教师在进行数学练习讲解时,要时刻提醒同学从题干中去抓住关键点,要认真仔细阅读题干和材料,通过对题目的仔细阅读和理解来进行数学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结语: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了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善于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质疑,加强学生提问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新,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求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丽霞.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G].考试周刊.2014(04).
[2]石磊.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G].新课程(上).2015(05).
[3]龚治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G].新课程(小学版).2009(12).
作者简介:郝永安,男,山西人,1965年10月生。1986年参加教学工作,在库车县二八台学校任教至今。
关键字: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40-01
学生作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教师应该改变以往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和思维习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和舞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怎样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经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和探索的内在动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主动去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置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数学课是一门纯理论知识的课程,一旦设计不当就会造成“满堂灌”的机械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消极,学生很少进行独立思考,师生之间互动较少,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设置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传授技能技巧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生学习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生学会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会砖研教材,学会如何在教材中学习知识,教会小学生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让低年级学生去观察教材中的直观图片并从观察中学会操作和练习。对高年级小朋友而言,可让他们在预习和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总结知识经验,得出数学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从表象中去理解概念和规律,深化学生对于具体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重视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设置疑问和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探究中不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智力的提升。
(三)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形式思维过渡的时期,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物品的理解较为容易,而对抽象物品的理解却较为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去做,通过学生有意识的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转一转、折一折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具体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不断深化感性认识,通过具体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例如,在进行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通过展示图形模型,并让学生走上讲台观察、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于各图形特征的认识,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踊跃发言,有利于小学生课后在自觉完成课后作业、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其自控能力较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和散漫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认真观察,用心去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辨别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抓住其中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去记住数学公式,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三)仔细阅读、准确计算。
教师在进行数学练习讲解时,要时刻提醒同学从题干中去抓住关键点,要认真仔细阅读题干和材料,通过对题目的仔细阅读和理解来进行数学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结语: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了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善于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质疑,加强学生提问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新,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求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丽霞.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G].考试周刊.2014(04).
[2]石磊.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G].新课程(上).2015(05).
[3]龚治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G].新课程(小学版).2009(12).
作者简介:郝永安,男,山西人,1965年10月生。1986年参加教学工作,在库车县二八台学校任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