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循循重善诱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985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轮复习是中考复习的中考前的第一场演习,它的复习效率直接决定着后续复习工作的开展,还决定着中考质量的提升,更决定着学生的后续发展.笔者结合《物态变化》的一轮复习,谈谈复习行为的几点策略.
  1分层在任何时刻,润物细无声
  分层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分层教学又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因为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是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的,而且到了初三阶段,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还会在中考复习前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笔者在《物态变化》的一轮复习中,采取以下策略来达成.
  1.1基础知识自主温“固”
  深入分析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本节中有很多的基础内容,这些内容如果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帮助解决的话,不仅花费很多的时间,还会影响部分优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前布置预复习的内容,主要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知识训练题,这部分题目都是基础的概念题、现象解释题,是课程标准中需要学生知道和了解的内容,比如知道什么是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式等等;二是知识框架的架构,一轮复习我们不仅需要复习基础知识,还要引领学生站在整个章节的高度去分析、审视整章内容,从而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连成一片,形成整章的知识框架.所以,在基础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架构相应内容的知识框架.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设计好以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一种预复习的形式.第一种相对简单基础一些,而第二种相对较难些.而在这种隐性分层的作业下,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他们适合的方法去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达成温习的效果,而且努力温习比以前更加牢固.
  1.2基础难点自主提问
  在基础知识的自主复习过程中,学生还有部分的困惑,这些困惑之处一般因人而异,而这些难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基础难点,这些问题应还原给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突破,让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思考中分析问题,在自己的提问中抛出问题,在小组的交流中突破问题.比如学生对生活中的“白气”到底是什么状态存在疑惑,此时学生之间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生1:是水蒸气,白气,就是白色气体的意思.
  生2:是小水珠,水蒸气在空气中有很多,我们怎么没有看到白色啊?
  生3:我们可以放个玻璃片在这白气中,很快玻璃片就湿漉漉的.
  生4:这个白气就和我们生活中的雾是一样的,在雾天外出时间长的话,我们的头发都会变湿,再次证明这个白气是液体.
  1.3共性难点追问突破
  帮助学生突破了差异性的难点以后,我们后续需要重点突破的就是共同的难点.这时为了激发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些难点的突破中来,我们要结合实际情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将知识与情景融合在一起,并在思维参与的过程中一一突破,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一起点拨、启发.就本章而言,有多个难点环节需要突破,比如实验细节的注意点和优化策略,自然现象的解释与说明,生活应用与科学发明等.下面以实验细节这一难点的突破为例,我们可以采用类似下面的追问形式来突破:
  师:你们会组装加热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吗?
  生1:先安放好铁架台,再放酒精灯,估计酒精灯外焰的位置来调整铁圈和石棉网的高度……
  师: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缩短实验的时间,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2:我们可以采用温水加热.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3:我们还可以取少量的水,并在烧杯上加个盖子.
  师:很好,如果小明、小华、小红三个人在进行实验,发现三组沸腾时的温度都不一样,其中有一支温度计是坏的,你们能帮他们判断哪支是坏的吗?
  生4:将三支温度计放在同一杯沸水中,看看哪支温度计示数和其他两支不一样.
  师:很好,那么两支正确的温度计示数为什么也不一样呢?你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水沸腾时的温度呢?
  生5:可能是气压不一样?
  师:在同一个实验室做实验,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影响着气压呢?
  生6:是盖子盖的密封程度导致气压的差异.
  类似的问题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将难点穿插在具体的情景中,在教师问题链的引领下,逐一突破.
  2方法在每个环节,循循重善诱
  在复习过程中,知识与概念的理解是基础环节的加固,而在每个环节加固的同时还渗透着相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复习行为的开展提升对方法的掌握,并达到对方法的灵活应用.这些环节就需要在复习中慢慢启发学生去感悟方法的存在,经历方法的应用,体悟方法的价值.
  2.1图像分析、重在对比
  图像信息的采集、转化、分析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本章中有多个环节是需要学生采用图像来服务于学习与应用的.以此促使学生对图像分析能力的渐进式增长和提升.结合本章内容可以达成以下两个方向的突破:
  2.1.1同一幅图的对比
  以晶体熔化图像为例,如图1所示,这幅图像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对图像进行分析,教师采用问题逐一深入.
  师:通过这幅图,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1:物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师:这个不变的温度是什么物理量?
  生2:是熔点.
  师:在AB、BC、CD段,物质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生3:AB是固态、BC是固液共存态、CD是液态.
  师:通过图形的对比,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4:发现AB和CD并不平行,可能是图像画错了吗?
  师:是画错了,还是另有原因?(这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生5:AB和CD段的升温快慢不一样.
  师:是什么因素导致它们的升温快慢不一样的?
  到此,学生的思维深度已经不仅仅拘泥于本章的内容,还延伸到其他章节,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1.2不同图像的对比
  对比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图像的差异、对比晶体熔化和水沸腾的图像,学生通过图像的对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图像所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和特征,并能在对比的情况下,解释差异存在的本质原因,达成学以致用、以理服人的效果.
  比如冰熔化图像和水沸腾图像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和一个不同点,相同的是冰在熔化过程和沸腾过程中都需要继续吸热,而且温度都保持不变.不同的是,熔化后,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而水沸腾后的温度却没有在图像中表示出来.对此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图像之间的异同点,更能启发学生对不同点的本质分析.同样也启发了学生要善于观察分析图像、剖析本质,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对图像的分析、转化和应用的能力.
  2.2物理规律,重在应用
  在本章中,还有几个通过实验建构起来的物理规律,这些规律的灵活应用也是难点,更是物理学习的价值所在.教师不能让学生去单纯地记忆规律,而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自我建构物理规律,更要引导学生去应用物理规律解释一些现象或问题.
  例题1(2013年广安)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已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地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就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样应用所学的“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物理规律来解释这一现象,让学生达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3归纳总结,贵在自建
  方法的总结、思想的积淀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自我总结归纳的习惯,才能有效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而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这种能力更要慢慢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自主归纳,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对比以下两道例题,在应用物理规律的同时,引领学生自发地总结其内涵.
  例题2如图2所示,小试管和大烧杯中都装有一定量的水,它们的底部没有接触,现用酒精灯对大烧杯进行加热,请问小试管和大烧杯中水的沸腾情况分别是什么?
  例题3-5 ℃的冰和0 ℃的水混合在一起(容器内温度不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请问水和冰的质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
  针对这两道例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解题后提出以下问题,以此来启发学生的自主归纳和总结.
  问题1:你发现这两道题都在考察什么知识点?
  问题2:题目中采用何种方式来干扰你对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条件的辨别?
  问题3:在应用具体熔化规律或液体沸腾条件进行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一轮复习不再是知识的罗列,技能的再练,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完善自己对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学会对比、观察、分析、总结和反思等方法,在思维的深入下渐进式提升.
其他文献
教学模块是指具备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向和特定教学功能,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板块.任何一堂课都是由数个教学模块相继构建而成:一方面,一定的教学模块会体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一种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由于设计理念、操作方式和方法、教学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针对某一教学功能,我们往往又能设计出具有不同特质、不同教学效果、多样的教学模块.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从表面层次来看,集中表
物理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该类学科的教学效果日益被强调,初中物理课程的探究教学,其实质是指为学生营造开放、生动的教学环境,并使其能够在该环境当中充分发挥出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进而拥有全新的初中物理学习体验.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五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运用探究教学的模式.  1正确把握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原则  笔者认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合多媒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的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的利用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结合初中物理《重力》知识的教学,对多媒体的应用进行探讨.  1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1.1教学设计理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关于过程和方法部分,提到学生不仅应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应学到科学方法.  强调要“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破解教学难题的利器.本文以“电流的热效应”一节课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 逆推法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分为不可度量和可以度量两类,我们把可以度量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物理学是以物理概念量化和物理规律公式化为特征的,如果说整个物理学体系是由物理规律为框架构建的,那么物理量就是这个框架中的重要构件,所以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出于应试的目的,对物理量的教学不太重视,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尽可能
“类比”是借助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通过比较将一种已经掌握的特殊对象的知识推移到另一种新的特殊对象的研究方法.运用类比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它能帮助学生寻求思维的线索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类比法在教学中的诸多方面均有应用,下面简要介绍在概念与规律的教学中运用类比艺术进行教学的方法.  1 运用“类比”理解概念、掌握规律  概念与规律构成了物理学的主体.教学中,若采用“类比”教学
2015年江苏省无锡市的中考物理试题中,有这样一道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联系实际题:  如图1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然释放后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关于小石块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受到重
[摘 要] 我国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与高校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产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知识单一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关乎其培养质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以“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为例,指导学生在课程体系学习中融会贯通,通过教学团队近年在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体会,探讨研究生课程
1缘起  近日,我省组织35岁以下的物理教师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参赛教师从做实验、做课件、做中考题和说课四个方面进行比赛.在县级选拔赛中,部分教师在实验中却出现一些实验不成功或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意外现象.惊讶之余,回想在平时教学中,少数教师在课堂上出现类似的尴尬局面也偶有发生.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
1 “理趣”  理是物理的理,趣是趣味的趣,理趣是理中蕴藏的趣,理趣是学理、探理、用理时积极的心理感悟、心理体味,是理与情的结合.  2 问题的产生——现实意义  蔡元培说过:教育事业,从积极的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日常各科教师均会通过各种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注重激发兴趣,但在实际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演、看、事、景、动感趣的学生很多很多,但对物理之 “理”本身感趣的学生却聊聊无几,课堂有味有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