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曳撒的形制考释

来源 :装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1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图像资料以及考古实物的三重比对,探讨明代曳撒的形制演变,认为明代实际并存辫线袍、褶子衣及马面式曳撒三种形制,辫线袍及褶子衣是对元蒙服饰的继承,马面式曳撒则是对元蒙服饰的改造,关于曳撒形制不应只知马面式而忽略另外两种形制,廓清了曳撒形制发展的历史风貌,凸显出曳撒作为民族融合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技术的进步让“开放世界”游戏风靡全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始陷入世界越做越大、体验却越来越空的怪圈,如何为这“空洞的世界”注入意义?本文从“空间”与“
《世界设计史》是当代美国著名设计学家维克多·马格林晚年的集大成之作,充分反映了马格林设计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学术地位.该书具有强烈的现实关切和深邃的反思意识,其创
近代家政学学科间接建构起一套有关室内装饰的知识体系,借助于文字、图像等的传播,引导女性追求东方风旨趣、布置一个优美舒适的家庭,然而其最终目标则是要对女性的日常行为
虚拟现实技术为动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使得容纳了观众具身互动后的整体叙事空间发生了改变.因此,除了传统的视听设计的研究,观众多通道认知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成为一个
黄梅挑花经由一代代绣娘们的传承,发展出一套连接历史并承载社会价值的装饰系统.其图案的创造在历史演变中既保持了固定不变的成分,又发展出细节上的变异.究其原因,这与其图
平江还愿影戏植根于还愿这个特定情境中,其形式、意义都必须符合仪式在进行过程中的氛围,并且满足还愿仪式的功能性需求.其中,人、场域、行为、戏剧表演同时构成了还愿影戏的
民国早期女性的袍服发展,是女性追求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的显性体现,亦是当时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最直接的物化反映.本文从靛青色提花绸夹里女袍的款式形制、织造纹样、工
木屐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传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广泛普及并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木屐不仅设计巧妙、制作考究,且方便实用,无论造型、屐齿、装饰、制作、用途,还是出土数
木工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是木工匠作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木作活动有深刻的影响和作用,对其考察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一传统工艺群体及产业的当代变迁.本文从社会人类学
明代洒线绣是明代中晚期贵族阶层广泛使用的一种织绣结合的纺织类艺术品.其中,铺满绣地的菱格纹造型紧凑、形式饱满,极具艺术表现力,但其制作工艺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聚焦于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