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量劈核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来源 :川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i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无能量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3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3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中使用乳化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眼.观察组采用无能量劈核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超声乳化劈核法.比较两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角膜中央厚度(CCT)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1 d远、中、近视力(包括裸眼和矫正)及离焦曲线范围.结果:观察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短于超乳劈核组(P0.05);两组ECD在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逐渐逐渐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C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均获得较好的视力,但观察组远、中、近视力(包括裸眼和矫正)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离焦曲线+2D~-4D范围位于对照组之下(P<0.05).结论:在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时,使用无能量劈核技术能更好保护角膜内皮,减轻角膜水肿,术后短期的视力优于超声乳化劈核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医学院校深化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地方医学院校适切大健康背景下社会及行业需求,按照康复类专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逻辑思路,从专业结构布局、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保障3个维度进行综合改革,对新形势下康复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有益探索.
“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出生率明显上升,其中经产妇的生育愿望表现更为强烈,成为生育的“主力军”.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二孩政策”下的瘢痕子宫孕妇选择何种方式结束妊娠,也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过往行再次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是人们更易接受的方式,随着医疗观念的转变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剖宫产后经阴试产逐渐被患者和产科医生所接受.Scott等人研究指出剖宫产后经阴试产成功率可达60%[1 ],瘢痕子宫不再是经阴分娩的禁忌症.瘢痕子宫经阴试产危险系数高,试产失败带来的后果严重,其中以子宫破裂较为严重,发生率可达0.
目的 研究植物药过江藤提取物合成氧化银(Ag2 O)对血液透析导管管周病菌培养的抗菌活性.方法 用过江藤植物粉末与硝酸银混合,燃烧合成过江藤Ag2 O粉末.将合成粉末溶解后放置到血液透析导管管周细菌培养皿中,观察其抗菌活性.结果 过江藤Ag2 O粉末具有良好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较好的抗表皮葡萄球菌和抗黄曲霉菌作用.结论 过江籐植物粉末生物合成的Ag2 O在抗血液透析导管病原体感染方面更具价值,因而可用于研制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用品.
目的 探讨多b值弥散加权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直肠腺癌不同T分期和不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行多b值弥散加权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多b值扫描,b=0、20、40、80、100、120、140、200、400、600、800 s/mm2,经软件合成ADC和eADC图,测量正常肠壁和直肠腺癌的ADC值、eADC值,比较多b值弥散加权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直肠腺癌不同T分期与病理的相关性,比较正常肠壁与肿瘤组织以及不同分化程度直肠腺癌的ADC值、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HMN )是一组高度遗传异质性疾病,由Nelson 和Amick 等于1966 年首次报道,目前尚无其发病率的准确统计,且国内外报道较少.1993年Harding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模式和表型对 dHMN 进行分类的标准,共有7 个亚型,其中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V型(dHMN-V)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 BSCL2 或 GARS 突变所致,主要累及上肢[1 ].本文报道1 例与dHMN 相关的 BSCL2 基因新突变(Exon7,c.742G >A,p. Val248Ile),并
目的:探讨miRNA-720、miR-17-3p及miR-215-5p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提取100例MM患者(病例组)和10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血清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清miRNA-720、miR-17-3p及miR-215-5p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三种不同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miRNA-720、miR-17-3p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miR-215-5p相
目的:研究外周血肿瘤异常蛋白(TAP)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72例宫颈病变患者分为宫颈癌组(n=22)和癌前病变组(n=50),并选择同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的3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TAP、SCCA水平和TCT阳性率,并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TAP联合SCCA、TCT对宫颈癌的筛查价值.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AP、SCCA水平及TCT阳性率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US-FNA)与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US-CNB)在甲状腺微小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同时行US-FNA与US-CNB的4a类以上的甲状腺微小结节113例,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比较US-FNA与US-CNB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结节的大小、位置、血供、性状、钙化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US-FNA和US-CNB在甲状腺微小结节中诊断中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究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其对血浆β-内啡肽、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60例PHN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T0)和治疗后[3 d(T1)、4周(T2)、8周(T3)]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疼痛相关物质[血浆β-内啡肽(β-EP)、血清P物质(SP)]、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血清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膜联蛋白A2(Annexin A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1例CSCC患者为研究组,40例同期皮肤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及研究组不同病理特征和预后患者血清PD-L1、Annexin A2表达水平;分析PD-L1、Annexin A2在CSCC与皮肤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PD-L1、Annexin A2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