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物证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gze263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筆者从温州博物馆获悉,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温州共登录一级文物183件(套),其中东晋瓯窑青釉褐彩瓷鸡首壶、北宋瓯窑青釉观音菩萨瓷坐像、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等3件瓯窑极为罕见,为瓯窑艺术的代表作。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还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是目前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该执壶通高25.10厘米、壶身口径5.10厘米、足径7.50厘米,通体施淡灰绿色釉,匀净细腻,滋润光亮。整个器型瘦长清秀,端庄挺拔,具有西亚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特征。有专家认为,该执壶器身的褐彩纹饰可能是西亚的椰枣树叶,盖面的褐彩纹饰则是椰枣的长圆形浆果;壶把模印的缠枝卷草花卉纹和联珠纹是唐代丝织品常见的纹饰,明显受到波斯萨珊王朝艺术风格的影响。因此,该执壶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The data from a national survey of moveable cultural relics indicates that Wenzhou has a total of 183 class-one cultural relics, including three porcelain artworks made in Ou Kiln. A porcelain kettle made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presents a style apparently similar to that of silver and gold wares made in the Sassanid Empire in ancient Persia. Experts consider it a material evidence to Wenzhou’s role in Silk Road on the Sea in ancient times.
其他文献
要想阅读历史就要走进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馆长说,“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先讲好丝绸之路故事,这有助于推动浙江文化走出去、国外优秀文化引进来。  文博的天地、学术的殿堂,中国丝绸博物馆刚刚度过25周年馆庆。  记得有哲人说过,要想阅读历史,就走进博物馆;无论它是综合的,还是专业的。受这样的影响,笔者与赵丰馆长相约,就围绕“一带一路”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作深度交谈。在小桥流水、传统时尚的中国丝绸博物
期刊
《鸡毛飞上天》真实地表现了几代人创业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耳目一新。该剧题材新颖、视角独特,用浙商崛起的故事,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初,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问题与困惑,展现了中华商业传奇和中国商人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诚实守信的实干精神。  一部立足本地反映浙商精神的正能量剧  “鸡毛换糖”,一个上年岁的人听来无比熟悉,多数年轻一代又十分陌生的词语,它包含了几百年来浙江义乌百姓在时代大潮
期刊
“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  35年前,一部名叫《萬水千山总是情》的香港TVB影视剧一经播出便吸引了两地观众的注意,其同名电视剧主题曲也成为了华语流行音乐中的经典;35年后的今天,这部电视剧以“翻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成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标志性文化活动之一。  回望经典 献礼回归  这部拍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经典港剧,以中国20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
期刊
故鄉对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特别的存在,乡情、乡愁更像是一种文化基因和生命密码,无声地浸润在一个人的血脉里,纵使少小离家、双鬓斑白,也依旧乡音未改,故乡萦绕在心头永远不曾远去。而故乡、乡情对中国人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生命意义上的,通常指一个人出生、生长的地方,而另一层含义是情感、文化意义上的,比如一个人生活过、在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地方,就像《乡愁乡愁》作者庞亚君所书写的松阳。  从《乡愁乡愁》的副题“
期刊
今天,2017年4月18日,是“杜立特突袭”75周年纪念。1942年4月18日清晨,在传奇飞行员杜立特中校带领下,80位志愿加入的美国飞行员驾驶16架B-25轰炸机,从美军航母“大黃蜂号”起飞,轰炸日本五座城市。这次勇敢进攻,是针对日本海军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采取的报复行动。  今天,仅有一位杜立特突袭者依然在世,他就是现年101岁的科尔中校,杜立特的副驾驶。4月18日上午,在俄亥俄州代
期刊
国内的茶叶博览会很多,仅仅今年上半年,就有北京、广州、西安、济南等城市举办。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架势。  但是,能冠以“国际”头衔的茶博会却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这就是5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百度搜索“国际茶叶博览会”,找到结果3,760,000个,齐齐指向了这次刷爆了我们朋友圈的盛会。  究竟是哪些元素,让此次茶博会喊出了响当当的“国际”口号?  了解:“国际范”从这里起步
期刊
“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这段豪言壮语发自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之口,时间是1955年。这一指示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上世纪50年代高中毕业的我,抱着玫瑰色的梦想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编导系。当我正在跟着欧阳予倩院长见习导演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之际,学院领导找我谈话说,新华社来院招人,要把我选送到北京去深造。当年凡有志青年都自觉听从党召唤。我就从此走上了国际新闻战线,刻苦学习
期刊
前不久,在浙江卫视播出的一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火了,义乌人津津乐道。在他们看来,“鸡毛换糖”传统所反映出来的浙商的创业精神,正是义乌文化的特质。  这个小商品之都——曾经作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前沿阵地,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练、变迁之后,也正在发生耀眼的改变,变成“中国智造”的兴起与传播之地。  最近在义乌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文化产品交易会正是折射这种文化嬗变的精彩呈现。  从创意到产业  在文交会
期刊
“妈妈,我好想你。记不清多少个夜晚,因为对你的想念,我泪流满面。看到电视里别人的父母都在家里,享受家的温暖,我好羡慕。可我知道,你们在国外也非常辛苦……有件事一定要告诉你,七都办了个‘留守儿童快乐之家’,那里真的很好,有多媒体教室。周末,有很多大学生来给我们上课,教我们唱歌、手工、做游戏等。我们上课都是免费的,我觉得他们像家人一样,我在这里很快乐。等你来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  这是温州市鹿城区
期刊
侠客,旧时指武艺高强、讲义气的人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新时代,在仙居这座小城,有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武艺高强,利用过人的攀岩技能挽救遇险人生命;他们行走崖间,义务清除游客留下的垃圾,默默守护着青山秀水;他们参加志愿行动200多次,解救被困人员272人次,累计服务社会时间超过6万小时。他们就是仙居县红十字应急搜救队,新时代的侠客。  攀岩高手组建搜救队  仙居,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幽深奇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