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拿什么同时成就了牛顿和自己?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着的人有很多,洒脱的人有很多。但既执着又洒脱的人,就不多了。而知道什么时候执着,什么时候洒脱的人,就更少了。但这事关作为职场精英的你,生前能得到什么名利,身后能留下什么名声
  上期当我们一起研读牛顿的职业生涯时,不得不感叹牛顿真是人生大赢家:一个人一生很难实现权力、荣誉、财富三条线相交。即便相交,出事的概率也非常大。然而牛顿不仅做到了三线相交,而且一生平安,晚年幸福,健康终老,并带着无限荣光离世,享受了国葬。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自然科学家享受国葬的人。
  但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人。他与牛顿的人生并行了71年,并也深深影响了人类历史。他就是埃德蒙·哈雷。哈雷所走过的职业生涯,同样三条线辉煌,同样令人称奇。
  哈雷,不只是一颗彗星
  人们提起哈雷,自然会想到哈雷彗星。这一颗彗星的光芒,似乎笼罩了他身后的岁月。其实,哈雷的贡献远不止于一颗星星。
  1656年出生的哈雷,1673年进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数学系。20岁毕业后,比比尔·盖茨早三百多年就放弃了获得学位的机会,跑去南大西洋圣赫勒纳岛建立了南半球第一个天文台。在那里,哈雷绘制了载有341颗恒星精确位置的南天星表,弥补了天文学只有北天星表的不足。正是这个贡献,当时才22岁的哈雷被选为皇家学会成员,并荣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
  1686年,30岁的哈雷公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载有海洋盛行风分布的气象图,彰显了他处理和归算大量数据的才能;
  1687年7月5日,31岁的哈雷耗时28个月,支持帮助牛顿整理并资助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问世。这是哈雷与牛顿联手对人类超级卓越的贡献,从此人类的物理学科成年了。
  1693年,37岁的哈雷发布了布雷斯劳城的人口死亡率表,首次探讨了死亡率和年龄的关系,为英国政府出售寿险时确定合理的价格,为寿险的推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开创了社会学统计工作的先河。
  1701年,45岁的哈雷根据航海罗盘记录,出版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地磁图。1702年,哈雷发表了第一幅大西洋磁偏角等值线图。
  1704年,48岁的哈雷晋升为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1705年,他出版了《彗星天文学论说》,书中阐述了1337-1698年出现的24颗彗星运行轨道,并准确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
  1718年,52岁的哈雷发表了恒星有空间运动的资料,首次提出恒星也是运动的。
  1720年,54岁的哈雷继任为第二任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并成为皇家天文学家。
  研读哈雷的人生,发现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痴迷地执着,令他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同时还有一特点,洒脱。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特点,在哈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交互进行。
  超乎寻常的执着精神
  哈雷的执着,超乎寻常,正是哈雷的执着,才有如此的成就。
  执着28个月,改变世界
  哈雷的执着体现在与另一位伟人牛顿的合作,支持资助其出版《原理》。说来奇怪,竟是一次偶然的打赌,刺激了哈雷的执着,并成就了此书。
  1683年,一次哈雷、胡克(胡克定律的发现者)和雷恩(天文学家)在伦敦吃饭,突然间谈话内容转向天体运动,讨论起行星往往倾向于以一种特殊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行的话题。雷恩慷慨地提出:要是他们中间谁能找到答案,他愿意给他发奖。为此哈雷着了迷。1684年8月,哈雷自行前往剑桥大学,径直拜访已成名的数学教授艾萨克·牛顿。哈雷请教道:“要是太阳的引力与行星离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行星运行的曲线会是什么样的?”牛顿马上回答说:会是一个椭圆,并且自己已计算过。哈雷马上提出要牛顿的计算材料。但牛顿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在哈雷敦促之下,牛顿答应再算一遍。这一动笔不得了,唤醒了牛顿的数学天赋。有两年时间,牛顿闭门不出,精心思考,涂涂画画,扩大了对天体学的研究,最后拿出了他的旷世杰作:《原理》。并且,哈雷自费为牛顿出版了这本书。正是由于哈雷的执着,才会诞生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然而,这本书的诞生过程绝非这么简单。从这本书的写作与出版过程,我们能看到哈雷的执着与坚韧。
  在哈雷的追逼与执着下,被激发的牛顿决定写一本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写作本身就不易,出版同样困难。首先要获取官方的出版许可证,接着要联系出版商,讨价还价,一次又一次的校对清样,验算数据,审定配图,设计版面……为了让牛顿专心写作,哈雷将所有繁杂事务一并承担。但意料之外的麻烦事,仍接踵而至。
  先是剑桥大学发生了财政危机,无法按约定为牛顿的书稿出版结账。接着,因为这部书中的一些观点,牛顿与其他权威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牛顿不耐烦了,他厌倦了这个冗长的写作计划,他想到了放弃。更加不幸的是,哈雷的父亲恰于此时过世,哈雷因继承问题诉讼缠身,无论财力还是精力都大受影响。眼看着出书计划将搁浅。但哈雷的执着超出想象,他一定要将牛顿这部著作展现在世人面前。
  哈雷在剑桥与牛津之间奔波,协调牛顿与其他权威的矛盾。哈雷也在牛顿与出版商之间奔波,将页面设計反复修改,直到牛顿与出版商双方都满意为止。哈雷还在亲朋好友与各种机构之间奔波,并不富裕的他开始四处举债,支持《原理》出版。
  经过哈雷28个月的执着和努力,震撼世界的《原理》终于面世了!这是一部宏大而注定将改写人类文明史进程的书,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集大成之作,它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更出人意料的是,《原理》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在人文领域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欧洲从此热闹非凡。
  喧闹中,哈雷却默默转向幕后,一面还债,一面重新研究起他的彗星。
  执着25年,搞定彗星
  哈雷对彗星的研究始于24岁。1680年,24岁的哈雷与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长卡西尼合作,观测了当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从此他对彗星产生兴趣。到1705年哈雷出版《彗星天文学论说》,前后共计25年,他为了研究彗星的运行规律,在浩瀚的星空中观察,在人类有关天文历史资料中梳理研究,这需要耗费巨大的心血,在孤独中坚守,在迷茫中执着。   哈雷一方面查阅、梳理了海量古籍文献和近代天文记录,一方面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加以计算分析。终于在1705年的《哲学学报》上,他指出:1305、1380、1456、1531、1607、1682年观测到的彗星轨道都很相似,应是同一颗彗星。他同时预言,这颗彗星应会在1758年年底-1759年年初再度出现。如果哈雷的预言实现,那么不仅哈雷个人将赢得巨大声誉,而且将为牛顿的《原理》提供一个铁证。
  只可惜,牛顿和哈雷,都没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1727年2月28日,牛顿逝世。1742年1月14日,哈雷逝世。
  但正如哈雷预言的那样,在他去世17年后,一颗拖着长长尾巴的明亮彗星出现了!彗星的光照亮了不同的国旗,也照亮了不同的肤色。夜空下,人们震惊了。震惊中,整个欧洲的天文界沸腾了!
  哈雷的执着,还使他在众多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比如,他在20岁-22岁,在这青春萌动的岁月,一个人远离都市,到南大西洋小岛建立了南半球第一个天文台,完成了南天星表。没有执着精神,怎么能在这蛮荒岛上,独自一人与星空对话?他的执着还使他研究出了城市人口与死亡的规律——这需要多大的耐力与调研?
  哈雷的成就,无一不是执着的结果。今天,社会浮躁下,太多的人都渴望快速成才、发财、成功,但就是缺乏哈雷这种执着的精神!我们太需要这种执着的坚守,如果当今的人们能执着于初心坚守两三年,一定会有成就。可惜,身边却有太多的三心二意。
  失而能得的洒脱放弃
  哈雷一方面执着,醉心于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又非常洒脱,该放手时就放手。人生在收放之间释放出很大的弹性宽度。
  第一次放弃,放弃即将到手的牛津学位
  若没有这次放弃,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南天星表的创建者,就不是哈雷了。哈雷放弃了牛津大学的学士学位,两年后因巨大的成就得到了牛津大学的硕士学位,再后来得到了博士学位,并最终成为了牛津大学的教授。尽管在争取成为牛津大学教授的过程中,他意外遇到了牛顿居然不支持他的小插曲,但最终还是如愿了。
  第二次放弃,放弃天文台长助理美差
  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John Flamsteed),当时正在筹备格林尼治天文台,就找到牛津大学去选助手(也就是现在的校招),当时正上大二的哈雷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从此逐渐成为公众的焦点。天文台建设得很顺利,一切看起来相当不错。可是随着时间推移,Flamsteed和哈雷的性格根本合不到一块儿。最后两人的矛盾简直不可调和,于是哈雷果断辞职,洒脱地放弃大家都十分艳羡的工作。如果没有这次放弃,也许就没有哈雷彗星的发现,也许就没有《原理》一书的出版。所以,有时放弃,才能得到,甚至得到更多。哈雷放弃了天文台长助理的职位,后来反而得到了天文台台长的职务。
  第三次放弃,放弃出版《原理》应得功名
  在《原理》出版后,對牛顿和对哈雷都是一件大事。但哈雷为此付出了28个月的代价,付出的是出版该书的各项费用,但该书并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哈雷没有计较名利,没有沉醉在鸿篇巨著出版的喜悦之中,更没有试图利用该书的出版,赚取自己的名利,而是转身投入到彗星的观察研究之中。正是这种洒脱的放弃,才有了后来的彗星周期运动规律的发现。所以,放弃是为了更全力以赴的执着。如果不放弃,还念念不忘,藕断丝连,哪会有后面的执着与收获?所以,做事当如哈雷:该执着时执着,该放弃时放弃。执着是为了达到目标,放弃是为了得到另一个更好的目标。哈雷放弃的,都是在别人看来所谓的名利;他执着的,都是对人类和社会有贡献和价值的目标。这就是格局。在这方面,牛顿与哈雷相比就差多了。
  第四次放弃,放弃科学转型管理
  当然,哈雷最后一次放弃是他1820年做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后,直到去世的22年时间没有任何学术发表,在转型中一心一意执着地做好一个管理者。他不像牛顿,当着官还干着研究,收获着荣誉同时还捞着财富。牛顿太像一位精致利己者,权力、荣誉、财富全得了,啥都想得到,不给别人留丝毫空间,这就是贪婪。所以,哈雷的洒脱,是一种克服人性贪婪的品质。人只有战胜自己的贪婪,才能洒脱。这个时代,太需要哈雷这样有洒脱品质的人,干事拿得起,名利放得下。哈雷为牛顿出版《原理》付出那么多,然而当竞选牛津大学天文学教授时,竟没有得到牛顿的支持而落选。但哈雷只是不悦,也没有更多抱怨,仍在自己天文学里研究。假若哈雷为此耿耿于怀,哪还有心情再研究学问,并名垂青史?所以,洒脱也是放得下一切,为自认为值得做的目标冲锋。
  也正是哈雷的执着和洒脱,才有了人们的对他的爱戴。现在,人们(尤其在西方)谈到哈雷,习惯性地不直呼其名,而是叫他“彗星男(The Comet Man)”。当然,在其他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哈雷还是“潮汐王子(Prince of Tides)”,“地球物理学之父(Father of Geophysics)”等等。试问,哪个科学家能享有如此多带有温度的绰号呢?
  转型时代成就多彩人生
  哈雷的职业成长案例,也包括牛顿的成长案例,都给我们了启示。之所以哈雷、牛顿在一生当中获得了如此多的成就,而且是在不同的跑道上都获得了成功,重要原因是时代背景。
  这一切都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300多年前牛顿和哈雷所处的英国,正是高速转型的时代。与今天的中国极其相似。在这样的时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商业、文化、社会生态,完全重构,于是原有的生态秩序陆续结构和融化,给时代的精英们太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完全可以在多条跑道上跑出自己的人生记录来。但从哈雷的成长经历看,同一时间段,只能集中精力跑一条跑道,要换另外一条跑道时,洒脱地放下旧有的跑道,换跑道,全力以赴地跑。所以,这是最好的时代——任何人,只要努力都可以在社会上无限多的跑道上跑出自己人生的成绩。但这又是最坏的时代——跑道太多,选择太多,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抑或原有的跑道坏了,仍在恋恋不舍,蹉跎了人生,浪费了生命。
  所以,哈雷、牛顿的职业人生,为我们当今时代的成长提供太多的启迪。洒脱是为了放弃大家公认的有价值的东西,执着是为了追求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责任编辑:杨光
其他文献
1.授予流程处理权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到管理者抱怨员工不会独立思考。然而,这些管理者也会因员工不服从指示而施予惩罚。为避免这一问题,管理者需要将流程和结果区分开来,并
将56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常规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后,缓慢放出脑
“放空、交锋、顿悟、践行”是“中外管理私董会领秀(linkshow)001组”私董伙伴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但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老总如何放下“我执”,“放空”自己,在中外管理私
循证护理(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患者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源整合为最好的证据来制定患者的卫生保健计划。糖尿病患者股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时
10余年前,随着“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进入中国,众多中国企业开始了学习型组织的探索与实践历程。  不过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地刷新原有的方法论。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浪潮下,学习型组织被赋予了新的学习模式,像E-Learning、企业大学、微课、社群学习等都在企业内部如火如荼地运用着。  然而,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在寻求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方法上,在“术”的层面不断推陈出新,但当人们越来越多
棒垒球运动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游戏性、趣味性、挑战性、智慧性、军事性和政治性等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棒垒球运动已经传入我国很多年,但是由于受到了政治、
3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间歇牵引)、B(走罐间歇牵引)、C(卧位整复手法配合走罐间歇牵引)三组,各120例,分别进行治疗。结果C组治疗1、2、3、4个疗程时VAS评分均少于A、B组(P
Zipcar前CEO罗宾·蔡斯新书《“伙伴”公司》中提道:分享经济正在颠覆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管理。
2015年7月12日,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以及作为本刊多年领导的成思危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7月13日上午,本刊杨光总编赶往成先生常年工作并深爱着的中国管理现代化
将14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三组,均予肝素、肠溶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早期溶栓组53例(发病6~12h)分别静脉应用UK50万、100万、150万U大、中、小剂量溶栓1次,延迟溶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