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天赋得以施展。教师要改变长期以来“命题—写作—上交—批阅—发还”的作文教学法,代之以生活化作文教学法。作文教学生活化体现在下面几个环节中:
一、作文命题的生活化
经验告诉我们,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来自生活中的闲聊。《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自然是得益于“聊”;很多电视连续剧亦是文人们于闲侃中所得的产物。于是我们有理由认为,学生在作文之前也不妨先聊一聊。教师将写作的范围和题材先交给学生讨论讨论,他们会在交谈中得到启发,打开写作思路。
例如:4月的一次早自习课,两只燕子飞进教室,被大玻璃窗隔着飞不出去,读书声停了下来。笔者刚好巡视到窗外,便从窗口观察着学生的反应。语文课上,笔者请学生口头描述当时的所见所感。有学生说:“看同学们有的异常兴奋,惟恐天下不乱;有的满怀忧郁,静静流露出一种迷茫;有的喊‘抓住它,抓住它’,便有人出主意如何抓;有的喊‘放生,放生’,便有人出主意如何打开所有窗户……”这些反映了人性的不同和生存心理的不同。于是笔者出了一个题目《从两只燕子谈起》,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不少学生写出了别具一格的优秀作文。
可见,生活化的作文命题远比教师个人凭空想象的命题要好得多。
二、作文指导的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只要学生认真思索,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把习作指导和现实生活与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会给写作提供无限思路。
记得一次作文指导课,命题是漫话春节,起初学生所关注的内容大多是关于拜年、吃喝、压岁钱等话题,学生交流时虽然笑逐颜开,也能细数春节的点滴,但总是缺少中国人新春佳节的那种浓厚氛围,也道不出亲人之间那亲切的关怀,更不能想到春运路上回乡大军的那种牵挂。于是在课堂上,等学生都无话可说时,笔者及时播放春运纪录片,并呈现家人共聚团圆饭、共放烟花、互赠祝福等画面,学生的思路一下打开了,紧接着便是对春节生活中一幕幕感人镜头的品味,更可贵的是他们还把这些镜头用“亲情”这一线索窜在一起,写出的文章自然也有血有肉了。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构思写作的时候,会不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生活与社会现实,并且思考人生现象,将自己的作文升华到回归生活、解读社会、品味人生的高度。
三、写作过程的生活化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字、限于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要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写作与诘难并举,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四、作文修改的生活化
语文教师大多习惯于在办公室批阅作文,勾出一些错别字,画出些病句,用线条调整个别语句、语段,然后写几句评语,给出分数。这样批作文,往往因为它严重脱离写作主体,极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修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修改他们自己的作文。
修改作文的方式,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这种方法效率低,因为教师时间有限,不可能细致地指导每个学生精心修改他们的作文),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分别修改同学的作文(这种方法不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水平,且生活气息不浓),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这种方法效率高,且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我们提倡后一种做法。每次修改作文,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同学间互相修改作文,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遇到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讨论,以便取得共识。
五、作文讲评的生活化
传统的作文讲评,是教师批阅作文以后,列出该次作文的一大堆优点、一连串毛病,一一向学生通报。学生听后,有优点者得意,犯毛病者垂头,无优点无毛病者,则不痛不痒。有时,教师还将自己的喜怒忧愤带入讲评,把师生之间本应十分融洽的关系弄得很尴尬,学生未必有所收获;教师也未必讲得痛快,优点未必得到发扬、问题亦未必得到救治。
作文讲评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应该且必须参与实际生活内容之一。写作之时,学生已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修改之时又吸纳了同学的意见,一定会感慨良多。教师要很好地组织他们进行集体讲评,让他们在讲评中畅言得失。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参与作文讲评,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让他们或吸取教训,或发扬优点。这样,作文讲评才算落到实处。
总之,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自始至终都与生活相关,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使作文写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这将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
一、作文命题的生活化
经验告诉我们,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来自生活中的闲聊。《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自然是得益于“聊”;很多电视连续剧亦是文人们于闲侃中所得的产物。于是我们有理由认为,学生在作文之前也不妨先聊一聊。教师将写作的范围和题材先交给学生讨论讨论,他们会在交谈中得到启发,打开写作思路。
例如:4月的一次早自习课,两只燕子飞进教室,被大玻璃窗隔着飞不出去,读书声停了下来。笔者刚好巡视到窗外,便从窗口观察着学生的反应。语文课上,笔者请学生口头描述当时的所见所感。有学生说:“看同学们有的异常兴奋,惟恐天下不乱;有的满怀忧郁,静静流露出一种迷茫;有的喊‘抓住它,抓住它’,便有人出主意如何抓;有的喊‘放生,放生’,便有人出主意如何打开所有窗户……”这些反映了人性的不同和生存心理的不同。于是笔者出了一个题目《从两只燕子谈起》,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不少学生写出了别具一格的优秀作文。
可见,生活化的作文命题远比教师个人凭空想象的命题要好得多。
二、作文指导的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只要学生认真思索,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把习作指导和现实生活与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会给写作提供无限思路。
记得一次作文指导课,命题是漫话春节,起初学生所关注的内容大多是关于拜年、吃喝、压岁钱等话题,学生交流时虽然笑逐颜开,也能细数春节的点滴,但总是缺少中国人新春佳节的那种浓厚氛围,也道不出亲人之间那亲切的关怀,更不能想到春运路上回乡大军的那种牵挂。于是在课堂上,等学生都无话可说时,笔者及时播放春运纪录片,并呈现家人共聚团圆饭、共放烟花、互赠祝福等画面,学生的思路一下打开了,紧接着便是对春节生活中一幕幕感人镜头的品味,更可贵的是他们还把这些镜头用“亲情”这一线索窜在一起,写出的文章自然也有血有肉了。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构思写作的时候,会不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生活与社会现实,并且思考人生现象,将自己的作文升华到回归生活、解读社会、品味人生的高度。
三、写作过程的生活化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字、限于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要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写作与诘难并举,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四、作文修改的生活化
语文教师大多习惯于在办公室批阅作文,勾出一些错别字,画出些病句,用线条调整个别语句、语段,然后写几句评语,给出分数。这样批作文,往往因为它严重脱离写作主体,极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修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修改他们自己的作文。
修改作文的方式,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这种方法效率低,因为教师时间有限,不可能细致地指导每个学生精心修改他们的作文),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分别修改同学的作文(这种方法不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水平,且生活气息不浓),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这种方法效率高,且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我们提倡后一种做法。每次修改作文,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同学间互相修改作文,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遇到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讨论,以便取得共识。
五、作文讲评的生活化
传统的作文讲评,是教师批阅作文以后,列出该次作文的一大堆优点、一连串毛病,一一向学生通报。学生听后,有优点者得意,犯毛病者垂头,无优点无毛病者,则不痛不痒。有时,教师还将自己的喜怒忧愤带入讲评,把师生之间本应十分融洽的关系弄得很尴尬,学生未必有所收获;教师也未必讲得痛快,优点未必得到发扬、问题亦未必得到救治。
作文讲评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应该且必须参与实际生活内容之一。写作之时,学生已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修改之时又吸纳了同学的意见,一定会感慨良多。教师要很好地组织他们进行集体讲评,让他们在讲评中畅言得失。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参与作文讲评,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让他们或吸取教训,或发扬优点。这样,作文讲评才算落到实处。
总之,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自始至终都与生活相关,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使作文写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这将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