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需,更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思想品德》新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也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理性知识即课本理论知识是学生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的正确性、深刻性以及它的存在价值,只有在学生的自我生活实践中真正转化为直接感受时,才能使学生去深刻认识,去真正接受,从而促进学生对理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有责任的公民,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国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社会,并学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1 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了帮助新生全面了解学校,我组织了参观校园活动,课前准备好学校简介,课上让课代表做导游,教师当顾问,带领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通过参观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宽松、愉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热爱学校之情。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教学中,我还组织了学生自制名片的活动,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的纸张,在规定时间内设计自己的名片,名片设计完后,每位同学当面双手送给自己最想相识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
2 教学情境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仅仅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相关内容时,我联系了“5·12”大地震发生后,气吞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援助,无私奉献的爱心涌动,每一个画面都使我们冲击般地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之心、浓浓同胞之情、团结奋进之力、自强不息之志。全国军民,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百姓,用自己的骨肉亲情和血肉之躯,铸就了一座生动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丰碑。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指出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曾间接感受过地震所造成的巨大创伤,都曾亲自为灾区的人民、灾区的小朋友们捐去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平时省吃俭用的零花钱等。体会深,理解也深。
3 教学形式生活化
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就更为重要。
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思想品德》新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也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理性知识即课本理论知识是学生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的正确性、深刻性以及它的存在价值,只有在学生的自我生活实践中真正转化为直接感受时,才能使学生去深刻认识,去真正接受,从而促进学生对理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有责任的公民,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国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社会,并学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1 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了帮助新生全面了解学校,我组织了参观校园活动,课前准备好学校简介,课上让课代表做导游,教师当顾问,带领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通过参观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宽松、愉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热爱学校之情。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教学中,我还组织了学生自制名片的活动,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的纸张,在规定时间内设计自己的名片,名片设计完后,每位同学当面双手送给自己最想相识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
2 教学情境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仅仅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相关内容时,我联系了“5·12”大地震发生后,气吞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援助,无私奉献的爱心涌动,每一个画面都使我们冲击般地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之心、浓浓同胞之情、团结奋进之力、自强不息之志。全国军民,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百姓,用自己的骨肉亲情和血肉之躯,铸就了一座生动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丰碑。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指出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曾间接感受过地震所造成的巨大创伤,都曾亲自为灾区的人民、灾区的小朋友们捐去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平时省吃俭用的零花钱等。体会深,理解也深。
3 教学形式生活化
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就更为重要。
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