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年级的小芸,是个文静且有些瘦弱的女孩。当她得知妈妈让她来见的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时,感觉有些不安。望着她不断眨动的大眼睛,我问她此刻心里冒出了什么念头。她胆怯地望着我,迟疑半天回答说“倒霉的事要发生了”。小芸妈妈尴尬地说,这孩子就是这样,什么都爱往坏处想。她整天唉声叹气,早上一起床就愁眉苦脸的,说什么“今天要默生词,一定又是九死一生”之类的丧气话。小芸妈妈很迷惑,因为家里并没有给幼小的女儿什么压力,至于学校的学业压力,每个孩子都差不多,为何女儿感觉负担那么重呢?另外,小芸妈妈还担心,女儿这么小心态就不阳光,天长日久会不会发展成“抑郁症”?
了解小芸
1、溺爱的家庭教育模式
通常溺爱型的家庭大致分三类:过度给予、过度关爱和过度宽松。经了解,小芸的家庭教育模式属于过度关爱加过度宽松。
从小到大,妈妈不仅没有尝试让小芸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总是尽可能哄女儿开心。妈妈告诉我,她最担心的就是女儿不开心,偏偏才上二年级的小芸就是不开心。如果此时爸爸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是有机会调整的,但恰恰小芸的爸爸在家中不够权威,即使心里有想法,也不太愿意和妻子发生冲突。
针对这一点,我告诉小芸妈妈,对孩子来说,最安全的教育是“可协商规则性管理”,有时候太多的爱心和宽松会导致溺爱的发生,同时也令孩子感觉心里并不那么踏实。所以,当关爱与管理携手共进,孩子才能感觉到舒服和自然。
2、凡事往坏处想的“好处”
一般大家都会觉得,只有积极的心理暗示才有“好处”,消极的心理暗示哪里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但心理学告诉我们,“凡事往坏处想”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心理保护策略。这种策略的运作起先是“害怕失败”,然后进一步产生出来的保护策略就是“预测灾难”,如“我就知道会变糟”。作出预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别人对你的期望。如果失败一旦发生,预测人就会因为“早有心理准备”而缓冲了内心的失落感。
但这种自我保护策略不可过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好比体育课跳鞍马时用的保护海绵垫,原本海绵垫是为了缓冲跳鞍马后落地时的冲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试想,倘若我们用五层海绵垫铺在鞍马前进行“保护”,我们还可能跳得过去吗?说不定海绵垫的高度都超过了鞍马!我们的目标是跨越鞍马,而那些多余的保护垫会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难以逾越的“坎儿”。
小芸每天早上不自觉地会“预测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就属于这种心理保护策略。由于过度保护溺爱的家庭养育环境,使小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自信心比较脆弱。因此,“预测灾难”这种保护策略就启动了。
72张彩虹牌
那么,除了调整小芸妈妈的养育模式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小芸学会快乐的自我暗示呢?
1、检验法——让事实说话
因为小芸的“灾难预测”是保护性的,大多并不准确,所以我们可以邀请她来检验自己的预测成功率,让事实告诉她,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我没有否定小芸的那些“丧气话”,嘱咐她每天认真记录自己的预测是正确还是错误,一周后根据所做记录,请她自己判断其预测的准确率。
当天的咨询结束后,我问小芸“倒霉的事发生了吗”,小芸正高兴地玩着沙盘,听到我的问话,有些不好意思地拍拍手说“没有发生”。我接着追问:“可是应该发生呀,你不是一进门就这么预测的吗?”小芸被我问得有点窘,憋了半天说:“其实,有时候也不准的。”当小芸能够松动和质疑自己的消极预测时,她才有空间来给自己一些积极暗示。
2、彩虹牌——植入积极的信念
彩虹牌是一套有着72张,七种色彩的小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有一句正面积极的话语。
每天睡觉之前,让小芸任意抽取一张牌,认真地读一读上面的句子直至背诵,然后将这张卡片置放在枕头底下,次日清晨起床后,再次浏览一遍,然后将卡片归还到小盒子里。有的卡片上写着“你可以成为你希望成为的样子”,有的是“你能拥有你朋友的所有优点”等,这些句子对小芸来说都是令人愉快的暗示。日积月累,这些积极的信念就会自然植入小芸的心中。
3、微笑法——上扬嘴角提升心情
这是一个简单但有效的办法,我让小芸每天临出门前,对着镜子上扬嘴角,并让她凝神注视着镜子中微笑的自己,并试着越笑越自然。
在认知治疗中,行为、想法和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适当的行为也能提升相应的情绪,并且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很容易吸引注意力的,当小芸望着拥有灿烂笑容的自己时,无疑是一个强烈的积极暗示:这将是明媚的一天。
剪掉过去,打开未来
三个月后,小芸的妈妈带来了好消息,为了改善自己养育女儿的方式方法,她和丈夫沟通后达成一致,并做了相应调整:小芸爸爸更多地参与进来,而不是远远地观望着这对母女越缠越紧。具体做法是每周至少抽一到两天,由爸爸接管女儿的教育,当遇到两人观点不一致时,父母至少能相互倾听对方这么做的理由,哪怕意见不一,也允许对方做些尝试和改变;而小芸则通过上述这些小练习,渐渐用一些积极的信念取代了原先消极的预测。每天出门前,她会对着镜子微笑着说“每一天都是新的,剪掉过去,打开未来”,同时配合一些“剪”和“开”的手势,并微笑着上学。
小芸正努力摆脱那些“保护垫”,和“丧气话”说Byebye了!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特聘咨询专家)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了解小芸
1、溺爱的家庭教育模式
通常溺爱型的家庭大致分三类:过度给予、过度关爱和过度宽松。经了解,小芸的家庭教育模式属于过度关爱加过度宽松。
从小到大,妈妈不仅没有尝试让小芸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总是尽可能哄女儿开心。妈妈告诉我,她最担心的就是女儿不开心,偏偏才上二年级的小芸就是不开心。如果此时爸爸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是有机会调整的,但恰恰小芸的爸爸在家中不够权威,即使心里有想法,也不太愿意和妻子发生冲突。
针对这一点,我告诉小芸妈妈,对孩子来说,最安全的教育是“可协商规则性管理”,有时候太多的爱心和宽松会导致溺爱的发生,同时也令孩子感觉心里并不那么踏实。所以,当关爱与管理携手共进,孩子才能感觉到舒服和自然。
2、凡事往坏处想的“好处”
一般大家都会觉得,只有积极的心理暗示才有“好处”,消极的心理暗示哪里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但心理学告诉我们,“凡事往坏处想”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心理保护策略。这种策略的运作起先是“害怕失败”,然后进一步产生出来的保护策略就是“预测灾难”,如“我就知道会变糟”。作出预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别人对你的期望。如果失败一旦发生,预测人就会因为“早有心理准备”而缓冲了内心的失落感。
但这种自我保护策略不可过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好比体育课跳鞍马时用的保护海绵垫,原本海绵垫是为了缓冲跳鞍马后落地时的冲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试想,倘若我们用五层海绵垫铺在鞍马前进行“保护”,我们还可能跳得过去吗?说不定海绵垫的高度都超过了鞍马!我们的目标是跨越鞍马,而那些多余的保护垫会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难以逾越的“坎儿”。
小芸每天早上不自觉地会“预测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就属于这种心理保护策略。由于过度保护溺爱的家庭养育环境,使小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自信心比较脆弱。因此,“预测灾难”这种保护策略就启动了。
72张彩虹牌
那么,除了调整小芸妈妈的养育模式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小芸学会快乐的自我暗示呢?
1、检验法——让事实说话
因为小芸的“灾难预测”是保护性的,大多并不准确,所以我们可以邀请她来检验自己的预测成功率,让事实告诉她,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我没有否定小芸的那些“丧气话”,嘱咐她每天认真记录自己的预测是正确还是错误,一周后根据所做记录,请她自己判断其预测的准确率。
当天的咨询结束后,我问小芸“倒霉的事发生了吗”,小芸正高兴地玩着沙盘,听到我的问话,有些不好意思地拍拍手说“没有发生”。我接着追问:“可是应该发生呀,你不是一进门就这么预测的吗?”小芸被我问得有点窘,憋了半天说:“其实,有时候也不准的。”当小芸能够松动和质疑自己的消极预测时,她才有空间来给自己一些积极暗示。
2、彩虹牌——植入积极的信念
彩虹牌是一套有着72张,七种色彩的小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有一句正面积极的话语。
每天睡觉之前,让小芸任意抽取一张牌,认真地读一读上面的句子直至背诵,然后将这张卡片置放在枕头底下,次日清晨起床后,再次浏览一遍,然后将卡片归还到小盒子里。有的卡片上写着“你可以成为你希望成为的样子”,有的是“你能拥有你朋友的所有优点”等,这些句子对小芸来说都是令人愉快的暗示。日积月累,这些积极的信念就会自然植入小芸的心中。
3、微笑法——上扬嘴角提升心情
这是一个简单但有效的办法,我让小芸每天临出门前,对着镜子上扬嘴角,并让她凝神注视着镜子中微笑的自己,并试着越笑越自然。
在认知治疗中,行为、想法和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适当的行为也能提升相应的情绪,并且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很容易吸引注意力的,当小芸望着拥有灿烂笑容的自己时,无疑是一个强烈的积极暗示:这将是明媚的一天。
剪掉过去,打开未来
三个月后,小芸的妈妈带来了好消息,为了改善自己养育女儿的方式方法,她和丈夫沟通后达成一致,并做了相应调整:小芸爸爸更多地参与进来,而不是远远地观望着这对母女越缠越紧。具体做法是每周至少抽一到两天,由爸爸接管女儿的教育,当遇到两人观点不一致时,父母至少能相互倾听对方这么做的理由,哪怕意见不一,也允许对方做些尝试和改变;而小芸则通过上述这些小练习,渐渐用一些积极的信念取代了原先消极的预测。每天出门前,她会对着镜子微笑着说“每一天都是新的,剪掉过去,打开未来”,同时配合一些“剪”和“开”的手势,并微笑着上学。
小芸正努力摆脱那些“保护垫”,和“丧气话”说Byebye了!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特聘咨询专家)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