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罗乃炘先生相识已是多年,第一次见面,还是在 2005年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里。那年的 8月 20号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共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承办,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鑫森源经贸有限公司协办的“天下和合两岸沁香”云南普洱茶新闻茶会盛大举行。罗乃炘是主角,穿的是一套黑色西装,脖子上套着红色领带,五十多岁,身体健壮,品貌端正,脸部被紫外线晒得紫堂堂,相貌与其说是富于机智不如说是精明干练。他当时是云南下关沱茶的厂长。是云南最大国企茶厂的老大,从那时起至今,我们以茶结缘,相识相交。
我是藏族,与其他藏族同胞一样,我一生爱茶,尤其喜欢品饮普洱茶。
藏族大部分生活在青藏高原,那里海拔高、气候寒。饮食以酥油、牛肉、羊肉、糌粑为主,而茶叶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千百年来,茶叶的功能像强劲的春风吹遍青藏高原,饮茶的好处像神丹妙药,吸引藏族人民。藏族有民谣“茶是命,茶是血”,“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说的是,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高原生存的必备条件。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堪称嗜茶成性,饮茶成风,爱茶如命,他们把茶融入了生命,融进了文化,并积累了丰富的饮茶经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云南是茶的发源地、生产地。云南与西藏相隔千里,但千山万水、艰难险阻挡不了藏族同胞对茶的需求,被称为黑色黄金的茶叶,在云南和四川雅安,通过古代就已开辟的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青藏高原。民国时期,滇川的茶商专门制作了运输方便、形状耐看的茶叶,取名叫“边茶”,作为传统茶叶产品销往西藏,原先的茶马交易变成了以边茶贸易为主导的物资交易。后来,西藏大的寺院、贵族、商户,组织起庞大的骡马运输队,越过积雪的高山、湍急的江河,在世界最艰难的路途上长途跋涉,把茶叶运回西藏。内地商人也看到了藏地药材、皮毛、马匹等特产。马以它奔腾疾驰,猛勇顽强,吃苦耐劳,人可乘骑,货可载驮的特性。擅长经商的滇人赶着马帮,演绎着多少悲欢离合、惊心动魄、生死相依的生动故事,山间铃响马帮来,山路留下马蹄印。久而久之,茶马古道上的这种贩运,不仅互通有无、促进了物资交流,贸易畅通、文化融通,促进了边疆的社会安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茶马古道形成了祖国大西南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我在云南生活了 19年,以虔诚的心朝觐过六大茶山。古老的茶树一到春天,繁茂着自己青春的枝叶,茂叶风声瑟瑟,紧枝月影重重。新建的茶山,一棵棵茶树一棵挨着一棵,排成一条条绿色的彩带、一层层绿色的波纹,温柔恬静。我也走过茶马古道,一条条蜿蜒于群山间的古道,用光滑的石块、石板铺筑,百里、千里,马帮之路像一条不见首尾的长龙,有时直通天上,有时穿越于起伏连绵的崇山峻岭中。
饮茶淡泊,闻香识人。
2005年 8月 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天下和合两岸沁香”云南普洱茶新闻茶会上与罗乃炘先生交谈中,他给我介绍了沱茶的百年历史。“康藏茶厂”延续几十年的传奇故事,还有云南大理在茶马古道上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这些让我对沱茶,对大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非常凑巧的是,在我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期间,一次到大理调研,受到时任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乃炘的邀请,便专门到他的公司去实地查看。在这个位于有名的“下关风”风口正面之处的下关沱茶公司,在仓库,我看到了堆积如山的茶叶原料,在车间,我看到工人们冒着高温,专注地生产着销往西藏、四川和云南边疆的“边销茶”。在罗乃炘董事长决策之下建成的“下关沱茶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像小圆面包的普洱紧压茶沱,精巧玲珑,美轮美奂。看到了 1902年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一的严子珍创建的下关沱茶以来的百年历史,和在原“康藏茶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关茶厂的发展历程。尤为吸引我的是,茶是藏族和汉族、白族、纳西族兄弟民族友谊的纽带,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作为共和国成立之初便被中央政府确定为全国边销茶定点加工企业至今的下关茶厂,长期以来,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任厂领导圆满完成了边销茶的生产加工任务,确保了边销茶的需要。在这其中,罗乃炘董事长更是成就卓著、功不可没。
他从一个车间的学徒工,成长为万人瞩目的董事长,从一个普洱茶的经销商,成为了云南农大的客座教授,从一个从事企业管理的经济人,成为了作家媒体追踪的“沱爷”,这一切说明了一条,他一生都是传奇,一生都是故事。這故事离不开一个“茶”字,无论在空中,还是在地面,“沱爷”一生巡回在茶马古道一带,行走在云南六大茶山之间,工作在大理下关茶厂。中国是世界茶的源头,最早认茶、种茶、饮茶,开始认识到茶能解毒,后来认识到茶能治病,再后来发现茶能解渴,茶能提神、茶能补身。中国的茶走向世界、英国进口中国茶扩展皇家权利,法国进口中国茶主导商业力量,在“东印度公司”曾打算垄断中国茶的出口,中国茶为 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增加部分力量。
罗乃炘无怨无悔地投身到茶的事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不能说是天意,起码是缘分。是他带领团队,创造沱茶这个品牌,走向了全国。品牌就是创造,就是创新,品牌是效益,是无价的。而创造品牌的人,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有创新,当然还有机遇,还有政策。“沱爷”创造了品牌,“沱爷”也成了品牌,到藏家吃饭不收钱,还能披上洁白的哈达。
退休之后已接近古稀之年的他,背不驼、腰不弯,充满着旺盛的生命活力,为了帮助西藏山南地区试行引种云南大叶种茶,还数次进入到日喀则高海拔的吉隆县,指导当地人种植茶叶。
我与罗乃炘先生的交往,以茶为媒,以茶结缘。虽然我们之间相聚的次数有限,但他给我的印象却很深,我想,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近半个世纪的茶叶人生,那么,说他是一位民族团结的使者,也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责任编辑 李小松
我是藏族,与其他藏族同胞一样,我一生爱茶,尤其喜欢品饮普洱茶。
藏族大部分生活在青藏高原,那里海拔高、气候寒。饮食以酥油、牛肉、羊肉、糌粑为主,而茶叶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千百年来,茶叶的功能像强劲的春风吹遍青藏高原,饮茶的好处像神丹妙药,吸引藏族人民。藏族有民谣“茶是命,茶是血”,“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说的是,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高原生存的必备条件。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堪称嗜茶成性,饮茶成风,爱茶如命,他们把茶融入了生命,融进了文化,并积累了丰富的饮茶经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云南是茶的发源地、生产地。云南与西藏相隔千里,但千山万水、艰难险阻挡不了藏族同胞对茶的需求,被称为黑色黄金的茶叶,在云南和四川雅安,通过古代就已开辟的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青藏高原。民国时期,滇川的茶商专门制作了运输方便、形状耐看的茶叶,取名叫“边茶”,作为传统茶叶产品销往西藏,原先的茶马交易变成了以边茶贸易为主导的物资交易。后来,西藏大的寺院、贵族、商户,组织起庞大的骡马运输队,越过积雪的高山、湍急的江河,在世界最艰难的路途上长途跋涉,把茶叶运回西藏。内地商人也看到了藏地药材、皮毛、马匹等特产。马以它奔腾疾驰,猛勇顽强,吃苦耐劳,人可乘骑,货可载驮的特性。擅长经商的滇人赶着马帮,演绎着多少悲欢离合、惊心动魄、生死相依的生动故事,山间铃响马帮来,山路留下马蹄印。久而久之,茶马古道上的这种贩运,不仅互通有无、促进了物资交流,贸易畅通、文化融通,促进了边疆的社会安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茶马古道形成了祖国大西南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我在云南生活了 19年,以虔诚的心朝觐过六大茶山。古老的茶树一到春天,繁茂着自己青春的枝叶,茂叶风声瑟瑟,紧枝月影重重。新建的茶山,一棵棵茶树一棵挨着一棵,排成一条条绿色的彩带、一层层绿色的波纹,温柔恬静。我也走过茶马古道,一条条蜿蜒于群山间的古道,用光滑的石块、石板铺筑,百里、千里,马帮之路像一条不见首尾的长龙,有时直通天上,有时穿越于起伏连绵的崇山峻岭中。
饮茶淡泊,闻香识人。
2005年 8月 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天下和合两岸沁香”云南普洱茶新闻茶会上与罗乃炘先生交谈中,他给我介绍了沱茶的百年历史。“康藏茶厂”延续几十年的传奇故事,还有云南大理在茶马古道上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这些让我对沱茶,对大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非常凑巧的是,在我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期间,一次到大理调研,受到时任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乃炘的邀请,便专门到他的公司去实地查看。在这个位于有名的“下关风”风口正面之处的下关沱茶公司,在仓库,我看到了堆积如山的茶叶原料,在车间,我看到工人们冒着高温,专注地生产着销往西藏、四川和云南边疆的“边销茶”。在罗乃炘董事长决策之下建成的“下关沱茶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像小圆面包的普洱紧压茶沱,精巧玲珑,美轮美奂。看到了 1902年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一的严子珍创建的下关沱茶以来的百年历史,和在原“康藏茶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关茶厂的发展历程。尤为吸引我的是,茶是藏族和汉族、白族、纳西族兄弟民族友谊的纽带,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作为共和国成立之初便被中央政府确定为全国边销茶定点加工企业至今的下关茶厂,长期以来,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任厂领导圆满完成了边销茶的生产加工任务,确保了边销茶的需要。在这其中,罗乃炘董事长更是成就卓著、功不可没。
他从一个车间的学徒工,成长为万人瞩目的董事长,从一个普洱茶的经销商,成为了云南农大的客座教授,从一个从事企业管理的经济人,成为了作家媒体追踪的“沱爷”,这一切说明了一条,他一生都是传奇,一生都是故事。這故事离不开一个“茶”字,无论在空中,还是在地面,“沱爷”一生巡回在茶马古道一带,行走在云南六大茶山之间,工作在大理下关茶厂。中国是世界茶的源头,最早认茶、种茶、饮茶,开始认识到茶能解毒,后来认识到茶能治病,再后来发现茶能解渴,茶能提神、茶能补身。中国的茶走向世界、英国进口中国茶扩展皇家权利,法国进口中国茶主导商业力量,在“东印度公司”曾打算垄断中国茶的出口,中国茶为 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增加部分力量。
罗乃炘无怨无悔地投身到茶的事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不能说是天意,起码是缘分。是他带领团队,创造沱茶这个品牌,走向了全国。品牌就是创造,就是创新,品牌是效益,是无价的。而创造品牌的人,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有创新,当然还有机遇,还有政策。“沱爷”创造了品牌,“沱爷”也成了品牌,到藏家吃饭不收钱,还能披上洁白的哈达。
退休之后已接近古稀之年的他,背不驼、腰不弯,充满着旺盛的生命活力,为了帮助西藏山南地区试行引种云南大叶种茶,还数次进入到日喀则高海拔的吉隆县,指导当地人种植茶叶。
我与罗乃炘先生的交往,以茶为媒,以茶结缘。虽然我们之间相聚的次数有限,但他给我的印象却很深,我想,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近半个世纪的茶叶人生,那么,说他是一位民族团结的使者,也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责任编辑 李小松